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Q胺鹁峒暗目招裕娲Σ唤瞿芄欢铣禾袄返男乃迹忧课颐嵌越桃宓目盘龋皱慕桃逶谀凇7鸾趟醒傻幕。祭氩豢氖ペ小O萑氩煌昝朗率档耐纯啵鸵罢乙惶跣氖吨芬猿剿型纯唷P扌芯褪且兄雇纯啵颐潜匦氚床烤桶嗟亓私馔纯嘣颍僬页鐾纯嗟氖率怠K氖ペ械那岸校枋雎皱募拔颐堑拿糟蠖兴得魅绾位竦闷骄病W罨镜慕桃迨侨绾伪苊饴淙肴袢ぁ⑷绾位竦萌嘶蚍鸬木车兀獯笾掠肭岸谢ハ喙亓际乔康魅绾无鹌皱牡耐纯唷⒒竦寐皱牡目炖帧�
“菩提道次第”传承的三士道,是依修行者的能力和心识特质来教授。大部份下士道的修行,以轮迥为主轴,主要课题环绕在轮迥教义。就如之前所说的,除非有睿智或全知,否则就必须依赖佛法,归纳出轮迥定律。为了遵循传承的修行,我们需要很坚强的信心,因为某些与佛陀教义矛盾的理论,总是在理性的基础下被提出来。做为“菩提道次第”修行的起步,我们应该研读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月称的《入中论》。这些作品是深入空性智慧的根本教诲,在《菩提道次第》修行的上士道被教授。学习空性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何以万物都有天生本能去掌握“我”,当“我”出现时,又似有若无。出现在面前的“我”是虚有的,就像错把绳子当成蛇一样。我们知道的一切物体,如桌椅和固有的“我”都是空的。于是,智慧的教义描述出:错误的“我”如何妨碍我们对万物的认知,并引起一大堆困惑和恶业。
研读这些论述,我们被鼓励去做整体探索和思考。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持续修行,可以了解虚有的“我”并不存在,进而抚平扭曲的心识、减少困惑、增进精神上的平静、中止痛苦和获得中止的方法。这样的信心有助于接纳前两项崇高真理,以及和轮迥有关的教义。在信心的基础下,我们接受四圣谛并从事修行。达赖喇嘛三世:我们应该放弃所有恶业,特别应该深思身语意之十恶业的三身恶业的杀生、偷盗和邪淫(例如在寺院或是上师住处附近交媾、在新月或圆月时交媾、一夜有五次以上交媾高潮等);四语恶业的妄语、离间语(两舌、搬弄是非)、粗恶语或是绮语;三意恶业的贪欲、嗔恶(嗔心)和邪见。
我们以杀人的结果为例,来说明轮迥的三身恶业。
一、最大的影响是转世三恶趣。
二、来生将会被杀害,或看到很多心爱的人被杀害。
三、来生仍然有杀人倾向,因而使恶业倍增。
四、即使得到好的转世,周遭环境会充满暴戾之气。
这些还要分为低、中、高三种程度——依照业力而定。例如,杀人的结果是转世到地狱、杀动物转世为饿鬼、杀昆虫则转世为动物。《劝戒宝行王颂》说:
哦!国王,别杀生,
因为众生都珍惜生命。
若你期望长命百岁,就要
尊重生命,甚至
不要有杀生念头。
法王达赖喇嘛:
痛苦的根源是恶业和困惑。在此,恶业意指按照心识意向做出负面行为。负面行为可以简单定义为“必须承受苦果的行为”,相反地,正面行为就是有快乐结局的行为。正面和负面行为,都会在心识留下种子,蛰伏在我们生命中,直到有适合条件出现就会萌芽。如果成熟的条件是正面的,就会感受到快乐,若为负面则会感受痛苦。轮迥有几项特性:第一是加倍作用:慈悲传达更多慈悲、邪恶带来更多邪恶。第二是很明确:慈悲制造喜乐,恶业总是制造痛苦。第三是,我们不会毫无缘由地经历喜悦或悲苦。最后,业力发生的时,驻足心识的轮迥种籽,即使经过亿万世也不会丧失效力,它会继续隐藏在内心,直到有适当条件那天再显现出报应。
在这样的观点下,下土道修行者首先要学习认知:什么行为是正面行为(善业),什么是负面行为(恶业)?什么是应该培养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
达赖喇嘛三世:
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不要怀抱任何恶念,例如杀生和其他十恶业的作为。所有形式的邪恶都应该摒弃,并尽最大努力来完成慈悲。
宗喀巴大师说:
死后不必等待就
堕入三恶道,并非必然。
