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6),其可(,) 以为舟者旁十数(7)。观者如市(8)(,) ,匠伯不顾

(9),遂行不辍(10),弟子厌观之(11),走及匠石(12),曰:“自吾执斧斤以随
夫子(13),未尝见材如其美也(14)。先生不肯视,行不辍(15)何也?”曰:“已
矣,勿言之矣!散木也(16)!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17),以为器则速
毁,以为门户则液樠(18)以为柱则蠹(19)。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
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20):“女将恶乎比予哉(21)?若将比予于文
木邪(22)?夫柤梨橘轴(23),果蓏之属(24),实熟则剥(25),剥则辱(26);大枝折,
小枝泄(27)。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28),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29),自措击于
世俗者也(30)。物莫不若是(31)。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32),乃今得之(33), 
为予大用(34)。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35)?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
(36)。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37),又恶知散木(38)!”匠石觉而诊
其梦(39)。弟子曰:“趣取无用(40),则为社何邪?”曰:“密(41)!若无言(42)! 
彼亦直寄焉(43),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44)。不为社者,且几有剪乎(45)!且也
彼其所保与众异(46),而以义喻之(47),不亦远乎(48)!” 
'注释'

(1)匠石:木匠,名石,宋国人,《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
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之:往,去。齐:齐国。
(2)曲辕,齐国的地名。
(3)栎(li):例名。社:土神庙。社树:土神树。
(4)蔽:遮。数:几。
(5)絜(xie):用绳量。百围:指周长百尺。
(6)临山,临居山顶,高出山头。
(7)旁:旁枝。
(8)市:集市,市场。
(9)匠伯,木匠师傅。不顾:不看。
(10)辍:停止。
(11)弟子:徒弟。厌:通餍,饱,厌观:饱看。
(12)走:跑。及:赶上。
(13)执:拿。斧斤:斧子,此处凡指木匠工具。夫子:指匠石。
(14)材,材料。美:好。
(15)行:走开。
(16)散木;没有用的松散之材。
(17)棺:棺材。椁,外棺。
(18)樠(mén):树名,液樠:液流污浆的樠树。
(19)蠹:虫蛀。
(20)见(xiàn)梦:托梦。

(21)女:同汝,你。
(22)文木:文理紧凑的可用树本。
(23)柤(zhā):通楂,山楂。
(24)果蓏(luǒ):有核为果,无核为。
(25)实熟:果实成熟。剥:剥落,脱落。
(26)辱:折,损。
(27)泄(yè):遁枻,被牵拉。
(28)苦:受苦。
(29)中道夭,中途夭折。
(30)掊(pǒu),打击。
(31)是:如此,这样。
(32)几:近。
(33)乃今:现在。得之:指无所不用。
(34)予:我。
(35)大:高大。
(36)若:你。
(37)散人:不材的人。
(38)恶(wū):何,怎么。
(39)觉:醒。诊:通畛,告。
(40)趣,旨趣。
(41)密:停下,保密。
(42)若,你们。
(43)直:特,直寄:特意寄托。
(44)诟厉,辱骂。
(45)几:几乎。翦(jiǎn):砍伐。
(46)保:保存,异:不同。
(47)义:指常理。喻:说明。
(48)远,相差太远。
'译文'

匠石前往齐国,走到曲辕,看见一棵土神栋树。这棵树大到可以遮蔽几
千头牛,用绳子量有百尺粗,树干高出山头八十尺而后才有树枝,它有可以
造船的旁权十几枝,观赏的人就象到市场一样熟闹,然而匠石一眼不看,竟
不住脚的往前走。徒弟饱看一番,跑着赶上匠石,说:“自从我拿着工具跟
随先生以来,从未见过象这样好的木材。先生不肯看它走个不停,这是为什
么呢?”匠石说:“算了吧,不要说它了!那是一棵什么用处都没有的树!
用它造船就会沉没,用它做棺椁就会很快腐烂,用它打器具很快就会毁掉,
用它做门就会象液樠那样流出污浆,用它做柱子就会虫蛀。这是不能当材料
用的树木,正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匠石回来
后,土神栎树扎梦说:“你要用什么和我相比呢?拿我跟有用的树比吗?比
如山楂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及瓜果之类,果实熟了就被剥落,剥落便
遭到扭祈,大枝打断了,小枝也被拖了下来。这些都是因为它们有用痛苦一
生呀,所以不能享尽寿命而中途夭折了,这都是自己招来的世俗的打击的结
果。世上的事物没有不是这样的,何况我寻求无用的境地已经很久了。几乎


