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陆抗却显得不太满意,毕竟蜀中的这盘棋,在布局的阶段,吴国可是抢了先手的,并且一度在中腹占据着优势,可最后却未能将这个胜势维持下去,中腹失守,只能退守边角,在内心深处,陆抗觉得这场博奕,自己还是输家。

    蜀中的局面渐渐地清晰起来,姜维收复了成都在内包括剑阁、涪城、雒城、绵竹之内涪水以西的大部分领土,钟会则控制着阆中以为中心的巴西地区,陆抗则拥有江州和永安的巴东地区,益州三分,倒和天下三分没有什么区别。

    但蜀国却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损失了益州一半的土地,却意外的从魏国手中夺下了雍凉之地,这一手交换,显然魏国是吃了大亏的,如果将天下都视作一盘棋的话,刘胤的这一手转换,堪称是妙手。

    吴国虽有所得,但和蜀国的局面大优相比,也不过是小得而已,这让当初踌躇满志的陆抗此刻不禁是唏嘘感叹,怅然若失。

    战局稳定之后,三国之间相互攻伐的力度也明显地降低了,三方似乎很有默契地选择了停火休战,各自****自己的伤口。其实在这种局面下,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也不再是明智的选择,且不说各方的防御体系已经牢固,单单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他们各自有所提防,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贸然地发动进攻,只会让第三方渔人得利。

    就在此时,陆抗接到了东吴皇帝孙皓的调令,将江州和永安的防务移交给新任的西江都督施绩,只身返回了建业。

    虽然陆抗对孙皓的这项调令很是莫名,而且帐下诸将也纷纷表示不解,但陆抗还是选择了听从王命,与施绩办理了交割之后,动身返回建业面圣。

    船行至西陵,陆抗与刘胤曾不期而遇,但陆抗丝毫没有意识到,在长江航道上那一艘毫不起眼的商船之中,竟然会是蜀国的骠骑大将军雍凉都督刘胤,只是匆匆地一瞥,或许陆抗的眼光就曾从刘胤的身上滑过,但两人最终是擦肩而过。

    陆抗回到建业之后,立刻上殿面见吴主孙皓,递交了自己的述职报告。

    孙皓刚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由于他并不是从太子的位置上登基的,所以在朝中的根基尚浅,此时的孙皓,并没有露出粗暴骄盈的本色,而是下令开仓赈灾,救济难民,缩减宫女,去奢尚俭,一时之间,美誉如潮,被称之为令主。就连濮阳兴和张布都暗自庆幸,认为自己选中的是一代明主。

    陆抗回京之后,孙皓对这位功勋级的大都督很是客气,嘘寒问暖,赞誉有加,让陆抗倒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其实此次调陆抗回京,也并不是孙皓的意思,而是丞相濮阳兴的主意。魏国那边司马昭病故,濮阳兴认为魏国内部必有大乱,这样的机会对于吴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所以濮阳兴策划着在淮南荆州对魏国用兵,至于都督的人选,诸人都认为是陆抗莫属。

    陆抗现在是左大都督,一直负责蜀中战事,虽然吴国在江淮地区有老将右大都督丁奉,但濮阳兴和张布等人都认为丁奉老矣,恐难当大任,故而向孙皓请求,调陆抗回建业。

    反正蜀中现在的战局已经告一段落,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有太大的交锋,让施绩出任西江都督来代替陆抗的职位,也足以胜任了。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即位,洛阳城的腥风血雨自然也瞒不过吴国的细作,而司马炎篡位之心昭然若揭,更是让吴人看到了希望,任何的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必然会伴随着局势的动荡国力的中衰,吴人都对此抱有极大的期望。

    机会确实难得,陆抗也是这样认为的。

    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了,最为羸弱的蜀国居然能在行将亡国之时发生了蜕变,在和魏国的对抗中抢得了先机,这无疑让陆抗也看到了希望,天下大势演变之时,谁能捉得住这个机遇,谁就有可能主宰天下。

    陆抗接受了孙皓上大将军的封号,这是他父亲陆逊曾经的职位,东吴三军的最高统帅,而从这一刻起,陆抗肩头上重担似有千钧。

    受命以来,陆抗积极地秣兵厉马,准备着随时北伐,但陆抗也明白,在没有好的机会面前,千万不能轻举妄动,虽然司马炎逼魏主曹奂禅位,多多少少在新立的晋国境内造成了一定的动乱,但陆抗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只能是耐心地等待下去。

