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5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当过兵部尚书,现在是宰相之一的颜真卿站出来对拱手鞠躬行礼:“大王,大唐周围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再保持庞大数量的军队是没有用的,至少臣是这么认为的,徒耗军费而已!现在朝廷军队的作用基本上只是用来维持内部的稳定,用不着太多的军队!微臣认为三十万军队已经够多了,如果有人认为这个数目太少,那么最多不能超过四十万!”

    被任命为漠北卫戍大将军的李抱玉站出来抱拳道:“大王,臣认为四十万还是太少,现在大唐有二十二个道,平均下来,每一个道的兵力也不足两万人,更何况还有两京需要派驻重兵,万一有外敌打进来,我们岂不是没有任何多余的兵力拒敌与国门之外?臣认为裁军后所保留的军队最少不能少于六十万!”

    赵子良看了一会看出了端倪,文臣们都希望尽量减少军队的数量,把大部分财政赋税用于其他方面,而武将们则希望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军队,如此一来,他们的统兵的数量就多,军费开支也多,为了要裁撤多少军队,文官和武将们可谓是争得面红耳赤、唾沫乱飞。

    最后裁军的数量还是需要赵子良来拍板,赵子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拍板做出了决定:“这样吧,总兵力保留五十万,暂时裁撤六十万,日后视情况增减!这个数目就这么定了,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禁军要保留多少、卫戍军要保留多少,地方军要保留多少,诸位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裁撤那六十万人,这下没有文官们什么事情了,轮到禁军系统、卫戍军系统和地方军系统的军方大将们互相争夺了,围观们则站在一旁坐山观虎斗。

    作为卫戍军的头面代表人物,张守瑜先站出来说道:“大王,卫戍军承担着各军区的卫戍任务,如有战事,卫戍军应该是第一个先赶到的,而且承担着最主要的作战任务,臣认为卫戍军的人数应该维持在四十万左右!”

    作为禁军的头面代表人物,臧希晏当然不乐意了,“漠北王,你们卫戍军的胃口也太大了吧?禁军是整个大唐主要的机动军事力量,你准备留下多少人给我们禁军?如果你抢走四十万的名额,禁军和地方驻军就只剩下十万,如果对半分,各只有五万,地方军负责地方治安,人数不能太少,五万人分到二十二个道,每个道不足三千人,顶什么用?而我们禁军不但要负责京城长安的安全,还要作为机动兵力随时调往各处增援或作为主力大军作战,五万人怎么够?”

    作为地方驻军指挥使的代表,河东道都指挥使韩游缳站出来道:“就是!漠北王,你虽然爵位高、年纪大,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啊,按照你这么分法,我们河东道每个县只有不足一百人的兵力,仅靠这么一点人马如何能守卫城池和维护地方治安和秩序?”

    为了兵力的分配问题,禁军、卫戍军和地方驻军三分争得不可开交,双方都互不相让,最后还是赵子良做了决定,禁军保留十万人,裁撤二十万人;卫戍军保留三十万人,裁撤三十万人,地方驻军保留十万,裁撤二十万,一共裁撤掉七十万人。

    裁撤掉的兵士和将校,精锐的一部分兵士分配到各县、各州、各道负充当衙役、捕快,被裁撤的军官和将校分配去做县尉、捕头,同时把原本的那些已经成了老油条的衙役、捕快们裁撤一部分,只留下肯干事、有本事的人,他们腾出来的位置留给被裁撤的一部分精锐兵士和军官,地方驻军如果素质不行,可以考虑全部裁撤,由被裁撤的禁军或卫戍军兵士充当,不过这些都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

第1097章 皇帝的目的

    大裁军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声势极为浩大,为了让这次大裁军顺利进行并完美结束,赵子良和朝廷大臣们想了很多办法安置这些被裁撤的兵士、军官和将校,争取做到完美收官,而朝廷和地方官府相关衙门也做了很多宣传。

    安史之乱开始之前,大唐的人口已经接近五千万人,在安史之乱期间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有许多人逃荒前往西秦,前往西秦的人数大约接近一千八百万左右,而现在大唐的人口还有两千两百万,也就是说,在安史之乱期间,因战乱、饥荒、灾害而死的人就接近一千万,这个数字死在太过恐怖,这造成各地到处都是白骨累累的现象。

