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柯力?那家伙不识时务,死了正好,不过蜀军从赐支河曲而来,可是完全打乱了我的布署,现在在大榆谷的西面,我们可是防守空虚啊。”

    “那大人是不是该把东面的人马调回来迎战?”

    猝跋韩摇了摇头道:“现在东面的人马和大榆谷相隔近百里,这一来一回,至少也得两三天时间,蜀军已经是近在眼前,时间上恐怕是来不及了。”

    副头人也急眼了,要知道秃发树机能临走之前是将西平的防务交给了他们,这仗还没打,形势就已经变得是极端的不利,蜀军兵临城下,而鲜卑人的防守却是一片空虚,这仗,还真是没法打。

    “大人,这该如何是好?”副头人急眼了,秃发树机能此刻在鲜卑人之中威严很高,既然他将大小榆谷交给了猝跋韩,那就代表他信任猝跋韩,如果猝跋韩打了败仗的话,是很难向秃发树机能交待的。

    “撤!”猝跋韩倒是很果断地下达了命令。(未完待续。)

第610章 收复大小榆谷(下)

    猝跋韩当然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如果因为不战而逃被秃发树机能治罪的话,绝对是难逃一死,秃发树机能在执掌河西鲜卑部落之后,制定出了相应的严刑峻法,其中有一条就是临战怯战退缩者,斩!

    正是这一系列的严刑峻法,才使得鲜卑部落在强手林立的河西地区脱颖而出,除了鲜卑人之外,河西地区还有北地胡、氐、羌的诸多的胡族势力,他们不光要和汉人的军队斗,还是和别的胡族开战,河西地区自然资源有限,为了赢得更多的生存资本,他们不断地混战着,为地盘,为人口,为水源,总之身为胡族,就是要不断地战斗,在战斗中磨励自己。

    有酷法,也有厚赏,秃发树机能为了激励众军,推出一套奖励机制,只要有战功,都可以获得封赏,从最低的一只羊,到最高一片领地,只要凭借军功,都可以实现。

    这样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让鲜卑部落的士兵永远地充满着斗志,在战场上从不畏惧敌人,从而可以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大人不怕被大首领追究责任吗?”副头人忧心冲冲地道,如果猝跋韩因为临战畏战被砍了脑袋的话,他也一样性命难保,鲜卑人的军法规定,主将有过失之时,副将未能力劝之一律同罪。

    鲜卑人的那些头人酋长,个个都是些悍勇的匹夫之辈,打起仗来一个个都有拼命三郎的架式,但猝跋韩与他们不同,猝跋韩还是一个有头脑的酋长。他尤其喜欢看汉人的兵书。知道行军打仗并不是单凭蛮力就可以取胜的。进退、取舍、得失,这些汉人的军事文化,堪称是博大精深。

    秃发树机能对猝跋韩很是欣赏,才会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来镇守西平,正当猝跋韩踌躇满志地欲将他平生所学付之一战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中了刘胤的声东击西之计,不禁是懊恼不已。

    但他很快地冷静了下来。现在大榆谷后方空虚,现在蜀军大兵压境,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是对手,现在唯有撤出大榆谷,才可以集合外围的人马进行反击。

    他倒是不担心受军法的制裁,毕竟这个撤退也是暂时的,更何况他知道蜀军一定会追击前进的,到时候他召集人马,再与之决战,相信凭着鲜卑骑兵的战力。亦可重新夺回大榆谷。

    “现在敌强我弱,与之硬拼并非上策。撤出大榆谷,且让他们得意一番,这骄兵必败的道理,你不会知晓的。”

    ┄┄┄┄┄┄┄┄┄┄┄┄┄┄┄┄┄┄┄┄┄┄┄┄┄┄┄┄┄┄┄┄┄┄┄┄

    重新回到了大榆谷,姚弋康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原本他以为会经历一场生死血战,在没想到号称河西第一蛮族的鲜卑人居然会不战而走,自己兵不血刃地就收复了大小榆谷,这让姚弋康感觉象吃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馅饼。

    但真正进入到了大榆谷,姚弋康却完全地愤怒了起来,往昔大榆谷的繁荣已经是荡然无存了,只剩下残垣断壁,满目苍荑,鲜卑人进入在大榆谷之后,杀戮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嗜好,那些手无寸铁的羌民,成为了他们杀戮的对象,整个大榆谷十帐九空,侥幸逃得性命的羌人都远远地逃往了大山深处,这肥沃的土地上,除了森森的白骨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的人烟了。

