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兵很快地就将玉花骢牵了过来,马儿极是温顺乖巧停在了刘胤的面前,刘胤默默地抚摸着玉花骢的鬃毛,神色黯然。

    众将都知道刘胤的心思,但此时此刻,舍此之外,还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

    刘胤回过头,毅然决然地挥手道:“牵下去,杀了吧。”

    亲兵动手便去牵玉花骢的缰绳,玉花骢似乎明白将要发生什么,奋力地挣着缰绳,不住地发出哀鸣之声,甚至可以看到马眼之中沁出了泪滴。

    张乐向刘胤道:“大哥,要不玉花骢别杀了,你看它多可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再怎么说这匹玉花骢也跟着刘胤很长时间了,刘胤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但此时此刻,他却不能回头。因为一回头。很可能就会心软。

    成大事必须要懂得牺牲。在舍与得之间,必须要有所取舍。

    刘胤轻轻地摇了摇头,尽量地克制住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向中军官道:“现在军中还有多少匹战马?”

    中军官禀报道:“回禀大将军,包括玉花骢在内,只剩下二十六匹战马了,都是诸位将军的坐骑。”

    过雪山的时候,战马损失严重。除了被雪崩掩埋掉的几百匹骡马之外,还有大量的战马死在雪山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也有不少的战马陷在了泥潭之中,到后来粮尽之时,幸存的战马大多被屠宰了,除了各位将领的坐骑之外,三万大军几乎再无一匹马了。

    刘胤沉声道:“除了北地王的坐骑之外,将其余的坐骑都杀了,以充军粮。”杀一匹马对于三万大军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现在想要走出草地。就必须让士兵们饱餐一顿,才有力气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

    刘胤连自己的坐骑都杀了,别的将领自然没人有意见,冰天雪地之中,火头兵忙着架火烧水,不断传来战马的悲切嘶鸣之声,诸军闻之,黯然下泪。

    战马不仅是将士的坐骑,而且还是同生共死的伙伴,在战争之中,人与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而现在蜀军却不得不把战马当作食物,这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这时候,刘谌牵着马径直而来,当面向刘胤喝问道:“文宣,你杀了所有的马,为何要单单留下我这一匹?”

    刘胤看着有些生气的刘谌,道:“五哥,你可是北地王,又奉旨监军,身份尊贵,岂能弃马而步行?所以我便做主给你留下来,多杀一匹,少杀一匹也无关重要。”

    刘谌一瞪眼,有些急眼地道:“文宣你这是什么话?你连自己的坐骑都杀了,却独留我这一匹,你把你五哥视做什么?既来军中,便是汉军的一员,王爵贵胄又当如何?马我牵来了,既是同甘共苦,就没有理由来搞特殊。来人,牵下去杀了!”

    刘胤有些动容地道:“好,五哥,我欠你一匹坐骑,等到了陇西,加倍还你!”

    刘谌哈哈一笑道:“好啊,不过不是宝马名驹我可不要。”

    刘胤亦笑道:“凉州自古产好马,不是千里驹我也不会给五哥你。”

    马肉很快地就炖熟了,整个草地上都飘荡着那一股诱人的香味,每个士兵都连汤带肉地发到了一碗,对于饥肠漉漉的蜀兵来说,这堪称是天下掉下来的美味,风卷残云地吃了个精光,就连骨头都被砸成碎末吞了下去。

    刘胤却一口也没有吃,肉在面前,却如梗刺在喉,也许这将会成为刘胤一生的痛楚。

    很快地,大军又踏上了征程。

    一场大雪将整个草地完全地掩盖了,天地之间除了白茫茫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颜色,这一片的冰封大地,为蜀军的前行提供了方便,蜀军几乎是一路小跑,倍道兼程地赶着路,恨不得一口气冲出这片草地。

    山!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高耸的山峰,同样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曾经那些大雪山让蜀兵们望而生畏,但今时今日,却没有什么比再让他们看到大雪山更兴奋的了,看到大山,就意味着走出了这片充满着死亡的草地泥沼,所有的士兵都欢呼起来喜极而泣。

    刘胤和刘谌并肩登上了岷山的山顶,这里就是后世被称之为腊子口的天险要隘,到达腊子口,也就意味着蜀军走出了雪山草地,将要踏足雍凉大地。

    刘谌不禁是感慨万千,道:“文宣,你成功了,你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如此壮举,必将会永载史册,流传千古!”