被砍代,直到现在才得到无所不用,以无用为我的大用,假使我真的有用,
怎能长得这么高大呢?况且你我都是物,为什么你这样看待物呢?你是接近
死亡的无用之人,又怎么认识无用之木呢?”匠石醒后把梦告诉给弟子。弟
子说:“栎树的旨趣在于无用,那么它为什么要做土神树呢?”匠石说:“保
密呀,你不要说了,栎树也不过是特意寄托于社神,才招来了不了解栎树人
的辱骂,它不做社树,岂不就遭到吹伐了吗?况且它用的保身方法与众不同,
以常理来说明它,不也差的太远了吗!”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1),见大木焉,有异(2),结驷千乘(3),隐将芘其所
藾(4)。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
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5);咶其叶(6),则口
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7),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
以至于此其大也。嗟呼神人,以此不材!”未有荆氏者(8),宜揪柏桑(9)。其
拱把而上者(10),求狙猴之杙者斩之(11);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12); 
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13)。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
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14),与人有痔病者不可
以适河(15)。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大祥也。

'注释'

(1)南伯子綦:即《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丘:商丘,来国的都城,即今河南省的商丘县。
(2)异:异样,指大树长得奇特。
(3)结:集结,驷:四匹马拉一辆车。千乘,千辆车。
(4)隐:隐藏。隐将:将隐。芘(bì):通庇,隐蔽。藾(lài):荫庇。所藾:指车马。
(5)轴解:木心的纹理象车轴。即年轮为轴,疏散而空为解。
(6)咶(shì)通舐,舔。
(7)酲(chéng):喝醉酒。狂酲,大醉如狂。
(8)荆氏,宋国的地名。
(9)楸:落叶乔木,高达三十米,树干端直。
(10)拱:两手合握。把:一手把握,拱把:指树的粗细。
(11)杙(yi):小木桩。
(12)高名:高大。丽:屋栋,脊檩。
(13)椫(shàn)傍:单幅板棺木。
(14)颡(sān):指白额的牛。豚:小猪。亢鼻:仰鼻,高鼻。
(15)痔病:痔疮。适:往。
'译文'

南伯子聂到商丘游览,看到一棵大树,与其它的树不同,集结一千辆四
匹马拉的车,将可以隐蔽其下庇荫凉。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呀?这树必定
有特殊的材质吧!”仰头而望它的细枝,则弯弯曲曲而不能做栋梁,低头看
树干,则轴心疏散而不能做棺椁。舔它的叶子,则嘴烂而舌伤。闻它,则使
人大醉如狂,三天醒不过来。子綦:“这树果真是不成材的树木,因此它才
长这么大。唉!神人也象这树一样是不材的人!”宋国有荆氏领地,适宜种
植楸、柏、桑三种树,一把两把以上粗的。被寻求栓猴子的小木桩的人把它
砍掉;三围四围粗的,被寻求高大脊檩的人把它吹掉;长到七围八围粗的,


被贵族、富商之家寻求棺木的人把它砍掉。因此不能穷尽天年的寿命,而中
途便夭折于斧斤之下,这就是有用之材招来的祸患,所以要解除用白额头的
牛,高鼻梁的小猪,长着痔疮的人去祭河,这是巫祝都知道的,以为不吉佯,
而神人却以为是最大的吉祥了。