    杀父之仇,灭族之恨,交织在姚弋康的心中,久久地挥之不去,自己和奥秃发树机能将是永远也不死不休的仇人,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鲜卑人离去的时候很匆忙,但能杀的他们都已经杀掉了,能烧的也在临走之前纵火烧掉了,蜀军和羌骑进入大榆谷的时候,跟踏入一片荒漠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两年前刘胤曾经到达过这儿,那时大榆谷的繁荣还是留给他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比不上洛阳长安成都这些一流的城池,但比起一般的郡城县城,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狼籍,除了熊熊的火光之外,就连一个人影都不曾看到。

    蜀军首先忙着救火,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可救的了,烈火已经将一切能烧的东西都烧掉了,整个大榆谷一片焦土,鲜卑人临走之时,实施的是三光政策,将整个大小榆谷都搞成一片焦土,既然他们得不到,也绝不能让蜀人得到。

    救完火之后,还得忙着处理地上的骸骨,也不知是鲜卑人的粗心大意还是刻意为之,整个大榆谷遍地都是骸骨,惨不忍睹。

    清理这一切,大榆谷才算是恢复了一点旧貌,在姚弋康派人劝说之下,逃往深山老林之中的羌人总算是回来一部分,姚弋康的几个弟弟也在羌人护卫的护送之下,回到了大榆谷,兄弟相见,抱头痛哭。

    当初大榆谷失陷之时,也幸得是这些羌兵护卫拼死力战,带着这些王子们突出突围,总算是给姚家留了一点血脉。

    如今姚家诸王子中,姚弋康最为年长,自然受那些头人们的拥戴,立他为新的西羌王,姚弋康深感国仇家恨在身,起初也不愿意答应。

    刘胤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羌部人心离散,需得有新的西羌王来号召他们,这继位和报仇,是两回事,并不矛盾,继位之后,一样可以向鲜卑人报仇。”

    于是姚弋康听从了刘胤的话,继位为西羌王,在一片萧瑟之中,登位为王,就连前来朝贺的羌人子民,也是廖廖落落。

    经此浩劫,整个羌部是元气大伤,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至少也得要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姚弋康将姚柯力恨得牙根直咬,如果不是他为祸作乱的话,羌人部落也不会遭受这样的劫难,这家伙,真是死有余辜。

    不过姚弋康最恨的还是鲜卑人,恨不得生啖其肉,他继位为西羌王之后,立刻同刘胤商议,准备进攻事宜。(未完待续。)

第611章 食古不化

    刘胤的目标当然也不仅仅是收复大小榆谷这么简单,此次出兵,除了准备攻略河西四郡之外,消灭秃发树机能已经上升到了第一顺位,想想历史上秃发树机能给凉州造成了的十年动荡,刘胤根本就无法接受,和司马炎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刘胤绝对不会容许有任何的势力在雍凉背后搞小动作,只有除掉秃发树机能,才能解决掉后顾之忧。

    原本在刘胤的计划中,收复大小榆谷必有一场恶战,但没想到鲜卑人很是狡猾,一看到形势不利,竟然主动地撤离了,这一点倒是令刘胤有些诧异,都说这些胡人部落骁勇善战,不通兵法,更不会玩什么计策,但鲜卑人的这一手倒是有些出乎意料,毕竟放弃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绝不是一般人能下得了狠心的。

    当然,刘胤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一支从大小榆谷撤走的鲜卑人去了那儿,他连番地派出斥侯兵进行打探,最终将猝跋韩的位置锁定在了一线峡。

    一线峡是金城通往西平的一个重要隘口,峡谷幽深狭长,壁立千仞,站在峡谷的底部,只能看到一条窄窄的天,故名一线峡。很显然,鲜卑人在一线峡集结重兵,当初就是想要在一线峡凭借地形优势想阻击蜀军,只不过却被蜀军兜了个大圈子,绕开了他们的防御阵地,让猝跋韩的计划成为了泡影,结果更是因为大小榆谷守备空虚,猝跋韩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大小榆谷。

