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挑挑拣拣一番,都拿出了自己心仪的东西,和旁边的人商量着要把东西安置在哪里。
黛玉就不小心开了一个箱子,看到里面满满的一箱子书惊呼一声,“好多的书。”
林家事书香门第之家,他们自己家就有一间大书房全都是书,但来到贾府后,她的书都是她后来自己买和宝玉送的,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么多的书了。
王熙燕见了笑道:“这是我父亲留下的,以后打算传给佑哥儿,再传下去。”
“这样岂不是成了传家宝?”惜春也好奇的蹲过来看。
惜春现在也只有六岁,长得精致漂亮,王熙燕喜欢得不得了,就点头道:“可不是,要是能传下去就是传家宝了。”这些书在后世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存在。
两个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了一下午,佑哥儿也揉揉眼睛起床了,惜春好奇的睁着大大的眼睛看他,“你怎么睡到现在才起来?”
他们也有午睡的习惯,却不会睡到现在。
佑哥儿脸色微红,不好意思道:“我,我很困的。”
王熙燕心里有些酸涩,解释道:“佑哥儿身子不好,今天又来回的走动,所以才要睡得多些。”
黛玉最知道那种生病的感觉,看着佑哥儿,不由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上前抓住佑哥儿的手道:“好弟弟,以后你有什么想要的就告诉姐姐。”
佑哥儿只觉得这个姐姐很亲切,想也不想的就点头了。
贾母本来担心黛玉刚搬过去会不习惯,害怕两个玉儿闹脾气,谁知这一下午大家都和和睦睦的,她见了,心中也高兴。见佑哥儿和黛玉一样体弱,就问道:“这孩子在吃什么药?回头玉儿配药的时候让他们多陪一丸。”
王熙燕就笑道:“多些老祖宗,只是佑哥儿不吃丸药,要是生病了就煎了喝,一好就马上断药。”
“这是何故?要是慢慢调理说不定还能根治。”
“回老祖宗的话,这些我原先也不懂,是父亲嘱咐我的,只是后来学了一些医理方知,是药三分毒,人吃同一丸药多了,那种毒素就会在身体里积累下来,不仅如此,身体里的病因为和拿药打交道多了,也不如先前怕药,病体倒是更重了,而且一旦再次发病就更难治,”王熙燕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到底只是粗粗的知道一些,不过是照着父亲说的说一遍罢了,也不太懂。”
王熙燕不太懂,可贾母却听懂了。
王子飞当年小小年纪就是两榜进士了,要不是王家的那个老太爷拦着,以后就是封侯拜相也有可能,在被自己的父亲分出去,又封了官路之后,他还能在外面生活的自由自在,贾母对他是信服的。
贾母看了一眼黛玉,问道:“只是这样一来总是治不好可怎么好?”
“要是其他的病,对症的要下去自然就好了,只是佑哥儿是从胎里带出来的病,天生的体弱,父亲说这要慢慢的调理,先前父亲就一一的教过我,要正说起来,怕是到明天早上也说不完的。”
贾母眼睛一亮,拉过王熙燕和林黛玉,拍着俩人的手道:“燕儿,你不知道,你这姐姐也是天生的体弱,这些年用了不少的药,可还是一日重似一日,我看佑哥儿的情况倒是和玉儿的差不多,你要是有空也教教你姐姐。”
王熙燕就笑道:“老太太,我和林姐姐就住在一起,自然会帮林姐姐的。”
她说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以后帮助黛玉的时候更方便,而且贾母还会承自己的情吗?
王熙凤在下面看了,连忙出来打趣,屋里的气氛重新热闹起来,惜春好容易来一个和自己一般大的人,连忙拉了佑哥儿在一边玩。佑哥儿在王家的时候和仞哥儿玩得最开,知道许多惜春不知道游戏,没一下,俩人玩就变成了佑哥儿带着惜春玩。
贾母见了不由好笑,也不拦着。
王熙燕心里却不由纠结,现在两个孩子都还不满七岁,在一起玩没什么,再长大些就有些困难了,以后佑哥儿又找谁去玩呢?
作者有话要说: 我在琢磨,文案的那些字要怎么变换颜色大小啊,请假了是写在文案里,还是写在哪里啊?如何才能将文案往下移一点,最后,筒子们,你们觉得我的封面好看不?
