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5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云杲回答道:“大王,我们岭南区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办法,让各战斗单位进行大比武,主要比试各个战斗技能和整体对战演练,最后比总分数,总分数的后一半战斗单位直接裁撤,这样做简化了裁军过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同时这样也不会显得不公平,我们认为一支战斗单位不论是单兵战力,还是整体作战能力都与领兵将军、以下各级将校和低层军头的才能有关,如果一支战斗单位在考核过程中排名靠后,那么说明这个战斗单位的整体都不行,即便他们当中有个别人才能特别出众或者在兵士当中有战斗力特别强的勇士,对整支战斗单位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否则他们这个整体就不会输!”

    赵子良点了点头:“你们这个裁军的办法也很不错,现在进行得如何了?”

    辛云杲说道:“已经完成了考核和对战演练,具体的总分数和排名还没有公布下去,这也是为了防止春节期间有些人得知自己要被裁撤之后不甘心,利用过年期间防备松懈进行捣乱,主要等明年遣散费运到之后就开始陆续裁撤!”

    “很好,遣散费在正月底就会送到,两个月之内必须陆续把裁撤的人员全部遣散,其他各区也是一样,现在这段时间是裁军的关键时期,决不能出乱子!明白吗?”

    众将齐声道:“遵命!”

    赵子良想了想,对众将道:“对了,有件事情要诸位说一下,可能你们当中有人已经知道了,本王决定明年三月到四月之间启程返回西秦,已经三年没回去过了,要回去看看了。好在大唐这边已经安定下来,只要诸位把裁军的事情办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再说本王也不是不回来,诸位倒也不必担心会出现什么变故。本王不再长安期间,摄政王府依旧作为大唐的最高权力衙门而存在,一切军令政令都由摄政王府所出,诸位只要遵照王府军令执行即可!可能在本万离开后,朝中或宫中有些人都会有所异动,但是本王希望诸位能看清形势,千万不要犯糊涂,以免自误!”

    众将连忙道:“臣等一切遵照摄政王府军令行事!”

    “好了,这次就说到这里,后天就要过年了,诸位就在长安过个年,年后尽快赶回驻地,最迟不得超过初五,现在是关键时期,绝不能出乱子,谁的区出了乱子,本王就找谁!如果诸位没有其他疑问,就散了吧!过年后就不必再来了。辛云杲留下!”

    其他人纷纷转身抱拳告辞离去,张守瑜和高秀岩却抱拳道:“老臣有事想跟大王谈谈!”

    赵子良看着张守瑜和高秀岩,点头:“好,你们二人且等一下!”

    说完,赵子良对辛云杲说道:“把你留下来没别的事情,是关于你大哥辛云京的,他这段时间病重,在禁军中的差事也停了下来,你这几天多陪陪他,兄弟俩说说话!本王已经找太医给他看过了,太医说他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如果天气情况变得更糟的话,他能支撑的时间会更短,也许就这几天的事情也说不定!”

    辛云杲听了之后心急如焚,连忙抱拳道:“是,多谢大王提醒,如果没其他事情,臣就先去看望兄长了!”

    “去吧!”

    目送辛云杲离去后,赵子良对旁边侍卫招了招手,待其过来便吩咐道:“去告诉王后和几位王妃,让她们自己吃饭。另外去告诉后厨,搞几个精致的菜肴,准备几坛美酒,今日本王跟漠北王和云中王喝几杯!”

    “是!”侍卫答应后离去。

    赵子良一边向旁边暖阁走去,一边对张守瑜和高秀岩二人道:“你们二人年岁也不小了,让你们大老远的从幽州和扬州赶过来,着实让你们受罪了吧?”

    张守瑜道:“确实老喽,快要跑不动了。我们二人留下来其实是想跟大王请辞的,过了这个年,我们二人就都过了六十五,按照朝廷颁布的致仕退休的规定,我们二人的年龄都到了,是时候卸下身上的担子了!”

    高秀岩笑道:“张老头说得不错,用大王的话说,咱们这些老家伙也应该有自知之明,趁早把位置让出来,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多多历练。我跟张老头已经商量好了,等明年裁军结束之后,我们二人就致仕退休,趁着现在还能走得动,想跟着大王去西秦,看看西秦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万里河山!”

