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爷,魏子栋太……”

犹豫着他吐出几个字。

“野心太大”

若只是野心大也就好了

心下感叹着,李子诚倒是不担心他的野心,他在保安部任用私人、亲信,并不可怕,但他想要掌握整个保安部,却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尤其是……阿四,他在阿四这件事上,打的是什么主意

尽管明知道魏子栋的心里打着鬼主意,但是,面对策反第八师的诱惑,却又是无法拒绝的,如果能够策反第八师的话,二次**更可不攻自破,北洋军即不再南下,以枪炮决争议之始便可消弥于无形之中,而最为重要的是,陇海线可以避遭战火侵蚀。

手指轻击着椅子扶手,思索片刻之后,李子诚抬眼看着面前的赵平朴。

“有什么办法能策反第八师吗?”

稍加思考,赵平朴从文件包中取出一份文件。

“少爷,有件事,我想向您汇报一下”

“哦?”

微微一愣。

“什么事?”

“是关于武装警察军法处处长,赵权的事”

将手中的文件朝前一推,收集武装警察各级军官的资料,是少爷几个月前布置的一个任务,而在那些人中,唯一引起他注意的就是军法处处长赵权。

“赵权?我知道这个人,韩武添推荐的军法处处长嘛,”

稍加回忆后,李子诚笑了笑。

“执法如山啊在武警部队里有赵阎王的称号”

这个人自己有印象,做事绝不容情,他来管理这个军法处,算是找对人了。

“可,少爷,您可知道,赵权还是有一个名字?”

“哦?”

“**坡”

盯视着端坐于面前的赵权,李子诚微微一笑。

双目一睁,赵权惊讶的望着董事长,他,他知道了?

“**坡,字南山,以6军小学教员身广西援鄂军中广西学生军北伐敢死队出身,曾任江苏6军第八师军法处副处长,遣散缴械林虎团时,其为林虎直言,抨击第八师内派系之见,因此获罪于的十五旅旅长陈裕时,因此,被迫离开第八师……”

放下手中的报告,李子诚笑看着面前的的赵权,不对,准确的来说是**坡。

“董事长,我……”

正欲解释时,赵权看到董事长在那摆了下手。

“好了,南山,不用解释,你的难处我知道,也理解,但是,这样隐名埋姓的可不对啊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这事,以后咱可不能这么干那”

董事长的话,让赵权心下一松,总算是松下一口气来,明白这件事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影响的他笑了笑。

“董事长,“权”为南坡少时乳名,倒无改名之嫌”

望着**坡,李子诚将面前的资料朝前一推。

“南山,这有一份资料你看一下”

那份资料是保安部收集的资料,从宋案内幕直到国民党做出讨伐袁世凯的决定,再到孙中山派人运动第八师“杀长官以独立”,林林总总多达数十页之多,接过的资料的**坡在翻看着资料时,神情不时变化着,有悲、有愤、有怒、有……

坐钟的时针慢慢的走着,**坡一页一页的看着,十分钟、半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在他翻看着资料时,李子诚甚至都没有把视线投到他的身上,而是自顾自的翻看着公司的一些文件。

“董事长”

抬起头,李子诚觉察到**坡的语气稍显沉重,何止是沉重简单就是梦想破灭后的悲愤交集。

“嗯?”

“这……这是真的吗?”

“连云港现任管委会主任,沈翔云曾是陈其美亲信幕僚”

尽管不知他指的是什么,但李子诚还是猜了出来。

面对董事长的回答,**坡沉默了下来,他的脸上带着丝许悲色,但却又难掩目中的怒色,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事件背后竟然如此的肮脏。

“董事长,我……”

“南山,你知道,如果南北战起,会是什么模样吗?”

“尽是一片生灵涂炭”

亲身参与过战争的**坡自然知道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只会是一片生灵涂炭,百姓游离失所。

“如战事打响,只怕我连云,亦不能置身事外啊”

长叹着李子诚闭上了眼睛,满面尽是悲天悯人之色。

“董事长,徐州的第三师不是已经……”

话到嘴边,**坡还是没能说下去,第三师是生了军变,随时都有可能投向北军,但是连云能因此置身事外吗?

