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甚至十数倍,而随之增长的还有他们的收入。

这才是一场真正的**,一场彻底改变中国的**

想到到时中国的农村因此生的变化,笑容慢慢的在李子诚的面上浮现出来,农民有钱了,工业品的销量自然也就增加了,而工业品销量增加又会刺激商人投资实业,实业的展又会促进机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展,而后两者……

“到那时,困扰当今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而我们……”

像是生怕自己会吐露未来似的,李子诚沉默了下来,这是解决中国的问题,甚至改变历史的最佳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战争,不会有……尽管还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但是,问题总能慢慢的解决,先解决一个问题,剩下的再慢慢来

手点着那份嘉奖之外的另一份批文,这是数月前**公司递交的请办“淮海实业银行”的批文,现在财政部不仅已经批下来了,而且还附赠了一份大礼——纸币行权

机械制造、银行金融、再加上农业改良可以说,这一次袁世凯拱手把中国的“龙头”拱手交给了自己

“藕初,这次咱们可真得要好好谢谢袁大总统所以,我准备再送他一个大礼”

“大礼?什么大礼?”

穆湘玥一愣,他准备送什么大礼给袁世凯?

“等回头你就知道了”

故作神秘的一笑,笑看着穆湘玥。

“现在咱们还是好好筹备一下咱们的淮海实业银行,嗯,还有咱们的农场至于这份礼嘛……”

很快,自己就能把那份礼物送给袁世凯了,希望他们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童子军像兄弟,肩并肩啦啦啦挺起胸,队伍齐声势雄,小旗飘啦啦啦广场中,军号响啦啦啦,鼓咚咚。今天是嫩苗他日作栋梁,我们的精神智仁勇,为社会服务对国家尽忠,这是我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的光荣,童子小英雄……”

清晨,在社区的街道上空,总会回荡着这《童子军进行曲》,在歌声中,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两人一排排成长队的儿童,无论男女儿童少年,身上穿着统一白衬衫,排成队列沿着人行道行走着,而在一些工人的房屋前,总会有两三个年岁各异的男生女孩站在那,他们看着远处,等待加入上学的队列。

这些学生会按身高自觉排成长队,口唱着在学校中学的《童子军进行曲》以及其它歌曲,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

早在去年,连云港便建成了第一批三所小学,但随着工人家属以及大量投商招聘工人以及来连云港谋生的拖家带口的普通市民的到来,连云港的小学在春节前后从三所急剧膨胀到36所,学生高达近7ooo人,因为学校直接建在在生活社区内,所以他们往往都是排队上下学。

连云港的学校,不仅服装统一,连型也是统一的,男生一律理平头,女生要求短齐耳,正是“不把青丝竞短长”的掛面头,倒也显仪表威严。

给人的印象怎么都不像少年老成的小老头,而是健壮活泼的小军人。在街上雄赳赳地走,唱起童子军歌,路人无不为之注目,一队队上学途中的少年儿童显得好不威风,一时间竟成的的连云一景。

“娘,我要上学去了”

听着歌声渐近,何涛冲着厨房喊了一声,然后直接开门冲出了门。

“涛子,快点……”

早已经站在路边的马伟一看着何涛便冲他喊一声,两人便站在路边。

“今天咱们班要考试了”

“哎,别提了,我都想好了,这回俺爹肯定给俺来个竹板炒肉”

两人边说着,边互相检查着装、仪容,随后站在路边,挺胸抬头、手贴裤缝,两人的姿势就像是军人一般。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尽我心、尽我力、为国家为人群,贡献我的一切,贡献我的一切,别人快乐、自己快乐、大家都快乐……”

听着传来的童子军服务歌,身穿一身武装警察制服**坡望着那些列队的少年,他知道,虽说去年中国才出现童子军,但只限于初中,可是在连云,尽管只有两所中学,但是童子军却建于小学之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加入童子军,而建立童军的则意在从小强化孩子的忠诚国家,服从军令的习惯和意识。

“看,是武装警察”

远远的看到路边走过的武装警察,所有的少年眼中都流露出羡慕之色,不为其它,在他们简单的思维中,那些武装警察的军装醒目、漂亮、帅气,为了能够拥有这么一套带着众多饰物的漂亮制服,不知道多少人梦里头都想着有一天加入武装警察部队。

