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好的宁静心态,就是钝感力。
历史上的相忍为国之士,无不识大体,顾大局,以忍让求进取,以忍让利社稷。试想,没有蔺相如的忍,能有廉颇的醒悟自责吗?没有韩信胯下之辱的忍,能有后来的雄才大展吗?没有施琅的忍,能有郑氏集团的顺利归降吗?他们为了民族利益,甘愿忍受个人屈辱,这是何等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
可以原谅他人的情感,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身遭厄运、难以自拔时,想到〃否极泰来终可待〃,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心定则神安,神安则气升,气升则力壮。吃了这颗〃定心丸〃,就能化解心头冻结的冰霜,就能迸发出心底埋藏的巨大潜力,就能增强〃恒忍之心〃,就能产生战胜厄运的信心和决心,做自己命运的舵手。
大度即钝感。
4钝感力令人从容生活
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或与恋人、爱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琐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泊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美国的发端,是起因于当时英国有一批异教徒,他们叫Puritan(清教徒),在英国一直跟国王闹得不愉快。国王压迫他们,他们老受歧视,这些人里面有富人,有受过很好教育的文化人,甚至有贵族,当然也有平民。这些清教徒在英国生活得不痛快,就从国王那里得到许可证,到北美去殖民。既然过不下去,就离开,第一条船〃五月花〃号1620年从英国起航,在海上遇到了很大的风险,他们在美国波士顿郊区登陆之后,就有了美国文明的开始。
第二部分 第31节:第十五章文化钝感力(6)
天下之事是一兴一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如古诗所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等待和创造。〃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其支撑点,也是钝感力。宠辱不惊,乃是钝感力的崇高境界。须知,宠辱不惊并非麻木不仁也,而是一种高层次的修养。唐才子王维曾有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人须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本意为说话迟钝,在〃敏行讷言〃中引申为说话谨慎。
孔子讲:〃刚、毅、木、讷近仁。〃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刚强、质朴、谨慎,那就具备了接近仁的品德。
霍去病从18岁就投身于抗击匈奴的战争,去世时年仅24岁。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而作战却非常果敢,〃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率几十万兵马,绕过袁崇焕防区进逼北京。袁崇焕闻讯挥师驰援,日夜兼程赶至北京,在广渠门外重创敌军。谨言慎行、敏捷果敢的袁崇焕,屡挫敌锋,使勇猛凶悍的努尔哈赤叹息自己用重兵攻不下袁崇焕坚守的宁远孤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感叹自己从未遇到过这样厉害的对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有识之士继承和发扬了敏行讷言的优良传统。以钱三强、华罗庚、陈景润以及航天专家为代表的科学家不正是这样吗!他们敏于行,工作起来争分夺秒;他们讷于言,绝不轻易下结论。然而,他们却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成果。
人生在世,谨慎一些为好。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第四节钝感力表现之四:后发制人
1钝感力就是后发制人
诸葛亮在汉末社会动荡混乱之时,静观天下之变,思考国家未来。他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主要得益于他在动荡之时能冷静地观察、潜心地研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了,勾践立志报仇复国。为了告诫自己时刻不要忘记国耻,他睡在柴草上,并在梁上悬挂一颗苦胆,每天餐前都要先尝。如此的以苦自砺,加之其他一些因素的转化,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突发奇兵,打败了吴国,使吴国夫差拔剑自杀而身亡国灭。
轻浮急躁和稳重冷静是相对立的,必须培养稳重冷静的气质和精神。
据《左传》记载,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两军对阵时,齐国战鼓刚响,鲁庄公就要迎战,被曹刿阻止,直到齐军擂第三通战鼓,曹刿才同意出击。齐军败退后,鲁庄公急忙要率军追击,又被曹刿阻止,曹刿对战场作了一番观察后,才说:〃可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曹刿论战〃。
由于曹刿稳重冷静,善于思考观察,鲁军才能在齐军士气丧失而自己士气正旺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才能在齐军确是溃逃而没有埋伏的情况下乘胜追歼,从而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战例。
要想做到对可疑事物的正确判断,请牢记〃审慎析疑〃这句名言吧!
