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双方现在打得是默契仗,彼此心照不宣而己,从表面上看,双方互不隶属互不相通,但在打击匈奴这些胡人方面,双方都是不遗余力的。

    不过刘胤很快地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蒲津关,这倒让羊祜产生了一些为难,在河东诸地之中,晋军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只剩下了蒲津关一个地方,刘胤进攻蒲津关,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打通关中和河东之间的联系。

    羊祜从军多年,自然清楚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有多大,完全地就食于敌,所有的军需粮草都依赖于从敌人的手中夺取,连羊祜都一直没有搞清楚蜀军是如何在匈奴人的后方坚持作战了三年之久。

    从这个方面考虑,羊祜当然也可以体会到刘胤要拿下蒲津关的迫切性了。

    接到司马骏的告急求救书信,羊祜不禁是左右为难。

    按常理,蒲津关是晋国的土地,身为晋军将领,守土保境是义不容辞的。但是如何南下救援蒲津关,那势必就会同刘胤开战,如果晋蜀两军在河东打得不宜乐乎,且不论战果如何,最得实惠的是谁,那毫无疑问是匈奴人,恐怕蒲津关那边打得越激烈,刘渊的笑声越爽。

    羊祜自然不可能干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现在晋军的战略重心是和匈奴人作战,这一点是压倒一切的,如果因为一个小小的蒲津关,让平胡大业毁于一旦,这是羊祜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其次蒲津关当初设立,就是为了防备蜀军的东渡,而如今蜀军已经控制了差不多整个儿的河东郡,蒲津关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无论从那个层面考虑,羊祜都不可能轻易地挥师南下,为了一个小小的蒲津关而大打出手,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羊祜在给司马骏的回信之中,便立劝司马骏放弃蒲津关,不要同刘胤发生冲突,将晋国的兵力全部地集中起来,去对付匈奴人。

    羊祜不知道司马骏会不会听从他的建议,毕竟司马骏担任的是河东都督,和他的河北都督是平级的,互不隶属,至于朝中的官职,司马骏是诸侯王,地位更远在他之上,但羊祜从大局出发,对司马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其中的利害给他剖析的清清楚楚,只希望司马骏能以大局为重,放弃蒲津关。

    打发走了司马骏的特使,羊祜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因为他很清楚,想要说服司马骏,可不是那么容易。

    “都督,刚刚接到蒲津关的消息,汝阴王拒绝了您的建议,死守蒲津关,蜀军派兵强攻,逾一日,蒲津关失守,汝阴王弃城而逃。”陈元将刚刚接到的情报放在了羊祜面前的书案上。

    自从司马骏的特使离去之后,羊祜就下令密切关注蒲津关方面的情报,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司马骏拒绝了他的方案,死守蒲津关,而势单力薄的司马骏,失败已经是注定了的。

    “知道了。”羊祜没有细看那份情报,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羊祜需要知道的,只是结果而已,过程其实并不重要。

    陈元却显得有些忧心冲冲,道:“都督,前些日子汝阴王派人来求救,您没有出兵,如今蒲津关失守,汝阴王会不会怀恨在心,向陛下去告状?”

    羊祜轻轻地道:“清者自清,我自问无愧于心,就算汝阴王去告御状,我也一样坚持我的看法,相信陛下也会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汝阴王贵为诸侯王,可是皇室的嫡系,与陛下关系非同一般,都督不可不小心。”

    “无妨,现在灭胡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绝不能节外生枝,汝阴王的怒火想要发泄,就随他去吧。刘胤那边有何动静?”

    “刘胤攻克蒲津关之后,正在大规模地从河西运送粮草辎重等军需物资到河东来,据密探报告,蒲坂津渡口上船只往来频繁,日夜不歇。”

    羊祜点点头,蜀军的举动一点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蜀军攻下蒲津关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关中的军需补给,现在大规模地从河西运送军需到河东,那是非常正常的是。

    一旦打通蒲津关,河东和关中势必将连成一片,羊祜也知道这一行动无疑是助长了蜀军的力量,但他现在似乎别无选择,因为消灭匈奴人是晋国目前的头等目标,必须要依靠蜀军的力量才能与匈奴人相抗衡。

    蜀军控制的地方越大,越会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将来灭掉匈奴人之后,晋国必然会面对已经崛起的蜀国,结下多年世仇的晋蜀两国,最终也一定会有一场大战,鹿死谁手,那就要看双言较量的结果了。

