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断了,但余习未断,剩余那个根根的一点习惯还没有断,这就叫余习末断。大阿罗汉
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平常人!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他已经是罗汉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
据佛经上说,有一天他要过河,那河的管辖权属于一个女河神,毕陵伽婆蹉站在河边,
两手一比,叫道:丫头,你把那个水断了,我要过去。女河神没办法,功力不及他,只
好把水断了让他过去。事后这个女河神就来向佛告状,说你的大弟子还骂人!脾气那么
大,骂我丫头。佛就笑了,把他找来对他说:过河用神通是犯戒的!犯戒还不说,你还
公然骂她。毕陵伽婆蹉说:佛啊!这很冤枉,丫头,你讲,我骂过你吗?女河神说:佛
啊,你看当著你的面还骂我。毕陵伽婆蹉说:你怎么搞的?丫头,我实在没有骂你。佛
对女河神说:你不要见怪,他五百世生婆罗门家,骂人骂惯了,结习未断,所以这一生
得了哮喘,果报还没有还完呢?你以为他骂你啊!他没有骂。毕陵伽婆蹉还说:我真的
没有骂你,丫头,你不要难过。等于有些人骂人骂惯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歉了,可
是他还再骂你一句。
所以说,得了初果罗汉,对于六根六尘不是不动心,只能说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
流还没有空,等于石头压草,碰到某种环境,还是会暴发的。关于这方面,有许多资料
记载,譬如苏东坡,以及很多人,都是大修行人转生来的,但是转一转生,他就忘记了。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阳明,据有些文献记载,就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有一次王阳明
来到江西一个庙子,看到一个房间锁著,外面灰尘很厚。和尚说这个房间是不能开的,
王阳明位高权重,怀疑庙子里和尚做坏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开;进去只见一个涅盘老和
尚的肉身,已经乾扁了,坐在那里,前面挂著一块布,上面写了几句话:「五十年前王
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谈这件事。
这些都是什么道理呢?这是说明结使问题,前面我们讲到,得罗汉果的七还人间,
至于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不一定。在四川时有位老前辈也很有名啦!他两夫妻人很好,
年轻时我很羡慕他们,我说人世间神仙眷属就是你们,自己有别墅在山上,两个人感情
又好,子孙满堂。他两夫妻都学华严观,太太还得过眼通。她说前生是个喇嘛,受他供
养,结果修行也没有修好,骗吃骗喝,所以这辈子变成他太太服侍他的。因为她修刘洙
源先生那个佛法要领,自己前因后果很清楚,我认为这些都是再来人,这就是说到得预
流果的道理。
说了许多的故事,大家不要听岔开了啊!所谓故事者,即非故事。现在再归到金刚
经。
二果三果作什么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
尊。】
佛又问须菩提,关于二果罗汉一样的问题。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转人间,名义上讲再来一次,等于没有来。什么道理呢?有
许多人生死到了,过去的业债已经完了,有时候来入胎一下,在胎儿阶段就流产了,就
完了,这一生债算是还够了。这是真的啊!讲的很实在,听起来好像死无对证。有许多
人眼父母的因缘很好,但是时间很短,缘也完了,他也不须要再来,你应该替他高兴,
他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只不过欠你这么一点亲情之债。但是你也欠他眼泪啊!你也为他
伤心哭这么一场,帐也完了,就可以了啦!这是二果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这是不还果,这一生过完就结束了,是三果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
含。】
三果罗汉就高了,说不来人间,也不一定,他还是来,因为他已经无生死可了,来
也不怕,只是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
迷,自己知道。
我自己这些年没有到处跑,所以也没有听到什么;年轻在大陆时到处跑,听了许多
奇事。譬如我有一个四川朋友,他就告诉我记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个名人,
学问好,文章好,当然他也不轻易讲这种事。到了三果的再来人,有时候他明知而不说,
因为他生死可以来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
迷,出胎那一刹那迷掉了,各种情况不同,都是因为三果罗汉定力程度的差别而产生的
结果。这一品讲三果罗汉「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就是因为三果罗汉生死来去比较
自由的原故。
罗汉的前途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不来呢?还是要来;就是
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毁,毁
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
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才能真正成
就。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
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
这都是见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我们现在有少数的同学朋友们,打坐坐的很
好,自觉进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万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体大一点点的范
围!那不是空,那是一个洞,那样的空是落入边见的小边见。
为什么人会有空的范围而落在边见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与心力有限度,
所以才会产生这一种见解。所谓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没有限度,没有范围的无限。
最后我们看他的结论,这是须菩提讲的: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
念在,一念就是万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叠叠,所以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帝就是
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情感,像一个无比大的大网,只要一个网眼洞动一下,其它的
眼洞都跟著一起动,就是所谓帝网重重。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
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大阿罗汉,如果有自觉已证到阿罗汉的境界,他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有,
他只能算是个货真价实的凡夫,根本没有得道。拿禅宗来讲,如果有人说他已经「悟」
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误」。有人还自认为是大彻大悟呢!当然罗!那是大错大误!
