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情涅磐-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一个男人自恋到了不思茶饭,什么也不想做,整天照镜子,变着法儿地化妆的地步,那又如何呢?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愿意以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他伤害了谁呢?除了为这个世界增加一点雄性的光亮外,他对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恶浊的影响吗?人的生命自决权,是至高无尚的。    
        美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智者们各抒己见。或曰美为实用,或曰美为和谐,或以丰满为美,或以纤弱为美,或从瞬间中发现美,或面对永恒赞誉美,汉字的“美”字,更是简便了--羊大,则为美。却从来没听哪个人说过:美是恶心,美是变态,美是雌性的专利,美是丑。    
        对美的追求是健康,是智慧,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力量。对其妄加指责,才是偏失与过错,是无知与残暴。    
        男人,掀开你的面纱,大胆地爱美吧。    
    “三十而立”的阴影    
        比起外国男人来,中国男人又多了一重文化压迫。中国人的人生概念中格外看重“成家立业”,成家好说,立业便难了。孔丘老先生一句“三十而立”,又以圣人之尊规定出一个立业的时间表,弄得有些事业心的临近三十岁的中国男人都神经兮兮的。精神病学家的统计显示,男性在三十岁左右患神经症的比例最高,这个数字只对中国男人有效,显然因为“三十而立”在作崇。    
        如果早于三十岁建功立业,我们的文化颂之为“年轻有为”;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无事业根基,我们便称其为庸庸碌碌;如果五十岁终于搞出点名堂,我们便会冠之以“大器晚成”。我们对生命的这种追迫,倒底是进取精神的表现,还是病态的症状呢?    
        对尽早成才的追逐,使我们早在幼年时期便主动或被动地投身其中,从而放弃了许多自然赋予的生命快乐。面对那些放弃游戏而整天埋头书本的少年,我们无法不悲叹人类的自我迷失。我们不断地奔向建功立业的目标,随手抛下生命在不同阶段为我们准备的种种快乐与美丽,而这些快乐与美丽是一去不复返的。    
        每个男人都需要格外认真地再想一想:男人何必一定要“三十而立”?男人是否真的一定要“立”?怎样才算真正的“立”?     
        孔子生活的时代,人类还没有积累太多的知识,用二十几年的时间确实能够学到不少了;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到老也只能接触些皮毛,对人才的要求亦远非公元前的社会可比,真正的“立”便更难了。    
    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完成较早。在西方,包括台湾,人们一般在30岁左右完成学业,事业在35岁以后明显见成效。国际人才学的研究显示,除演唱等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外,最出成果的时候均在40岁以后。退一万步说,孔老先生是何等人才三十而立,如果我们真想和他争个高低,那便是自找苦吃了。你和他争完了三十而立,是不是还要争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呢?    
        对“三十而立”的苛责,还有一层其早期出现时的背景。两千多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也就是说,如果三十岁还没做成什么事情的话,这辈子就干不成什么了。今天,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人生七十不稀奇,重视体验生命过程的人,不必太着急了。联合国近年决议将青年的年龄上限设到45岁,我们更有充足的时间悠着来了。    
        三十不一定要立,那么,男人是否真的一定要“立”呢?对男人成功的要求,是蔑视女人的男权社会的产物,社会把女人当作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才格外需要男人成功。只有成功的男人才能养家糊口,正如原始社会,只有在狩猎上成功的男人才能喂饱家里的老婆一样。几千年的历史,使男人成功接近于一种集体无意识。而在男女平等的社会,提倡自己养活自己。    
        男人对“而立”的追逐,根归到底是为了提高自己在两性市场的价值。女人对男人事业的高要求,本质上是被圈养的历史造成,今天一些口口声声宣称自尊自立的新知识女性,仍非成功男人不嫁,便令人菲夷所思了。    
        那么,什么是“立”呢?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按朱熹的批注,仅指自立。如此说来,今天的男人只要不再向老爸老妈手心朝上了,便算得“立”。    
        所谓“立”,如果说的是三十岁时有自己稳定的工作,充足的收入,良好的精神状态,则无可厚非。而且绝大多数的男人和女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但问题是,当我们谈论“三十而立”的时候,总是对“立”有过高的期望值,经济富袷甚至富有,名声显赫至少是小有名气,经商则产业殷实,治学则著作刊行,从政则至少要混个科长、处长当当。对“立”的攀比,早已脱离孔圣人的本意,而使人更迅捷地接近病态。    
        当时间、空间、质量对我们形成三重压迫的时候,男人便完了。    
        “三十而立”作为一种进取精神来宏扬,无可厚非,但弄到成了男人的枷锁,孔老先生在天有灵,准会忙着亲自改写《论语》:“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知男人解放……”    