    张守瑜道:“是啊,一直听说大王带领一干人等把西秦治理得山川秀丽、繁荣强盛、民风剽悍,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前去看看,我们二人想趁着身子骨还算硬朗,想跟大王去西秦四处看看,就是不知大王是否准许!”

    赵子良笑道:“本王当然是欢迎的,西秦的百姓们也是欢迎的。也罢,既然你们二人已经主动提出来要致仕退休,本王就重新考虑幽州和扬州的卫戍大将军的人选,不过在新任大将军人选上任与你们交接之前,你们给本王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人抱拳答应:“是!”

    大唐的百姓们难得过一个平安的春节,这十几年来,每一个春节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而今年这个春节实在太难得了,十几年来,百姓们终于不用担心在春节期间遭到乱兵的残杀和洗劫,虽然日子过得依然有些艰难,但至少安心了不少。

    刚过正月初五,赵子良就下令任命高秀岩之子高如雷调任任幽州卫戍大将军,调任张守瑜之子张献恭为扬州大将军,他让他们的儿子分别接掌对方的职务,一方面表示他对他们两家的信任,他们二人虽然致仕退休了,但权势依然不减。另一方面让兵权顺利交接,可以让裁军顺利完成,毕竟幽州和扬州是裁军最多的两个军区,只要这两地不出现什么问题,其他各地就算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平息。

第1101章 革新阻力

    大历五年(兴汉八年)二月十五,此时摄政王府的女眷们、家丁和婢女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行李,距离返回新京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他们不得不提早做好准备,尽管赵子良还没有说具体哪一天离开。

    各军区裁军事宜已经进入到尾声,大多数被裁撤的兵士都拿了遣散费、背着行囊返回了家乡,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裁撤的兵士都在家乡进入官方衙门做衙役、捕快、税吏或是巡吏,还有人做了家乡的村长、里长、保长。

    朝会上,赵子良听取了户部侍郎刘晏关于组织人力疏通漕运河道,并在各条河道入口处修建码头和货物转运站,以减少翻船事故和损耗,提高转运效率的奏疏报告,并让朝臣们进行讨论,有人认为此去耗费太大,以朝廷的现在财力无法承担。

    有人则认为就算耗费再大也必须要搞,这毕竟事关漕运,如果能完成,朝廷和百姓受益不会是一年两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

    赵子良制止了大臣们的争吵,说道:“河道的清淤疏通事宜这两年一直在做,一方面是对黄河和长江沿岸的河堤进行加固,另一方面是对河道清淤。朝廷为此调拨了大量的款项,从工部反馈的情况看来,一些堵塞河道的河段已经被清理干净,渭河的河道比较畅通,主要是汴河和淮河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清理过了,如果要清理河道,主要是汴河和淮河河段,朝廷可以另外调拨一笔款项,在清淤的同时也加固河道。至于在各条河道的入口处建立码头和转运站的事情,这花不了几个钱,此时由工部负责规划,由转运使衙门负责找地修建,这件事情由刘大人提出来的,以本王看,此事可行,既然他最熟悉规划方案,就由他全权负责执行,其他衙门要积极配合,不得推诿!”

    “另外,刘大人在上书中提到了盐务衙门和漕运衙门的机构庞大,超过八成的官吏不但不做事,还在各项税收上吃肉喝血,这就造成了朝廷对民间的收税日渐增加,但真正进入国库的税收却不足两成,甚至有可能不到一成,诸位想想,这个数字是多么的恐怖,这些人还是朝廷的官吏吗?他们的胃口也太大了,这样的官吏不但对朝廷稳定地方、统治百姓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在挖朝廷的墙角,他们以公肥私、任人唯亲,拉帮结伙、结党营私!这些人也许有朝中大员在为他们撑腰,造成了他们行事时肆无忌惮,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害国害家,还害自己!所以,朝廷对吏治的整顿依然要持续下去,而且还要对漕运、盐务等这些机构庞大臃肿的衙门进行精简。把那些没有办事能力、懒懒散散、混日子的官吏都清理出去!”

