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鲁教法集成-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饿鬼主要的痛苦来源,是无止境的饥饿和口渴。

  它们不停地被饥渴折磨,历经再多世纪,并未因此而饿死或是渴死。堕入饿鬼道的主要原因,是贪婪造成的恶业。试想,我们连遵守宗教性质的半天斋戒都嫌困难,又如何能忍受千年的饥渴折磨?

  我们很清楚畜生道的痛苦。

  劳动的动物和农场的动物,被人类驱使、鞭打、宰杀和食用。若有人对我们这么做,我们可以到特定机构去要求人权。但是,动物却无能为力,它只能可怜地默默受苦。我们不认为湖里的鱼属于湖的,对人类而言,它们只是食物来源,随时想吃就可以去抓,忘了它们也有生命。就像我们想抓住“我”,并且渴望快乐。

  我们忽视鱼本身并不愿意痛苦及死亡,而用鱼钩或鱼网,将它们从水中抓出来,让它们在惧怕和挣扎中死亡。对鸡牛羊等动物也是如此。它们无法向他人求援,也没有智慧帮助自己,这就是它们的轮迥和痛苦。我们应该借此深思一下,若我们转附到它们的世界,将会经历什么奇遇?

  野生动物、鸟、昆虫等,通常承受更强烈的痛苦。这是丛林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们不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周而复始地经历“得到”与“被剥夺”。

  它们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培养心识成长的智慧。它们的生命被轮迥和困惑控制着,直到在恐惧中死亡为止。

  我们应该思考动物的种种痛苦,然后自问:

  “我想得到这种痛苦吗?我能忍受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须下定决心,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行为,种下受苦的因。

  在今生和无数的前世,我们已经造了很多业障,这会导致轮迥转世到三恶趣。应该停止继续制造这些因,并寻找方法来净化受轮迥摆布的心识,而且将心识由黑暗中,提升至永恒的喜乐。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七章:寻求皈依处 
 


  法王达赖喇嘛:

  心识追寻者,需要足可为典范的尊崇对象,以找到指引和启示。这在佛教称为三宝或皈依三宝:即佛陀、佛法和僧伽。

  我们想到佛陀,就想到心识上所有瑕疵都已净化、智慧无穷无尽的圣者,我们会被他吸引而且心怀敬畏。

  说实在,佛陀和我们之间,似乎有很大距离。因此有僧伽、僧团、修行者和弟子众,出现在佛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空间里。我们必须尊敬僧伽,但是,不用像尊敬佛陀那样的程度相待。

  僧伽让我们思考:

  “这个人并没有比我更优秀,如果我再多努力一点,也会有他的成就……。”

  他们能给我们心识修行的信心,有时候让我们觉得在证悟上,可以与他们匹敌,所以僧伽是我们心识上的朋友。

  想到佛陀,不由得滋生赞美。想到僧伽,我们跳脱赞美,热忱地专注于心识修行。要超越僧伽、直证佛陀果位,就需要第三宝——佛法,它是教义的集大成,也是修行者必须深切了解的大道。

  达赖喇嘛三世:

  断除堕入三恶道(三恶趣)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如上所述,三宝对断除堕落三恶道受苦的恐惧,很有帮助。了解佛陀、佛法和僧伽有能力指引我们远离三恶道,对我们也很有帮助。经由观想生起对三恶道的惧怕,然后从内心深处,皈依崇高三宝。

  法王达赖喇嘛:

  谈到“三宝”可以有许多不同方向。就时间顺序而言,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是佛陀,一个完全证悟者。他创造的法宝,是证悟之道的教义。跟随佛法修行,出现获得各种修行成就团体就是僧伽。

  三宝如何嘉惠我们呢?佛陀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心)”的教法,使三宝成为有效庇护体。它们可以免除我们的轮迥之过、惊惧以及痛苦,具有全能技巧,教导我们通往证悟之道,对众生都具备完美慈悲心,对待众生悉皆平等。僧伽也拥有四无量心,虽然在程度上和佛陀有差别;佛法有能力让平凡人产生四无量心。

  心识皈依出现四无量心很重要。如果精神上师不能跳脱世俗的存在,就不能带领他人获得解脱。若没有极大慈悲心,就只会追求自身喜乐而不教导弟子。他的慈悲心如果是偏执的,那么是否能为我们带来福祉,就足堪怀疑。如果他选择要教导我们,就应该很有耐心地,带领我们通过修行的种种挑战。

  已证悟者如何获得全知佛陀果位?方法是修行佛法、扩张清净心识,这源自上师如实传法的慈悲心。释迦牟尼倾一生时间,在许多上师门下修行,最终将他带于证悟之境。因此,佛法是真正的皈依处。己证悟者是皈依处的上师,僧伽是皈依处的朋友。我们如果钦佩已证悟者,何不进而钦佩带领他们得到证悟的力量呢?