☆、第十八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贡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矢其亲,亦可宗也。’将这句话背出来,然后翻译好,姐姐明天要检查。”王熙燕简单的给佑哥儿布置了作业之后,就到后面和黛玉一块做针线了。
黛玉正坐在树底下边晒太阳,边做针线,见她出来抿嘴笑道:“女先生下课了。”
王熙燕接过冬梅递过来的一副针线,笑道:“我要是女先生,那你岂不是女博士了?”
王熙燕前世虽然是教师,却是教历史的,对文学的造诣倒是很一般,而且,就算是造诣再好的高中语文老师,在林黛玉的面前也不够看吧?
至少以前她认识的高中老师就不能全都背下唐诗三百首,就连那大本大本的史书都没能难住她。
“姐姐这几日觉得身体如何了?”
“已经好多了,这几天倒不觉得胸有以前那么闷了。”
王熙燕见林黛玉脸色微微好转,这才放心,“姐姐既然觉得好多了,以后那人参养荣丸还是别吃了,那东西不过是一些普通的药材加入了一点人参罢了,偏偏就这么一点还做了这么多丸药,效果并不显著,最重要的是,你本身体弱,还是不用这些大补之药为好,像佑哥儿,我就不敢给他吃这些东西。”
“这世界讲究阴阳调和,而食补则是调理的最关键所在,与其去吃药,不如从日常中入手,既健康又有效。”现在还是正月,天气还是很冷,黛玉怕冷就呆在屋里除了给人请安,一天也不出去一次,而屋里却生了炭火。
王熙燕自然不会在还冷的时候让黛玉和佑哥儿出门,可每天午休起来后的那段时间则是太阳最好,大地又被温暖过的时候,王熙燕会拖着俩人出来晒太阳,晒太阳的好处可是多多的。
王熙燕继续嘱咐道:“你的胃现在娇贵,可能还不适应其他的食补,先用燕窝养着,慢慢的调理好了,在用些药膳,平时再锻炼一些,就算不能比不上一般人,却也弱不到哪里去了。”
林黛玉苦笑,“我不过是客中,老祖宗不过是多疼顾些,那些人就说三道四的,要是再做要求,更要说我不知好歹了。”
王熙燕皱眉,“林伯父好歹是当朝三品大员,你们林家又是列侯出身,难道还看他们的脸色?我虽懂得的不多,可先前在家时也随着父亲处理过事物,林伯父如此疼你,断不会容人如此误会。”
林黛玉顿时不语,她何尝不知?只是贾府不说,难道她要自己跳出来和一些仆妇去分辨?那她成了什么?好在当时父亲给她不少银钱,就是府里一时顾不上,她也有所周转。
俩人不再说话,而是坐着静静地做针线,林黛玉不时的指点指点王熙燕。
太阳的热度减弱,王熙燕怕等一下余热上来冲到体内反而不美,就拉了林黛玉回屋,俩人才坐下还没喝茶,就有脚步声急急地过来,来人在房前停下脚步,作揖道:“两位妹妹,我下学回来了,可容我进去?”
“进来吧。”王熙燕好笑道:“你倒学乖了,正正是问过才进来。”
宝玉就笑道:“我要是不乖,只怕妹妹要赶我。”
黛玉上下看了他一会,下结论道:“他今儿定没有好好上学,不知跑哪里顽去了,现在倒知道回来,别是惹了祸叫我们去担干系吧?”
宝玉不好意思的呵呵一笑,将弄脏的袖子藏在身后。
黛玉恨铁不成钢,“你呀,连佑哥儿都比不上。”
王熙燕笑笑,转身去佑哥儿的书房看他。
宝玉就问道:“佑哥儿现在还在读书?这也太辛苦了,他才多大?”转了转眼珠子,笑道:“他一个人学也怪没意思的,不如我和老祖宗说了让他与我一起到家学里去?”
走到门口的王熙燕“嚯”的转身,双眼凌厉的看向贾宝玉,吓了他一跳,王熙燕微微收敛,却还是凌厉的看着他道:“谢宝二哥好意了,只是佑哥儿身体不好,又还在孝中,我实在是不想让佑哥儿出去,以后要是佑哥儿身体好些了,想去家学的时候再和你说。”
贾家的家学几乎集聚了贾家所有的不肖子孙,王熙燕可没那个本事在如此条件下还可以将佑哥儿教育成才,所以王熙燕从没想过要让佑哥儿去贾家家学的。
只是王熙燕不想,并不代表别人不会提,王熙燕垂下眼眸,看来是时候给佑哥儿找个先生的时候了。
林黛玉一向敏感,几乎是在王熙燕转头的那一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同,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却没有问她。
这时探春几人也过来了,脸上带着还未消褪的兴奋,“好消息,才从凤姐姐那儿过来,今年老祖宗多请了一位女先生,专门教我们四艺,说过了正月就要上课,这下可有事做了。”
黛玉问道:“可是定了?”