    但现在并不是羊祜考虑这个的时候,两害相较取其轻,羊祜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一点了。(未完待续。)

第859章 再战界休

    刘胤率大军一路逶迤而进,过了平阳,进驻永安。

    此永安非彼永安,乃平阳郡治下的一个县,是河东进入太原郡的门户。由于蜀军已经控制了河东及平阳两个郡的大部分区域,是以这一路行来,甚是平稳。不过过了永安,就进入到了匈奴人控制的地区,蜀军军中的气氛陡然间也变得严肃起来。

    从永安向北,就是界休县,一提起界休,蜀军尤其是永安军是记忆深刻,当初在界休之战中,永安军因为轻敌,被匈奴人破了偏厢车阵,遭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不是罗宪救援及时,永安军很可能就会全军覆灭。

    这场战役,对于罗袭而言宛如切肤之痛,再次到达界休,罗袭暗暗地憋着一口气,准备着一雪前耻。

    镇守界休的,是刘渊手下最为器重的大将呼延颢。刘渊的王后就是呼延氏,呼延家族本来就是匈奴贵族,凭着和刘渊的这一层关系,呼延家族更是鼎盛之极,呼延翼被封为大司空,呼延颢和呼延朗被封为征虏将军和冠军将军,皆是身居要职。

    界休是晋阳的西南门户,刘渊自然不敢掉以轻心,特命呼延颢率三万兵马镇守之,以拒蜀军的进攻。

    从兵力的对比上看,蜀军四万人马匈奴三万人马,差距并不是太大,蜀军也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还很有可能被界休的地理因素所抵消,毕竟界休多山,地势复杂,匈奴人凭险据守,蜀军攻打之时也会比较吃力。

    不过现在蜀军气势正旺,挟河东大胜之余威,强势北进,对界休是志在必得。

    现在羊祜的人马被阻拦在祁县一带,如果蜀军欲同晋军展开对晋阳的东西夹攻之势,就必须要先拿下界休,而后从九泽湖的西面进军,攻取中阳、兹氏、大陵诸县,直逼晋阳。

    九泽湖是晋中的一个大湖,北起祁县大陵,南到邬县中阳,横跨了七八个县的地域,南北长约三百里,东西宽有六七十里,烟波浩淼,汪洋一片。九泽湖是汉代的名称,在上古时代,这里称之为昭余祁泽,是古九泽之一,与云梦泽、太湖并称于世。

    但唐宋以后,九泽湖逐渐干涸减小,到了近代,干脆消失在了地图之中,不禁让刘胤生出沧海桑田之感慨。

    由于九泽湖的分割,将晋中地区分为了湖东湖西,湖东便是祁县、京陵、中都、邬县,目前晋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便在湖东,湖西是大陵、平陶、兹氏、中阳,蜀军为了达到与晋军分进合击的目标,自然要从湖西进军。

    于是界休便成为蜀军必须要拿下的第一座城池。

    刘胤升帐点将,罗袭当仁不让地出来争当先锋,其他的将领虽然也不想放弃这次争功的机会,但一想到这次的界休之战是永安军的复仇之战,大家就主动地退让了,把机会让给了罗袭。

    刘胤也没有说什么,抽出一枚令箭交给了罗袭,令他为先锋出战。

    罗袭欣喜不甚,接令在手,兴冲冲地下去召集军队了。

    黄崇略带忧虑地道:“罗袭急功近利,或恐有失。”

    刘胤微微一笑道:“放心吧,我自有安排。”

    蜀军的中军团,擅打头阵的常常是虎骑军或者虎步军,永安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军团之中实力稍逊的部队,尤是上次界休之败后,永安军的士气一直比较低落,虽然后来永安军恢复了编制,补足了缺员,在上党之战也有极上佳的表现,孤军奋战在谷远,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但罗袭的心中,却似乎始终有一道阴霾,那就是界休之战给他带来的阴影,此次故地再战,可以说是罗袭为自己的正名之战,罗袭暗暗地憋着一口气,铆足了劲,想要在这一战之中有所作为,洗刷当年之耻。

    永安军的将士也是燃起了斗志,怀着从那些儿跌倒从那儿爬起来的信念,高举着汉字军旗,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征程。