可以确定的是,皈依三宝即有能力保护你免于转世三恶道。
要以皈依为本,别让皈依的戒律堕落。
另外,想想善业和恶业的果报,你最大的责任是正确修行。
法王达赖喇嘛:
必须放弃的恶业,其中三项是三身恶业:杀生、偷盗和邪淫。四项语恶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和绮语。最后三项是精神上的三意恶业:贪欲、嗔恶和邪见。懂得远离十恶业的话,就等于学习到了十善业。
十恶业的影响是什么?以杀生为冽,使用暴力缩短众生在这一世的生命,会种下来世被杀的轮迥之因。这一世习于杀生,意味来世的心识有杀生倾向,今生乐于杀生,转世之后也会以杀生为乐。我们可以看看反映在小孩子身上的行为,有的小孩似乎沉醉于杀生的乐趣。任何时候只要看到昆虫,都会跑上前去践踏它,并开心地大笑。有时候,会将捉到的动物凌虐至死。这类的行为,显示出自前世杀生行为的业力。
另外一方面,有的小孩表现出慈悲心,无法看到庄何生命受到丝毫伤害。这反映出善业种籽可以从出生起,就影响我们的生命与作为。身为佛教徒,要努力避免十恶业,或至少要慢慢地减少。
要求常人立刻完全免除十恶业相当困难。例如,看到害虫时,该怎么办?如杲说不要杀它,我怀疑有多少人会接受这项建议?就连我自己,也很不乐意睡在爬满臭虫的床上。在这样的情形下,“预防”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卫生、清洁、简朴、谨慎都能防止害虫孳生,也不会发生被叮的烦恼。
杀生和吃肉是互相关联,那么,我们必须放弃食用肉品吗?我曾经试着放弃,但是健康方面却出现问题。两年之后,医生建议我在控制饮食的条件下,恢后以肉类为食物之一。无论如何,至少我们应该做到降低肉类的摄取量,而且不要吃稀有动物,因为我们的这项需求,会导致大量无辜生命被宰杀。
由于气候和环境的缘故,西藏人被迫成为肉食民族,但是,大乘的慈悲心教义产生缓和影响,使西藏人笃信“一切众生,悉为我的前世母亲”。从事畜牧的游牧民族,穿着长毛裘外套,胸怀慈悲心,赶去拉萨朝圣。严冬时,将衣摆卷至腰部,一大捆祈福绳悬垂于裸露的胸膛。
虽然他们看起来像一群强盗或小偷,事实上是信仰大乘的超凡信徒,只不过,他们是除了动物的骨肉之外,没有其他食物能赖以维生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耳朵里,袅绕着慈悲的祈请声音,手底下总会尽可能慈悲地宰杀牲畜。拉萨人有项很普遍、值得称赞的做法,是将原本预定要宰杀的动物买来畜养。等它死了的时候!用圣水喷洒到身上,并且为它祈福。在西藏,除了狼和啮齿动物之外,杀害其他野生动物都不合佛陀教法。因为狼是游牧民族的敌人,而农家最怕啮齿类动物。
第二种恶业是偷盗。偷盗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非常很明显。我们在街上走到任何人面前说他是小偷,相信没有人会高兴。纵然在十万人口的城市里才有一个小偷,这项比率都算太高。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永远断绝偷盗念头,也须防止他人做这种事情。发现有人要偷盗,就应该劝阻他,若不接受劝告.应该抱着慈悲的责任感来威吓他。有纪律的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来维护和平与和谐。所以,纵容人们偷盗,就是间接促成他们累积恶业,而且让我们及子孙生活的社会,继续堕落下去。
给予贫穷和困苦的人有生活目标,是取代偷盗的好方法。这对我们的心识和自行建构的轮迥转世,会带来益处。
第三种恶业是邪淫,主要指不贞,这是家庭问题的因素。在古代,邪淫甚至会引起大战争。邪淫不但扰乱皇室,也扰乱卑微家庭的生活,使支离破碎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甚至从没见过父亲的面。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慈父般的温暖,这份遗憾,终其一生在心识留下阴霾。