不能

在武警总队的会议上,添仁说的很清楚,第三师军变是公司从中策动的结果,暂时是把兵危免除了,可接下来会生什么谁也无法保证,所以武警总队依然要做好打仗的准备,那边公司正在为总队购买重武器,以在将来保卫连云。

如果北军占了上风还好,可如果南军占了上风,只怕……想着资料中提出的那些人处置连云的打算,他的心下顿时一阵反感。

如果……想着第三师军变,**坡只觉眼前一亮,但是转瞬间,他又把眉头一皱,第八师不同于第三师,策反第三师容易,但第八师……

闭着双眼,李子诚什么都没有说,有时候一些事情还是让人主动的好,**坡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就看他愿不愿意了。

抬起头,望着闭紧双目的董事长,**坡隐约猜出董事长见自己的用意,恐怕董事长也希望自己能……尽管这件事不易,可……

“董事长,如果策反第八师的话,可保兵事消弥于无形中”

“嗯”

睁开眼睛,看着**坡,李子诚点点头。

“南山,我……”

“董事长,我想去南京试一下”。。。

第17章以资奖励

第17章以资奖励(第二更!求月票!)

“这个李致远啊”

手一摸光亮的额头,袁世凯忍不住长叹一声,那话里的意思尽是欣慰、欢喜之色。

“不费我一兵一卒,一弹一银,就把冷雨秋的第三师给拾掇了”

感叹之余,袁世凯心下对李子诚的好感越浓厚起来。

“我用一百万元,才换来黎元洪的支持,可李致远,不但解我之忧,还助我之力,李致远啊,李致远……”

“大总统,那李致远无非也就是为私利,为自保,不得已而行之”

知道大总统心情不错的梁士诒连忙开口说道。

“大总统,您是知道的,这以孙黄为的逆党在上海“运动二次**”,威逼利诱谆劝商家助捐筹饷在先,其后又行以诡谋,意欲栽赃指责**通匪,以求兵进连云,扣李致远以索晌。而反观大总统您,早在两月之前,便颁布了一道文告,命令各地文武官吏保卫商民。如有匪徒借端扰乱,损害商人,惟该都督、民政长是问。而大总统您更是誓言将牺牲一切,以捍卫我无罪之良民也。”

轻奉大总统一个马屁,梁士诒又继续说道。

“大总统,这逆党行如前清恶吏,为似作乱匪徒,而大总统您却是商民之守,守商民之财利,更颁“提倡实业”之文告,营业自由,载在国宪,尤应尊重,两形之下,李致远岂不知何为乱党,何为大义,自当全力处之。”

被梁士诒这般奉诚着,袁世凯只是端着茶杯轻笑着,安受着他的奉诚。

“大总统,辛亥年间,各地举义,商民们曾经踊跃捐助军饷,支援**;而今除少数激进者外,大多数对孙黄所谓“讨袁”表示冷淡,更直接加以抵制,实人心之向背,大总统集民望于一身啊。”

知道大总统今天心情非常不错的梁士诒,撇一眼袁世凯,随即的微微提声,用颇为激愤的声音说道。

“现在全国上下皆看透孙、黄二人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而大总统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中国无出其二。孙黄若敢另行组织政府,大总统自当举兵征伐之大总统,执天下之民意于一身,岂会惧那等跳墙鼠辈……”

颇为得意的袁世凯抬眼看着梁士诒,笑着打断他的话。

“好了,翼夫,这李致远立了大功,若是天下之商人,皆如李致远一样,忠于国事,中国又岂会不强”

沉吟片刻,一抬眼,袁世凯又继续说道。

“李致远这次是拒乱有功,中央自当传令嘉奖,嗯,翼夫,以你看……”

沉吟片刻,想着给李子诚嘉奖,袁世凯倒是犹豫了起来,给什么嘉奖合适呢?

“那就为李致远颁一枚勋章吧……这个……翼夫,颁什么勋章好呢?”

“嘉禾”

梁士诒似乎像是早就想好了似的脱口而出。

“嘉禾?”

