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刘胤是一介平民,那该有多好,他便可以陪在妻子的身边,为她分担分娩时的痛苦。

    但可惜……

    带着些许的遗憾,刘胤离开了家,也许为了将来不再有遗憾,而今天他必须要承受这样遗憾。(未完待续。)

第607章 黄河难渡

    离开长安之后,刘胤就接到了凉州方面的最新军情消息,秃发树机能偷袭大小榆谷得手之后,并没有有所收敛,而是将战火烧向了整个的凉州,河西鲜卑人大肆攻击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战乱波及到了整个的河西地区,就连金城郡也在被波及的范围之内。

    这或许是秃发树机能蓄谋已久的行动,攻克大小榆谷,不过是导火索罢了,很显然秃发树机能的胃口,远不止一个西平郡那么简单,他发动叛乱,就是觎觑整个儿的河西走廊。

    凉州的形状有些特殊。它既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向西嵌入广袤的大西北,又像一条张开的臂膀,臂弯连着长安,手掌直抵西域。它将近一半的地方,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东北面,是广袤无垠的大漠,河西走廊的西南面,是巍峨高耸的山脉,正是因为祁连山的融化的雪山,灌溉和滋润着这片大地,使河西走廊成为了富饶丰盈之地,同时河西走廊也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必经之路,成为当仁不让的战略要地,自西汉以来,汉和匈奴为了争夺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发生过数次激烈的大战。直到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才重新夺回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

    在其后漫长的数百年岁月中,河西走廊也一直处于战火连天之中,河西走廊在汉廷和匈奴之间几度易手,战乱从未歇止。后来匈奴衰落,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南迁徙。进入到了并州,北匈奴则在汉和鲜卑的双重攻击之下,被迫西迁康居,河西走廊才得以迎来短暂的和平之光。

    但前门驱狼,后门进虎,河西走廊注定不会成为宁静之地。

    鲜卑人的迅速崛起。很快地填补了匈奴人西迁后留下的空白,野心勃勃的秃发树机能并不满足于拿下大小榆谷,他的目标,锁定在了河西走廊。

    由于兵力不足的缘故,晋国的凉州刺史徐武只能收缩防守,依靠河西四城的坚固城防,固守“待援”。

    对于徐武而言。所谓的“待援”,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言,现在的凉州。已经被蜀汉占据了雍州之后而成了飞地,代魏之后的晋国被隔阻在了潼关以东,就算凉州有事,也是鞭长莫及。

    没有援兵,就意味着凉州诸郡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对付实力强悍的秃发树机能,这对于各自只拥兵数千的河西诸郡而言,确实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

    但鲜卑人的凶残却又让他们不得不放弃投降的打算,如果城破之后。整座城池都难逃被屠城的命运,到那时。可是真正的玉石俱焚,所以河西四郡的汉人军民,倒也是众志成诚,拼死抵御,力保城池不失。

    但徐武的心头一片黯然,他不知道这样的坚守究竟能守多长的时间。这次鲜卑人的叛乱不同于以往,以往只是以掠夺为主,呼啸而来,得手之后,呼啸而去。不会在城下呆很长的时间。但此次不同,显然鲜卑人精心地进行了策划,目的也不是掠劫那么简单,他们的目标直指河西四郡,想着就是要夺城。

    这让徐武的心中一片绝望,在鲜卑人如汪洋般的攻势面前,防守的难度越来越大,徐武不知道什么时候城池便会告破,这是一场看不到胜利的战斗。

    但让徐武料想不到的是,此刻有一支规模浩大的军队,已经兵抵陇西,距离黄河已经是一步之遥了,他们的救星,真的来临了吗?