    宰相李岘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如果要对漕运、盐务和其他机构臃肿的衙门精简人员,微臣认为势必要对相关的主管官员进行撤换,否则精简结构和人员只会是一句空话,他们那些人在这些衙门早已经是根深蒂固,如果不对主管官员换人,精简机构只怕进行不下去!”

    赵子良摆手道:“那就换人,谁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就换谁上,本王只要会做事的人!有些人私心太重,一心只想着如何为自己谋利,为自己的家族谋利,总是想着如何爬到高位,甚至还说出‘家国天下’的词句,把自己家、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的利益放在后面,最后才是天下,说这句话的人、信奉这句话的人的格局本身就太小了!你们想想,一个心里只装得下家和家族的人与一个心里能装得下整个天下的人,谁的心胸更宽广?谁的格局更大?毫无疑问,胸怀天下的人一生的成就绝对要比心胸狭窄的人大得多!就算你再有本事、能力再强,如果心中的格局太小,那也是始终上不得台面的,成就是有限的。民间有一句话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宰相的心胸肚量,他的肚量可能是大江大河,甚至是大海,但也有可能是小沟小渠!”

    “诸位,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说不定你今天还好好的站在这里,明天就病得一命呜呼了,你有时间打着心里那点小算盘,还不如趁着还有时间多做一些好事、实事,做一些惠及天下万民的事儿。等你双腿一蹬,却在这世间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后人说起时,甚至想不起有你这么一个人,你说你你活得是不是很失败?”

    赵子良在每一个场合时常说出一些从前不成有人说过的话,他的这些言论对满朝文武官员和民间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从不曾向朝臣们说一些要怎么做如何做这样教条式的话,而是从他们自身考虑,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跟他们探讨这样的问题,他的行动甚至比他说过的话更有说服力。

    对漕运、盐务等一系列衙门的改革事宜很快开展起来,官场上一时间哀鸿遍野,大量的官吏被裁撤。作为这场革新的制定者和指挥者,刘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很多针对刘晏的弹劾奏章如雪花一般飞向长安、飞向内阁、又从内阁飞向摄政王府。

    赵子良一本一本的看着这些弹劾奏章,对于一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罪名,赵子良理都不理,一律写上查无此事,然后派人送还内阁,由内阁处理。对于那些言词确定的弹劾,赵子良责令御史台着手调查。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赵子良没有因为要重用刘晏就放纵他,越是要重用,越是要监督。

    官场一向是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派系从古至今都存在,只要不影响朝政实施,不左右政局,统治者一向是懒得理会的,因为根本就无法完全消除,但如果派系之间发生的争斗影响到了朝廷的稳定,或者对整个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统治者就不会听之任之了。

    很显然,刘晏主持的对漕运、盐务等衙门精简机构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朝中某个派系甚至是多个派系的官员们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只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资源,如果只是经济利益,他们还可以忍受,但如果涉及到政治利益他,他们就无法无动于衷了。这些遭受打击的派系官员们开始联合起来向内阁施压。

    内阁李揆、李岘和颜真卿等人很快顶不住压力,因为这次刘晏的动作太大,而且迅猛,朝中很多派系的政治资源都受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两位李相、颜相,刘晏这么搞下去,已经使得漕运和盐务这两个衙门都几乎陷入了停顿,再让他继续下去,漕运和盐务衙门就会停止运转,京兆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很快就会陷入无粮无盐可食用的境地,到时候造成大面积粮荒造成的后果只怕无法收拾,还请三位相爷向大王进言,不能再让刘晏这么整下去了,再搞下去就会出大事啊!”

    “是啊,三位相爷,现在裁军虽然已经进入尾声,但毕竟没有完全结束,这个时候官场动作不宜太过剧烈,否则后果无法预料啊!”