袁世凯沉吟片刻。

“翼夫,上次李致远回国后,咱们不是已经颁给他一枚一等嘉禾勋章嘛,这事……”

沉吟片刻,袁世凯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合适,毕竟这次李致远可是立下了大功,嘉禾勋章无非就是名誉,可上次他回国的时候,一等大授嘉禾勋章早就授给他了,再拿一枚勋章去糊弄他,岂不寒人心。

“翼夫,这保护商人也好,提倡实业也罢,一方面固然是国家展所需,而另一方面,同样也是为了收买人心,若是说那些商民们看到这立下拒乱大功的李致远,咱们就拿一枚勋章去糊弄,岂不就寒了天下人心,这到头来,岂不让孙黄二人讨了便宜,不行,咱们得大方点”

大总统的话让梁士诒思索片刻。

“大总统,这李致远运动第三师,肯定是花了不少银子,他是财大气粗,一星两点的,怕也看不上啊”

梁士诒的话让袁世凯点点头,李致远到底有多少钱,和那摩根是什么关系,直到现在,他也不清楚,反正百儿八十万的那小子还真不在乎,勋章太轻,银子太少,这李致远帮了自己大忙,可却又留下个难题。

“大总统,可记得张季直?”

“嗯?”

微微一愣,梁士诒怎么想起这个人了。

“大总统,年初不是传令授张季直的通海垦殖公司1oo万亩淮南盐场官荒嘛”

“翼夫,你的意思是……”

袁世凯眼前微微一亮,给通海垦殖公司1oo万亩海门官荒,那是为了收买张季直,而那一百万亩则是任其放垦。

“大总统,咱们能拨给张季直1oo万亩,就能奖给李致远1oo万亩”

“翼夫,李致远可是做实业的,”

提醒一句,袁世凯开始在心下思索开来,做实业只是一个借口,一时失查让李致远弄出了一个连云港已经尾大不掉了,若是再给他一百万亩地,这连云港可就……

猜出大总统意思的梁士诒,开始皱眉思索开来,大总统是担心李致远得了1oo万亩地,把那连云港做的更大,对大总统来说,他需要考虑的事实,实在是多了点。

“大总统,以士诒看来,李致远此次立功甚奇,若是奖励连云周边之劣地,未免会冷人心啊”

虽说明白了大总统的意思,但梁士诒却未挑明,只是顺着大总统的意思,用“为他人着想”的方式加以“劝说”。

“连云之地,近旧黄河,地质甚劣,以士诒看,不诺奖以淮南之地”

梁士诒的建议只让袁世凯眼前一亮,这梁燕孙,当真是……心笑不语的袁世凯却端起茶杯故作思索状。

“大总统,单是一个已经荒废的淮南盐场便有6oo多万亩草地,这些年放垦的不过百万之数,即便是含于张季直的百万亩和私垦之地,且尚余三百万之数,与淮北相比,苏北淮南地质甚佳,所以,还是从淮南盐场划拨的好”

不待梁士诒把话说完,袁世凯用手指轻抚一下胡须,笑看着梁士诒。

“你啊……准了,这件事就这么办了,不过……”

沉吟片刻,袁世凯又犹豫一下。

“李致远不是要办银行吗?这件事也准了他,另外……”

“……世凯苟有欺天下之心,利一姓之见,罪在不赦”

放下手中的电报,李子诚整整沉默了长达数分钟,这袁世凯,当真是真枭雄,而且是当世第一枭雄,单就是出手就是一百万亩的魄力,就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准于淮南盐场圈荒一百万亩,致远,咱们达了、达了”

穆湘玥喃语着,几乎都有些语无伦次,一百万亩荒地,这就像是天上掉黄金一般,把他砸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就是一百万亩荒地嘛,可惜是在淮南,如果是在……”

相比于穆湘玥,李子诚觉得可惜的到是那地离连云港太远,如果能挨着连云港的话……

“致远,你不知道,你不懂,”