    抵达黄河之前,一路上平安无事,虽然说秃发树机能的在河西地区卷起了叛乱的风暴,但似乎并没有波及到黄河以东的地区,刘胤不知道这是否是出于秃发树机能的考虑,或者说现在鲜卑人还没有向关陇方向渗透的力量,反正鲜卑人无一渡过黄河,在黄河以东作恶。

    但就算没有遭遇到鲜卑人,但刘胤却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他下令全军进入到了高度戒备的状态,以防备鲜卑人的偷袭。

    秃发树机能的狡猾与奸诈,刘胤是素有耳闻,从长安出兵之后,刘胤就已经是严阵以待,绝对不会给秃发树机能一星半点的机会。

    春季正是黄河水泛滥暴涨的时候,宽阔的河面横无际涯,湍急的河面夹带着大量的冰块,在汹涌的奔流着。

    上游的黄河水远比后世要清澈的多,而且水流的湍急程度也比后世更急,此时此刻,想要渡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人建议刘胤屯兵于此,等到黄河进入枯水期再行行动,但刘胤可没有时间等待,河西那边已经打得是如火如荼了,自已断然不可能在黄河的另一边隔岸观火。

    尽管很困难,但刘胤还是找到了十几条黄河渡船,那年头,是不可能在黄河上修桥的,往来与黄河两岸,唯一靠的就是这些个渡船。但春季洪水暴涨,让这些渡船短时间内失去了生意,没有敢在这个时候冒这么大的风险。

    那些船工们看到刘胤率领的浩大人马,瞬间就惊呆了,他们平生就在呆在黄河两岸,载人到对岸去,以此来讨生活,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还真是第一次看到。

    一听刘胤此刻要到对面河西去,为首的船工只是地摇头,道:“今年刚开春的洪水特别地大,稍有不慎,就有翻船的可能,大人还是等洪水消退之后再过河吧。”

    刘胤问道:“那洪水消退得多长时间?”

    船工道:“长则一个多月,短则十天半月,一般通常年份,此时的洪水就已经减弱了,但今年却依然有增大的样子,或许等洪水消退,还得再有一个月的时间。”

    刘胤眉头紧皱,真要是再等一个月的时间,河西的局势还不知要发展到那个地步,刘胤现在心忧如焚,就连一刻也等不下了。(未完待续。)

第608章 讨伐叛族之贼

    ps:今天可能会迟点,尽量地争取在两点前完成吧,完不成的话,请多包涵。……………………………………………………………………………………………………………………………………………………………………………………………………………………………………………………………………………………………………………………………………………………………………………………………………………………

    凉州的形状有些特殊。它既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向西嵌入广袤的大西北,又像一条张开的臂膀,臂弯连着长安,手掌直抵西域。它将近一半的地方,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东北面,是广袤无垠的大漠,河西走廊的西南面,是巍峨高耸的山脉,正是因为祁连山的融化的雪山,灌溉和滋润着这片大地,使河西走廊成为了富饶丰盈之地,同时河西走廊也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必经之路,成为当仁不让的战略要地,自西汉以来,汉和匈奴为了争夺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发生过数次激烈的大战。直到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才重新夺回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

    在其后漫长的数百年岁月中,河西走廊也一直处于战火连天之中,河西走廊在汉廷和匈奴之间几度易手,战乱从未歇止。后来匈奴衰落,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南迁徙。进入到了并州,北匈奴则在汉和鲜卑的双重攻击之下,被迫西迁康居,河西走廊才得以迎来短暂的和平之光。

    但前门驱狼,后门进虎,河西走廊注定不会成为宁静之地。

    鲜卑人的迅速崛起。很快地填补了匈奴人西迁后留下的空白,野心勃勃的秃发树机能并不满足于拿下大小榆谷,他的目标,锁定在了河西走廊。

    由于兵力不足的缘故,晋国的凉州刺史徐武只能收缩防守,依靠河西四城的坚固城防,固守“待援”。

    对于徐武而言。所谓的“待援”,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言,现在的凉州。已经被蜀汉占据了雍州之后而成了飞地,代魏之后的晋国被隔阻在了潼关以东,就算凉州有事,也是鞭长莫及。

    没有援兵,就意味着凉州诸郡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对付实力强悍的秃发树机能,这对于各自只拥兵数千的河西诸郡而言,确实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

    但鲜卑人的凶残却又让他们不得不放弃投降的打算,如果城破之后。整座城池都难逃被屠城的命运,到那时。可是真正的玉石俱焚,所以河西四郡的汉人军民,倒也是众志成诚,拼死抵御,力保城池不失。