    呼延颢也没有一昧地龟缩在界休城中,蜀军可怕的攻坚能力让匈奴人是望而生畏,当初就连寒山要塞这样的坚固堡垒都曾轻而易举地被蜀军先后两次攻破,何况界休也只是一座县城,无论是城墙的厚度还是高度,都不足以抵挡蜀军犀利的火器,这一点呼延颢早有自知之明,早就放弃了依靠界休城池的打算,将界休的防区扩大到了整个的绵山,试图利用绵山的险要山势来阻挡蜀军的进攻。

    蜀军所要攻克的第一道关隘就是龙脊岭,龙脊岭因位于双龙交汇的脊背处而得名,是整个绵山的的第一道防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呼延颢在龙脊岭布下重兵,严防死守,就是要在此阻挡蜀军的攻势。

    罗袭率军杀到龙脊岭下,看到前面山脉如两条巨龙盘桓,纠缠在一处,而两山交汇之处,险峰如削,谷深林茂,便问:“此乃何处?”

    有向导上前答道:“此乃龙脊岭是也,过龙脊岭向北而行三十里,便是界休城。”

    罗袭自幼在永安长大,见惯了蜀地的险山恶水,象龙脊岭这样的险要之地他倒也诨不在意,不过罗袭也熟读兵书,知晓这样的地形最是敌人可能设伏的地方,他即刻下令,全军加强戒备,暂停前进,先行派出斥侯去探路。

    呼延颢驻兵龙脊岭,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在山上布阵,而是悄悄地在险要之处暗伏人马,准备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不料罗袭甚是谨慎,看到险要之处,便停止进山,让呼延颢的希望落了空。

    匈奴人大批的伏兵埋伏在龙脊岭,蜀军派出一批斥侯前来搜山,恐怕没多久就可以发现匈奴军的踪迹,原本指望可以打蜀军一个伏击的呼延颢也耐不住性子,真就只能杀掉几个斥侯对他而言没有实际意义,既然如此,那就不如索性大举杀出,在龙脊岭和蜀军真刀真枪地干上一场大仗。(未完待续。)

第860章 攻守僵持

    一声令下,匈奴军是呼啸而起,满山遍野地响了喊杀之声,整个龙脊岭的山头上,旌旗招展,刀枪生辉,气势之盛,地动山摇。

    那些本来在山间搜索的蜀军斥代侯如惊弓之鸟,一看到匈奴兵伏兵四起,他们立刻是落荒而走。或许这些斥侯兵的战斗力并不是最强悍的,但他们的速度却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逃跑的时候,简直要比兔子还跑得快,除了个别的已经接近匈奴人的斥侯兵遭到弓箭狙杀之外,大部分的斥侯兵还是快速地逃脱了。

    斥侯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到了蜀军阵中,不过他们已经无须再禀报了,所有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龙脊岭上有匈奴人的埋伏。

    许多人不禁是很后怕,如果不是罗袭比较谨慎地派出斥侯兵前去探路,冒冒失失地一路向前,现在很可能已经掉到了匈奴人的伏击圈中。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罗袭,不过此刻的罗袭一脸的沉静,古井无波,既没有为猜中龙脊岭上有匈奴人的埋伏而欣喜,也没有因为此处有敌人阻击而沮丧,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看山上的匈奴兵布防,尽扼险要,而且人数不在少数。罗袭下令调集了一千精兵,弓弩手和刀盾兵齐备,组成一个攻击方阵,对龙脊山发动一次试探性地攻击。

    蜀军的盾牌手将盾牌顶在了头顶上,布置出一个密密的盾牌方阵,在箭矢的掩护下,向着龙脊山的山顶冲了上去。

    这种盾牌方阵一般是在攻击作战之中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敌方的弓箭进行防御。一个人手持盾牌,它的防护面积终归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盾牌阵最大的好处就是互相掩护,遮盖住了单个盾牌所无法保护的身体部位,缓慢地向山顶上移动着。

    上坡的山路相当陡峭而且比较狭窄,盾牌方阵也不得化整为零,由几十人一排的大方阵排列成了三五人一排的小方阵,不过蜀军的阵型并没有散乱,依然是有井然有序地向前排进着。

    匈奴人的弓箭一直就没有停歇过,起初只是比较的零星的射击,毕竟蜀军刚刚地进入到了射程之内,弓箭即使射中,威力也小的得多,根本就无法穿透蜀军的防御。

    随着蜀军向山顶上推进,匈奴人的箭矢也变得密集起来,无数的箭只射中了盾牌,发出“噗噗”的声音,厚重的木质盾牌可以轻而易举地抵挡住犀利的箭,每一面的盾牌上都插了为数不等的箭只。