一位西方朋友告诉我,西方人有时候对性欲的处理很开放,并问我对性行为开放的看法。我回答说,我怀疑这种做法有心识上的价值。而且到最后,多半会制造更多痛苦而非乐趣。我提出进一步看法:如果夫妻不想长久共同经营一个家庭,就应该尽量避免生小孩。持此观点的主要理由是,这会牵涉到孩子的心识,而孩子是未来唯一的希望。语言上的第一项负面来源是妄语。即使不牵涉到宗教修行,诚实和廉洁都是可贵的特质。了解“五识”的人都知道,就算只说一句谎言,也会被认为是肤浅的。如同嘉波迭巴滇波说的:“诚实是永恒的,谎言没有存在空间。”
诈骗是以虚构为基础,不是事实,所以基础不稳固。换句话说,诚实的基础是事实,所以有很强的支撑力。谎言可以带来短暂利益,却不能带来永恒的快乐。社会上每个人都互相依存,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在传送虚伪与扭曲,那要如何为自己和子孙的生活带来福祉呢?社会的和谐要靠信任,若觉得邻居说的话不可靠,我们就很难与邻居建立良好关系。平静的心识会被怀疑和妄想取代,为什么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结果?而且这么做是不尊重人性、不尊重慈悲的祖先和传承上师。
第二种语言的负面行为是离间语或搬弄是非,这种做法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并让原本亲近的人分离。我们可以高谈阔论菩萨行和檀陀罗观想,但是,若无法做到如何避免离间语这门基本功课,我们的语言就毫无存在价值。找们必须学习彼此尊敬、信任和重视,以及为他人的快乐而高兴,而不是嫉妒地制造冲突与不和谐。如果修行让我们有藉口去离间他人,而他人只是我们单方面认定不纯净的人,这时候,我们应该主动拿一根绳子,把舌头打上死结。
明白自己的缺点,比了解他人的缺点还有用处。为了防上制造摩擦和不安,应该避免说他人坏话,试着了解他人善良的一面,并表扬他们不为人知的善行。
避免十恶业,并用相反方式修行以带来心识和谐,当做所有更高层修行的基础。如果没有用心识力量,持续避免十恶业的基本修行,则无法获得更高的修行成就。我们应该检视自己,分辨出哪种修行最适合我们的心识特质而非毫无目的,寻找最高和最神秘的檀陀罗修行。
首先,我们应该努力于基础修行,遵守十项戒律,不然的话,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欺骗自己。我们可能说已经读了多少佛经、每天观想多少小时,但是在这些话说出口之前,最好算一算在一天内,忘记这十项戒律有多少次?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每晚静虑禅修,反省一天的作为,承认面对恶业的挑战,自己是成功者或失败者?运用观想皈依、发菩提心以消除造恶业的潜意识。心识到达纯净境界之后,我们才能够落实每天晚上的
观想与祈请。
语言上的第三种负面作为是说刺耳的话、使人伤心痛苦。会让人痛苦的话,即使只是轻微一句也很刺耳。恶意的讥讽是另一种刺耳语言,让人心里不舒服。人类的生命已经很短暂,我们没有必要误导,或浪费每次俯仰之间的呼吸。
无意义的言论,是第四种负面作为。表面上看来比较没有伤害力,但是对话题不只无意义,还会带给人困惑以及浪费时间与气力。无意义的言论,本身固然没有破坏性,其中隐藏着空虚的种子,却会造成心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心识上的三恶业是贪欲、嗔恶和邪见,是一切“身、语”恶业来源。三者的关系就像马和马车一样密切。贪欲是过度热切的渴望,会带来许多身语的负面行为,从贪欲衍生出嫉妒、忿怒和所有苦恼的情绪。
嗔恶是最具有立即破坏性的痛苦心识,会造成暴力、伤害甚至残杀。邪见会认为我们现在的言行举止,和未来的经验互不相关,拒绝证悟、排斥证悟之道。这些观点阻碍我们过健康生活,不愿走上清净心识之道。
达赖喇嘛三世:我们藉着维护道德的戒律,避免十恶业,即可找到高尚的转世。但是我们总是期望获得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项)以便继续向更高的全知之道修行。