        至少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男人仍将害怕三十岁的临近,更不敢在那天点起生日蜡烛。    
    


第一编 男女“二尾子”与兼性理想

    和一些朋友谈讨两性问题的时候,对方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惊诧:你的思维方式有些地方像是女人的!当女性朋友做如此惊诧的时候,我便知道,我的思维真的是接近于自己心目中的兼性理想了。    
        这个世界上原本不应该有一些东西是只属于女人的,另一些是只属于男人的。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将男人和女人做了清楚、明确、绝对的划分,符合这一划分标准的被称作真男人和好女人,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则被斥为“二尾子”。    
        去掉“二尾子”这一称谓中的辱骂色彩,我们不难看出,它表达着一种男女两性沟通、交溶、合作与妥协的愿望,而这正是我寄希望于未来的两性世界的。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中,男人应该永远隐藏感情,承受横逆,女人则常表露情绪,尽情挥洒;男人刚强勇猛,女人温柔细腻;男人对“成功”孜孜以求,女人则可以满足于平静无为的生活;……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说明,这种标准伤害了男人,也伤害了女人。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将上述男女的差别加以溶合,结果又会如何呢?我们既可以承受横逆,又可以自由地表达感情;我们不要绝对的刚强也不要绝对的温柔,而培育一种“刚强+温柔”的性情;我们既对事业有所追求,又不使之到达病态的程度,同时不放弃日常生活赐允我们的种种幸福……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将男人身上和女人身上所有那些符合自然、自由、快乐本性的特点都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的向往。    
        一位台湾学者曾列举传统社会典型的男性品质中,对于两性都可以成为理想的品质,比如:独立的、主动的、开朗的、自信的、理智的、有领导能力的、有探险精神的、对性生活感兴趣的、勇敢的,等等;而传统社会中典型的女性品质,且对两性都是理想的,如:体谅人的、仁慈的、天真的、热情的、亲切的、整洁的、机智得体的、富于想像力的、善于理解的、乐于助人的、袒露情绪的、甘于奉献的,等等。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兼具了以上这些优点,哪怕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不是会对他或她倍加喜爱吗?    
        兼性理想强调的正是兼具男女两性优点的存在,而“二尾子”的蔑称,在很多时候强调一个人既不具备男性优点,也不具备女性优点。    
        一个具有“兼性”特质的人,在许多方面都将有迥异于传统模式的表现。比如做爱,一个兼性的男人是讲求情与性的溶合的,他能够充分地体味女伴的需要,知道做爱是要使两个人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只关于插入与抽动。    
        兼性理想化解着两性冲突,是对异性标准的一种妥协与吸收,它能够使两性间更好地合作,更利于感知外部世界,与社会建立一种更为和谐的关系,同时,兼性理想取双方所长,去双方所短,有助于自我健康。    
        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兼性的趋势,面对这种走向,主流社会的人士大惊失色,连呼:“中国没有男子汉了!”“中国没有真正的女人了!”然而,考究一下他们所谓的“男子汉”与“真正的女人”标准,便不难发现那正是对男人和女人的伤害。    
        抛弃旧的男人与女人模式,这正符合男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理想。我们要建造的新世界是一个人人获得充分发展的世界,我们首先要使自己的性情尽可能多地具备人类的优点,而不是偏执地有所选择。    
        历史将证明,未来人类的优秀品质是没有男女之分的。    
    男人怀孕    
        科学家说,男人怀孕的时代到来了。    
        当女人因故不能怀孕生孩子的时候,她们的丈夫已经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妈妈先生”。这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解决了。方法之一是在男子的腹腔上做一个人工子宫,接着注入孕育生命不可缺少的液体,然后由医生从夫妇两人身上取得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受精,成功后把胚胎植入男子的人造子宫中,最后通过剖腹产取出婴儿。更常使用的方法是男性腹膜怀孕,将于试管中养成的胚胎放在男子靠近肠脏处的网膜脂肪组织上,每隔一段时间注射精密剂量的雌性荷尔蒙,使他体内的激素状态与普通孕妇的情况相似,胚胎便可发育成功。    
        医学家同时证明,男性有分泌乳汁的潜力,男乳中含有糖、蛋白质和电解质等成分与母乳的质量相差无几,父乳喂养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实现的。通过物理刺激乳头或注射激素,均可促使乳激素的产生,从而使男性分泌充足的乳汁。    
        男人怀孕解决了妻子不能生育而又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的苦恼,在西方社会已有很多成功的事例。但是,男人怀孕带给人类社会、伦理、观念的冲击有是什么呢?    