    几乎达到一半的朝廷官员都对在针对刘晏,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整顿盐务和漕运就是刘晏出的主意,而且满朝文武也找不出一个比刘晏更熟悉这方面事务的大臣,只有把刘晏搞下来,这件事情才能中途停止。

    内阁已经顶不住压力,李揆、李岘和颜真卿只能来到摄政王府求见赵子良,向赵子良报告。

    赵子良听了三人的报告之后问道:“刘晏关于改革漕运和盐务的条陈你们也是看过的,之前你们也都认为这是革除弊政的好办法,现在你们还认为这是好办法吗?”

    三人互相看了看,李揆拱手道:“大王,刘晏的办法是好办法,但他好像太急躁了一些,现在搞得整个漕运和盐务都要停滞了,如果时间长了,长安和关中其他地区只怕要闹粮荒和盐荒,后果很严重啊!”

    赵子良从案桌后面起身走下台阶,背着手走到窗户边看着窗外已经发芽的杨柳,说道:“刘晏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而且性子并不急躁和鲁莽。他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既然用了他,就要相信他把事情办好,如果现在换人或者中途停止整顿漕运和盐务,朝廷还有威信可言吗?这是第一;第二,刘晏知道漕运和盐务的烂摊子有多烂,肯定也知道自己出重拳所带来的影响,有的时候啊,重病得要用猛药才能有效!以现在的税收情况,朝廷所得赋税根本无法支撑朝廷的开支,如果不出重拳改革税制,朝廷就会破产,你们要知道每一个朝代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朝廷长时间无法负担各项开支,造成了下面的官员不得不把手伸向老百姓,老百姓被逼得没活路了只能造反,于是王朝灭亡了!本王问你们,有几个朝代是被外族所灭的?就算是有被外族所灭的朝代,也是因为自身已经奄奄一息,无法抵抗外来入侵了!改革漕运和盐务是改革税制最重要的环节,趁着大唐还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我们必须要进行自救,否则大唐就会玩完,你们这些人全部都得玩完!要相信刘晏,再给他一些时间,对于那些上蹿下跳的朝臣们,本王认为有必要给他们一些颜色瞧瞧,在这件事情上,本王和朝廷上下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颜真卿等三人在赵子良这里碰了钉子,只能硬着头皮去与朝臣们周旋,把几个跳窜得最厉害的人官员打发去闲职位置上,以示惩戒,其他人见状担心受到波及和牵连,都偃旗息鼓了。

第1102章 返回西秦

    到了二月下旬,各军区都相继传来裁军完毕的消息,根据反馈的消息显示,大部分被裁撤的兵士、军官和将校都有了妥善的安置,赵子良接到报告之后松了一口气。

    裁军既已结束并圆满完成,返回西秦的事情也被赵子良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还有最有一件事情让赵子良放心不下,那就是税制革新的事情,也别是税制革新中的漕运和盐务的整顿,刘晏对这两个衙门和行业的整顿是大刀阔斧和疾风骤雨般的雷厉风行,也许是刘晏觉得对这两个衙门和行业的整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也许是他觉得赵子良会坚定的支持他,因此才会毫无顾忌的把漕运和盐务衙门的大批官员拉下马来!

    对于这次的税制革新,赵子良不担心他在这里时候会出什么问题,他担心的是等他走了之后有人又会跳出来,李揆、李岘和颜真卿等人都不是性格强横的人,他们的威望和胆魄都不足以对某些事情做出应对和决策。

    思来想去,赵子良把高尚和玄十八找来,对高尚说道:“新京那边有人已经蠢蠢欲动,本王再不回去是不行了,但是这边本王又走得不放心,内阁那几个人的才干是有的,但他们的性子都偏软,本王还真不放心。本王考虑了许久,想让你留下来主持王府这边,留下来的人都以你为主,现在最要紧的是把税制革新继续进行下去,决不能停止来,这边本王只能信任你!”

    高尚面容严肃,拱手道:“得大王重托,臣万死不辞!”

    “好!”赵子良点点头,神情放松了一些。他又对玄十八问道:“从新京到长安的快速联络渠道建立得如何了?”

    玄十八抱拳道:“大王放心,从长安到新京之间的几座大城,臣都派人建立了消息中转站,分别是秦州、金城、凉州、晋昌、伊州、庭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