    如果顺利裁军,将有七十万男丁加入生产劳动,这无疑将是一支对整个大唐的生产建设极为有利的生力军,他们回到社会可以改善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赵子良和满朝官员以及各地方官府的官吏们都对这次裁军颇为期待和关切。

    各地裁军的进度不时的传到长安来,赵子良每天都听到朝臣们向他报告各地裁军的最新进展情况。

    十一月初三上午,赵子良刚刚打发走太尉郭子仪,杜甫就神情严肃的走过来拱手道:“大王,锦衣卫指挥使皇甫宪通过飞鸽传书传来消息,秘书正监高适于半月前病逝,政务院首相岑参也病重,已经无法理事了,王庭上下有些人开始心思活泛起来了,现在政事由副相独孤问俗署理,新京方面的急报官文可能最近十天半月之内就会派八百里加急送来!而且”

    赵子良眼神一凝,“说!”

    “是!”杜甫拱手弯腰,“而且东厂都督王灿传来消息,大食国已经平定了内乱,并大举进攻东罗马帝国,进攻迅猛,进展顺利,东罗马帝国节节败退,不但把之前侵占的大食国土地丢失了,还被打得退回了安纳托利亚。大食国哈里发一方面下令前方将领猛攻东罗马帝国,一方面派传教士进入我国境内传播教义,实施渗透,并利用传教之机绘测我国山川河流和交通要道地形图,泰西都护府方面已经抓住了好几个以传教为名而实则勘探我国地形地势和交通枢纽的传教士!而且我们支持的波斯拉万派的库尔库雷被击败后再次逃入了花刺子模!”

    赵子良动容,问道:“辛巴德派的萨拉德呢?这家伙的实力可是要比库尔库雷强得多,我记得前年他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又有东罗马帝国在一旁牵制大食国,他不应该这么快被灭才对啊!”

    杜甫点点头:“萨拉德战败后被俘,随后被送往巴格达,曼苏尔很快就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大王说得不错,以萨拉德的实力不应该这么快就被灭掉,曼苏尔不愧是拥有卓越政治才能的君王,他派人与西方教会联系并达成了协议,他允许西方教会在大食国境内传教,而教会帮他煽动色雷斯地区的蛮族叛乱。大王应该知道,君士坦丁五世对反对教会的立圣像崇拜的立场,还曾下令捣毁东罗马帝国境内大量的圣像、抓捕和屠杀大量的教会神父,此举遭到教会的嫉恨,还不得人心,因此教会很果断的与曼苏尔达成了一致,色雷斯地区的蛮族很快被教会煽动起来,东罗马帝国的后院起火让君士坦丁五世不得不从前线抽调大量兵力到色雷斯地区平乱,因此对大食国的牵制就减弱了,自保尚且不足,东罗马帝国哪有多余的兵力再去找大食国的麻烦呢?曼苏尔就利用东罗马帝国抽调兵力回去平叛的时机,集中大量兵力一举击败了萨拉德。萨拉德的势力被铲除之后,曼苏尔又迅速挥师东进攻打波斯拉万派,库尔库雷和萨拉德一样,这两个家伙刚愎自用,活脱脱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如果他们听从我们派去人员的建议也不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现在,大食国的东部边境骑兵时常偷偷潜入花刺子模境内偷袭库尔库雷的人马,虽然花刺子模汗王已经加强了边境的巡逻,但边境线太长,还真是防不胜防!”

    “果然是某事在人,成事在天啊!”赵子良感叹了一句,“看来本王必须要回西秦一趟了!”

    自从出征吐蕃开始,赵子良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西秦了,他虽然一直在遥控着西秦的朝局,使得这两年来西秦的朝局一直在平稳中度过,但长安和新京毕竟相距太远太远,如果是在后世的电气化时代,就算再远都不是问题,他可以永远身在异地遥控朝局的走向,但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这个距离可以让任何一个英明睿智无比的君王都无可奈何,这时候赵子良才明白帝国疆土太大的苦恼。

    这时玄九从外面走进来抱拳道:“大王,皇帝遣人来说想见一见大王!”

    赵子良有些纳闷,这一年来皇帝没什么事情基本上很少派人来找他进攻说话,这次所谓何事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大明宫的内宫。

    “臣拜见大王!”