    现在看来,这家伙根本就不甘心大小榆谷的不战而丢。并没有返回凉州。而是重新在一线峡集结重兵。妄图通一线峡的险要关隘,与蜀军决一死战。

    刘胤比较担心的是猝跋韩会在双方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放弃交战,逃回到凉州,与秃发树机能合兵一处,这样的话,刘胤各个击破的计划可能就会流产。

    不过看来这个猝跋韩倒是挺会配合,丢了大小榆谷。还是有点心有不甘,守在一线峡不肯退走,这倒让刘胤省了心,看来把这支鲜卑人马歼灭在西平境内,还有蛮有机会的。

    在详细地了解了一线峡的地理状况之后,刘胤很快地就制定出了相应的作战计划,虽然说刘胤拥有六万五千人马,而且半数以上是骑兵,与猝跋韩的两万鲜卑骑兵相比,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一线峡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刘胤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和姚弋康通宵达旦地研究军情,制定出详实的计划来。

    姚弋康打小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自然很清楚一线峡的情况,猝跋韩知道将全部兵力摆在一线峡,就连姚弋康都觉得这一仗绝对水会太轻松。

    但刘胤似乎另有计算,一线峡的地形再复杂,其实对于猝跋韩而言,并不是什么有利的事,骑兵的优势在于在平原地带,可以纵横驰骋往来突击,但一线峡的地理特点,并不有利于骑兵作战,这种地形,反倒是蜀兵得手应手,想要守住一线峡,猝跋韩就得把骑兵当步兵来使,扬短避长,去让鲜卑骑兵去适应山地作战。

    想到此处,刘胤便是轻轻一笑,看来这兵书读多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就象这猝跋韩,只知道利用地形的重要性,不知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战法,颇有点食古不化的味道。

    如此看来,这个猝跋韩未必难对付。

    计议停当,刘胤兵分三路,以姚弋康的三万羌骑为左路,以罗宪的副军为右路,自己亲率中军居中路,向着一线峡杀了过去。

    大榆谷地形平坦,沃野百里,而一出大榆谷,地形陡然章变得起伏起来,山峦连绵,沟壑纵横,道路也变得艰险。

    这样的道路,显然并不利于骑兵的行动,倒是适合于山地作战的虎步营,有如虎添翼的感觉。

    刘胤把高远和傅募叫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二人心领神会,引兵自去。

    蜀军步步为营,直逼到了一线峡下,刘胤并没有急于进攻一线峡,而是在一线峡前面的那一片空地扎营安寨,深挖壕堑,高垒坚栅,摆出了一付打持久战的打算。

    山上的猝跋韩有些沉不住气了,眼看着鱼儿就要上钩,但死活就是绕着鱼钩儿打转,就是不咬钩,这不禁让猝跋韩有些气馁,双方如果这么一直僵持下去,可不见的是什么好事。猝跋韩从大榆谷撤的很快,根本就没有带足够的军粮目前鲜卑军中,也只有十多日的余粮了,如果战事久拖未决,不光难向秃树机能交待,鲜卑人的军粮就要空了,没吃没喝,估计就更难坚守下去了,看来是该速战速决的时候了。

    身边的一位头人道:“猝跋韩大人,蜀人畏缩不前,正是我们的破敌良机,一线峡前的地势开阔,正好利于我军骑兵大举进攻,末将不才,愿意率一支人马,杀下山去,杀他个片甲不留!”

    猝跋韩瞪了他一眼,道:“你能瞧得出来,刘就瞧不出来吗?我早已在山上看过了刘胤所布的军营,果然是井井有条,颇有章法,滴水不露。营内壁垒森严,营外深壕高堑,我的骑兵要是全面冲击的话,只能是全军覆灭,这种败仗,我们可是再也败不起了。”

    按秃发树机能耐的军规,猝跋韩未战而逃,百分百地要被追究责任的,所以一线峡的战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猝跋韩他们几个的命运,猝跋韩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紧蹙着眉头,遥地向蜀军阵营望去,似乎想从里面找到答案。

    “那么大人,又该当如何?”几位鲜卑族的小部落酋长异口同声地道。

    猝跋韩打量了良久,终于是心生一计,呵呵一笑道:“有办法了,须得如此,才可以诱敌入一线峡中,等他们进了一线峡,才知道我的厉害。罗若能,明日你且率兵三千,前往蜀军大营,前去挑战,记住,许胜不许败,只要将他们引入一线峡即可。”(未完待续。)

