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遗凰断歌-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作古,您也还是那个知天下擅谋略智近乎妖的木铮,非小辈所能及也。”
  “你请我辅佐你,为你铲平道路。可就连你父皇都让我失望了,我又焉知你不会呢?”木铮坐直身子,混沌的老眼忽然有精明的光芒溢出。
  “丞相不试试,怎知将来如何?”
  木铮沉吟,有意无意的拔高了声调,“话虽如此,可皇上莫要忘了老臣也姓木!”他昂起头,眉头蹙着,“当年老臣不顾一切以平民之力助先帝成就功业,虽是日后得了个官爵显赫门楣光耀。但你可知老臣年少时的一腔热血是用多少血亲的性命祭奠的么?这些年来,老臣一直对家人甚有愧疚……” 
  “可这不是你纵容他们的理由。”
  “老臣自然清楚。”木铮摆了摆手,“于公确实如此,但于私,皇上让老臣如何下得来手?皇上想肃清朝堂,将被士族夺去的权利争回,首当其冲的,便是老臣的家族啊。”
  “爹!”木梓儿再度跪下,“如此才更需爹爹出面呐。”
  “梓儿,你快起来,地上凉。”木铮急道。
  “爹爹听梓儿一言。”木梓儿拽住木铮的袖子,如同幼时一般,只是这回再也不是缠着父亲撒娇要糖吃了,“爹爹若是继续纵容族人,无异于是厝火积薪,可护木家一时,确保不了木家一世。”她红了眼眶,有些磕巴,“女儿先前也是如爹爹一般的心思,哥哥好赌,却又逢赌必输,每每捎信来宫中向女儿求救,女儿总是不忍哥哥受苦,设法将宫中财物私运出宫给哥哥解燃眉之急。日积月累,数额多得女儿都不敢相信。然而哥哥反倒还愈发变本加厉了,终于以至女儿有禁足之祸。
  木铮看着女儿,寂寂无言。
  “毒瘤如不及时剜去,只会愈加滋长。”木梓儿似乎是用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这句话,“纵容将助长贪欲,非但不利于族人,反是会害了他们。爹爹请听女儿一言,趁早下手。哥哥便是最好……最好的警告……”说到最后几句时,她已然上气不接下气。
  木铮怜惜的看着小女儿,“你希望为父怎么做?”
  木梓儿深吸口气,拽住木铮袖子的手抖得厉害,“请爹爹以多年之威信,向族人陈明利害,令他们……令他们散……散尽不义之财。”她知道她说的是怎样一个关系重大之事,但她坚持着说了下去:“否则……木家难保百年之昌盛,终将,毁于民怨。请爹爹,劝说他们,将财务悉捐国库,以……以抵部分罪孽。”
  她转了个方向,对着殷谨繁一拜,“臣妾敢问皇上,可否就此从轻处罚。”
  殷谨繁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况且朕原本就是这样打算的。那些士族大家查抄几家以儆效尤便罢了,若都除去,非但朕没有这个能力,朝廷也会元气大伤,不如各退一步。毕竟,大息还要仰仗那些士子官宦呢。”
  须发皆白的老者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眸中刹那转过百种思绪,最后,他从床榻上起身,向眼前尚未及冠的少年行叩首大礼,“老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
  连阙三年十一月十七,这一日后来被史官载入史册,成为了大息士族乱政的一个终结点。曾辅佐过睿帝振兴了大息的丞相木铮于花甲之年再度涉足纷乱的政局,安抚官民,恩威并施,百姓称之为贤相。尽忠职守二十年定山河之宁,直至八十有二乞骸骨,携家眷
  还故乡隐于山野,自此不知所踪。
  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那个注定不平常的连阙三年,丞相独女贵妃木氏病殁,就在那一日回宫后不久的夜里。
  据她身边的宫女说,贵妃娘娘走得很安详,死时唇角犹带着笑。只是令人费解的是,贵妃断气前执意让侍女将她扶到了妆台前,至死都对着一面能映出她身形的铜镜。
  贵妃薨。这个消息在一夜之间有如北风般迅速传遍,到御书房、到映柳宫、到钟怜宫……到阂宫上下。
