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河套人家-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弟妹有文化、有知识,可大青知道,要把这“二有”转变成钱,并不容易。

一个人所共知,活生生的例子不就在眼前吗?

红烽村小学民办教师水成波,从“四清”开始那会儿就教书,听说,还是当初“四清”工作队里的一名大学生看他文质彬彬,“素质不赖”,向公社推荐的。

那时候,水成波才十六岁,初中虽没毕业,真才实学还是有的,再不想寄人篱下继续深造,就半路辍学,回家当社员。“四清”一铺开,水成波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刷标语,念文件,作记录,总而言之,该他干的和不该他干的,成波全干了,

水成波那年在大青家房背后用石灰水抹上的大标语,至今隐约可见——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凭这一点,足以表明大青家的房子资格有多老,它也把成波人生的起点,写在黄泥墙上,饱受风吹雨打了。

你能说成波没本事、没文化、没头脑?

他不折不扣是芨芨滩第一茬茬文化人哪。

可是,他一肚肚墨水不光没转化成使他走上富裕之路的财富,反倒因为他的文化脑袋吃了许多苦头,至今难以翻身。

水成波在“文化大革命”中带头造反,领上学生娃娃到外头串联,刷了人家田耿李虎仁的大字报,又批斗当时的公社粮财秘书田直,这就惹下了芨芨滩几个最吃劲的人物,时过境迁,山不转路转,几上几下,最后,他水成波连个一官半职没捞上,还在人家下头活着,直到今天,一条腿还插在地里头,不是国营教师。

前年好不容易有了老婆,是“四清”那年下到队里的知青,人模样还可以,不知咋搞的从进入成波家的门,就没好活过一天,重病缠身,躺到炕上了。

大青从成波身上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二青所谓“文化优势”一条,极难站住脚!

再看人家李虎仁,村长的位位叫刘改兴夺走了,照样在全芨芨滩是首屈一指的人家! 李虎仁大字只识半斗,发挥的是哪条优势?

人家当权那些年心明眼亮,早把各路神仙喂熟了。包括田直也没少逮他的便宜。

大青在这片嫩生生的小树园里,以他现有的知识,认识,分析能力,把二青的“潜力说”批驳得体无完肤。

他拿烟锅的手松开了烟口袋,无意中伸入褂子下边的兜里,粗壮的手指碰到几粒麦子,捉到口中,慢慢咀嚼,新鲜的麦香,使他很兴奋。

是啊,只有吃到口的收成是收成,他爹这旬年年讲的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画饼充饥,终归不牢靠。

就拿这白白的绿色银行来说,眼下要是火烧眉毛用点钱,它们能指望上? 卖椽子太细,卖柴火可惜。

二青和白白毕竟出了校门进了家门,过日子艰辛,还没有充分品尝过。

大青深深明白,从父母来说,恐怕当务之急,是赶紧给他找个老婆,看看他快三十了还形单影只,抱不上孙子姑且不说,大儿子的生活也太凄惶了。

要动用那笔款子,父母这一关就不好过。

“白白,去喊喊你哥他们。”

大青听见了母亲的声音,随后,白白的身影在灯光中一闪,向他这边走过来。

还没等她往大渠畔上跑,大青站起来说:“白白! ”

离他几步远的白白吓了一跳:“呀! ”

大青从树林里走到她面前悄声说:“二青到那边去了。”

这个“那边”,白白当然明白是指引弟家,她“噢”了一声,并且不无担忧地说:“他不怕李虎仁看见呀? ”

言外之意,埋怨大哥咋不劝阻他。

“刚才,引弟妈喊叫,出了人命……”大青向她解释。

白白浑身一激凌:“出了人命? 谁呀? ”

原来,这儿太背,没听见引弟妈的哭喊。

“不,知,道。”大青摇摇头。

“我去看看。”白白正要走,大青一把揪住她:“你还去火上浇油? ”

白白叹口气,兄妹俩一前一后,回到屋里。

家里的贫寒,笼罩在那盏昏昏欲睡的煤油灯光里面。

顺山大炕占去了二分之一的地面,只有半炕自己擀的羊毛毡,剩下的地方,用米汤抹得光可鉴人。

一摞被褥,干瘦单薄,四五床叠在一块儿,也没二尺高。

地上的一只红油漆大柜,还是大青妈成亲时的嫁妆。上面挨着北墙站了一排高高低低胖胖瘦瘦的各种颜色的瓶子,它们用来盛放酱油、醋、葫油以及白白的水泡花。这是家中的点缀品。