“长官好”

孩子们经过身边的时,齐声出的问好声,只让**坡心头一热,望着孩子们眼中流露出的羡慕、憧憬,一时间竟然无法言语。

“向长官致敬”

在**坡的军礼之中,排成队列的孩子们离开了,而**坡则站在路边,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行着军礼的吕天琛看着远去的孩子们,放下手的时候,声音微颤着。

“长官,若是为了他们……就是死了都值了”

可不是嘛

**坡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的朝前走着,而吕天琛则跟着他,两人的心情显得有些复杂,身为军人,第一次体会到这种纯真的羡慕给与尊敬的感觉,只让两人心间有一种情绪激荡着。

“为了维护这里的一切,即便是死,也值了”

**坡在心下喃语着,这次离开连云港前往南京,恐怕真的是九死一生,如果无法说服故友的话,只怕……

“一百万”

想着董事长最后说的那句话,**坡在摇头叹息的同时,倒是又佩服起董事长的财大气粗,直接拿出一百万元,作为游说第八师的经费,而相应的孙文却只派人拿两万元游说第八师的中下层军官杀师旅长自立,不过,了解第八师的**坡却知道,尽管如此,孙中山等人仍占着优势,第八师中有太多的军官是……

“号外,号外,江苏督军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讨袁”

突然卖报人的叫喊声传入**坡的耳中,这个消息只让他整个人为之一惊,这……这也太快了。。。

第174章军如匪、政如盗

第174章军如匪、政如盗(第二更!求月票!)

“嘟……”

津浦铁路上,一辆列车喷吐着白色的烟雾在华北大地上快向南行驶着,在南北势紧,战火一触即燃时,津浦铁路上行驶的大都是运输军队、军用物资的列车,而这辆车厢上的带着醒目的中、日、俄、德、法四国国旗的列车,却是津浦铁路上难得的几辆仍在运行的客运列车,而那车厢上的五国国旗则表明着这列车的身份。

津浦铁路在两年前完工后,即加入了“欧亚国际联运”,而这车厢上绘有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五国国旗的车厢,则是欧亚国际联运的标志,有着四大国撑腰的“国运联运班车”自然不受中国的国内爆的这场战争的影响。

坐在这从北平开往上海的火车里,周作民的眉头不时轻皱着,望着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原本就心烦意乱的他,在感觉着周围投来的视线时,眉头皱的更紧了。

原因无它,在他对面坐着两位年轻的女子,尤其靠窗的那位有着绰约风姿的,令车厢内不少男人都是一副魂不守舍状,而他们看着着这两个女人时,总会把视线投到他身边,那神色,竟全带着些恨意。

那女子的穿着很是时髦,白里透红的脸庞显得异常丰腴,一袭旗袍中略搀合西式的样子,穿在那女子的身上显得紧俏伶俐,虽只是在这女人上车时看了一眼,但周作民还是知道,这衣裳足以让那些男人看得心里怦怦直跳。

那女子显然并不是中国人,否则穿着也不会如此的大胆,不过那模样和中国人区别到也不大,也许她的父母有一人是中国人,此时她双手将一顶阔边的小花帽压在腿上,面孔却对着窗外,看着那不断飞驰而去的大地怔怔地出神。

坐在周作民身边的吴勇新这会却感到非常的气馁,面前那那如同仙子一般的女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瞧他一眼,她要么和身旁的那穿着一身浅青色丫环装,长的甚是乖巧灵动的丫环小声说上几句,要么就是盯着窗外,似乎那里才有让她在意,让她动心的东西。

吴勇新没能看见那怪模怪样的旗袍开叉的部分,可能他连想都没敢想,那茶几以上的部分已经让他几乎眩晕,而作为一个下人,他只需要看上几眼,就知足了。

受够了那些人的目光,周作民站起身来,冲着下人吩咐一声。

“阿新,我们去餐车”

说罢,全未作一丝留恋的他便朝着餐车走去,几乎是在他和下人刚一离座,他们的座位被其它人抢去了。

在餐车中落坐之后,周作民点了几个菜,然后便看着车窗外看去,饮了几口水,他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过去一年间在京城的遭遇。