    刘胤的目光却是凝重的,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悦的神色,成功的背后,却是近五千的子弟兵葬身于此,他们长眠在雪山草地之中,去北伐大军铺出了一条前进之路。

    “还有酒吗?”刘胤回头问身后的张乐。

    张乐嗜酒如命,此次出征,别人皮囊里灌得是水,他灌的却是酒,听得刘胤问他,连忙解下皮囊递了过去,道:“不多了,还剩一点。”

    刘胤默默地接过来,倒满一碗,冲着草地方向,沉声地道:“永远留在雪山草地之中的蜀中儿郎们,没有带你们走出这里,我刘胤愧对你们啊!这碗酒,敬你们,你们的功绩,大汉不会遗忘,愿你们的在天之灵,安息吧!”

    刘胤将碗中的酒缓缓地倾倒在地上,所有蜀军将士此刻都神色凝重地望向草地,向死难的袍泽兄弟默哀悼念。

    刘胤将碗摔于地上,八瓣而裂,他毅然地转过头去,北面,同样是一片苍茫的大地,一只雄鹰,正展翅翱翔于陇右的天空之上。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未完待续。。)

第311章 临洮

    从东汉到曹魏年间,雍州和凉州的行政区划反复地变更过,比如陇西郡的人,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雍州人还是凉州人,所以陇右地区一直被称之为雍凉之地。

    西汉元封五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凉州即为十三州之一,东起陈仓,西至阳关,下辖陇西、天水等十个郡。东汉兴平元年,分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五个郡始置雍州。到了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打败马超、韩遂,平定西凉,遂废凉州,将凉州故地及关中三辅并入雍州,雍州的版图达到了全盛时期。

    到了曹丕称帝之后,又重置凉州,分雍州黄河以西的地区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等八个郡出来归属凉州,治所姑臧,又复为雍凉并立。

    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先有凉州,后来分置雍州,雍州坐大,吞并了凉州,又因雍州太大,重置凉州。雍凉二州所治郡国不断地变迁,就连许多当地人也搞不清爷爷那辈是凉州人还是父亲这辈是雍州人,后来干脆都以雍凉人自居。所以雍凉之地并不是雍州和凉州两个地方的合称,而是整个潼关以西阳关以东地区的混称,雍凉虽分为二州,但在人们的地理观念中还是指一个地方。

    临洮只不过是陇西郡下辖的一个小县城,南倚岷山,北靠洮水,户不盈千,但其因为地理位置的险要。却成为了魏国防御蜀国的第一道防线重镇。姜维主政之后。屡次对陇右用兵。而临洮正是紧扼陇右道口,成为了魏蜀交锋的战略要地。

    不过时过境迁,自从魏国大军入蜀之后,临洮烽烟渐息,又恢复了以往山城宁静的模样。不光是临洮,就是在陇西郡,甚至整个的雍凉地区,魏军的防御体系已经是变得相当地薄弱了。

    在魏蜀两国相峙的时期。魏国至少在雍凉地区布署着十余万的常驻军队,用以防备蜀国的进攻,象陇西这样的重要据点,更是集结了重兵,时刻提防着。

    但景元四年魏军大举伐蜀以来,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各率三万兵马入蜀,整个雍凉地区的兵力被抽调一空,从长安到陇西,漫长的千里之地上,魏军的守备兵力仅仅只有两万余人。而且最主要的防御力量也面向西面和北面,用以防御羌、胡。对于来自南面的威胁,魏人本能地忽视掉了。

    原来的防御重镇临洮,现在已基本上是一座空城,新任的临洮县令徐钧对此是相当的头疼。由于防备兵力的薄弱,那些原本住在深山之中以劫掠为生的羌、胡这两年来屡屡侵入临洮,烧杀掳掠,为害乡里,虽然只是些游兵散勇,但对于徐钧而言,手中无多少兵马去抵御,想要平息匪患,几乎是无能为力。

    不过临洮城城防坚固,那些作乱的羌胡也只是滋扰乡里,还没有胆量来攻打临洮城。徐钧也只能是下令紧闭城门,严防死守,防备羌胡偷袭县城。清除不了匪患,但徐钧倒也自信守得了临洮城,官匪各行其事,倒也是相安无事。