    李豫连忙笑着上前拦着赵子良拜下去,说道:“姑丈免礼,不用客气了,咱们坐下说话!”

    双方落座后,李豫道:“朕知道姑丈国事繁忙,因此镇朕就长话短说了,两件事情,一件想跟姑丈商议,另一件想请姑丈帮忙。是这样的,姑丈应该知道朕还不是皇帝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妾室沈氏,他是适儿的生母,也是朕的第一个女人,她是难得的贤惠美貌女子,朕这一生最喜欢的就是她了,当年若不是皇祖父阻扰,朕根本不会让她呆在洛阳,早就把她接回来了,她也不会再次被叛军掳走而下落不明了。不瞒姑丈,这些年来朕身边虽然有独孤氏和其他嫔妃们,但沈氏一直在朕心里有着最重要的位置,这段日子以来,朕越来越想念她,朕想请姑丈下令帮忙寻找沈氏,让她回到朕的身边,朕要册封她为睿真皇后!”

    赵子良听完后沉吟片刻问道:“陛下,从安史之乱爆发一直到现在,中原一共有一千八百万人迁往西秦,还有近一千万人在这期间死于战乱、天灾、饥饿和严寒,要找到沈氏犹如大海捞针,希望极其渺茫。臣可以派人去寻访查找,但陛下可曾考虑过独孤贵妃的感受?宫中如此多妃子都不如一个沈氏?独孤贵妃可是由始至终都陪伴在陛下身边,共富贵、共患难,而陛下至今依然都没有册封她为皇后啊!还有,如果找到沈氏,但她已经重新嫁人,被派去的人要怎么做?”

    “朕朕确实愧对独孤氏”李豫说着脸上出现一丝惭愧,缓缓低下了脑袋,但他很快又抬头道:“朕可以册封独孤氏为贞懿皇后,不过还请姑丈派人寻访沈氏的下落,找到她,把她带到朕的身边,如果如果她已经嫁人了,她愿意来就带她来,如果她不愿意,就算了,告诉她适儿的事情,行吗?”

    赵子良暗中叹息一声,拱手道:“微臣遵旨,回去之后臣就下诏令委派专人寻访沈氏的下落!还有一事,陛下请说!”

    李豫叹道:“适儿已经殁了一年多了,而且朕感觉身体越来越差,只怕不久于人世,这段时间朕一直在考虑太子的人选,今日把姑丈找来主要是为这件事情,朕想听听姑丈的想法!”

    赵子良没想到李豫把他找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立太子的事情,现在皇室的势力已经被压制到了史上最衰弱的境地,其实对于李豫来说,立不立太子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他这个皇帝都没有任何权利,太子就更不可能有权利了。

    赵子良想起西秦的政局出现了不稳的迹象,而大食国那边又在开始挑衅,他不返回新京是不行了,离开之前必须把这边安排好,他不怕李豫****,他担心的是李豫****之后又瞎搞一通,把他几年来的努力毁于一旦,大唐好不容易平定了内乱,削去了藩镇,此时正是大力重建、发展经济的时候,如果再乱搞一通,那这个王朝就真的是没救了。

    说实话,李豫这个人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但此人却没有魄力,行事优柔寡断,容易受谗臣蒙骗,不具备一个帝王的素质,性格也不适合做一个皇帝,他要是再英明一些或者再蠢一些,赵子良都放心一些,因为他英明一些的就不容易被大臣左右,愚蠢一些就是一个天生的傀儡,赵子良可以放心的离开。像李豫这种不英明也不愚蠢,却又不甘心失去权力、总想着****,而能力还不行的皇帝,赵子良还真不敢把权力还给他。

    “关于立太子的事情,事关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但要考察太子的品德、才智、能力、性情,还要考虑太子的人选对朝局的影响,朝臣们和天下百姓们是否拥戴他,这些都是很关键的,臣需要跟大臣们商议!”

第1098章 临行安排

    赵子良从李豫处出来,走了一会儿便被人拦住,“摄政王,贵妃娘娘有请!”

    赵子良停下一看,前面站着一个宫女,周围没有其他人,便问道:“你是谁?”

    那宫女道:“奴婢是娘娘身边的婢女翠莲!”

    “贵妃娘娘有何事要见本王?”

    “奴婢不知!”

    赵子良想了想挥道:“前面带路!”

    “大王请跟奴婢走!”