西墙下头一排三个大瓮,放水,腌酸菜。

地面是土的,房顶是黑的,椽子笆子烟熏火燎,早已面目全非了。这就是大青他们的家,这时,锅台上放了一摞大碗,锅里冒出绿豆稀粥的香味。

大青二青在一个单间里睡。

白白大了,很不方便,兄弟俩就在西凉房为她改造出一块属于她的天地。

那儿又是另一个世界,全家的口粮,来年的种子以及农具等等乱七八糟都在这里头。它紧挨着牛圈、猪窝、鸡窝,赤日炎炎的天气,味道可想而知。

但白白很满足,她很需要这样一个地方,以便驰骋她的遐想,做她不便在那边做的事。白白十七八,当然有羞于见人的举动了。

这会儿,她没进自己的“单间”,在大青后头进了正房,在锅台旁忙活。

苏凤河光着脚板,蹲在炕沿上,身上的汗气十分浓烈。他五十多岁,中等身材,方脸盘,眉毛淡淡的,嘴唇挺厚。两只眼睛很亮,游荡着庄户人的精明与固执。

他身上的背心风吹日晒汗渍,早就闹不清原来的颜色了。

等不及儿子回来,他端了碗稀粥唏唏溜溜地喝,脸上的汗水映出灯光。

“二青那个刮野鬼咋没见回来? ”大青妈说着把一碗腌苦菜放在炕上。他们家没饭桌,饭菜全摆在光炕上。

“我二哥找海海借书去了。”白白赶快替二哥遮掩。

父母最反感他去李家。自从李虎仁把引弟关起来,他们暗暗庆幸,二青从此可以安生点了。

苏凤河没吭声,喝完稀粥,一抹嘴,跳下炕,到外头给牛添草去了,一家一户过光景,大牲口在全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青占据了他爹的位置,也赤脚蹲上去吃晚饭。

他夹了苦菜,咯吱咯吱地嚼。苏家还没有发达到几天可以吃上顿炒菜的水平。尤其晚饭,基本是凑合。

他望着父亲黑黑的背影,在心里叹气。他长了这么大,从来没见爹轻闲过,公社时代,他是队里的饲养员车倌,务艺牲口精心周到,大年三十都在饲养院度过,如今牲口成了自家的,凤河更体贴人微了,大青妈说他“你快守住它睡去哇”。

凤河龇牙一笑:“真没敢定呀。”

这就是苏凤河。他驾驶这个沉甸甸的家庭航船,千难万难地过来了。

前几天,快夏收了,大青在院子里收拾那辆“支离破碎”的自行车。它是大青贩卖猪儿子的工具。

大青用钢筋焊了两个笼子,在后座上一边挂一个,走起来很平稳。

苏凤河瞅了他一眼说:“路上可要小心,你这个家具挺占路的。”

“我知道。”大青没抬头。

苏凤河又说:“收猪儿子的时候,也顺便看一看,有没有合适闺女……”

大青的脸一下红到脖子上,那种功夫,他还真没有。

到他爹的脚步声迈进了屋里,他才敢抬起头。

两位老人,为他的终身大事,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

在这种形势下,弟弟用钱的事,真不好办。

“白白,你咋不吃? ”大青妈用勺子舀了半碗,慢慢地喝,她的目光中贮满了疼爱,二次高考失利,她也难过。白白出落得花儿似的,一辈子难道又跟自己一样吗? 她虽说不明白女儿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可有一点她很清楚,一考上学校就能成为城里人。

“妈,我不饿。”白白看了妈一眼,靠炕沿站着。

她的身影一半在灯光中一半在夜暗中。饱满的胸脯,圆润的双腿,描出一幅优美的剪影。

大青放下碗,白白问他:“就吃这点? ”

他点了下头。大青妈也放下了碗。

白白开始洗碗刷锅,大青又叼了烟锅,屋子里弥漫着特殊的气味,汗气、烟气和苦菜的清苦混合在一块,就是苏家味。

每个家庭都有它的气息,像人一样。

“妈,你看这窝猪能下几个? ”大青对母亲说。

“跟上一窝差不多,顶多七个。”大青妈很内行地说。

“唔! ”大青应了一声。这二年猪儿子很走俏,良种的猪儿子,一只可以卖到三四十块。

“你二爹也快回来了。”大青妈暗示儿子,凤池是出去给大侄子相对象的。

大青没言喘。

白白洗完锅,就出去了,她回到自己的小屋,躺在炕上胡思乱想。

“白白,你不是想用水吗? ”妈妈的声音追出来。

“我焐上了。”白白回答。

妈妈轻轻地叹了口气,她弄不清,女儿还有没有再考的勇气了。

“妈,”大青欲言又止。

“咋? ”