  佛法,或说教义,并非一长串盲目信仰与遵循的教法。佛法的修行,应该在理性和思考的基础下实行。如果用盲目信仰来接受修行或教义,就等于走上了错误方向。碰到教义和理性有矛盾现象时,我总是以理性为优先考量。。佻陀按照群众的特质,传授不同教义,我们必须自己辨别什么是字面上的意义、什么只是象征而已。

  达赖喇嘛三世:

  三宝怎么会有力量保护我们免于三恶道的恐惧呢?佛宝本身没有任何畏惧,而且由于具有全能,所以是防止各种恐惧的上师。佛宝蕴藏极大慈悲心,用平等心看待一切有情众生,对无论是否有利害关系的人,佛宝都是最佳皈依处。佛宝本身有这些特质,因为它的教诲而出现的僧伽们,当然很殊胜。我们并不能说佛陀是许多宗派的创始者,很少创始者是完美的,很多训诲大部分充斥逻辑上的错误,而很多宗教传承泰半是零碎的片段。但是,佛法僧连成一气的特质,却很崇高完美、弥足珍贵。

  我们要如何皈依三宝呢?请这么祈请三次:

  “我祈请皈依佛,当愿断除轮迥之苦,永离三恶道。我祈请皈依法,当愿断除轮迥之苦,永离三恶道。我祈请皈依僧,当愿断除轮迥之苦,永离三恶道。”

  祈请朗诵三皈依时,要在内心深处生起向佛陀、佛法和僧伽寻求启示的真诚意念。

  法王达赖喇嘛:

  首先,我们向佛陀祈请皈依,因为他是全知智慧者,请求他转法轮,做心识指导者。我们在佛中获得暂时皈依,也得到追求佛陀果位之最终成就的皈依。

  其次,藉观想佛法平息欲望,进入解脱世俗贪婪境地。为何贪欲是心识毒药之一?虽然无知比起贪欲来说,是更普遍的痛苦原由,但是佛经说,贪欲是把我们绑缚在轮迥之道的立即力量。由于佛法是断除轮迥的原动力,所以又称为“无欲”。

  佛法的修行,是佛陀阐述的第四项崇高真理,是极乐状态,使扭曲的心识可以完全被安抚。真正的庇护者是佛法,是修行之道的崇高真理。

  第三,崇高的僧团僧宝,是人类最尊贵的、心识追寻团体。仔细想想他们的美德.会恳求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及证悟之道的上师。

  若想使我们的皈依很坚实,需要两个必备因素:了解三恶趣、寻求皈依三宝以远离三恶趣。生起这两项因素,并勤学佛经,就能拥有强烈的皈依意识。

  达赖喇嘛三世:

  获得皈依却不遵守戒律,皈依就毫无益处,而且得到皈依的力量会很快消失,因此必须随时注意遵守戒律。皈依“佛”之后.就不必寻求凡间神祗,如湿波和韦施纽等的庇佑,进而视所有佛陀雕像和法像,都是佛陀本身真实的显现。如果皈依“法”,就不会再伤害同类的生命、鄙视神圣经文。最后是皈依“僧”,意味不要浪费时间在错误的上师,或误导你的朋友身上,而且,不会不尊重橘黄色或茶色的法衣。

  了解所有暂时和最终的喜乐,都是三宝慈悲的结果。每次用餐时间,先把饮食供养三宝,并且为了你暂时和永久的需求去信赖三宝,而不是信赖政客或占算师。同时,依照你的心识力量,告诉他人皈依三宝的重要性,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皈依,甚至被嘲笑时,也不吝于用你的生命去护卫。

  法王达赖喇嘛:

  我们一旦皈依三宝,就应该遵守戒律。皈依三宝有不可重蹈覆辙的戒律,和必须遵守的戒律。若已经安置自身皈依佛,就不应该向世俗的神祗和心识,寻求永久保护。因为我们太投入修行时,会由于他们的嫉妒心,而伤害到我们身体及修行成就,所以不能将他们视为永久的皈依来源。

  首要学习的戒律,是把所有证悟者的法相,都当做象征真实实生命的再现,而不是用艺术价值的角度,来评断法相是优秀的或拙劣的作品。所有供养的法相,都应该尊重有如佛陀本身,而后再为所要达成之目的进行供养。

  尽管如此,艺术家还是应该努力完成高品质的法相作品,否则会因为让人生起不敬之念而造作恶业。例如,人们不断地带画作和雕刻法相,要我给予加持,虽然在整个供养仪式中,我应该礼敬这些作品篇佛陀,但是有时候我发现,我很难不因画作中弯曲的鼻子,或过度低垂的下颚而爆笑出来。精心制作的作品,应该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心识价值。拙劣的法相作品,有时是皈依道路上的小小绊脚石。

  皈依法时,要避免伤害一切有情众生。证悟者是因慈悲心而获得证悟,每位皈依佛法的人,都应该满怀慈悲心,避免做出违反慈悲心的行为。我们要学习戒律,把所有经文看成佛法的化身而加以尊重。

  任何打算出版及销售佛法经文的人,都应该在嘉惠他人.以及在不用佛经谋利的基础之下,谨慎而为。

  皈依僧时,唯一要避免的是,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误传正道的人交往,他们会影响我们的修行成就、扰乱我们的心识。遵守的戒律,是必须对所有穿着僧服的人,都视为僧伽化身,并尊敬他们为圣僧的生命,而且是已经体会空性智慧、超越世俗束缚的人。

  伟大的优婆塞仲敦巴,无论何时看到被丢弃的、而且和僧侣法服同色的布料,定会捡起来碰触额头,然后背诵皈依文;凡人也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尊敬僧伽。受到尊重的僧侣和比丘尼,在修行时要以此感受而更加精进,不能变得既傲慢又自大起来。

  面对阐释与佛陀教义相矛盾的上师,应该避免浪费过多时间在他们身上。虽然应该尊敬所有宗教、尊重各宗教的传道者或上师,但是,上师传道的方法阻碍我们修行,则他将在我们的成就之路造成问题。

  西元十七世纪中叶,达赖喇嘛五世被指定为西藏的最高政教领袖时,他颁布了所有宗教一律平权的法律,使古老的苯教也占有平等地位。他还通过法律,保护苯教不会受到佛教徒侵害。

  西藏还有一个很大的穆斯林(回教)团体,他们在很早以前就有充分的宗教自由。西藏人的态度是,如果人们不愿意与佛法相关的轮迥牵系,就应该让他选择自己的道路。不同的上师会用不同方法阐释证悟,这是为了符合各种人类的意向,而非制造冲突。僧伽教义说要远离方向错误的上师,并不是要制造任何分离宗派的态度,而是在维持稳固、专注与良好导向的修行法。

  我们应该每天早晚各三次,深思皈依三宝的特质,而且背诵皈依文。即使被嘲笑,也永远不可以打破皈依戒律,更不可以滥用三宝之名而引来诽谤。老一辈西藏人在快要生气的时候,会念诵:

  “啊!三宝”

  如此用来提醒自己不可以生气。有人告诉我,在流亡到印度之后,我的名字成了拉萨儿童发誓表示“我保证”的代名词,他们说了实话,却发现别人似乎不相信的时候,就以强调的口气说:

  “啊!耶欣诺布!”