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万块钱,他绝不会在街上到处向人去讲的,这是个普通的道理,更
何况一个得道悟道的人,决不会自觉有道了。须菩提接著报告自己的心得。
世上的第一名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佛说他(须菩提)已经证得了无诤三昧,一切无诤。你骂他也好,恭维
他也好,你喊他是天王老子也好,他都无所谓。不是没有听到啊!只是他听到心中平常
的很,既无欢喜亦无悲,是非一门,一切无诤。
说到这里,我想到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这个人的才华还不在老残游记,而是老残
游记中桃花林遇仙的六首诗。实际上这些诗都是刘鹗自己所作,后来有人在墙壁上看到
这些诗,其中有一句「回首沧桑五百年」,惊奇得不得了,等他出来的时候,那个人赶
快跪下来拜,以为他就是神仙,其实那只是刘鹗作的诗。作诗总是乱打妄语的,我作诗
也是一样;但是刘鹗的诗有时境界很好,我们因为讲到无诤三昧,引用刘鹗的诗:
曾拜瑶池九品莲 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阴荏苒真容易 回首沧桑五百年
这一般人佛学都通得很喔!只能讲他佛学很通达,修持功夫不见得。
引用维摩经的境界,这就是天花著身。佛给须菩提的评语,说他已经得到无诤三昧,
但是下面一句话你注意啊!「人中最为第一」,还是人啊!是人类当中学问道德最高的。
以学佛四加行来讲,人中最为第一就是世第一法,做人到了最高处,道德修养都是第一
名,人中最为第一。佛给他的下一个评语「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这是讲须菩提在的时
候,佛给他的评语,还只能够超出欲界,所以是离欲阿罗汉。至于能不能完全跳出三界,
在当时还不一定。后来西游记写须菩提收孙悟空的时候,那已经很高了(众笑),但是
在佛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的程度只是离欲阿罗汉,绝对无欲而已。
这个欲是广义的,不是指男女之间情爱之欲,是指一切的欲,连修道,贪恋打坐,
贪恋清净的那个欲望,都是欲。须菩提已经空了一切的欲,所以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他说,尽管你老人家给我这样一个评语,说我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但是,他说,
我绝对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不会认为我已经到达了人中第一,我更不会认为我已经得
到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
那行。】
这话怎么讲呢?假如佛给我这个评语,已经证到了离欲阿罗汉,是人中第一,在同
学里头是第一,我自己想都没有想,丝毫没有这个观念;假定我心里头有这么一点观念,
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个乐于寂静的行者了。寂静,就是彻底清净的人,喜欢住山,自然就
有一个寂静的庙,庙在那里?庙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古人的一首诗:「人
人自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一品就是说明四果罗汉的修法,金刚经上所讨论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无所住,到
了这个极果,心中还有这个得道的观念,那就已经有所住了,那就错了。所以我给他的
结论偈语是这样的:
第九品偈颂
四果阶梯著意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然落 诳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阶梯著意成」,罗汉有四个果位,大乘菩萨道有十地,这些是如何区分呢?