    赵子良跟着宫女翠莲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宫殿,独孤氏迎上来先行礼:“姑丈来了,本宫有礼!”

    与独孤氏一同行礼的还有一男一女,都在她身后,赵子良认得其中男子,那是韩王李,另外一个年轻小女孩却不曾见过。

    “不敢不敢,臣拜见娘娘!”赵子良连忙闪到一边,然后向独孤氏行礼。

    “姑丈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

    双方落座,宫女翠莲送来茶水,赵子良接过后放在一边,看向李问道:“韩王殿下今日怎么有空来贵妃娘娘这里?”

    李摸了摸脑袋破有些羞涩道:“我每日都来看望母妃!”

    “韩王殿下有孝心啊!”赵子良点点头,看向坐在他旁边的十一二岁的小女孩,问道:“你就是华阳公主?”

    华阳公主长得姿色娇美,聪慧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玲珑,他见赵子良相问,便起身做了个万福:“华阳见过摄政王!”

    “公主不必多礼!”赵子良笑着对独孤贵妃道:“公主果然聪慧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玲玲,不知可曾许了人家?”

    独孤贵妃道:“陛下已经在考虑华阳的婚事了,不过本宫觉得华阳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一些,陛下却有些等不及了,正在给她物色夫婿呢!”

    赵子良笑着点点头,问道:“今日娘娘派人把臣找来不知所谓何事?”

    独孤贵妃对李吩咐道:“儿,你带妹妹去园中玩耍,母妃与摄政王说会话!”

    “哦!”李答应一声,一点也没有不满,站起来拉着华阳公主的手就往外走,“华阳,我们去外边玩!”

    赵子良看着李的背影有些若有所思,或许

    独孤氏笑道:“姑丈,今日把姑丈请来,是有一事相商,宫本听闻陛下这些天在考虑立太子之事,去年姑丈曾答应过可以和群臣商议,建议陛下考虑我家儿,因此本宫想请姑丈帮忙!”

    赵子良听了这话不由扭头看向正在殿外带着华阳公主玩耍的李,再回过头来问道:“娘娘真觉得让韩王做储君好吗?”

    独孤氏哪能不明白赵子良所指的是什么,李今年已经十九岁了,过了年就满二十,而他现在的智商看上去却只有六七岁,也就是说李长到六七岁时智力就停止了增长,让这样一个人做储君,甚至下一任大唐皇帝,真的可行么?这只怕不是一件好事,对李而言可能反而是一件坏事,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毕竟窥视皇位的人皇子太多了,而李自身又没有能力守住这个宝座,徒遭人惦记啊!

    独孤氏很平静的说道:“姑丈应该明白有多少皇子盯着太子之位,本宫也知道儿做皇帝对于大唐而言不是好事,对他自己而言也可能不是好事,更可能遭到杀身之祸,但如果儿不做太子,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更大更多。大唐现在是姑丈主政,只要姑丈在位一日,大唐就会一直向好的方向前进,坐在这个位置上也最安全,姑丈应该明白儿的存在不会威胁到姑丈,本宫这个做娘的也知道他什么都做不了,本宫只要能让他平平安安过一生也就知足了!让儿做太子,对大王是有利的,对本宫和儿也是有利的,可谓是各取所需。只要姑丈能够保证儿的安全,本宫可以代儿答应姑丈,尽力配合姑丈控制朝局!”

    独孤氏的话赵子良对她刮目相看,这番话证实了她虽然身在深宫,但对局势看得很清楚,也明白现在他们几母子的处境,她很明智和理智,不像代宗李豫时常头脑发昏,他很清楚独孤氏的想法和目的。他赵子良已经四十多岁了,而李才不到二十,如果没有其他的病痛灾害,比阳寿的话,李肯定活得更久,只要赵子良一死,这大唐的权柄还不是会落在李的手里?即便李在寿命上拼不过他赵子良,但李的儿子、孙子总拼得过吧?

    赵子良很是佩服独孤氏的长远眼光,她这一手牌打得极好,可以说对赵子良没有任何威胁,只等赵子良一死,她的儿子孙子就能结果大唐的权利棒,这买卖怎么算都是她赚了。

    赵子良笑了,抱拳道:“贵妃娘娘敞亮,臣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臣可以答应娘娘,日后这主政大权还是要交到李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