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陇的失守,已让晋国如失一臂,这样的切肤之痛,让司马炎枕席难安。如今被陆抗照着裤裆狠狠地踢上了一脚,那酸爽的感觉让司马炎更是五味杂陈。

    在晋国辽阔的疆土中,弋阳郡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但占领了弋阳的吴军,却如同是一根肉中刺,虽然不致命,但却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弋阳不大,从来也没有成为了一个战略要点,魏晋一直以来都把东面的寿春和西面的襄阳做为和吴国对抗的要塞,但丢掉弋阳之后才发现,弋阳的地理位置相当的紧要,吴军占据弋阳之后,向东可以攻取寿春,向西可以略地襄阳,向北则可进入汝南,进而威胁洛阳,吴军得了弋阳,前据淮水,后倚大别山,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弋阳对于吴国而言,很轻,但对晋国而言却是很重,司马炎不得不慎重对待,立刻召集群臣来商议此事。

    贾充道:“陛下,弋阳虽小,却是要害所在,切不可等闲视之,须趁陆抗立足未稳之时,派兵攻伐,夺回弋阳,方为上策。”

    司马炎点头道:“朕也正有此意,不过现在重兵在西,不知何人能驱逐陆抗?”

    贾充道:“弋阳位于襄阳寿春之间,陛下何不派石苞与扶风王各自领兵,东西合击,围剿陆抗?”

    陆抗占领弋阳,虽然有分断荆州与淮南之意,但反过来看,他不也正深陷于荆州和淮南的包围之中么,贾充的建议便是动用荆州司马亮和淮南石苞的军队,两路人马东西包抄,收复弋阳自不是难事。

    不过太傅郑冲却有不同意见:“吴人数寇南疆,所图者第一为淮南,第二为荆襄,盖未闻有对弋阳用兵者,臣以为陆抗此次也不过是声东击西,意图调动寿春和襄阳之兵,趁二城空虚之时,再乘机夺之,所有陛下千万不能上当,襄阳寿春二地之兵,万不可轻动,陛下可另遣大将,带兵征讨。”

    郑冲如此一说,司马炎倒是有几分犹豫了,的确从几十年来魏吴的交战史上,从来没有将战火蔓延到弋阳这一说,双方争夺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集中在淮南和荆州二地,尤其是淮南,几十年来爆发过好几次的大战,可以说吴人为了夺取淮南是费尽了心机。

    此次陆抗舍本求末,攻拨了弋阳,虽然是趁虚而入,但似乎有脱离主战场的嫌疑,司马炎也很是怀疑陆抗攻取弋阳的真实意图,正如郑冲所言,陆抗很可能是声东击西,想引蛇出洞,如果司马炎真的调动荆州和淮南的兵马,岂不正中了陆抗的下怀?

    司马炎沉吟道:“襄阳和寿春的兵马未可轻动,但弋阳却也不可不理,不知派何人为将,来收复弋阳?”

    诸臣面面相觑,现在晋国的得力干将,莫过于羊祜、杜预、钟会等人,不过羊祜和杜预都带兵出征关中,钟会尚远在蜀地,洛阳城中,竟然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散骑常侍王济出班奏道:“臣保举一人,可为主帅。”

    司马炎顿时眼前一亮,道:“爱卿保举何人?”

    王济郑重其事地沉声道:“上党太守刘渊,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陛下可令其统兵,讨伐吴逆,必可一战功成。”

    司马炎轻轻地皱了皱眉头,对刘渊他倒是不陌生,当日司马攸兵变叛乱之时,刘渊便曾受命出战,虽然败北,但仍然显示出其勇武之力,后来司马炎也依前约封刘渊为上党太守。不过刘渊终归是匈奴人,是胡人异族,这样的身份让司马炎一直对他深有戒心,此时王济出面保举刘渊,也难怪司马炎要略蹙眉头了。

    “万万不可,”一人在殿前高呼,众视之,乃是御史中丞孔恂,只见孔恂持芴出班奏道:“陛下,刘渊乃是胡人异族,其心难测,陛下万万不可付之以兵权,久必为祸。”

    王济颇为不悦地道:“孔中丞又岂知刘渊的为人,他虽为匈奴人,却志虑忠纯,当日为救陛下于危难,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此等忠义之举,就算是朝中诸将又有几人可为之?刘渊就任上党太守之后,恪尽职守,百姓颇多赞誉,如此人才,仅仅就是因为出身不同而遭弃用,岂不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