    终于,机会还是在不经意之间来临了……(未完待续。)

第648章 陆抗之谋

    司马炎称帝之后,一直在积蓄力量,试图对蜀国所占据的关中发起反击,到了泰始三年正月的时候,司马炎终于是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关中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陆抗期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了。

    尽管在南线晋国还拥有着十五六万的兵力,但从广陵一直到西陵的漫长防线上,这一点兵力稍嫌不足,为了反攻关中,司马炎几乎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南线的防御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空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样的机会陆抗当然不会放过,他立刻向吴主孙皓上表,请求出师北伐。

    孙皓准其所奏,令上大将军陆抗持节,行大都督事,节制诸路兵马,出师北伐。

    由于地理因素的关系,虽然双方的交界绵延千里,但争夺的核心区域不外乎两处,一处是荆州的襄阳,另一处是淮南的寿春,双方在这两个地区常年地屯兵对峙,并曾不断地爆发过战斗。

    吴国对襄阳和寿春觎觑已久,在大帝孙权的时代,就曾经在这两个方向上不停地用兵,希望可以将吴国的边界向北移动,为北伐中原制造出一个桥头堡来。

    但几十年的交锋,双方都没有办法奈何到对手半分,魏吴两国的疆界,从魏国立国之时便如是存在,一直到魏国亡国,都不曾有所改变。

    做为战略要地,魏国对襄阳和寿春的经营堪称是苦心孤诣,这两座城池的坚固程度,完全可以和洛阳建业这样的都城相媲美,尽管晋国将南线的驻军抽调了很大的一部分,但光是这两座坚城,就不是吴国可以轻易攻略的。

    做为三国后期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陆抗的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拿下襄阳和寿春难度较大,陆抗自然不会去冒险,他决定另辟蹊径,攻打弋阳(注1)。

    弋阳在淮河的上游,正好处于襄阳和寿春的中间,是整个魏晋南线防御体系上重要的一环,不过相对于襄阳和寿春而言,弋阳隔着险峻的大别山与武昌遥遥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弋阳不会轻易受到攻击,所以晋军在弋阳的防范,显然要比襄阳和寿春低的多。

    这也和吴军的特点有关,吴军擅长水战,就算是陆战,也基本上喜欢在靠近水边的地方作战,因为就算是陆战失利,也可以很快地向后撤退,得到水军的支援,跨越数百里的苍茫大别山,这绝对不是吴军的作战风格。

    如果换作武昌驻守着一支蜀**队的话,相信晋国在弋阳的防御等级就会提高,因为蜀军的山地作战能力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至于吴军,晋人大概会嗤之以鼻,这帮离了水就活不了的家伙能有多大的作为。

    但经过蜀中这几年大战的磨砺,陆抗早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蜀地多山,在同姜维钟会的不断较量之中,陆抗也逐渐找到了山地作战的窍门,这也是陆抗在蜀地苦战数年依然还能牢牢地站稳脚跟的缘故,而昔日以水战称王的东吴军队在战斗的磨练之中,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陆抗出任上大将军筹划北伐诸事以来,用荆州的五万守军和江州永安的守军进行了对调,那曾经鏖战在蜀中的十万精锐,现在都在陆抗的麾下。

    为了这次的军事行动,陆抗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迷惑晋军的视线,陆抗刻意地将军队调往了庐江,与驻扎在濡须口的右大都督丁奉的军队对寿春之敌形成合围之势,摆出了一付意图进攻寿春的架式。

    淮南之地也早已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战火,历任的扬州都督对吴国的进攻都麻木了,反正是兵来将打,水来土掩,所幸寿春及合肥的城防经常修缮,从里到外都坚固异常。

    此时的扬州都督正是石苞,当他听闻吴军有意围攻寿春,只是呵呵地付之一笑,道:“吴人真是些死脑筋,打淮南都打了几十年了,没有一次胜绩,偏偏还是乐此不疲,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石苞也没有刻意地防备,只是传令手下军队保持警惕,密切地注意吴军的动向,等他有所动作之时再做防备也不迟。