  宫中的妃嫔故去,总是喜者多于悲者,漠然者多于哀戚者。
  听到这个消息时绾绡正在挑灯练字,殷谨繁总取笑她字写的难看,又拿了些自己的墨宝赠她临摹,于是少不得要辛苦些。当宫人小跑过来向她禀告贵妃死讯时,握着羊毫笔的手腕不犹一颤,一大滴墨汁坠落纸上,洇散开来,生生毁了一副才写好的字。她放好笔
  ,将纸揉成一团抛进了火盆中,淡淡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木氏总算是死了。”在一旁研磨的云嫣感慨道。
  “是啊,死了。”绾绡重新铺开一张纸,纸面洁白不染尘垢,“这是早在你我预料之中的事。”
  “主子这一计施得好。”云嫣眼角含了浅浅的笑,“让林贵妃死于自己之手,任谁也怀疑不到主子头上来。不愧是太妃娘娘选中的人。”
  “嗯。”绾绡点头,有些心不在焉。挥毫,宣纸上漓漓染上一笔墨迹,黑白分明,“但,这也只适合林贵妃了。不是每个人,都会一面恶毒一面又带着自己的良心的。她因愧疚而死,可不是每个人都还知道愧字何写的。”
  “那主子您呢?”云嫣问的出人意料。
  “我……”绾绡抬头,正对上云嫣那双明亮的似乎能刺透一切的眸子。其实云嫣这一问已然逾矩,绾绡大可将其斥责一番,但不知出于怎样的一种心态,她竟真的认真思索了会儿,然后认真的摇头。也不知是不知道呢,还是知道了不肯回答。
  “但不论如何,主子除去了一个明敌,可喜可贺。”云嫣将话岔开。
  “少了一个是件好事,剩下得日子且静观其变罢。不过,与我为敌的人永远不会少。”她说话间笔走龙蛇,丝毫不顿,“城府极深的淑妃、神秘怪僻的白淑容,甚至是还是近来的新宠陆德仪……也许前一天是友,后一天便是死对头。”最后一笔写完,她轻呵口气,又道:“还有……还有柒昭仪。她只是被禁足了而已,等皇上心头的气消了,等她出来了,后宫佳丽三千她依然是最美的那一个。”
  云嫣没有搭话,继续磨墨。她知道她的主子会有对策的,不需要她来多嘴。 
  朱雀灯中火光暗淡,云嫣空出一只手去拨灯芯,不经意间侧眼就看到了素白宣纸上绾绡方才所书的那一字——睿。
  “其实林贵妃是一个睿智的人呢。”绾绡笑着道:“在一生最后的关头终于明白了何为‘舍得’。舍得,有舍即有得。”她望向西北,尽管看不到那个女子在阑夜宫的遗容遗姿,“游说于父夫之间,巧妙地保住了自己的家族,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最后无牵无挂的死去,多好的结局啊。”
  “主子可是在忧心南萧?”敏锐的捕捉到了绾绡话语里的怅然,云嫣试探着问道。
  “皇叔崩了。”绾绡一字一句,声音低沉。
  云嫣惊愕的瞪大了眼睛。
  “就在几天前,我的皇叔,南萧现任国主,驾崩了。”绾绡缓缓转过身来,漆黑的眸子映着跃动的灯火,愈显幽深如井,“南萧而今混乱一片。我那些有能力继承皇位的成年堂兄竟一个个离奇暴毙,最后登基的居然是我年仅九岁的十二堂弟!他如此年幼,所以权势自然落到了他的母妃章氏和几个顾命大臣手上。自然有人不服,于是动乱四起。”她蹙紧了眉,“南萧为大息藩国,一举一动皆逃不过大息的监控,有关此事的奏折前几日就从南萧崇山峻岭间快马加鞭送到了琴州城。皇上不许我干政,我是偷偷看到的。”
  “那主子当如何?”云嫣急急道。
  “皇上似乎还在持观望态度,也是,大息的国事都还没忙完呢,他哪有闲工夫管别的。”绾绡有些心烦气躁的扣着桌面,“我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反正尽量不要让南萧子民吃亏便是了。”
  “南萧的百姓会感激主子的。”
  “不,于他们而言,我并不是位好公主。”绾绡却摇头,“我只是在尽责罢了——我一生只出过两次宫,一次是在琴州城破流亡西南之时,一次则是远嫁大息。五岁出宫我记得沿途哀鸿遍野血流成河,十六岁时出宫我在八百仪仗簇拥下浩荡前行,路经每一处郡县都有百姓夹道跪拜,他们唤我‘千岁娘娘’,每一个都是欣喜的神情。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嫁出我这个公主做了大息皇帝的妃子,他们就可以康乐长宁。”