    孔恂冷笑一声,道:“异族便为异类,岂可以常人之心度之,陆抗占据弋阳,不过乃是癣疥之患,一旦纵容刘渊掌权,将来必为心腹之忧,王常侍素来与刘渊交厚,举荐他倒也无可厚非,但刘渊将来终究非是池之中之物,到时悔之晚矣,王常侍只怕要做这个千古罪人了!此事干系重大,望陛下明察。”

    王济一时语塞,悻悻然地道:“现在朝中无将可派,某举荐刘渊也并未有半点私心,方今吴逆来势汹汹,须得一员悍将才可能抵御,陛下还是应当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才是。”

    孔恂道:“我朝人才济济名将辈出,又何须匈奴人出头?臣保举豫州都督陈骞,只要陈将军出马,何愁吴患不平?”

    司马炎思量片刻,乃降诏令太尉、豫州都督陈骞领兵南下,克日进军,讨伐占据弋阳的吴人陆抗所部。(未完待续。)

第678章 真正的隐患

    ps:今天回来的晚了,正在写第二章,预计一点到两点之间更正,正版读者请稍后订阅,谢谢………………………………………………………………………………………………………………………………………………………………………………………………………………………………

    或许弋阳从来就是不是晋国南线防御体系的核心,但弋阳的失守,却在晋国朝中形成八级地震一般的震动。

    如果将晋国的疆域划分为几个部分,那么幽州为头,并冀为肩,青兖为左臂,雍凉为右臂,洛阳为心,豫州为腹,而徐扬和荆州,则成为巨人的左腿和右腿,以此而喻,弋阳无疑为天下之裆。

    关陇的失守,已让晋国如失一臂,这样的切肤之痛,让司马炎枕席难安。如今被陆抗照着裤裆狠狠地踢上了一脚,那酸爽的感觉让司马炎更是五味杂陈。

    在晋国辽阔的疆土中,弋阳郡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但占领了弋阳的吴军,却如同是一根肉中刺,虽然不致命,但却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弋阳不大,从来也没有成为了一个战略要点,魏晋一直以来都把东面的寿春和西面的襄阳做为和吴国对抗的要塞,但丢掉弋阳之后才发现,弋阳的地理位置相当的紧要,吴军占据弋阳之后,向东可以攻取寿春,向西可以略地襄阳,向北则可进入汝南,进而威胁洛阳,吴军得了弋阳,前据淮水,后倚大别山,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弋阳对于吴国而言,很轻,但对晋国而言却是很重,司马炎不得不慎重对待,立刻召集群臣来商议此事。

    贾充道:“陛下,弋阳虽小,却是要害所在,切不可等闲视之,须趁陆抗立足未稳之时,派兵攻伐,夺回弋阳,方为上策。”

    司马炎点头道:“朕也正有此意,不过现在重兵在西,不知何人能驱逐陆抗?”

    贾充道:“弋阳位于襄阳寿春之间,陛下何不派石苞与扶风王各自领兵,东西合击,围剿陆抗?”

    陆抗占领弋阳,虽然有分断荆州与淮南之意,但反过来看,他不也正深陷于荆州和淮南的包围之中么,贾充的建议便是动用荆州司马亮和淮南石苞的军队,两路人马东西包抄,收复弋阳自不是难事。

    不过太傅郑冲却有不同意见:“吴人数寇南疆,所图者第一为淮南,第二为荆襄,盖未闻有对弋阳用兵者,臣以为陆抗此次也不过是声东击西,意图调动寿春和襄阳之兵,趁二城空虚之时,再乘机夺之,所有陛下千万不能上当,襄阳寿春二地之兵,万不可轻动,陛下可另遣大将,带兵征讨。”

    郑冲如此一说,司马炎倒是有几分犹豫了,的确从几十年来魏吴的交战史上,从来没有将战火蔓延到弋阳这一说,双方争夺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集中在淮南和荆州二地,尤其是淮南,几十年来爆发过好几次的大战,可以说吴人为了夺取淮南是费尽了心机。

    此次陆抗舍本求末,攻拨了弋阳,虽然是趁虚而入,但似乎有脱离主战场的嫌疑,司马炎也很是怀疑陆抗攻取弋阳的真实意图,正如郑冲所言,陆抗很可能是声东击西,想引蛇出洞,如果司马炎真的调动荆州和淮南的兵马,岂不正中了陆抗的下怀?