我们也必须制造以下这些成就原由,包括放弃杀生、皈依三宝、捐献衣食给贫困者、克服骄傲并尊重所有生命。
法王达赖喇嘛:为了获得全知的智慧,我们必须使用有力方法,从观想空性累积智慧。其他修行如造福他人的慈悲心,也会让我们产生很大创造力,我们必须累积摒弃十恶业的修行,来保护创造力。十项戒律的应用,可以创造出和谐的今生,那是带给我们和平、快乐和有益于更高心识修行的人生。
任何时候,只要发现正在造就“十恶业戒”,就应该利用净化的观想法,诸如观想金刚萨埵、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以清净我们心识的明灯,或阅读《三十五佛忏悔文》也很有效。在这项修行上,我们深思负面行为的果报、思考自性、了解轮迥真谛,并决心净化我们心识的负面痕迹。
在这基础下,我们获得皈依、发菩提心、进金刚萨埵观想或任何可运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做大礼拜或净化能量修行,摧毁恶业的累积力量。开始重要的观想,然后再进行深度观想。我们保持深度观想,直到失去强度,然后暂时回到一般观想,以激励心识回到深度观想状态。
一般来说,心识习惯于将“气”导向对今生有益的事物上,那多半是没有负面影响力的事物。进行这些思考,我们对今生言行本能的贪欲会沉淀下来,并且开始体验到心识的内在价值。
自发性地了解心识目标胜过世俗目标,我们就成为下士道的积极修行者了。达赖喇嘛三世:然而,偶尔被强大的心识扭曲力量击倒,或犯了修行的过失,就不应该无动于衷,而要在适当时间和地点,了知造成无明的障凝何在。并用四种可资对抗的力量,来清净身语意的瑕疵。这四种力量是:思维恶业果报、增长谴责恶业意识、皈依及发菩提心、多行善业供养等。
宗喀巴大师说:若未找到合适的转世法,千万不要向轮迥之道冒进。
培养转世三善道之因,了解恶业果报的可怕程度,就会体认清净心识的重要性,从而珍惜四种除恶力量。
以这种方式思考,心识即远离此生短暂的事物.并对永恒事物产生兴趣。了解这种影响时,我们就是下士道的心识追寻者了。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九章:生命的苦集灭道
法王达赖喇嘛:从追寻下士道修行的观想,我们产生强烈兴趣,支持皈依和轮回定律。如此修行具有一种能力,可以保护我们不堕入三恶趣,帮助进入三善趣。但是,这些成就足够吗?即使在三善道也不能完全免除痛苦。三善道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思考来自三善道轮迥的痛苦时,心识自然会开始寻求脱离轮迥的解脱状态。
达赖喇嘛三世:共加行的心识修行修行十项戒律,可以使我们在更高境域得到特别的重生,但是,仍然无法超越轮迥带来的挫折。我们必须期望涅盘的成就,以超脱所有挫折与痛苦。
轮迥自性的缺点是什么?以上说的三恶趣,应该已经思考过了。只要认真思考,就明白谁部不喜欢源源不绝的强烈痛苦,都会设法躲过令人不满的生活现状。无论如何,即使是三善趣的高等境域,也无法完全超脱痛苦。
法王达赖喇嘛: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轮迥,都只有挫折。下土道修行者,从观想可以清楚知道,三恶趣所经历的悲苦非常强烈。即使获得高等的善趣轮迥,也不会尽如人意,一旦生命结束,没有什么能保证我们不再跌回低等状态。我们背负无数轮迥种籽,这些种籽都是从无尽的生命开端累积而来,除非我们具有智慧,足以跳脱轮迥力量的影响,否则,我们轮迥到三善趣之后,最终仍将回到三恶趣。
或许有人会说,情况并非那么糟,三善道境域没有那么多痛苦,顶多和人世一样。我们可能会拒绝了解人世间的痛苦,但是,思考这些痛苦时,它具有渗透力的自性显而易见。国家统治者牺牲睡眠也无法完成治国方针,富有者不时担心被骗或财产缩水,而穷人则要忍受三餐劳累等问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