第612章 玩计谋,你还嫩了点

    ps:照例两点,但今天可能会在两点以后,请多包涵…………………………………………………………………………………………………………………………………………………………刘胤的目标当然也不仅仅是收复大小榆谷这么简单,此次出兵,除了准备攻略河西四郡之外,消灭秃发树机能已经上升到了第一顺位,想想历史上秃发树机能给凉州造成了的十年动荡,刘胤根本就无法接受,和司马炎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刘胤绝对不会容许有任何的势力在雍凉背后搞小动作,只有除掉秃发树机能,才能解决掉后顾之忧。

    原本在刘胤的计划中,收复大小榆谷必有一场恶战,但没想到鲜卑人很是狡猾,一看到形势不利,竟然主动地撤离了,这一点倒是令刘胤有些诧异,都说这些胡人部落骁勇善战,不通兵法,更不会玩什么计策,但鲜卑人的这一手倒是有些出乎意料,毕竟放弃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绝不是一般人能下得了狠心的。

    当然,刘胤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一支从大小榆谷撤走的鲜卑人去了那儿,他连番地派出斥侯兵进行打探,最终将猝跋韩的位置锁定在了一线峡。

    一线峡是金城通往西平的一个重要隘口,峡谷幽深狭长,壁立千仞,站在峡谷的底部,只能看到一条窄窄的天,故名一线峡。很显然,鲜卑人在一线峡集结重兵,当初就是想要在一线峡凭借地形优势想阻击蜀军。只不过却被蜀军兜了个大圈子。绕开了他们的防御阵地。让猝跋韩的计划成为了泡影,结果更是因为大小榆谷守备空虚,猝跋韩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大小榆谷。

    现在看来,这家伙根本就不甘心大小榆谷的不战而丢,并没有返回凉州,而是重新在一线峡集结重兵,妄图通一线峡的险要关隘,与蜀军决一死战。

    刘胤比较担心的是猝跋韩会在双方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放弃交战,逃回到凉州,与秃发树机能合兵一处,这样的话,刘胤各个击破的计划可能就会流产。

    不过看来这个猝跋韩倒是挺会配合,丢了大小榆谷,还是有点心有不甘,守在一线峡不肯退走,这倒让刘胤省了心,看来把这支鲜卑人马歼灭在西平境内。还有蛮有机会的。

    在详细地了解了一线峡的地理状况之后,刘胤很快地就制定出了相应的作战计划。虽然说刘胤拥有六万五千人马,而且半数以上是骑兵,与猝跋韩的两万鲜卑骑兵相比,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一线峡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刘胤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和姚弋康通宵达旦地研究军情,制定出详实的计划来。

    姚弋康打小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自然很清楚一线峡的情况,猝跋韩知道将全部兵力摆在一线峡,就连姚弋康都觉得这一仗绝对水会太轻松。

    但刘胤似乎另有计算,一线峡的地形再复杂,其实对于猝跋韩而言,并不是什么有利的事,骑兵的优势在于在平原地带,可以纵横驰骋往来突击,但一线峡的地理特点,并不有利于骑兵作战,这种地形,反倒是蜀兵得手应手,想要守住一线峡,猝跋韩就得把骑兵当步兵来使,扬短避长,去让鲜卑骑兵去适应山地作战。

    想到此处,刘胤便是轻轻一笑,看来这兵书读多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就象这猝跋韩,只知道利用地形的重要性,不知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战法,颇有点食古不化的味道。

    如此看来,这个猝跋韩未必难对付。

    计议停当,刘胤兵分三路,以姚弋康的三万羌骑为左路,以罗宪的副军为右路,自己亲率中军居中路,向着一线峡杀了过去。

    大榆谷地形平坦,沃野百里,而一出大榆谷,地形陡然章变得起伏起来,山峦连绵,沟壑纵横,道路也变得艰险。

    这样的道路,显然并不利于骑兵的行动,倒是适合于山地作战的虎步营,有如虎添翼的感觉。

    刘胤把高远和傅募叫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二人心领神会,引兵自去。

    蜀军步步为营,直逼到了一线峡下,刘胤并没有急于进攻一线峡,而是在一线峡前面的那一片空地扎营安寨,深挖壕堑,高垒坚栅,摆出了一付打持久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