出身棉业家庭的穆湘玥一直以来都非常羡慕张季直的垦殖农场,现在这一百万亩地像天上掉陷饼似的落在**的头上,他自然把这当成了机会。

“致远,这淮南之地,绝非连云港所能相比,过去为盐场荒地,放荒数百年,虽为草荡,但地质甚佳,土肥水丰,现在各盐垦公司,主要农产为棉,棉为纺织工业之原,棉产丰则利必,这一百万亩地,若是植棉,一年可得五千万斤,仅一项,一年便可为公司获利数百万元,即便公司无意经营,只需实以机垦,次年即可售出,百万亩地,可得数千万元之多”

此时穆湘玥不断的在盘着怎么把这百万亩地的潜力挥至最大,而李子诚听着他提到棉花时,眼前却突然一亮。

棉花

农业……

突然,在飞机内现的一个货运集装箱在脑海中浮现开来,那是一个被自己一直忽视;甚至差点遗忘的东西。

“这地,咱们要了而且……”

双眼一抬,李子诚不无得意的说道,

“咱们要在那建立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农场”

“现代化农场?”

对于这个词穆湘玥显得有些陌生,不过他早已经习以为常了,李子诚总会不经间的吐出一些新名词。

“对,就是现代化农场”

抬起头直视着穆湘玥,李子诚肃声问道。

“藕初,你知道对于中国而言什么最重要吗?”

“嗯?”

什么对于中国最重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史书云: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因此,国当以农为本”

看着穆湘玥,吐出这一句最近学习国学书刚学会的一句话时,李子诚的脑海中浮现后世的教训,在那个特殊时期中,为了所谓的展,国家通过强制性的工农业产品产品剪刀差掠夺农民财富,而且直到二十一世纪,工农业产品比价仍然不合理,而且这一弊端非常明显,并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数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困扰中国整体方面的展进步,也许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最终,问题总归是问题,在后世是问题,在这个时候,更是问题。

若是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

第174章根本

第174章根本(第一更!求月票!)

若是这个时代的农业问题不解决的话,会生什么呢?

想到这,李子诚起身走到了窗边,看着窗外,窗外的这座城市似乎越来越显出城市的风采,十几年后,这里将会成为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但是离开这座城市,走到中国的乡村呢?依然是一片落后、贫穷的地方。

人们衣衫褴缕、面黄肌瘦、神情呆滞,而这些贫困交加的农民又是什么?

是……

边想边皱眉,皱到脸都绷成一团时,李子诚却根本不愿意朝下想下去,毕竟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了,太过于……

“藕初,可以说,中国的问题根源就在农村,就在农民只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吐出这番话后,见穆湘玥仍然有些不解,神情凝重的李子诚便进一步解释道。

“藕初,中国有四亿农民,咱们可以展实业,但是如果不能改变四亿农民的贫因,那么咱们中国即便是因实业而强大了,也只是一个跛足的勇士”

跛足这是中国的问题,或许中国的gdp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而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如果农民的问题不解决,那么等待中国将会是……那是自己不敢,也不想去面对的未来

“所以,咱们要建一个现代化的农场,国民农为本,农以种为本,而这个农场,不仅起到示范性农业的作用,同样,他还将变成一个良种选育基地”

良种选育基地?

对此穆湘玥并不是陌生,在美国时他所就读的学校中就有自己的试验场,教授和学生们一起在那里进行良种培育。

“你的意思是……”

“咱们不仅要建农场,还要在农场内建农科学校,农业研究所,然后在那里引进西方育种技术,对西方良种进行本土驯化、对本国良种进行选育,培育能提高产量、抗病能力强的的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良种,最终通过农场的产量优势,向全国推广,如果我们能把小麦、水稻的亩产量提高两成,那么中国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两成”

提到良种的时候,李子诚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那个航空集装箱,那些航空集装箱并不是所有的都打开了,像那个收货方标写着“profigen公司”的集装箱,货物种类标注着“种子”的集装箱,自己就未打开,那里面有什么种子?

也许是水稻、也可能是小麦,但无论如何,那些种子是真正的划时代的种子,如果能够进行本土驯化,并适应中国风土的话,中国的农业很有可能提前数十年实现“绿色**”,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会增加数倍,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