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喘,止带浊泄泻。制附子性行如酒,故无处不到,能救急回阳。至若半夏、南星、细辛、 
乌药、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属,皆性温之当辨者。然用热之法,尚有其 
要∶以散兼温者,散寒邪也;以行兼温者,行寒滞也;以补兼温者,补虚寒也。第多汗者忌 
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者忌故纸,故纸降气也。大凡气香者,皆 
不利于气虚证。味辛者,多不利于见血证,所当慎也。是用热之概也。 
至于附子之辨,凡今之用者,必待势不可为,不得已然后用之,不知回阳之功,当用于 
阳气将去之际,盒饭渐用,以望挽回。若用于既去之后,死灰不可复然矣,尚何益于事哉。 
但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 
,以补倍之,无往不利矣。此壶天中大将军也,可置之无用之地乎?但知之真而用之善,斯 
足称将将之手矣。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七、固略
属性:一、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嗽为喘,而气泄于上者,宜固其肺。久遗成淋,而精脱 
于下者,宜固其肾。小水不禁者,宜固其膀胱。大便不禁者,宜固其肠脏。汗泄不止者,宜 
固其皮毛。血泄不止者,宜固其营卫。凡因寒而泄者,当固之以热;因热而泄者,当固之以 
寒。总之,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气,气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肾也 
。然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则沧海亦将竭;不当固而 
固,则闭门延寇也。二者俱当详酌之。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八、因略
属性:一、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可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如痈毒之 
起,肿可敷也;蛇虫之患,毒可解也;汤火伤其肌肤,热可散也;跌打伤其筋骨,断可续也 
,凡此之类,皆因证而可药者也。然因中有不可因者,又在乎证同而因不同耳。盖人之虚实 
寒热,各有不齐,表里阴阳,治当分类。故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有同于表而不同于里者 
。所以病虽相类,而但涉内伤者,盒饭于血气中酌其可否之因,不可谓因方之类,尽可因之 
而用也。因之为用,有因标者,有因本者,勿因此因字而误认因方之义。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补阵
属性:x大补元煎x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本 
方与后右归饮出入互思。 
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熟地( 
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 杜仲(二钱) 当钱(二、三钱,若泄泻 
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元阳不足多寒者,于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 
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 
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x左归饮x 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此一阴煎、四阴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半) 山 
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二钱;血滞者,加丹皮二钱;心热而 
躁者,加玄参二钱;脾热易饥者,加芍药二钱;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钱;血热妄动 
者,加生地二、三钱;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二钱以导之;血虚 
而燥滞者,加当归二钱。 
x右归饮x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此方与大补元煎出入 
互用。如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 枸杞(二钱) 甘草(炙,一、二钱) 杜仲(姜 
制,二钱)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运,或虚狂,或短气者, 
必大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二、三钱;如阳 
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豆蔻,随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五、七分;如淋 
带不止,加破故纸一钱;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二、三钱。 
x左归丸x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 
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 
酸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枸杞(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 
滑者,不用) 菟丝子(制,四两) 鹿胶(敲碎,炒珠,四两)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 
麦冬三两;如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 
利不清,加茯苓三两;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加肉苁蓉三两;如气虚者,加人参三、四两; 
如血虚微滞,加当归四两;如腰膝酸痛,加杜仲三两,监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 
,加破故纸三两,去心莲肉、胡桃肉各四两,龟胶不必用;上凡五液皆主于肾,故凡属阴分 
之药,无不皆能走肾,有谓必须导引者,皆见之不明耳。 
x右归丸x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 
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番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 
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 
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崇,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 
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 
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如阳虚 
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 
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 
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 
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入之。 
x五福饮x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随宜,心) 熟地(随宜,肾) 当归(二、三钱,肝) 白术(炒,一钱半,肺) 炙甘草(一钱,脾)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凡治气血俱虚等证,以此为主。或宜 
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无不可也。 
x七福饮x 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即前方加枣仁二钱,远志三、五分,制用。 
x一阴煎x 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 
阴虚动血等证,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脉虚气弱,而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者,此 
以汗多伤阴,水亏而然也,皆宜用此加减主之。 
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二钱) 麦冬(二钱) 甘草(一钱) 牛膝(一钱半) 丹参(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火盛躁烦者,入真龟胶二、三钱,化服;如气虚者,间 
用人参一、二钱;如心虚不眠多汗者,加枣仁、当归各一、二钱;如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 
十粒,或加山药、山茱萸;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一、二钱;如虚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 
不止者,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一、二钱,以涩之亦妙。 