    司马炎沉吟道:“襄阳和寿春的兵马未可轻动,但弋阳却也不可不理,不知派何人为将,来收复弋阳?”

    诸臣面面相觑,现在晋国的得力干将,莫过于羊祜、杜预、钟会等人,不过羊祜和杜预都带兵出征关中,钟会尚远在蜀地,洛阳城中,竟然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散骑常侍王济出班奏道:“臣保举一人,可为主帅。”

    司马炎顿时眼前一亮,道:“爱卿保举何人?”

    王济道:“上党太守刘渊,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陛下可令其统兵,讨伐吴逆,必可一战功成。”

    司马炎轻轻地皱了皱眉头,对刘渊他倒是不陌生,当日司马攸兵变叛乱之时,刘渊便曾受命出战,虽然败北,但仍然显示出其勇武之力,后来司马炎也依前约封刘渊为上党太守。不过刘渊终归是匈奴人,是胡人异族,这样的身份让司马炎一直对他深有戒心,此时王济出面保举刘渊,也难怪司马炎要略蹙眉头了。

    “万万不可,”一人在殿前高呼,众视之,乃是御史中丞孔恂,只见孔恂持芴出班奏道:“陛下,刘渊乃是胡人异族,其心难测,陛下万万不可付之以兵权,久必为祸。”

    王济颇为不悦地道:“孔中丞又岂知刘渊的为人,他虽为匈奴人,却志虑忠纯,当日为救陛下于危难,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此等忠义之举,就算是朝中诸将又有几人可为之?刘渊就任上党太守之后,恪尽职守,百姓颇多赞誉,如此人才,仅仅就是因为出身不同而遭弃用,岂不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

    孔恂冷笑一声,道:“异族便为异类,岂可以常人之心度之,陆抗占据弋阳,不过乃是癣疥之患,一旦纵容刘渊掌权,将来必为心腹之忧,王常侍素来与刘渊交厚,举荐他倒也无可厚非,但刘渊将来终究非是池之中之物,到时悔之晚矣,王常侍只怕要做这个千古罪人了!此事干系重大,望陛下明察。”

    王济一时语塞,悻悻然地道:“现在朝中无将可派,某举荐刘渊也并未有半点私心,方今吴逆来势汹汹,须得一员悍将才可能抵御,陛下还是应当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才是。”

    孔恂道:“我朝人才济济名将辈出,又何须匈奴人出头?臣保举豫州都督陈骞,只要陈将军出马,何愁吴患不平?”

    司马炎思量片刻,乃降诏令太尉、豫州都督陈骞领兵南下,克日进军,讨伐占据弋阳的陆抗所部。(未完待续。)

第679章 弋阳之败

    陈骞接到诏令之后,不敢怠慢,立刻是整点军队,准备南渡淮水,攻打弋阳。

    晋国在豫州的军队并不多,只有大既六七万人,而且陈骞也不可能将全部的兵力带上,豫州这么一大块地方,总还得留兵守御吧,陈骞所能调动的兵力,也只有五万左右。

    要知道陆抗可是带了十万大军攻占的弋阳,前有淮水之险,后倚大别山,这样的防守形势明显地占据着优势,陈骞想要收复弋阳,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陈骞率军到达新息之后,并没有急着强渡淮水,而是向司马炎讨要兵马,首先必须要保证晋军至少在兵力上不处于劣势。

    司马炎现在的头很大,虽然晋国号称有五十万的人马,但东挪西用,能派给陈骞的人马并不太多,不过司马炎也很清楚,如果陈骞手中没有足够的人马,是不足以收复弋阳的,所以应陈骞的要求,司马炎还是从青州并州徐州挤出了一点兵力,大概两三万人的样子,分配到了陈骞的麾下。

    同时司马炎还下令给襄阳的司马亮和寿春的石苞,要他们做好两地防御的同时,派出一部分的军队,增援陈骞,从东西两侧,对吴军进行包抄作战。

    司马亮和石苞接令之后,分别派出了两万军队,各自从襄阳、寿春出发,向弋阳合围而来。

    如此一来,晋军的兵力在数量就超过了吴军,陈骞自然是信心满满,陈兵与淮河北岸,与吴军隔河相对。

    不过陈骞并不急于渡河,他的目的就是要吸引陆抗在淮水南岸布防,只等襄阳和淮南的两路人马杀到,再对吴军实施合围作战。

    但陆抗识破了陈骞的意图,只留少部分的军队在淮河南岸防守,大部分的主力转向西面,迎战从襄阳来犯之敌。

    襄阳兵在偏将齐安的的带领之下,刚刚走到鸡公岭,就听得喊杀之声突起,吴军从四面围来。齐安惊的是面如土色,连忙引军后撤,不料吴军阵中杀出一支人马来,如狂飙旋风一般,为首一将,白袍银甲,看容貌甚是年轻,正是陆抗次子陆景,陆景年轻气盛,弓马纯熟,领军在晋军阵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看到晋将齐安在那边,陆景便是大喝一声:“呔!贼将休走!”