“千真万确。”
黛玉也不由得开心。
王熙燕却不由担心,“我琴棋书画皆不同,这下子可不要被姐妹们笑话了?”
迎春就笑道:“你惯会谦虚,我看你给佑哥儿说课的时候比我们的女夫子说的还好呢,你要不会谁还会?”
“我并没有骗姐姐们,我也就这些书上知道一些,弹琴画画是再不会的。”
宝玉则是嫉恨不与,“竟不能喝姐妹们一起读书。”
“这有何难?”王熙燕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你要敢穿着罗裙去,先生一定收你。”
姐妹几个看向脸色红润,唇红齿白的贾宝玉顿时笑弯了腰,探春推了一把他,“快去穿来我们看看,说不定比我们姐妹还要漂亮呢。”
几人闹着,佑哥儿却自己找来了,他个子小,众人的声音又大,他叫了两声,发现没人发现自己,就委屈的跑过来拉住惜春,嘟嘴道:“他们怎么都不理我?”
惜春还小,没听懂众人的玩笑,也是茫然的摇头,“你这几天还在读书?可有什么好玩的?”
“有啊,你随我来,前两天姐姐又让人给我做了一些木玩具,可好玩了,你来,我送你一些。”
惜春见没人注意这边,就又和佑哥儿钻出去了。
两个孩子都没发现,王熙燕转头含笑的看着他们离开。
几人相伴去给贾母请安,贾母就落实了请先生的事,看着满屋子叽叽喳喳的孩子,笑道:“你们可要和先生好好学,也不要你们变成才女,只是也别让人笑话。”贾母看向王熙燕,关切的问道:“燕姐儿,你要有什么不懂的只管问你林姐姐和你三姐姐,她们两个知道的多些,可不许因为怕丢脸就不学了。”
不怪贾母特意嘱咐一遍,王家的教育是女孩子不用识字,只在满八岁的时候随母亲开始管家,看得懂账本就行了。
王熙燕还来不及说什么,王熙凤就笑道:“老祖宗可别小看我这妹妹,她可不比林姑娘差呢。”
“哦?”
王熙凤见众人都看着她,就拉着王熙燕笑道:“我们的林姑娘有一个探花父亲教导,自然是多才多艺,可我们家的妹妹也是有一个榜眼爹的,她从小就跟在叔父身边,就连现在佑哥儿都是她启蒙的。”
王熙燕知道贾母并不看重女子多才,贾家四春,每一个都只选了一个学习,当初黛玉初入府时也只是说自己略识得几个字,现在她哪敢在她之前称大?
“凤姐姐又取笑我,我不过几岁,也只是读了论语罢了,说起教佑哥儿,不过是拿着父亲留下的批注念给佑哥儿听罢了,这样就能给人启蒙,那在外头读书的宝玉岂不是可以到书院里做博士了?我可是听说宝玉又做了好几首诗,连家学的先生都夸呢。”
本来漫不经心的贾母听到这话连忙笑起来,拉过宝玉道:“就是,你不可能随便打趣你妹妹,免得她回头羞了再不让你进屋了,宝玉得了夸奖,怎么也不跟祖母说?让我和你母亲也乐呵乐呵。”
话题被转移,王熙燕松了一口气,就回头看王熙凤。
王熙凤也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她,双手掐了掐她的脸颊,小声道:“你这鬼精灵,我也不为难你了,只是你以后最好不要让我母亲碰见,要不然她一生气,你的日子也不好过。”
王熙燕片刻就明白了,看来郑氏是怀疑她设计了金氏,还得王家成了京城的笑柄,倒让王熙凤吃了亏,这才让王熙凤找自己麻烦的。
王熙燕想了想,对于这件事,她似乎的确做得不够地道,要不是王子腾位高权重,夫家再无良一点,他们都能根据这点休了王家的女儿。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九章
在红楼里,荣国府的腐朽是有目共睹的,但真正生活在其中的时候又复杂无比,贾赦和贾珍的确不是东西,但再怎么样,他们也不会来算计身在内宅的她们,至少现在来说,这几个女孩子还太小,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在内宅中,不管几位太太奶奶有多少心思,至少上面有贾母压着,并没有人敢做得太过分,除了父母还在的那段日子,这段日子算是王熙燕过得最好的了,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和黛玉佑哥儿一起去给贾母王夫人请安,用过早餐后佑哥儿去找与他同岁的兰哥儿玩,王熙燕和黛玉则邀了探春姐妹几个去上学,午休过后,黛玉看书做针线,王熙燕则教授佑哥儿读书。
这样安宁的生活在王家的暴风雨之后显得弥足珍贵,王熙燕曾经仔细的对比过两府的日子,不由的苦笑。
在王家,虽然也是子孙不肖,但不可否认,王子腾可比荣宁二府的人强多了,就是十个贾赦贾珍捆起来也不够看的,家族的其他子侄也比荣宁二府的人出息些,可王家坏就坏在没有一个好主母上。
金氏是邢夫人一样的人,要是有一天荣国府是邢夫人掌权,而上面又没了贾母弹压,只怕日子比在金氏手底下还不如吧?