    时进十月,天寒地冻,按往年的惯例,那些作乱的羌胡必定会抢在大雪封山之前,回到老巢,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次地兴兵来犯。

    雍凉的冬天总是来得要比中原早!出生于洛阳一带的徐钧对此呵呵一笑,他刚刚换上了一件暖和的貉皮袍子,现在屋子里炉火正旺,徐钧感受不到一丝的寒意,不过他情愿天气可以再冷些,最好是冰冻三尺,这样那些讨厌的外胡就不用来滋扰了。

    “启禀县尊,城门突然出现一支军队,正要求入城。”差役跑进来禀报道。

    “军队?”徐钧愣了一下,此时此地会出现军队的身影,可谓是让人匪意所思,“哪里的军队?何人领军?来者有多少人马?”

    徐钧的一连三问让那差役有些不知所措,不过他还是很快地道:“城下正是我们大魏的军队,似乎是刚从蜀地返回的,大约五六百人的样子,领军之将未知。”

    “噢?他们可否持有军令?”

    “没有。”差役如实地道。

    徐钧眼中掠过一道寒芒,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看来这点人数的魏军队伍应该是逃兵无疑,现在蜀地激战正酣,还没有听说那支军队先行撤了军,先前也只是听说有个别的士兵逃回了家乡,但从来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集体逃亡事件。

    虽然徐钧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并没有处置逃兵的权力,但如果纵容逃兵入城的话,他不免也会受到牵连。不过徐钧还是决定到城上去看看,再怎么说,这些魏兵也是雍凉本地人氏,徐钧也不忍视其受罚,如果能将他们劝退,亦是件功德之事。

    赶到了南门的城楼之上,徐钧果然看到了一大群身着魏军制服的士兵,没有旗号,没有秩序,只是乱哄哄地在叫门。

    看来和徐钧猜疑的别无二样,这一群魏兵想必是从蜀地前线上逃亡回来的,按魏律,一旦捉住逃兵,那就是斩立决,但前方战争的残酷也不得不让这些士兵来赌上一把。

    徐钧倒是挺同情这些魏兵的境遇,但他不是执法者,左右不了这些士兵的生死,他从城墙上探出半个脑袋,正想着如何劝说这些魏兵重返前线,他的目光正巧地落在了为首一人的身上,不禁是大吃了一惊。

    “少将军,怎么会是你?”徐钧以前做过征西将军邓艾的掾属,自然就一眼认出了城下的将领是邓忠,不由自主地失声问道。

    邓忠倒是一脸茫然,以前徐钧也只是一名低级的官佐,虽然在帐前行走,但邓忠真的一点也不认识他。“你是?”

    徐钧立刻是敛容恭敬地道:“卑职原是征西将军麾下掾属,蒙邓都督提携,方才有幸做到临洮县令。传闻少将军与邓都督败于阴平古道,生死未卜,想不到今日卑职还有机会见到少将军,真乃大幸之事,却不知邓都督可曾安好?”(未完待续。。)

第312章 物是人非

    “一言难尽呐!”邓忠长叹一声,道:“徐县令,我们走了几百里的山路,饥寒交迫,可否能先行入城,至于其他的,容某慢慢再说。”

    “好好好!”徐钧连声应道,邓艾与他有知遇之恩,提携之德,他也顾不得邓忠是否是逃兵,会不会牵连于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放邓忠他们入城。

    城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了,城外邓忠与赵卓相视笑,暗暗地点了点头。

    越过岷山之后,蜀军急待拿下临洮,以获得粮草和给养,虽然临洮只驻守有少数的军队,蜀军三万大军一路碾压过去,拿下临洮丝毫没有困难,但攻城的动静太大的话,必然会惊动远在陇西的魏军,对下一步攻略陇右制造困难。所以刘胤决定采用奇袭的手段,诈取临洮。

    想诈取临洮,牙门将军邓忠就是不二人选,刘胤令赵卓和邓忠率五百人,全部换上了魏军的服装,乔装成从前线败逃回来的魏军,沿着大道,直奔临洮城而去。

    同时刘胤另遣阿坚率三百私兵,从小路绕过临洮,掐断从临洮通往陇西郡治襄武的道路,不使临洮有一人逃回陇西。

    邓忠和赵卓也没有想到此次行动竟敢会如此顺利,守临洮的徐钧竟然是邓艾以前的帐下掾吏,别说是刀兵了,就连唇舌都没有多费,对方就已经是打开了城门。邓忠赵卓相视一笑,带兵径直入城。