2敌人最害怕钝感炸药
当我第一次知晓钝感炸药时,不由自主地拍案叫绝。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中东地区战火又起,于是世界各大电视新闻机构纷纷把镜头对准了以色列和黎巴嫩。电视上到处都是坦克,这些和以往中东战争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细心的人就会看到,以色列的坦克上除了挂上了一些大包小包之类的东西外,其坦克车体上附着一块一块的方形金属块,远远看上去就像是挂了一张〃鳄鱼皮〃似的。
这一块块的方形金属块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里面装的是什么?原来这一块块的东西叫做反应装甲,它的里面装的是钝感炸药。
自从1916年坦克诞生后,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一直在竞相发展,反坦克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大,坦克装甲的防护性能也越来越好。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一个装甲旅在遭到埃及军队的反坦克导弹伏击后,全军覆没。
第二部分 第32节:第十五章文化钝感力(7)
20世纪80年代,反坦克导弹不仅命中精确度大大提高,甚至出现了一种打了不用管的导弹,而且破甲厚度也从20世纪60年代的500多毫米提高到1000毫米。在这种情况下不采取新的措施,坦克已无法同反坦克导弹进行对抗了,就在这时,反应式装甲——一种装甲内装有炸药的外挂装甲应运而生了。挂上这种装甲的坦克,一旦遭到敌反坦克导弹攻击并命中目标时,盒内的钝感炸药就会立即爆炸。这一爆炸所产生的向外冲击力,一方面会使导弹不能在预定的最佳爆炸高度起爆,使导弹不能达到最大的破甲厚度。另一方面也会使导弹爆炸后产生出的专门用于钻透装甲的金属射流分散,使其没有力量再继续穿透反应装甲覆盖着的钢质装甲,从而大大削弱导弹的破甲威力。
由于反应装甲内装的钝感炸药反应迟钝,爆炸威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它既不会被子弹及小口径炮弹引爆,而且爆炸也不会对坦克的外部设备及坦克内乘员造成威胁。坦克披上这种装有炸药的外挂装甲,起到有效地保护坦克的作用。
3宽厚待人是成功的种子
一个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相当于前者的3倍至4倍。许多有识之士不但在逆境中敢于背水一战,即使在一帆风顺时,也用切断后路的强烈刺激,使自己在通向成功的路上竖起一块块胜利的路标。恐惧的原因是自己吓唬自己。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让人恐惧,恐惧不过是人心中一种无形的障碍罢了。
当出人意料的音讯或令人悲哀的消息传来时,人的脸色有时会变得十分苍白。那是因为听到不幸消息的刹那,惊诧和悲伤马上使人的自律神经紧张起来。
努力使身体达到平衡。
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为关键的就是钝感力。
有一年,在世界杯足球比赛上,人们都认为巴西队必然会夺冠。
临行前,巴西的球迷们像送天神似的把球员送上飞机,翘首等待他们胜利的消息。
可是,老天好像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巴西队意外地失败了。
球员们怀着将要面临受刑般的心态,乘机回国。
出乎意料的是,当飞机降落机场时,他们惊呆了。
总统和数万名球迷,手捧鲜花默默地站在机场迎接他们。举着一大横幅,上书:〃来日还有机会。〃
队员们见此情景,顷刻泪流满面。四年后,巴西队重新捧回了世界杯。
〃钝感〃世界,谁能唤醒他,谁就能在逆境中有希望,危难时不悲伤,失败时有韧性,迷路时不徬徨。
4成就来自于久久为功
下棋易学难精,画画易学难通,作诗易学难深,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易学难精。要达到精、通、深,需要人们有雄心大志,突破重重困难的决心,有久久为功的努力。
门捷列夫生于西伯利亚的托尔斯克,他的父亲是位中学校长。
然而,门捷列夫的学习却非常糟糕,他的母亲非常焦急,通过分析得知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好,于是,她当机立断决定转学。
门捷列夫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明白了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不能只求速进,也不能速成。18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在毕业前还发表了《芬兰褐帘石的化学分析》的学位论文,教授们对论文评价很高,并推荐他留校当教师。
1855年5月,门捷列夫荣获了〃一级教师〃的称号和金质奖章。1856年5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了硕士学位。1856年他就已经是彼得堡大学的副教授了。
从此,门捷列夫开始了他辉煌的科学之路。他发现的周期律是人类对化学元素认识的一次大飞跃。同时,他也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化学元素奠定了科学基础。许多化学元素正是在周期律发现以后才被发现和提取出来的。
成为一个成功者,要一步一步向前走,看来似慢,实则是快,看来愚笨,其实是聪明,这正是钝感力带来的力量和希望之光。
第三部分 第33节:第十五章文化钝感力(8)
第五节钝感力表现之五:以柔克刚
1柔是养生之道
从学习古典文学中,我感到,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老子重柔,墨子重兼。我对老子的重柔饶有兴趣。
提起〃柔〃字,人们便会联想到太极拳。说起太极拳,一定要知道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武当真人张三丰,据说他在武当山的玉真宫修炼时,从窗户看见外边有只大鹊鸟,与地上盘踞的蛇争斗不止,蛇在地上以静待动,每当看见飞鹊俯身来攻击时,蛇就蜿蜿轻身,摇首闪避,不被击中,蛇和大鹊就这样来来回回,生死争斗。三丰道人由此悟通玄机,根据道教阴阳变化的道理,创立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内家拳暨太极拳原理。太极拳的〃行如蛇,动如羽〃就是此道理。
在太极拳和现实生活中,以柔克刚的道理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在拳击中,两个人都用拳头击打,如果两拳相击,双方都痛,太极拳的原理就是,当你拳头击过来时,太极拳高手会巧妙地躲过你的拳头,然后借力使力,一出手就会顺势将你击倒。由于太极拳有益于养生,故太极拳文化日趋红火,如目前焦作地区共有80万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武馆、学校50余座,基层太极拳协会200多个,仅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练拳人数就达10万多,为打造太极拳文化奠定了基础。