民初,完成学业后回国。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他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任库藏司科长,不久,南北议和,作为临时政府雇员的他随之留用,前往京城。

一开始,财政总长由熊希龄担任。周作民大显身手,深得总长赏识,于是任命他为财政部库藏司长。年纪轻轻能得此职位,可以说是官运亨通了。那会他在财政部库藏司长任上正感得意,开始有了有朝一日荣升财政总长的美梦时,不料,风云突变,财政总长易人,赏识他的熊希龄下台,对他心存芥蒂的周学熙上台出任财政总长。

数天前,在走廊里隐约听到秘书们议论,说新任总长等他去找他,他听后闻听不由一惊,他仔细揣摩,觉得这议论好像是有人授意精心安排的,示意我主动找他,故意拿我一把,让自己低三下四求情。

顿时便预感情况不妙,连夜找同乡王其康,王其康是周学熙和他的共同朋友。对王其康,周学熙几乎无话不说。在周学熙出任财政总长后,他曾托王其康去周学熙处探探口风。按当时估计,周学熙即便心存芥蒂,在表面也会卖个人情,像周学熙这种人绝不会放着河水不洗船的,而这时王其康仍然不见他的影子。此时,王其康避而不见,他完全明白其中的因由了。

周学熙的如意算盘打得够精,放风让自己去找他,求他。他一定会编出一套危言耸听的鬼话在等着,待求到一定火候,他才假惺惺地开恩,要自己今后对他服服贴贴,唯命是从。

想通前后因由后,尚有三分性格的周作民,立刻展纸奋笔疾书。几个时辰后,周学熙案头上多了一只牛皮纸信封,那是一份辞呈

那天,周作民送走辞呈便离开了财政部,可离开财政部又能去那呢?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份报纸上的豆腐块大小的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公司获批淮海实业储备银行》,也就是这份报道,让他动起去连云港的心思。

“先生,看报吗?十个铜子这是从保定站刚送上的报纸,”

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卖报的侍应生见这人似乎有兴趣,连忙介绍起报纸的头版。

“江苏督军程德全宣布独立,黄兴誓师讨袁”

“什么”

听着秘书的报告,陈辉德整个人为之一惊。

“程,程督军已经乘火车来上海“治病”……”

不待秘书说完,陈辉德便怒骂一声。

“治病,治什么病,定是那黄克强携械威逼雪楼先生,逼雪楼先生宣布独立,再逼雪楼先生离开南京,以独揽大权”

不用想,陈辉德都能猜出所谓江苏独立的内幕,对于**党,他……

“你们不能进来,不能进来,我们经理不在,真的不在……”

办公室外的职员的阻拦声隔着门传了进来,不待陈辉德开口问生了什么,门猛的被人一脚踢开了,数十名荷枪实弹的军人径直闯了进来。

“光甫兄,我们又见面了”

在随着护兵进屋的陈其美一见陈辉德,便依如往日向自己这本家行了一礼,那神情中似带着些得意。

“英士先生,你这是……”

看着这一屋子站着的荷枪实弹的军警,陈辉德心下一紧,最担心的事到底还是来了。

“光甫兄,今天兄弟来这,是奉讨袁军黄总司令之命,来贵行取晌的”

说话间,陈其美拿出一份盖有江苏督军大印的文书。

“英士先生,这……”

看一眼周围的军人,陈辉德挺挺胸膛说道。

“还请英士先生见谅,江苏兴业银行虽为官钱局改办之官办银行,然根据董事条例,并不承担任何督军府的要款之务,现督军府于兴业银行未存一分,而年终分红需至年终方能交给省财政司,还请……”

不待他说完,立即便有一人抽出短枪抵着陈辉德的脑袋。

“姓陈的,你到底给不给银子”

“经理……”

外面围着的银行职员连声惊喊着,而陈其美只是笑着。

“请英士先生见谅,辉德虽为银行经理,但需为董事会负责,还请……”



一声枪响,一声惨叫,站在屋内的一名银行职工顿时倒于血泊之中。

“你……陈其美你,你这是……”

“打开银库”