x加减一阴煎x 治证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水二钟,煎服。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 
;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x二阴煎x 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 
热失血等证,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三钱) 枣仁(二钱) 生甘草(一钱) 玄参(一钱半) 黄连(或一、二钱) 
茯苓(一钱半) 木通(一钱半) 
水二钟,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如痰胜热甚者,加九制胆星一 
钱,或天花粉一钱五分。 
x三阴煎x 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病,故曰三阴。凡中风血不养筋,及 
疟疾汗多,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是皆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 
火者,宜此主之。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二钱) 枣仁(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者,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 
;汗多气虚者,加黄 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 
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x四阴煎x 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证。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钱) 白芍药(二钱) 百合(二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 
钱) 茯苓(一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夜热盗汗,加地骨皮一、二钱;如痰多气盛,加贝母二、 
三钱,阿胶一、二钱,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钱;如 
多汗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二钱;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热甚者,加黄柏一、 
二钱,盐水炒用,或玄参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经迟,枯涩不至者,加牛膝二钱;如 
血热吐衄,加茜根二钱;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门冬二钱,或加童便亦可;如火 
载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栀子一、二钱。 
x五阴煎x 凡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阴。忌用润 
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茯苓(一 
钱半) 芍药(炒黄,二钱)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参(随宜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二钟,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x大营煎x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半) 肉桂(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 
子一、二钱方效;如带浊腹痛者,加故纸一钱炒用;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中气虚寒呕 
恶者,加炒焦干姜一、二钱。 
x小营煎x 治血少阴虚,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当归(二钱) 熟地(二、三钱) 芍药(酒炒,二钱) 山药(炒,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营虚于上,而为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 
各二钱;如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如气滞有痛者,加香附一、二钱,引而行之。 
x补阴益气煎x 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 
不解,寒热 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人参(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 柴胡(一、二钱,如无外 
邪者,不必用) 
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x举元煎x 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 
人参 黄 (炙,各三、五钱) 炙甘草(一、二钱) 升麻(五、七分,炒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兼阳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 
,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八分。 
x两仪膏x 治精气大亏,诸药不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凡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 
,宜参术膏;若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莫妙于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用以调元,尤称神妙。 
人参(半斤或四两) 大熟地(一斤) 
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长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若味有未尽,再 
用水数碗煎 取汁,并熬稍浓,乃入瓷罐,重汤熬成膏,入真白蜜四两或半斤收之,每 
以白汤点服。若劳损咳嗽多痰,加贝母四两亦可。 
x贞元饮x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 
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血 
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 
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 
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 
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x当归地黄饮x 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山药(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半) 山茱萸(一钱) 炙甘 
草(八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如下部虚寒,加肉桂一、二钱,甚者仍加附子;如多带浊, 
去牛膝,加金樱子二钱,或加故纸一钱;如气虚者,加人参一、二钱,枸杞二、三钱。 
x济川煎x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 
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最妙。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七分或 
一钱) 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黄芩;如肾虚 
,加熟地。 
x地黄醴x 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宜制此常用之。 
大怀熟(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 沉香(一钱,或白檀三分亦可) 枸杞(用 
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 
上约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矣。凡服此者, 
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x归肾丸x 治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证。此左 
归、右归二丸之次者也。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茯苓(四两) 当归(三两) 枸杞(四两) 杜仲(盐 
水炒,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炼蜜同熟地膏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饥时,或滚水或淡盐汤送下。 
x赞化血余丹x 此药大补气血,故能乌须发,壮形体,其于培元赞育之功,有不可尽述者。 
血余(八两) 熟地(八两,蒸捣) 枸杞 当归 鹿角胶(炒珠) 菟丝子(制) 杜仲(盐水炒) 
巴戟(肉,酒浸,剥,炒干) 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