太极文化之特征,就是一个〃柔〃字产生的力量,就是钝感力。
2柔是自然之美
中国道家的鼻祖老子,最早在《道德经》中提出人的〃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老子还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就是说兵太强了,就会树敌太多。高大强壮的树木容易引人砍伐,也很容易被大风摧断。烈风可以吹断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却奈何不了一根细细的小草,铁锤可以砸碎硬硬的石块,但锤不坏软软的棉被。软绵绵的太极拳却能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老子叹息道,这种柔胜刚、弱胜强的现象,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很少有人能从中得到启迪,从而真正认识到以柔克刚对人生的意义。相反,人们却常常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称天下第一,〃强梁者不得其死〃,这是老子教人处世的警语。
3柔是处世之珍
老子首先说出人最高本性应该是:〃上善若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水,水没有硬度、没有形状,总是处万物之下,但是以水来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承受得住。滴水可以穿石,洪水泛滥时高山丘陵为之崩垮,大树也能被连根拔起。
在家庭和生活中,也应该常常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人和人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没有更多的高低之分。人和人之间更多的是理解和忍让。对方即使没有道理,也要以理服人,不要争个高低。即使对方是错的,也要留点情面,学会以柔克刚。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可是怎么处理呢,如果两人都要固执己见,以强对强,势必伤害彼此,对自己人际关系及由此引发的其他影响巨大。大吵大闹固然痛快干脆,但是对自己的损害大大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完全也可以以理服人、达到目的,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
老子在其哲学体系中赋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为它的本性是柔弱。这个观点运用到做人和管理方面,就是〃以柔克刚〃。
〃柔〃本身是一种钝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钝化的表现。我们应该正视它、弘扬它、运用它。
第六节钝感力表现之六:厚积薄发
1〃慢〃是一种神圣的节奏
中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慢〃的艺术,昆曲也好,刺绣也好,剪纸也好,糖人也好,都是带着节奏的文化。
一部不朽的艺术作品,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而成的。它要经得起人民大众的推敲,经得起艺术专家的检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审验。
第三部分 第34节:第十五章文化钝感力(9)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珍品好像巍巍群峰,铭记着许许多多不朽的英灵。
杰作,跨越时空,横亘千古,散发着永恒的生命力。
一篇题为《中国人需要慢生活》的小文,提倡人们放慢生活节奏。
深圳是一个极端讲求速度和效率的城市,以至〃深圳速度〃早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运用的形容词。应该说,正是对速度的无限追求成就了深圳的经济发展,使这个新兴的城市迅速崛起,经济充满活力。但是,过于追求速度、讲求效率的另一面,便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状态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失去了自我选择和把持的能力,许多人身陷无边的疲惫,并生发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
在拼命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极限之后,人们寄希望于缓慢的有些迟钝的宁静的大自然。
慢的节奏和慢带来了精神休闲和思想愉悦。
〃慢下来〃并不是要拖延时间、不讲效率,更不是要〃甘居人后〃。慢一些,让人们有时间更注重生活质量,提高个人素质,这或许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均衡。
2成功是知识与经验的累积
为了积蓄成大海,地球曾经用了整整10亿年。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集腋成裘,聚砂成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上,没有一种是门捷列夫发现的。关键在于他能够综合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
提出新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
贝尔研究语音学,竟导致他发明了电话。
一株花,根深叶茂,枝干质地壮实,开出的花朵一定会鲜艳夺目,充满生机。反之,枝干枯萎,开出的花也不会有光彩。
1974年,马文·斯佩瓦克教授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计算出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近2。4万个词汇进行创作。
鲁迅先生说过:〃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地造成。〃
列文虎克为了发明显微镜而从早到晚磨玻璃片,足足磨了10年。
〃成功是经验的累积。〃
人类的常识完全靠刻苦积累而取得,新的知识、学问填补过去在某些方面无知的空白。
哥伦布向西航行改变了历史。他之所以敢于作这种冒险,因为科学已经算出地球是圆的。
积累,不仅要积累自己所研究的专门知识,还要积累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