    在东线,陆抗大放烟雾弹,在西线,他也没有歇着,派陆凯率军进驻到当阳,丝毫不掩饰对襄阳的进犯之意。

    与扬州都督石苞的镇定从若相比,新到任的荆州都督司马亮却显得有些慌乱。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四子,司马昭的异母弟,司马昭登基之后,大封宗室,司马亮被封为了扶风郡王。

    由于司马氏的江山是从曹魏手中夺过来的,曹魏之所以亡国,与曹氏家族内部兄弟相争有着莫大的关系,从曹丕开始,就对兄弟曹植、曹彰等进行排挤,以致于曹睿之后,曹氏一门人才凋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司马氏有机会篡夺大权。

    前车之鉴司马炎当然不会漠视,他登基之后,除了不敢重用司马攸之外,大封宗室,不光是封王拜侯,司马炎还重用宗室执掌大权,司马亮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接替了羊祜荆州都督的位子,镇守襄阳。

    比起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两位兄长,扶风王司马亮则是风流倜傥,算得上是一位翩翩佳公子,论学识才华倒也不输人,但文治武功治国方略来,则是相差的甚远,从来也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打仗的司马亮被司马炎委派到了襄阳,虽然看起来这荆州都督挺拉风的,但司马亮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听到吴军打来的消息,不禁是脸色大变。

    吴军还尚在百里之外,司马亮就已经是紧闭城门,严阵以待了。

    注1:在历史上吴国的确有袭取弋阳的计划,孙皓想乘司马炎篡位之时偷袭弋阳,问计于诸臣,陆凯等人担心晋国刚刚吞并蜀国,国势强大,吴国处于弱势的一方,易守不易攻,故而劝谏孙皓放弃了这一个计划。(未完待续。)

第676章 偷袭弋阳

    弋阳郡是一个小郡,魏黄初元年,从江夏、汝南二郡之地中析出四个县的地域设立了弋阳郡,下辖的四个县是弋阳、期思、轪县和西阳,弋阳郡位于淮河以南,大别山以北,虽然是一个小郡,却是联结荆州和淮南的战略要地。

    不过从弋阳郡立郡四十余年以来,虽然处于魏吴的交界地区,但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最主要的缘故就是它与武昌隔着数百里的绵绵大别山,以水军见长的东吴军队自然不可能舍长就短,来翻越大别山进攻弋阳,所以弋阳的百姓一直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历任的弋阳太守也是一个比较清闲的职务,由于没有战乱,弋阳郡历来驻军很少,最多的时候也只维持六七千人而已,此番南线抽调兵力北上,弋阳也被抽走了两千人马,现在弋阳的郡兵,已不足五千之众。

    不过弋阳太守夏宜却没在意,调走多少兵对于夏宜没有个么什么意义,他伸了伸懒腰,春日是一个令人慵散的时光,午后的阳光和熙醉人,无所事事的夏宜斜躺在矮榻之上,刚刚从午睡之中睡醒了,眼前还有些迷糊。

    “大人……大事不好了,吴军……吴军进城了……”一名亲随突然地跑进来,神色慌张地对着夏宜,结结巴巴地道。

    “什么?”夏宜的睡意全消,还没等他坐起来,一队全副武装的吴军士兵已经闯入了他的府衙,弓弩在手,刀光逼人,让夏宜惊得是目瞪口呆。

    不是说弋阳非战之地,怎么这会儿的工夫,竟然会冒出来这么多的吴军,而且还攻进了太守府,那些守军难道是吃干饭的吗?

    夏宜此刻成为了吴军的俘虏,却迁怒于守城的晋兵,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身为弋阳太守,他该为弋阳的失守付主要的责任,他夏宜慵闲地睡着懒觉,可想而知守城的晋军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了。

    鉴于晋军没有任何的防备,陆抗决定对弋阳采用偷袭的手段,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晓地穿越了大别山,陆抗派出了一支精兵小队,乔装成晋军的模样,大摇大摆地向弋阳城门而去。

    弋阳的城门洞开,守城的士兵看到了己方的旗帜,丝毫不怀疑有诈,询问他们从何而来。

    此刻带队是吴将左奕,大声地训斥守兵道:“某乃石都督帐下别部司马杨庆,奉石都督之令,前来驻守弋阳,尔等当班之时竟敢如此慵懒,岂不贻误战机,来人,将这几个给我捆了,每人重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