  编注:耶欣是达赖喇嘛的昵称,诺布是珍宝的意思。这句话引喻“僧宝”。表示“我用僧宝对你发誓,保证所言不虚”。

  达赖喇嘛三世:

  为了避免多言无益,我们应该每人早晚背诵皈依文各三次:

  “南无古鲁贝、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噶雅。”

  编注:这句皈依文是梵文“南无上师、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译音。梵语“南无”读音“拿摩”,就是“皈依”或“顶礼”的意思。此皈依也译为“南无古鲁贝、南无佛陀耶、南无达磨耶、南无僧伽耶”。

  念诵皈依文时,要维持注意力在三宝的殊胜特质,和对皈依的个别承诺。

  法王达赖喇嘛:

  考虑皈依三宝,首先应该想到三宝个别的特质与能力。广义的皈依佛,意味我们应该思考佛陀身语意的特质、智慧和能力。皈依法,表示我们想到通往中止痛苦的所有真理道路、修行或超俗的清静。皈依僧,代表我们愿意了解僧伽的二十种善行轨范。

  皈依牵涉到所有的证悟方向和阶段,以及不同对象、所以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方法。印度最好的经文之一,是弥勒的《现观庄严论》,他用深入而且完整的观点,说明证悟方向、阶段和人类心识的类型。如果对这种伟大的论述有所了解,再以此为基础来经历皈依的修行,那么,我们的皈依将是正确而且有效的。

  我们应该先了解皈依三宝的自性与功能,再寻求皈依。皈依佛是给予心识指引、皈依法是修行、皈依僧是心识的支持。有这三项援助,我们就拥有通过各修行之道,获得高等重生状态、超脱证悟所需要的力量。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八章善恶业轮回定律 
 

  达赖喇嘛三世:

  我们可能怀疑:接受和遵守皈依三宝的戒律,真的可以保护我们免除转生到三恶趣?话说回来,试问你要如何转世到三善趣呢?

  我们必须思考轮迥定律的四个方向:善业和恶业种下的因,将各自承受不同的果。也就是说,慈悲会为未来带来快乐,而邪恶导致未来的悲苦,就好比一颗种子会结出许多果实,而每颗果实又有许多不同种子,任何一种行为,都不可能没有结果。我们表现的身语意活动都会留下轮迥种子,而且生生不息:除非经由心识修行将之去除。我们学会思考轮迥定律的面向时,按照教义,摒弃恶业、培养善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仅靠理性逻辑推理来证明轮迥定律,是极困难和冗长的过程,只有逻辑推埋造诣深厚的人,才能够比别人早一步证悟。因此,《大集经》写道:

  星月可能会陨落地面,
  山谷也许会崩塌,甚至
  天空都会消失无踪。
  但是你,佛陀,所言绝无虚假。

  将以上这段话牢记在心,就能思考如下的佛陀教诲:

  恶业制造痛苦,因此
  我们应日以继夜地
  反覆思考
  如何永远脱离悲苦。
  所有慈悲之根
  都存在于感谢慈悲的泥土中。
  不断思考要如何成熟,果实
  就会从那里结蒂。

  法王达赖喇嘛:

  皈依的教诲,是推动轮迥定律的力量。我们必须先对轮迥理论和进程有所了解,再努力逐步修行。

  据说,我们具有超人的洞察力时,就能领会轮迥运作的生起次第,而接受完全证悟的人,则能看到每项事件最深层的轮迥原因。常人的轮迥定律知识,是从佛经得来的,虽然有许多论述按照逻辑建立轮迥理论,但是必须多方面研究才能够深入了解。达赖喇嘛三世引述说:“但是,佛经所言绝无虚假。”

  凡人在仰赖佛经之前,必须先学会尊敬己证悟者,然后才能进入教义当中。这种敬意对某些人言,是靠着深思佛法僧的待质而获得。有个更好妁方法,是先研究两项现实层次的教义:根本的和形式的,并着眼于空性的主题。

  空性教义既广且深,了解空性,能让我们对一般教义产生很大信心。

  宗喀巴大师说:“对相关教义的认知,可以增加对佛经的了解。”

  转生三善趣和根本慈悲,是雨项基本的心识目标。后者指极乐世界的解脱,或全知的证悟;根本慈悲比转世三善趣更崇高。佛陀教义都是以理性逻辑为基础,轮迥定律、转世三善趣的认知与修行,只能以佛经为基础,传授给芸芸众生。我们要学习根本慈悲的高深教义,而且靠仔细推理分析、深入思考,去发现如何与自身生活经验吻合。有所领悟,就会对教义产生信心,而且是建立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这使我们放开心识,接受已证悟者的教诲。这时开始察觉到,既然给我们这么深奥、理性的教导,说明自性和更深层真理,那么其他教诲当然也是正确的。学习佛经所提及的空性,益处不仅能够断除利己贪婪的心思,更加强我们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