冷哼一声,陈其美的目中尽是杀意,为了筹款他可是费尽心思,而现在报纸上到处登着的孙黄二人是如何坑害**公司,意欲夺产害人,这下可好,把上海的那些原本对讨袁就没什么兴趣的商人,都赶到了租界里头,现在也就只有这江苏兴业银行了,李致远用银子砸了第三师,谁知道,黄克强在南京一天催数次军饷,讨袁能否事成,就看这次了。

“你……打开银库”

瞧着眼前这明为**党,实为土匪的众人,陈辉德禁不住生一声长叹,这会他是真后悔了,为什么自己不听朋友劝说往租界避祸,现在……幸好,幸好银行的款子大都转到汇丰银行了,银库内也就只有十几万元……

如愿以偿的陈其美一笑,双手抱拳道。“多谢光甫兄,赞我军饷,待回去,其美一定向先生告之光甫兄之款助之情,并于报界通令嘉奖”

待陈其美和那些丘八离开办公室后,陈辉德像是失了魂似的,瘫坐在沙上。

“这……这是什么世道啊”

军人如匪政客如盗想着先前的遭遇,让坐在沙上的陈辉德陷入迷茫。自己千方百计,想要办一家真正的现代银行,可现在却政局动荡,风云变幻,于强权面前,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是如此脆弱。

这时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另两个人的遭遇,那是对他曾有知遇之恩的两位靠山,一位是前朝的封疆大吏端方,还有现在的江苏都督程德全,前者于两年前**中死于非命,而后者,却又被威逼“叛乱”在前,赶出南京在后。

这,这就是中国的世道吗?

面上尽是痛苦之色的陈辉德,眼睛直色色的看着那一滩腥红的鲜血,那腥红是如此的刺目,这空气中的血腥味是如此的……

罢了罢了

摇着头,陈辉德缓步走到办公桌边,伏于案上写起了辞呈。。。。

第176章二年

第176章二年(第一更!求月票!)

“兹……”

厂房内,刺耳的金属拉削声回响着。

在一台简易的机床前,额头上滴着汗水的工人看着随着冷却液流出时带出的银白色的金属屑。

在电动机的带动下,拉刀缓缓后退着,而圆柱型的工件则缓旋转着。

刺耳的拉削声中,从胶管中流入工件内部的冷却液缓缓流淌着,银白色的金属屑和着冷却液在映着光亮。

“哗……”

完成一次拉线后,黎杰辉立即旋松卡轮,然后按照定位重新固定工件,不一会,他的耳边再一次响起刺耳的拉削声。

“拉线机……”

在机器开始工作时,盯视着眼前这台整个工厂或许是最简陋、最粗糙的机床,黎杰辉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台拉线机是他自制的设备,在两个月前为他带来了1ooo元的奖金。拉线机是用来制造枪管膛线最重要的设备,膛线是枪管的灵魂,没有膛线,枪弹想要打得远、打得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二轻工厂内有上千台购自德、美等国的先进机械设备,但那些设备大都是民用设备,根本就没拉线机,而在一个月前,工厂就开出了1ooo元的悬赏,悬赏解决膛线制造,当时黎杰辉只是看一眼,然后便开始默默的制造起拉线机。

二十年前,也就是黎杰辉十五岁那年,他就进了天津的北洋制造局,在那里他曾和师傅一起制造过拉线机,再后来,十几年前八国联军烧了北洋制造局,他便到了辗转到了大沽造船所,在造船所干了十几年,早忘记北洋制造局的事情了。

而这十几年来,大沽造船所却陷入了生存困境。大小船多年未造一条,修船的活儿也星星点点。从玻璃厅到各车间冷冷清清,死气沉沉。职员和工人的月薪难以维持。这原因,要追溯到甲午海战、黄海之役,使花了重金组建起来的北洋水师一败涂地,这之后的战争赔款,又大伤了中国的元气。百业凋敝,市井萧条,民不聊生。自然也没人造什么兵舰。

民国后,这大沽造船所工人们的月薪更是难以维持,也正因如此,黎杰辉才会来到连云港,因为曾在北洋制造局干过几年原因,他才进了这第二轻工机械厂。

半个月前,这台简易的拉线机便被他制造了出来,事实上拉线机并不复杂,至少对于黎杰辉而言,这拉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