    在蜀军如此严密的防御之下,匈奴人射出来的箭,大多数都落到了盾牌的上,射失的反而少,至于能不能命中蜀兵,则完全凭的是运气,毕竟再箭术高明的箭手,都不可能正好从盾牌之中的空隙穿透过去,而且就算是能穿透过去,也未必能正好射中蜀兵,所以别看匈奴人的箭密如雨下,蜀军的伤亡却是极少。

    反倒是蜀军后面的弓弩手对山顶上进行压制性射击,射死射伤了不少的匈取兵。

    呼延颢一看着了急,下令投掷滚木和擂石来对付蜀军,不让蜀军接近山顶。

    一块块石头,一根根滚木呼啸而下,带着排山倒海横扫千军的威势,向着山下快速地滚落。

    居高临下作战,滚木擂石便是成本最低廉,效果最明显的武器,成本低廉指的是滚木擂石比较容易获得,尤其是在山上作战,树木和石头都是现成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效果好则是指滚木擂石威力极大,可以对攻山的敌军造成致命打击。

    蜀军的盾牌阵虽在厉害,可以有效地阻挡住箭只的攻击,但对滚木擂石却没有什么效果,一旦被滚木和擂石砸中,恐怕连人带盾牌都会变成烂泥。

    匈奴人等到蜀军攻到近前,一口气地扔下了十余根滚木和无数的擂石,满山都响起了轰隆声,声势惊人。

    不过蜀军似乎早有防备,滚木擂石是一种常备型的武器,尤其是在山地防守作战之中,那几乎是必备品,蜀军岂能不防止匈奴人使用这些武器。

    其实滚木擂石最佳的使用场所是坡度较大,坡面平坦且道路狭窄的山地,这样的地形,一旦滚木落下,处于半坡中的敌军就连半点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但凹凸不平的地形却对滚木擂石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对方可以躲藏在滚木落下的死角之中,便可以轻易的闪开攻击,还有就是半坡上的树木,更是滚木的大敌,一旦滚木碰到树上,就连向前滚动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龙脊山上的地势正适合这一点,起伏不平的坡道及四处丛生的树木,让蜀军可以轻松的选择避让方式,躲过那雷霆一击。

    不过蜀军因为要躲闪滚木擂石,维持好的阵型也就分散开了,进攻中的蜀兵也只好采用了单打独斗的方式,不过他们依然没有忘记向前进攻的使命,向着山顶上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蜀军无法再维持固有阵型,对匈奴兵来说,则是好事,因为单兵作战,无法对箭矢进行有效防御,匈奴人的弓箭又变得猖狂起来。

    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匈奴人无法打退蜀军的进攻,而蜀军想要攻上山顶,却也始终差一点火候,双方虽然是战况激烈,但想完全成最后的突破,却似乎是不容易的事。

    眼看着红日西沉,罗袭也就下令鸣金收兵,决定来日之战。

    蜀军如潮水一般地撤退了下来,双方的激战随着距离的扩大,最终也暂时地落下了帷幕,整座龙脊岭也恢复了平静。

    今天的进攻本来就是抱着试探性的目的,蜀军并没有尽全力,罗袭也就是通过今天的攻击看看山上匈奴人的防守有多严密,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进攻方式。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的优劣之势罗袭也极在眼中,相信明日再战之时,罗袭会选择更佳的进攻方式,一举地拿下龙脊岭。(未完待续。)

第861章 不长记性

    随着蜀军的撤退,守山的匈奴人不禁个个都松了一口气,不得不说蜀军极为擅长山地作战,今天的这一战,给匈奴人带来的压力极大,蜀军并未投入全部的力量,但匈奴人却已经是有些手忙脚乱了。

    如果照这个形势打下去,龙脊岭注定是芨芨可危。

    呼延颢眉头紧锁,今天的这场交战让他清楚地看到了双方在山地作战方面的能力对比,匈奴人全然处于下风,蜀军灵活自如的进攻阵型,打得是游刃有余,原本这样的攻坚战,是守方占据着绝对的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