    齐安大骇,料想抵敌不住,刚转身要走,陆景马快,已然是杀到了他的近前,齐安被迫迎战,挥枪反刺过去,陆景一刀劈下,刀沉力猛,震得齐安双臂发麻,长枪差点就脱手而出。齐安大惊,转身拨马欲走,陆景那里容得他逃他,快马追至身后,手起刀落,连肩带头便劈了下去,齐安尸首两分,倒于马下。

    主将一死,晋军由是大败,众军士争先恐后地落荒而走,自相践踏,死者甚众。陆抗也不穷追,下令鸣金收兵,转战弋阳之东,与寿春晋军又战到了一处。

    在总数上吴军的兵力处于劣势,但晋军三路而来,却无疑给陆抗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无论对付那一路,吴军都将占据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此战陆抗正是充分地应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

    他采用了速战速决的模式,首先对襄阳之敌进行了迎头痛击,阵斩偏将齐安之后击溃了晋军,他并不曾追击,也不求全歼,转而挥师东进,与东路来犯的晋军再打一场遭遇战。

    兵力上的劣势让寿春晋军也无法坚持,战斗进行了不过一个多时辰,晋军就全线崩溃,仓皇而逃。

    陆抗又一次地放弃了追歼敌人的机会,迅速地回兵弋阳,与陈骞的晋军主力展开最后的决战较量。

    就连陈骞也不得不佩服陆抗的手段高明,面对三路人马围攻,陆抗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干和高超的指挥水准,令人叹为观止。

    不要以为谁读一读孙子兵法,就能学会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招数,在敌人的包围圈子内施展腾挪手段,没有一般的胆识和睿智那绝对是办不到的,只要吴军被一路晋军缠住,另外两路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赶来增援,一旦陷入到三路大军的包围之中,绝对难逃一败。

    陆抗实施的策略就是速战速决,每次的战斗都不超过一两个时辰,对晋军也只是重重地一击,对溃逃之敌丝毫不予理会,不给晋军三路围攻的任何机会。

    陈骞也非庸才,看到陆抗在战场上连施妙手,他也立刻予以反击,率军强渡淮河,直逼弋阳。

    负责守卫淮河防线的是吴将左奕,陆抗带主力离开,淮河防线上的吴兵自然人数不多,晋军渡河之时,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淮水上搭建了数座的浮桥,浩荡杀来。而对晋军的全力强攻,左奕激战多时,最终由于寡不敌众,抵敌不住,于是只能是引军后退。

    陈骞正准备全部渡河,对弋阳发起全面攻击之时,行动神速的陆抗居然在这个时候又杀了回来,半渡而击,于是陈骞大败,许多已登陆南岸未曾及时返回的晋军尽遭屠戮,淮水之中,浮尸满河,几近淤塞。

    陈骞引军退往北岸,整点兵马,损失至少超过三成的人马,他只得一面固守新息,一面飞报于洛阳。

    弋阳兵败的消息传到洛阳皇宫,司马炎脸色发白,惊呼道:“陆抗神勇,何人可以挡之?”

    与弋阳战败消息传来的同时,晋军进攻关中的三路人马都遭遇到了挫败,连番四个败仗,让晋国朝野都为之震动,哀鸿遍野,新朝初立,就遭遇到这样的闷头痛击,让许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现在羊祜败了,杜预败了,胡奋败了,就连老将陈骞也败了,真要算起来,晋国朝中,几位赫赫有名的大将都吃了败仗,接下来派谁去对付际陆抗,还真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就在诸臣都沉默不言之时,尚书杨济出班奏道:“陛下,臣保举一人,或可敌陆抗。”(未完待续。)

第680章 鸡肋

    ps:一点左右更正,请正版读者稍后再看,带来的不便,还请包涵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