  略顿,她苦笑,“所以,我怎能让他们失望。”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卷,完结了。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会努力改进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哪怕是林贵妃,我想用这卷表达一份失落的姐妹亲情,有些时侯的一些事,失去了就无法挽回。
  木老爷子,偶表示偶很喜欢他敢和皇帝叫板的霸气,以后他因该还有出场机会,贵妃的故事结束了,他的故事还没完。私下里觉得老爷子年轻时的事迹其实可以写成另一本小说了诶。
  如果说第二卷只是二战前的西班牙内乱——小规模试炼场的话,第三卷就是真正残忍的宫斗,不会再专门写某个妃子了,因为每个后宫三千佳丽的每一个都可能是一朵带刺而美丽的花。绾绡巩固了地位接下来就该向上爬。埋下很久的伏笔也会在此卷揭开,请拭目以待。

  ☆、第四十七章 风云暗涌

  贵妃薨,六宫皆素缟,哀乐与诵经之声在宫闱缠绵七日方休。十一月二十四,在那个霪雨霏霏的冬日,贵妃出殡,葬于安陵。
  贵妃殡仪非小事,由淑妃柳茗黛及姁妃菁妃三位宫中位分最尊的女子合力操办,忙了好些时日,终于才在贵妃的金丝楠木棺被抬出乾光门时舒了口气。
  贵妃就是贵妃,生前跋扈,死后哀荣。
  柳茗黛在渡明殿最后给死对头上了炷香后,径直回了映柳宫。
  才踏入内殿,宫女金儿便急急来报:“娘娘可是回来了,公主黏娘娘得紧,娘娘不在,公主哭得可伤心了。”
  “你呀,也是在本宫身边伺候久了的老人儿了,连个孩子都哄不住。”柳淑妃似是嗔怒道,抬起食指轻戳了下金儿的眉心。一面脚步不停,掀开毡帘朝女儿走去。
  大息现下唯一的皇嗣敏元公主前不久才满了十三个月,穿着一身厚厚的白绫子袄,一张小脸粉粉的甚是讨喜,正扯着一只绒球玩,眼角犹挂着泪珠。见母妃归来,原本已渐止住哭声的她撇撇嘴又是撒娇似得抽咽起来,手脚并用飞快的向淑妃爬去。
  “哟,敏元这是怎的了?母妃在这呢,不哭啊。”柳淑妃将敏元公主搂在怀里,笑吟吟道,十足的慈母模样。
  乳娘孙氏惶恐的福身行礼,赔笑道“奴婢也不知公主今日是怎的了,一直哭哭啼啼发脾气,奶也不肯吃,大约是太久不见娘娘,所以想娘娘了。”
  淑妃一身素服,只用一根白绸束着发,鬓边缀着多白绢花,又看了看同样一身素色的女儿,苦笑,“还不是因贵妃之故。这几天可把本宫累坏了。”她面带惓态,自己与贵妃斗了那么久,而今终于达成所愿,却不知怎的有些疲惫。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的恩怨皆随死亡而消逝。不知她那尚未出世便死去了的孩子在地底过得可好,会不会遇上林贵妃?敏元在她怀中亲昵的蹭着,让她无端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不露痕迹的低叹。
  “公主穿的可还暖和,这天儿愈发冷了。”她轻拍着孩子,收敛好了情绪。
  “娘娘放心,奴婢就算是冻病自己,也不会让公主冷着。”
  “如此最好,公主是皇上唯一的女儿,受不得半点委屈的金枝玉叶。你若照看好了公主,待公主七岁你出宫时富贵自是少不了的。”柳淑妃笑着点点头,“不过孙嬷嬷你可也不能病了,公主虽有四个乳母,但最亲的还是你。这是福分,好生把握着。”
  “是、是”孙嬷嬷忙笑道。
  正与孙嬷嬷聊着这些天敏元公主的情况,金儿却又突然掀帘进来,一福身,道:“娘娘,抹雪轩廖良人来给娘娘请安了。”
  淑妃理着敏元衣襟上垂下来的缨络,眼也不抬,“她哪里是来给本宫请安,分明是相见自己的女儿罢了——让她进来吧。”
  不消片刻便由金儿领来了一位女子,容长脸儿杏子眼,眉目间有几分丽色,只是望向淑妃的目光略有些怯怯的。
  “嫔妾参见淑妃娘娘,娘娘金安。”
  “嗯。”淑妃漫不经心的点了下头。
  廖良人眼睛往敏元公主哪儿瞟,淑妃却迟迟没有开口,于是她又堆着笑道:“嫔妾此番前来,是恭喜娘娘来的。”
  “恭喜什么呀。”淑妃这番倒是拿正眼看她了。