    但徐武的心头一片黯然,他不知道这样的坚守究竟能守多长的时间。这次鲜卑人的叛乱不同于以往,以往只是以掠夺为主,呼啸而来,得手之后,呼啸而去。不会在城下呆很长的时间。但此次不同,显然鲜卑人精心地进行了策划,目的也不是掠劫那么简单,他们的目标直指河西四郡,想着就是要夺城。

    这让徐武的心中一片绝望,在鲜卑人如汪洋般的攻势面前,防守的难度越来越大,徐武不知道什么时候城池便会告破,这是一场看不到胜利的战斗。

    但让徐武料想不到的是,此刻有一支规模浩大的军队,已经兵抵陇西,距离黄河已经是一步之遥了,他们的救星,真的来临了吗?

    抵达黄河之前,一路上平安无事,虽然说秃发树机能的在河西地区卷起了叛乱的风暴,但似乎并没有波及到黄河以东的地区,刘胤不知道这是否是出于秃发树机能的考虑,或者说现在鲜卑人还没有向关陇方向渗透的力量,反正鲜卑人无一渡过黄河,在黄河以东作恶。

    但就算没有遭遇到鲜卑人,但刘胤却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他下令全军进入到了高度戒备的状态,以防备鲜卑人的偷袭。

    秃发树机能的狡猾与奸诈,刘胤是素有耳闻,从长安出兵之后,刘胤就已经是严阵以待,绝对不会给秃发树机能一星半点的机会。

    春季正是黄河水泛滥暴涨的时候,宽阔的河面横无际涯,湍急的河面夹带着大量的冰块,在汹涌的奔流着。

    上游的黄河水远比后世要清澈的多,而且水流的湍急程度也比后世更急,此时此刻,想要渡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人建议刘胤屯兵于此,等到黄河进入枯水期再行行动,但刘胤可没有时间等待,河西那边已经打得是如火如荼了,自已断然不可能在黄河的另一边隔岸观火。

    尽管很困难,但刘胤还是找到了十几条黄河渡船,那年头,是不可能在黄河上修桥的,往来与黄河两岸,唯一靠的就是这些个渡船。但春季洪水暴涨,让这些渡船短时间内失去了生意,没有敢在这个时候冒这么大的风险。

    那些船工们看到刘胤率领的浩大人马,瞬间就惊呆了,他们平生就在呆在黄河两岸,载人到对岸去,以此来讨生活,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还真是第一次看到。

    一听刘胤此刻要到对面河西去,为首的船工只是地摇头,道:“今年刚开春的洪水特别地大,稍有不慎,就有翻船的可能,大人还是等洪水消退之后再过河吧。”

    刘胤问道:“那洪水消退得多长时间?”

    船工道:“长则一个多月,短则十天半月,一般通常年份,此时的洪水就已经减弱了,但今年却依然有增大的样子,或许等洪水消退,还得再有一个月的时间。”

    刘胤眉头紧皱,真要是再等一个月的时间,河西的局势还不知要发展到那个地步,刘胤现在心忧如焚,就连一刻也等不下了。(未完待续。)

第609章 收复大小榆谷(上)

    当姚柯力被押解到了姚弋康的面前,看着由于愤怒满脸煞气的姚弋康,姚柯力浑身瘫软,抖若筛糠,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姚弋康的面前,连声求饶:“侄儿饶命!侄儿饶命!”

    姚弋康手按刀柄,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道:“我父王和兄长的性命,你为何不饶?”

    姚柯力颤抖着道:“王兄和弋安侄儿并非是我所杀,他们都是被秃发树机能杀的,不****事。”

    姚弋康冷笑连连:“如果不是你图谋篡位引狼入室,秃发树机能怎么会有机会到大榆谷来,枉我父王一直待你不薄,你居然干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来,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肝是不是黑的。来人——”