在这一刻,王熙燕是真的感激贾母了,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她给这后宅的女子撑起了一片天,虽然这天随时都会掉下来。
“唉~~”王熙燕叹了一口气,忧愁了看看外面争芳斗艳的花朵。
“你常劝我不要多思多想,免得想坏了身子,可我觉得你想的不比我少,你看,现在又叹气了,可见你也只是看到外人的,竟看不到自身了。”黛玉抢救她手里的荷包,看到上面零零落落的线,叹道:“好好一个荷包就让你给毁了。”
王熙燕笑道:“姐姐可不是外人,是内人呢。”
黛玉咯吱了她一下,“净瞎说什么?”黛玉弄好微微散乱的头发,问道:“说吧,你在忧愁什么?说出来说不定我有办法呢,就是我没有,去把探春妹妹她们找来,一人计短,三人技长,总是有办法的。”
王熙燕看向外面,冬梅就起身拿着针线到门口去做。
王熙燕担心道:“我和佑哥儿已经出孝了,他都快八岁了,按说早就应该进学了,只是这一年来是用他身体不好推的,可,家学是什么样的,你也听说过,我见宝玉进了家学就没认真读书过,还不如在家里念呢,只是和我们在一起到底局限了眼界,我就想着让佑哥儿出去念书,只是不知怎么和姑母说。”难道说,你们贾家的家学里头的人都不干正事,偷鸡摸狗什么歪事都做尽了,所以我不放心我纯洁可爱的弟弟去你家家学念书?
黛玉也皱起了眉头,“不如去和外祖母说,只要找一个好理由,总是有办法的,啊,对了,写信去找你六爷爷他们,要是他们要求的,那也就说的过了。”
王熙燕眼睛一亮,“我怎么没想到,果然是一人计短啊。”
“只是还要先找好书院,不然更是耽搁他。”黛玉一直将佑哥儿当做自己的亲弟弟一般,这时候也忙起来,“既是要出去念书,要不得要备好书包,笔墨纸砚这些,要是书院远了,也要备一些点心水果之类的,总不能端着盘子就去,最好再书包里再备一个装零食的小袋子……佑哥儿的书包我来做,藏蓝色太过老气,浅色容易脏,红色太耀眼,藏青色如何?我再在上面绣一直展翅高飞的大雁……”黛玉絮絮叨叨的,就要叫来紫鹃找布料。
王熙燕哭笑不得的拦住她,“八字还没一撇呢,你急什么,等我先打听好哪里有合适的书院再说。”
俩人刚说完话,就听冬梅道:“三姑娘来了。”
“你们呆在屋里干什么?宝哥哥从外头带回来一盒子点心,说是外头新出来的新式样,我尝了一块觉得不错,来找你们过去看看。”探春撩开帘子进来,拿起桌上放着的废了的荷包,叫道:“哎呦,这是谁做的?”
“我做的,不过今儿宝玉怎么倒先跑回他自己那边去了?”自从黛玉搬来和她住,宝玉一下学就先跑来这边,后来逃学出去玩或是干脆不上学,也都大部分时间是呆在这边。
王熙燕总是有意无意的隔开俩人,不管俩人的未来如何,王熙燕都不愿过多的干预,可现在俩人年纪还小,黛玉除了宝玉,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男性,而宝玉,除了在贾家的这几个姐妹,也没接触过什么大家闺秀,俩人对于异性的认识都只局限于这片小小的天地,王熙燕不愿他们太过轻率的做出决定。
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