    “少将军,不知邓都督现在何处?”徐钧还是比较关心邓艾的事,邓忠一入城,便又复询问道。

    邓忠呵呵一笑,道:“家父一切安好,稍后也会赶来临洮。我们一路行来。粮草不济,还烦请徐县令借些粮食,以解断炊之急。”

    徐钧爽朗地一笑,道:“少将军太客气,些许粮草,何须言借?”当即吩咐手下差役到府库之中取些粮食给邓忠。

    县库就在县署的隔壁。不一会儿工夫,差役便带人扛了一些米袋送到了县署。

    “少将军,这五十斛米你权且拿着,权做军资。”徐钧指着送来的粮食道。

    邓忠摇头道:“不够。”

    徐钧不禁是一怔,邓忠手下四五百人,每人分一斗米的话,至少也能吃上几天的,邓忠出口就说不够,难不成这些人都是恶鬼投胎。一顿就能吃掉一斗米?

    看着徐钧疑惑的神色,邓忠嘿嘿地一笑,补充道:“总共三万人,徐县令真的认为这点粮食够吃吗?”

    “啊!”徐钧惊得是目瞪口呆。

    ┄┄┄┄┄┄┄┄┄┄┄┄┄┄┄┄┄┄┄┄┄┄┄┄┄┄┄┄┄┄┄┄┄┄┄┄

    拿下了临洮,总算是暂时解决了蜀军的燃眉之急。

    但也仅仅是暂时的,毕竟临洮只是一个小县城,就算将府库连同民间的粮草都搜刮干净,也仅仅只能满足三万大军十天之需。大军想在陇右立足,就必须拿下陇西、南安、天水等郡。

    临洮县库中的粮草物资。刘胤自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但入城之后,刘胤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于百姓秋毫无犯,有妄取百姓一钱一物,有妄杀百姓一人者。立斩无赦。对于大军所需的粮食布匹物资,一律采用金钱购买的方式,按市价采购,老百姓不愿意出售的,决不能采取强买强卖的手段。

    刘胤深知。此次进入陇右,就是要扎根于陇右,以陇右为根基,徐图关中,进取中原,如何才能扎根于陇右,只有获得当地的民心支持才行,如果一到陇右,就纵兵劫掠,横行无忌,势必会大失民心。

    对于老百姓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谁给他们实惠,他们就会拥护谁,至于是刘家的天下还是曹家的天下,没有去操心这个。

    所以刚一进入陇西,刘胤就再三地重申军纪,现在的蜀军,饿得都是两眼发直,看到吃的都东西恨不得全填到肚子里,这个时候,是士兵们意志最为薄弱的时候,也是军纪最容易涣散的时候,必须对他们进行强有力地约束,才不致于发生违反军纪的事。

    安顿好了大军,刘胤第一时间就去见邓艾,商讨进军陇西之计。

    重新踏上陇西的土地,让邓艾竟然有些神思恍惚,兵败阴平之后,邓艾甚至以为有生之年再也不会踏足陇西这片土地了。

    对于邓艾而言,陇右就是他的第二故土,从正始四年出任参征西军事,转迁南安太守开始,邓艾的人生就和陇右的这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年的光阴荏苒,邓艾从一任郡守做到了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在同姜维的多次较量之中,取得了赫赫的战功,邓艾也成为了陇右最有权势的人物,呼风唤雨,生杀予夺,可以说邓艾在陇右,就是称王称霸的人物,无人敢捋其虎须。

    然而阴平小道上的折戟沉沙,让邓艾丧失了他原本所拥有的一切权力,甚至他自己都成为了一个“隐形人”——由于不愿意降蜀,邓艾也只能是隐姓埋名的潜藏在幕后,做为刘胤的幕僚存在,世人皆以为邓艾早已不在人世了。

    熟悉的土地,熟悉的山川,就连空气中的那种清冷都让邓艾有一种莫名的激动,重回故土,却是物是人非,怎不令他感慨万千。

    在门口,刘胤遇到了邓忠,邓忠已将邓艾安置的一处庭院之中,见到刘胤过来,他慌忙是恭身施礼。刘胤微笑着点点头,道:“此次拿下临洮,邓将军可是首功一件,可喜可贺。”

    邓忠得刘胤夸赞,欣喜地道:“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