其实都是见地问题,所见的范围,所见的程度,也是一念的关系。四果这个阶梯怎么来
的?是由作意而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人生学佛修道,这一念能平静,则万法皆空。但是这一念最
难平,这一念就是当下一念,由于贪嗔痴慢疑的感受及执著,当下这一念不能平,因此
所有的修持都是白费了。
「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
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
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为了使他不哭,顺手检了
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这个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
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诉我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
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
黄叶就不要了。
禅宗祖师有四句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达
到这个境界就是佛,什么参禅啊!打坐啊!念佛啊!念咒啊!观想啊!管它白骨红粉都
可以观;白骨观不起来,观红粉,红粉观不起来,观白骨。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佛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求这个法,
求那个法,千里迢迢从外国跑回来,非要在这里学不可。那当然!因为你有一切心嘛!
你就必须要回来求一切法。
「诳捏空拳大小擎」,佛说他说法,如空拳哄小儿。小孩子哭,你只要能使他不哭,
我里边有糖,我给你一毛钱,实际上都没有,都是哄那个小孩子罢了。禅宗有个祖师五
祖演,编了两个故事,说明佛法修行的道理。
小偷与越狱的人
一个是小偷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听过的,我们再重复一次。有一个小偷本事高强,
儿子长大了,就缠著要他传衣钵。有一天被儿子缠不过了,就答应当天夜里带他去偷。
父子偷偷摸进了一家人家,发现房间内有个大柜子,这个父亲想办法把锁打开了,叫儿
子进去拿东西。儿子进了柜子,这个父亲立刻把柜门关上锁住,并且大叫有贼啊……然
后自己跑掉了。这一家人被吵醒都起来了,点起灯火到处找,有个丫头拿著蜡烛进了房
间,柜子中的儿子情急智生,就用口技学老鼠打架,吱吱吱吵个不停。丫头叫了起来,
太太,不得了啦!小偷没看见,柜子里有老鼠作窝啊!立刻拿钥匙开锁,这个小偷的儿
子冲出来,一口气吧蜡烛吹灭,就跑掉了。跑回家中看见老子躺在那里睡觉,儿子就把
他叫醒,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害自己的儿子!这个父亲说:你不是出来了吗?你成功啦!
衣钵传给你啦!他说小偷无定法,只要你逃得出来,就成功了。所以五祖演第一个就告
诉徒弟们,要成佛没有定法,随便修那一样,自己想办法。
有一次,五祖演对徒弟们说,佛法大乘、小乘,还来个金刚经,唉呀!不要那么罗
嗦!我告诉你们一个故事:
有一个犯人坐牢,判了无期徒刑,他想逃出监牢,就与有些同牢的难友商量,那些
做小偷的都不说话;可是不久小偷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点,最后成功了。等到小偷逃
走,这个犯人就把地洞盖好,他自己呢!不想逃,反而跟那个看守变成好朋友。家里送
来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后来与看守人无话不谈,大家放心他,晓得他
不想逃。慢慢的,有一天家里大拜拜,送来很多的虾啊鱼啊!肉啊!白兰地酒、金门高
粱、啤酒都有。他请这个牢里的看守一起来庆祝,等到看守的人酒喝醉了,他就从看守
身上把钥匙取出来,打开自己手铐脚镣,穿上看守人的制服,把牢门打开,他就大摇大
摆的走了。
五祖演说,那个学小乘的呀!就是学那个小偷,花了很大的功力挖个地洞逃出来,
逃出来以后,还很可怜的,东躲西躲。学大乘的啊,想要跳出这个世界的牢笼,要跟牢
犯、阎王、看守都变成朋友才行,学大乘就是这个样子。佛法讲三界如牢狱,至于什么
方法逃出来,不论念佛,拜佛,还是念咒子,是密宗还是显教,都不管,你只要有办法
出得来就行。这就是佛说无定法的道理。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
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
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
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
大身。】
心空及第归
现在讲第十品经文之前,先讲一下庄严净土,这是大般若的净土,佛的净土,不是
仅指西方极乐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说到这里,想到禅宗丹霞祖师的一副对联;丹霞祖师与吕纯阳一样,是唐朝人,都
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这位丹霞在赶考的路上,遇到一个人与他闲谈,后来对他
说,看你这个人的志气才华,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场找马祖,可以成佛,比这
个功名好。后来丹霞就去找马祖了,这是丹霞禅师的公案。
丹霞的禅堂有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等于说我们这个禅堂也是
考场,是选佛的考场,心空就是净土,就考取了。真能够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
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现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