支离疏者(1),颐隐于脐(2),肩高于顶(3),会撮指天(4),五管在上(5), 
两髀为胁(6),挫针治繲(7),足以。。口(8);鼓策播精(9),足以食十人(10)。上
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11);上有大役(12),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

(13);上与病者粟(14),则受三钟与十束薪(15)。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
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注释'

(1)支离疏:庄子假设的人名。支于正而高于常的形体不健全的人。
(2)颐(yí〕:面颊。脐:肚脐。
(3)顶:头顶。
(4)会:同髽,指发。撮:头巾。会撮:发髻。
(5)五管:五脏的腧穴。五管在上:指脊背向天,即大弯腰。
(6)髀(bì):股部,大腿。两髀为胁,贝股部不见胁部,腰伛到极点。
(7)挫针:挫同剉,缝衣服,治繲:洗衣服。
(8)。。口:以粥充饥。
(9)鼓:叩,振动。策:小簸箕。播:扬土,精:精米。
(10)食(sì):供养别人。
(11)攘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
(12)役,劳役。
(13)常疾:残疾。功:通工,劳役之事。
(14)粟:谷。
(15)钟:重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
'译文'

有个形体奇特名字叫疏的人,面颊隐藏在肚脐之下,双肩高过头顶,发
譬朝天,五脏的喻穴都在脊背之上,突出两股不见两胁,以缝洗衣服来饘粥
度日,簸米筛糠所得精米,足供十个人吃的。国家征兵时,他捋袖伸臂而游
于其间,国家征劳役时,他则以残疾而不受使役,国家对残疾者发放救济时,
便可以领到三钟粮和十捆柴。形体残疾的人,还可以养活自身,享尽天年,
又何况是忘掉德性的人呢!

孔子适楚(1),楚狂接舆游其门曰(2):“凤兮凤兮(3),何如德之衰也(4)! 
来世不可待(5),往世不可追也(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7);天下无道,圣人
生焉(8)。方今之时,仅免刑焉(9)。福轻乎羽(10),莫之知载(11);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12)!殆乎,殆乎!画地而趋(13)!迷阳迷
阳(14),无伤吾行!吾行郤曲(15)。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16);膏火,自
煎也(17)。桂可食(18),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无用之用也。

'注释'


(1)适,往,去。
(2)楚狂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楚国的隐士,游其门:路过孔子住处。
(3)凤,比喻孔子。
(4)何如:如何。
(5)来世:未来,侍:等待。
(6)往世:过去。追,追回。
(7)成;成治,成就事业。
(8)生:全生,保全生命,即全性。
(9)刑:刑戮。
(10)羽:羽毛。
(11)载:承受。
(12)临:数。
(13)趋(cù):赶快。
(14)迷阳,昏乱。
(15)郤曲,前郤而曲行,绕弯行走。
(16)寇:砍伐。自寇:自讨砍伐。
(17)自煎,自讨燃烧。
(18)桂:桂伎。
'译文'

孔子去楚国,楚国狂人接舆路过孔子馆舍门前,唱道:“凤啊,凤啊,
你为什么怀着大德而到这衰乱的国家呢!未来的社会不可等待,过去的社会
无法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象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
以去承受;祸患重得象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算了吧,算了吧!不
要再以德教人了!危险呵,危险呵!在地上画出来的路而赶快走!昏乱呵,
昏乱呵!不要影响我走路!我走的是条前郤弯曲的路,不要伤害我的脚呵!”
山上的树木自讨砍伐,带油的膏脂自讨燃烧,桂树枝可以自用,所以伐它;
漆树可以使用,所以割它,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德充符

'题解'

《德充符》以义名篇。“德充符”中的德本为得,进而指德行,充为充实,符为符
合。德能充实于内,物能充实于外,从而使内外相符合。《德充符》主要说明了庄子的道
德观,全篇写了王胎、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无赈、瓮■大瘪等形体残缺而道德充实的
人物,以反映庄子对道德的看法。