  廖良人四下一望,压低了声道:“恭喜娘娘为后宫之主。”
  贵妃既薨,宫中便以淑妃柳氏位分最尊,名副其实的诸妃之首。
  淑妃却只是淡淡道:“什么后宫之主,言之过早了。皇上说是及冠才立后——敏元在这,你抱抱罢。依着规矩,你虽无抚养她的资格,每月却还是可以探望两回的。”
  “诶。”廖良人喜道。
  可敏元公主年幼不知事,长年养于淑妃身侧,只知养母而不识生母。到了廖良人怀里便放声大哭,惹得廖良人尴尬不已,忙不迭的哄着敏元公主:“茵儿不哭,茵儿不哭……”
  茵儿是敏元公主之名。大息的公主本该成年后再赐封号,但敏元公主贵为皇长女,又深得皇上宠爱故而出生不过三日便由皇上钦定了封号,何其尊贵。自此之后,宫中人便皆唤皇长女封号以示其殊荣,茵,这个公主的本名倒只有廖良人这个生母才记得了。
  淑妃给了孙嬷嬷一个眼神示意她出去,接着便坐在一旁品茗怡然自得的看着廖良人如何安抚敏元。
  最终廖良人还是熬不住女儿的哭声放开了怀抱,敏元公主立时逃一般的回到了淑妃身边。
  看着一脸沮丧无措的廖良人,柳淑妃忽然很想笑,“敏元是皇长女,跟着本宫总比跟着你这个良人母亲要好。”
  “……嫔妾知道。”廖良人无力道:“茵儿如此得皇上厚爱,全因娘娘之故,若是跟着嫔妾,只怕倒要被嫔妾拖累……”
  “这话倒也不全对。”淑妃用帕子擦拭敏元面颊上的泪珠,瞥了眼廖良人,“敏元倒底是皇长女,又是皇上眼下唯一的孩子,焉有不受宠之理?不过廖良人。”她蓦地话锋一转,“你听说了吗,灵美人有孕了。也许很快,敏元就不再是唯一了。”
  “嫔妾知道。”廖良人苦笑,眉头紧紧皱成了一团,“昨儿个传出的消息,说是钟怜宫美人曲氏在为贵妃哭灵时忽然晕倒,太医一查,才知竟是有了一个月的身孕了。娘娘、娘娘您说这该如何是好……”
  “能如何?皇上子嗣昌盛乃我等之福。”柳淑妃似笑非笑。
  “娘娘!”廖良人哀哀道:“茵儿的荣辱全系于您一人之身。她只是个才满周岁的孩子,又是女孩儿,没了父皇的宠爱,她在深宫定会任人欺辱的!”她想起了皇次女良珍,那个只比她女儿小几个月却凄凉早夭的孩子,不犹浑身发冷。
  “好了,别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你以为你还是敏元那么大的孩子呀,没办分主意,只知哭。”淑妃有些厌烦,“皇上不可能永远只有敏元一个女儿。这是事实,你总要面对的。”她直视着廖良人,目光冷淡,“所以敏元跟着本宫比跟着你这个生母的好处就在这,本宫能保证,无论皇上有多少个孩子,敏元永远会是他心尖尖上的那一个。而你这个与敏元血脉相连的生母却办不到。”
  “是……嫔妾明白。”廖良人涩然道。
  “不过曲氏这个孩子,本宫却不希望他能成为敏元的弟弟或是妹妹的。”淑妃稍稍眯眼,冷哼:“并非是本宫眼里容不得人,怪只能怪曲氏不识时务。她与谢嫔交好——谢嫔不是什么简单货色,来日只怕将成为本宫心腹大患,本宫又怎能让谢嫔的好姐妹生下孩子助她争宠呢。皇上没有皇子,一旦灵美人腹中的是个男胎……皇长子可比皇长女尊贵多了。”
  “娘娘可有对策?”廖良人甚是关切的问。
  柳淑妃只衔了抹不辩深浅的笑意,道:“钟怜宫得势很快啊,才不到半年的时光……想来已隐隐有与咱们映柳宫争辉之象了。谢绾绡比小珂更得宠,菁妃位分虽比本宫低家世却胜过了本宫,灵美人又怀有龙裔,若是个皇子,那敏元便不算什么了。”她低叹,廖良人亦不语。倒是敏元公主,懵懂不知愁,咯咯笑着去扯淑妃的发髻,“你这孩子啊,就知胡闹,不久你父皇有了儿子便不喜欢你了,你说怎么办,嗯?小东西。”淑妃半真半假的轻笑,抱着敏元公主亲昵的碰了碰鼻尖。
  廖良人一张俏脸愈发阴沉,布满忧色。
  =
  轻拢慢捻,琵琶语动,泠泠如泉,哀凉似水。
  斟酒一杯,不知愁字何去何从。
  殷谨繁摩娑着杯上梅花浮雕,和着琵琶低吟:“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抚弦的手略顿,人却没有开口。
  殷谨繁侧首,望着身畔素衣素服的女子,“绾绡。”
  “嗯?”绾绡拨完最后一个音,抬首,“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