“那钱……”

“快两千五了。”

“噢,我想,动一点。”

“鬼嚼,这钱雷打不动。大青,今年说甚也得把媳妇娶回来,你下头还有弟妹,你不成家,他们咋办。”

“哦。”大青听出了严重和坚决,他不便往下说了,何况,这用不着民主和家庭会议,爹和妈就完全可以决定。钱是他挣的,支配权在父母手中,这一点绝对不可动摇或改变。贫困造就了苏凤河的坚忍不拔的同时,也铸造了他的刚愎自用。

大青年近而立,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宰自己的生活,他也说不清。

他心里闷闷的,夹在两个石头中间。弟弟同样有固执己见的秉性,说不清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二青谋住的事情,真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精神。二青设想的加工厂,是非办不可的。

大青并不十分反对,他信得过弟弟,再说村子里已经出现了几家专干养殖的专业户。听说,那个海海,也正筹备一个相等规模的养鸡场呢。

不能说二青是想人非非。

“大青,早点睡哇。”当妈的心疼儿子,“明天还得拉庄禾哩。”

大青点了点头,可并没有睡下的意思。他对母亲说:“我出去转转。”就来到了院子里。猪圈里立下汗马功劳的那头老母猪,哼哼吭吭,仿佛在呼唤他的爱抚。

大青今晚心绪不佳,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到它身边,抚摸它,跟它嘟嘟哝哝说话。

他想跟个什么人啦呱几句,排遣一下胸中的苦闷。

苏凤河已经不在牛圈跟前,也许到葵花地里去了。

大青瞥一眼妹妹的单间,黑洞洞、静悄悄,他就打消了把她叫出来说话的念头。她有她那本难念的经。

他叹息了一声,知道今晚的这杯苦酒,只好独吞了。

想妹妹想得迷了个窍

抱柴火跌进了山药窖

…………

忽然,从跃进渠的桥头那边,颤颤悠悠醉意朦胧地飘过来二人台《打樱桃》的唱段。大青听出来,那是他二爹苏凤池带着酒精味的独唱。

显然,苏凤池正往这边走过来。大青迟疑了一下,赶紧走出院子。他实在不想跟这位不务正业的二爹说话。尽管苏凤池有给他说对象的任务,大青仍然避之惟恐不及。

  3

“白白,我仍然坚定地认为,你完全有必要也有机会再补习一年,以求进行第三次冲刺。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白,亲爱的朋友,你应当相信自己的实力,过几天我去你家,我们认真谈谈。”

苏白这会儿蜷缩在她的小屋里,不断品味方辰给她的信。她前天收到,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了。

方辰今年也没有考上大学。她父亲是旗农林局局长,母亲于芳是一中的教导主任。白白和她是在补习班认识的。两个都在编织五彩梦境的姑娘一见如故,很快成了莫逆之交。

分数线下来后,白白到一中去查看自己的命运,碰上了已经知道结果的方辰,她好像对失败已“成竹在胸”,脸上没有一点悲伤和失落的神情。

她一把拉住白白:“走,咱们吃冷饮去。”

白白明白无误地从朋友的话音里找到了答案:今年又瞎了。

她无论如何没有方辰的豁达和坦然。她能跟人家比吗? 方局长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考住是锦上添花,考不住也绝不愁找饭碗,而且还是实行“三包”的铁饭碗。

自己呢? 家境摆在那儿,补习这两年,也全凭二哥力主“宁碰了不误了”,说服了父母才争取到的。

一家人没死没活地受,至今她的大嫂还是个未知数,家庭状况,在芨芨滩已经“名列后茅”了。

她在一中补习,一年下来,少说也要四五百元,相当全家总收人的五分之一,自己还能再用父兄们的血汗去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吗? 就是父母出于对她的疼爱,放宽政策,允许她第三次冲刺,白白干心何忍何安。

何况,白白还有另一个难言的苦衷:农村不比城里,女子年龄大一点没婆家无所谓。这里有这里的乡俗,虽说已跨人电子时代了,但那些从祖宗们身上继承来的陈规陋习,依然根深蒂固,二十岁的姑娘待字闺中,如同打发不出去的残次商品一样,会招致许多飞短流长,闲言烂语。

就是白白敢于漠视舆论,父母也不会泰然处之,听之任之的。

第三次,第三次又来个名落孙山呢?