通过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形骸并不重要,而德才重要,
其关键在于能真正的忘形,忘死,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遗形骸而取德。当“无可奈何
安之若命”时,反映了庄子的定命论思想。通过鲁哀公与仲尼的对话,着重说明“德不形”,
主张一种不存在的“存在”的观点。在德不需要、不可认识的观点中也反映了庄子的不可
知论。卫灵公、齐桓公看中了支离无脤和瓮■大瘿而喜欢他们,在于说明二公把德之长放
在心上,而形丑是无所谓的,但是还不算是圣人。圣人是“恶用德”的,一切都不需要,
最后是“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无彼此,无死生,任其自然无为的虚无主人,才是庄子
希望的境界。
鲁有兀者王骀(1),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2)。常季问于仲尼曰(3):“王胎,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4)。立不教(5),坐不议(6),虚而往(7),实而
归(8)。固有不言之教(9),无形而心成者邪(10)?是何人也?”仲尼曰:“夫
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11)。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
国(12)!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13)。”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14),其
与庸亦远矣(17)。若然者(16),其用心也独若之何(17)?”仲尼曰:“死生亦大
矣,而不得与之变(18),虽天地覆坠(19),亦将不与之遗(20)。审乎无假而不与
物迁(21),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22)。”常季曰:“何谓也(23)?”仲尼曰:“自
其异者视之(24),肝胆楚越也(25);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
且不知耳目之所宜(26),而游心乎德之和(27);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28), 
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29),以其知得其心(30),以其心得
其常心(31),物何为最之哉(32)?”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33), 
唯止能止众止(34)。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35);受命于天,
唯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36)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37),不惧
之实(38)。勇士一人,雄人于九军(39)。将求名而能自要者(40),而犹若是,而
况官天地(41),府万物(42),直寓六骸(43),象耳目(44),一知之所知(45),而心
未尝死者乎(46)!彼且择日而登假(47),人则从是也(48)。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49)!”


'注释'

(1)兀(yuè):通别或跀。古代断足的刑罚。王骆,(tái或dài):人名。
(2)游,游学,跟随老师学习。相若,相当,相似。
(3)常季:人名,孔子弟子,一说兽国的贤人。
(4)中分鲁:对半分鲁国的学士。
(5)立不教:站立时不教导。
(6)坐不议:坐着时不议论学问。
(7)虚而往:学生空虚而去。

(8)实而归,学生装满学问回来。
(9)不言之教:语出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指不用语言的教导。
(10)心成:心能相契和。
(11)直:特。后而未往:来及前去。
(12)奚假:何止。
(13)与:同举,全。之:指王骀。
(14)王(wang):高出。王先生:作先生的师长。
(15)庸,庸常、普通,与庸:与普通人相比较。
(16)若然:这样。
(17)用心,运用心智。独,唯独,特,又。若之何,怎样。
(18)不得:不会。与之变:跟着死生变化。
(19)天地覆坠:天塌地陷。
(20)之:指天地,遗:失。
(21)审:明知,迁:变迁,变化。
(22)命:听命,命令,化:变迁。守:固守。宗:即大字师的宗,宗主,道。亦即老子:“道
冲而用之或下盈,渊乎似万物之宗”的宗。
(23)何谓:什么意思。
(24)自,从,异:不同。
(25)楚越:楚国越国。
(26)宜:适宜,宜于。
(27)游:遨游,德:天德。德之和:指宗、道。
(28)丧:丧失。
(29)彼:指王骀。为己:修己。
(30)心:理智。
(31)常心:符合道的理智。即死生不变,天地覆陷而不遗的心。
(32)最(jù),同聚,积聚、积累。
(33)莫:没有。鉴:昭。
(34)唯止:唯有静止的水。能止:能留住。众止:众人停止脚步。能止众止:引申前止为心,
后止为物。
(35)正:本性。
(36)幸能:难得能。正生:生通性。正生指使自己的心性纯正。正众生:使众人的心性纯正。
(37)保始之怔,保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