    左奕盛气凌人,气场很足,城门口的晋军被他给唬的一楞一楞的,这个时候也无人敢上前来核查左奕的身份,就连城门令也不住地向左奕讨饶求情,对左奕扬州都督石苞帐下的别部司马的身份是无人敢怀疑,左奕于是得以轻松进入到了弋阳城内。

    左奕率队刚进城,陆抗便派吾彦、蔡贡领兵杀到,守城的晋军看到吴军袭来,皆面如土色,急忙地关闭城门,想将吴军拒之于城外。

    但这个时候,左奕率兵突然地出手,斩关劈锁,打开了城门,迎吴军入城,于是吴军便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弋阳城,许多和夏宜一样刚刚从午睡中清醒过来的官员们无一例外的做了吴军的俘虏。

    诸将皆赞陆抗的谋略高深,竟然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弋阳。陆抗只是微微一笑,晋人在弋阳防备松懈,自己又早用声东击西之计将寿春和襄阳两地的晋军给牵制住了,所以拿下弋阳完全在陆抗的意料之中。

    不过太守夏宜和守军的闲散多少还是让陆抗的行动变得更为地顺畅,五千守军大多尚未来得及抵抗,就成为了吴军的俘虏。

    “接下来,就看司马炎怎样应对了!”陆抗立于弋阳的城头,向北遥望,心中暗暗地道。

    ┄┄┄┄┄┄┄┄┄┄┄┄┄┄┄┄┄┄┄┄┄┄┄┄┄┄┄┄┄┄┄┄┄┄┄┄┄┄┄┄┄┄┄┄┄┄┄┄┄┄┄┄┄┄┄┄┄┄┄┄┄┄┄┄┄

    弋阳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此刻司马炎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西线上面,西线的战事不利让他深感焦虑。

    这个时候,南线传来弋阳失守的消息,让司马炎更是目瞪口呆。

    早些时候,寿春襄阳两面都传来了吴军试图进攻的消息,司马炎倒没有在意,淮南的仗打了不知多少回,荆州那边也一直是摩擦不断,所以吴人想要趁虚而入的小伎俩早就被司马炎给看穿了,鉴于南线司马炎还一直布署着十五六万的军队,所以司马炎对南线吴人的进攻并不太担心,认为石苞和司马亮会应付得来。

    现在司马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西线对关中的作战之中,这一战关系到晋国能不能收服关中,能不能彻底地消除来自西北的威胁,对司马炎而言非常地重要。

    可西线战事正处于胶着之时,东吴的陆抗却在背后狠狠地捅了司马炎一刀,弋阳的失守,让司马炎完全是措手不及。

    不是说吴人意图进攻寿春和襄阳吗,敢情这是陆抗的疑兵之计,陆抗的真正目标,竟然是谁都未曾料想到的弋阳郡。

    弋阳郡在淮水之南,有崇山峻岭与吴国相隔,正因为前面是一片的高山险地,晋人才对弋阳的防守并不怎么看重,谁都知道吴人的水军厉害,他们打仗,都是围绕着水军来进行,所以吴军的攻防,大多都离不开大河大川,鬼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了蜀人的招数,穿越崇山峻岭,完成了对弋阳的偷袭。

    要知道穿过几百里茫茫的大别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是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也必须要考虑后后勤补给在内的诸多问题,从弋阳那边传来的消息,陆抗可是带着十万大军穿过大别山的,十万大军又如何能做到神不知鬼不晓,这无疑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之事。(未完待续。)

第677章 天下之裆

    但不管陆抗使用的是何种手段,总之弋阳是失守了。弋阳的失守,不仅切断了荆州和淮南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跨过淮河,就是豫州的汝南郡,弋阳失守直接威胁到了晋国的腹地豫州的安全,对都城洛阳也形成了潜在的威胁,让司马炎顿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或许弋阳从来就是不是晋国南线防御体系的核心,但弋阳的失守,却在晋国朝中形成八级地震一般的震动。

    如果将晋国的疆域划分为几个部分,那么幽州为头,并冀为肩,青兖为左臂,雍凉为右臂,洛阳为心,豫州为腹,而徐扬和荆州,则成为巨人的左腿和右腿,以此而喻,弋阳无疑为天下之裆。

    关陇的失守,已让晋国如失一臂,这样的切肤之痛,让司马炎枕席难安。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