白白的锐气勇气的确面临考验了。

那天,白白跟方辰去了什么地方,怎样吃的冷饮,她一点印象也没留下。承蒙方辰厚意,执意留她住一宿才放她走。白白在方辰雪白松软、香喷喷的床上,无论如何找不到睡意。

方辰叽叽喳喳说累了,把一条白嫩的胳膊横在她的腰上入梦了。还含糊不清地哼着流行歌曲:“……我一见你就笑。”

白白可笑不出来。她直想哭,惊天动地大嚎一气,死去活来地哭一气才轻松。

置身于方辰雅致的卧房中,白白冷静而残酷地认识到了差别的惊人与不幸。

方局长院子里那个一砖到顶的鸡窝,也比她的“单间”强百倍啊。

下午,方辰把她带回来,白白见过了她的父母,两个大学校门出来的干部和蔼可亲。尤其是方力元,当他听说白白来自旗里有名的穷困乡,格外注意她的谈吐。

“我们的事业才刚刚真正起步,白白,农村实在太需要文化和科学技术了。”方力元光洁的脸上有忧虑也有思索。

看看,差别也摆上了面孔,人家方局长四十出头了,比大青年轻得多,再看一脸是微笑的方辰妈,放到芨芨滩,还不是个大闺女呀。

晚饭十分丰盛,除了炒芹菜,烧茄子,方辰还炸了牛肉丸子,外加一个紫菜汤。

白白食不甘味,出于礼貌,她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一顿饭吃得她汗流浃背。

方家有洗澡间,临睡觉前,方辰放满了水,两个人大洗了一气才上床。

方辰的房间里不仅有花朵淡淡的清香,还有花露水的芬芳,再添上她们青春的气息,就使人迷醉了。

白白听着方辰渐渐深沉的呼吸,心事重重,怎么也睡不着。

天气很热了,再过几天就要夏收。

电扇发出悦耳的嗡嗡的乐曲。城里人在制造季节,而在乡下,是季节在制造人。

“啊——”白白叹息了,惆怅了。

这就是生活,书本和试卷上找不到的答案。

生活是更称职的老师。

这位实事求是的老师铁面无私。这位老师冷酷无情,这位老师让白白面对现实。

当家乡连电灯还没有的时候,方辰家早就观赏上了“小电影”——彩色电视。这玩艺儿要是说给妈妈听,她一定以为女儿在说疯话。

在方辰家这一夜,仅仅有几小时,它在白白的人生旅途上却是一个重要的“驿站”。在这儿,她从一面镜子找到了自己,一个实实在在的苏白。她检讨了自己的过去,认清了自己的今天,设想了自己的未来。

苏白不相信风水先生们的“命运”说,尽管她二爹到处招摇撞骗,天天给别人算命。白白相信生活和现实。

人在选择生活,生活也在选择人。

世界很复杂,世界也很简单。

翌日,白白谢绝了方辰的挽留,到汽车站买了票,踏上了归途。

方辰的家很惬意,但那是人家的。也许只有自己拥有的,才是可贵的吧!

经过一夜的深思,白白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她从今以后,要沿着另一个轨迹前进了。

在家人面前,白白没有流露出过分的苦闷和沮丧。她的神经不那么脆弱了。同时,她也认识到,不应该给这些亲人,这些成天为生活搞得精疲力尽的人再添上一份负担。也许,这是她惟一可以安慰亲人的。

她哭了,而且很伤心,那是她把自己关在凉房里进行的,她感到委屈,但并不认为不公平。高考,可以说是国家级很公平的竞争。

一年的苦读又付诸东流了,白白地糟蹋了亲人们的期望。

或者,父母兄长他们明明知道她在痛哭流涕,但为了让她轻松一下,故意不来劝慰,或者,他们太忙没有顾及她的情绪,总而言之,她半后晌哭鼻子时,没有一个家里人出现。

并非所有的人都对她的落榜漠不关心。

笃笃!

居然有人敲她的门。显然是个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才以这种方式表示礼貌。

白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