        女人做的任何事情,男人几乎都可以做,除了生孩子。生育与哺乳早在人类幼年时期便是女人极为重要的一个“神秘”功能,男人因为无法理解女人何以会生孩子而一度敬其若神。生育与哺乳也将女人束缚在家中,使她们不能像那样那样出去打猎,直到今天,这仍剥夺着女人与男人一样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从男人方面而言,生育哺乳才能充分培养爱心与温情,才能领会人与人合作、关怀、互爱的基础,而男人因为不能生育哺乳被认为是缺少这种温情的不完善的人。如果早在狩猎时代,男人便也能同女人一起均分生育哺乳的机会,那么他们也不必都外出打猎和打仗,自然也不会被认为是“天生好斗”的,因不必一定要由狩猎的成功发展到今天追求整个人生的“成功”了。他们有了像女人一样必须温情脉脉地对待孩子的几年时间,自然也会被我们的文化允许哭泣,允许“软弱”,允许敏感与感性了。至于重视感情,与他人较多身体接触,种种温情的抚慰,更是不用说的了,这一向被认为是哺乳孩子时所必须有的品质。    
        男人在家里哺乳,便需要女人外出赚钱,承担养家的责任了,男人的家庭负担因此也得以卸下,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也将被女人取代。男性的身材、体态,甚至举手投足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哺乳将使他们的双乳丰满起来,他们更接近于女性外貌,传统社会关于男人的健美理想完全失败了。做家务劳动自然也不会被认为影响“男性气概”了,进而,男人化妆、美容也会成为更火爆的潮流。    
        总之,男人怀孕,将使男人作为一个群体原本的社会性别定位受到彻底的挑战与否定,男人与女人的差别将进一步接近于消失。    
        于是,男人解放所要反抗的种种压迫,都成为不攻自破的事情了。于是,男人解放与妇女解放便不需要任何努力便似乎实现了。我们与女人的关系被改变了,男性权威被扫荡一空!    
    但是,以上种种仅仅是设想,男人怀孕真的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的任何乐观判断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事实上,那些不得不自己怀孕的男人已经承受了主流社会太多的轻蔑,嘲笑不仅仅是来自男人的,同样可能来自女人。家庭和社会的冷眼亦将增加怀孕男人的心理压力。因为,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两性远未平等的社会中。    
        对于许多男人来说,生理方面的转变固然重要,性格方面的转变却更为困难,绝非一日之功可及。如果一个男人带着婴儿睡觉,而且每晚还要哺乳3-5次,仍处于男性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吗?文化对我们的毒害正在于这种丝丝入扣性。除非男人怀孕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选择,否则,几十、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男人的选择都将置他们于强大的压力之下,他们自己真的有能力与整个世界对抗吗?我们需要在家庭中扮演的自然、生理、伦理角色,我们的态度、心理、职能,我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这种位置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一系列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我们真的能够独自解决吗?    
        男人怀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远景,但是,这种远景的实现也许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很可能是在两性平权的理想彻底实现之后,男人怀孕才会成为不受轻蔑的选择。    
        所以,我们更要追求平权理想,所以,我们更要谈论男人解放!    
    


第一编 男女男人“重性轻情”吗

    “男人由性生爱,女人由爱而性”,“男人重性轻情,女人重情轻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在情与性上,都用一个声音说话。而且,这个声音是以轻蔑男人的语调发言的,“重性”被看作“低级”的。    
    问题首先在于,当我们以“男人如何,女人如何”对性别整体做出判断与界定的时候,我们便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与多元的可能。每个人都清楚,男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女人和女人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整体概括固然简单,便却伤害了许多即使是少数势力的个体。    
    问题还在于,男人与女人对情与性的态度,是否是终生不变的?潘绥铭先生曾指出,男人与女人的性欲求与性爱观在其生命历程中发生一次“互换”,一对恋人相处时,男人在年轻时急于做爱,女人更讲求温情与浪漫,而人过中年,女人性欲求增强,男人反而更关注精神上的相依相恋了。这些在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差异提示我们:简单地说男人重性轻情,显得过于极端。    
    退一万步,即使男人真的重性轻情,他们便确实有责任因此蒙受指责吗?性不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吗?对自然欲求的渴望与追求是不道德的吗?轻情毕竟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与性欲求相比,男人的获得欲求有重有轻,有先有后罢了。我们还应该清楚,这种种表现都不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男人对性的强烈欲求,正如女人对性的回避态度一样,是有源由的。    
    人类进入畜牧业后,男人在生育中扮演的角色受到认识,基于种族繁衍的需要,男人被要求性能力强,被要求尽可能多地与女人做爱,以便人丁兴旺。那个时候,男人“重性”最符合社会道德与发展需求,从而为他们在今天的表现埋下根基。社会对男人广泛的性行为没有道德禁忌,相反加以鼓励,而女人因为需要保证所产的孩子是自己男人的血统,而出现了对女人的性禁忌,这是为了维护男人对妻子的财产所有权。在男权文化下,这种对女人三从四道,男人三妻四妾的要求便一直延续下来,而且发扬光大,即使在历史、文化与经济背景已迥然不同的今天,女人的“轻性”思想也已深入骨髓,更反饰出男人的“重性”。    
    今天,我们一方面责怪着男人过于重性轻情了,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又在加重着男性的心理趋势。男人在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社会文化便通过他们的父母发挥着作用。男孩子的生殖器总会受到格外的夸奖与关注,成年人要割去孩子的生殖器的玩笑培养着他们的阉割恐惧,而与阉割恐惧相对应的,是对生殖器与性能力的极力推崇。男孩子很少便被培养出这样的概念:性能力强对他们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一个男人在性上失败,不能吸引并获得女人,他会被看作是彻底的失败者。我们的文化告诉男人,有两件事对他们是致关重要的:事业的成功,性的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