    姚柯力面如死灰,自从被秃发树机能逐出了大榆谷,成了丧家之犬,姚柯力就已经是懊悔不已了,早知沦落到这般下场,打死他也不会去勾结秃发树机能,其实他做大头人统辖一个部落,已经很是逍遥自在了,王兄姚柯回待他甚厚,在烧当羌之中,姚柯力的地位也是超然的,但贪婪和**让他沦落,到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姚弋康所擒,姚柯力就知道自己的下场如何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姚弋康是不可能放过自己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怎么个死法了,一听姚弋康要剖腹剜心,姚柯力当场就吓尿了。

    姚弋康可不会心存什么怜悯之心,这家伙是死有余辜,就算将他抽筋扒皮大卸八块。也绝对消不了姚弋康的心头之恨。

    杀掉了姚柯力。姚弋康并没有大仇得报的畅快。真正的杀父仇人是秃发树机能,一日不除掉他,姚弋康一日就不得心安。

    姚柯力既死,姚弋康也没有大肆杀戮,只将姚柯力一家及他的一些亲信全部处死,其余部众,则是收编到了他的旗下。首恶是必办的,至于这些胁从。姚弋康知道与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毕竟这些人也是同族同宗之人,姚弋康也狠不下心来斩尽杀绝,若是对付鲜卑人,姚弋康必定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处理姚柯力的事,刘胤这次一点也没有插手,从头到尾,都是由姚弋康来执行的。原本以为姚弋康为了报仇,会失去理智地大开杀戒。但刘胤最终发现,姚弋康在处理这件事上,表现有还是相当地宽容大度,除了除掉不共戴天的仇人姚柯力之外,并没有滥杀无辜,这足以证明,姚弋康经历了这么多的事之后变得成熟了,父兄离世之后,他责无旁贷地成为了整个羌族的首领,除了报仇雪恨之外,他肩上承担的更多的是责任。

    赐支河曲这一带的黄河流势比较平缓,虽然水势滔天,但总算是可以摆渡的,刘胤找来了上百条的船,昼夜不停地抢渡黄河,饶是如此,也用了三天三夜,才将大军全部渡过河去。

    如果从金城渡河的话,前往大小榆谷便是由东向西,走湟水河谷,而此刻绕道赐支河曲,渡过黄河后,大军出现了大小榆谷的西南方向,这一方位的改变,完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秃发树机能占领大小榆谷之后,并没有留在此地,他的胃口大的很,拿下大小榆谷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一道开胃小菜,他最终的目标,是整个儿的河西走廊,既然已经动了手,那索性地玩的大一些,秃发树机能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河西四郡,只留下猝跋韩两万人来镇守西平。

    刘胤从长安发兵的消息自然也惊动了猝跋韩,理所当然地他认为刘胤的蜀军会从金城渡河西进,故而将主要的防守兵力置于了大榆谷的东面,准备凭险来阻击蜀军。

    大榆谷的东面,有着天然的峡谷和险要隘口,这也是羌人长期以来能够在大榆抵挡得住外族侵扰的本钱,这次如果不是有姚柯力的里应外合,鲜卑人也断然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就拿下大小榆谷。猝跋韩虽然听闻了刘胤尽起七万大军,自己手中只有两万余人,却丝毫也不惧怕,除了鲜卑人天生的骄傲之外,他最大的倚仗就是来自于木榆谷东面的防守屏障。

    但由于黄河水暴涨,刘胤阴差阳错地绕到了赐支河曲,从赐支河曲渡河之后,前面便是一马平川了,更为致命的是,由于河水暴涨,细作往来困难,猝跋韩根本就没有得到刘胤已经绕道赐支河曲的消息,当他听说蜀军出现在大榆谷的西南方向时,不禁是大吃一惊:“什么,蜀军出现在西南方向?”

    副头人重复了一遍道:“是的,大人,这消息千真万确。”

    猝跋韩百思得不其解:“不是说刘胤此刻还在金城吗,怎么会跑到了大榆谷的西南方,那至少也是相隔了好几百里的路程,他们是怎么做的?”

    “小的听闻蜀军是赐支河曲渡的河,同时在赐支河曲,还消灭了从大榆谷逃走的姚柯力。”

    “姚柯力?那家伙不识时务,死了正好,不过蜀军从赐支河曲而来,可是完全打乱了我的布署,现在在大榆谷的西面,我们可是防守空虚啊。”

    “那大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