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翟独肓吮杖鞲鏊档难涸谄渲辛魈剩缁拿褡逡谎荻喑ぁ

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是京城和江南之间唯一的交通运输线。从经济角度来说,漕运对明朝的国家财政发挥着命脉的作用。

漕运也是京城和江南之间唯一的交通运输线,所有物资供应都要经过它。这些物资以南方的粮食为最大宗,其他还有水果、家禽、纺织品、木材、文具、瓷器等,几乎中国所有的物产,都通过大运河来输送。

南方兵团的内河突击部队,分为三大舰队,分别是长江舰队、黄河舰队和运河舰队,共配属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内河机帆船两千余艘。

三个舰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彻底扫清大明北方的内河军事力量,控制长江、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水运,割裂大明南北水运联系。

长江舰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迅速突击至大明的湖广地区,深入江南地区,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沿岸地区,大肆劫掠粮食等物资,缓解目前公司紧张的情况。

如今北方兵团和东部兵团已经成功会师于大明京师城下,并彻底的控制了通州地区。通州在明代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也是存放漕粮的地方。

明代正统十四年,蒙古的也先部入侵,当时朝廷下令让军民赶快把通州的粮食搬进京仓,能搬多少就搬多少,但无数军民搬了几天还是搬不完,剩下的粮食只能一把火全部烧掉,可以想象一下,通州那里存放了多少漕粮。

每年大明漕运至大明京师的粮食,几乎都来自江南地区,而大部分都来自湖广。远东军当然会利用这个机会,让长江舰队以最快的速度突击至湖广地区,迅速扫荡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各地的粮铺和官仓。

为了南方兵团的三大内河舰队能顺利的完成作战任务,远东公司的海参崴造船厂、旅顺造船厂等几个大型造船厂,在两年前就开足马力,加大力度的生产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内河机帆船。

经过多年的发展,远东海军的内河战舰也不断的进行升级换代,各项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一代的蒸汽甲板驳船采用更加强大的蒸汽动力机组,故障率极低,航速、航程和加速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巡航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十八公里,半装煤水战斗状态的航程能达到一千多公里。

而且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型号划分的更细化,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虽然三种船型的体积相差很大,但是三种船型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模块化组件,都可以相互通用,极大的提高了装备的通用性和后勤维护性能。

其中大型甲板驳船可以在海岸沿线和群岛海域执行物资运输、抢滩登陆、海岸巡逻等多种近海作战任务。

小型甲板驳船也可以在水文条件很差的河流航行,甚至可以深入到某些河流上游一些环境极其复杂的水道。

虽然蒸汽甲板驳船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远东军未来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主要功能,还是以内河运输为主。根据不同的水域,最多能拖拽二十艘无动力甲板驳船,执行运输物资和人员等任务。

因为未来蒸汽甲板驳船将会是内河物资运输的主力,所以远东军内河机帆船主要的功能则是以战斗巡逻、火力支援和沿河警戒为主。

远东军配备的内河机帆船,因为不必为了掩人耳目进行伪装,所以早已不是原来按照大明内河船只的样子。

如今的远东内河机帆船的船型更具现代特点,具备了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的特点,而且吃水浅、转向灵活,能深入各种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水域执行任务。

内河机帆船采用铁肋木壳,也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根据不同地区的内河水文特点,配备24部可以灵活拆卸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可以达到二十五节。

为了节约能源,加大巡航行驶里程,每艘内河机帆船还配备一个三角纵帆,采用帆布软帆,可以灵活转动,利用不同的风向驱动船只前进。

即便油箱内的柴油燃料耗尽,船只依然可以凭借三角纵帆在任何一条河流里自由航行,在风速、风向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最大航速可以达到八节。

内河机帆船配备的武器,也可以根据作战任务和不同环境,进行任意调换。包括双联水冷重机%枪、海军型长身管七十毫米舰炮和大口径迫击%炮等轻重武器。

每个内河舰队的分舰队,都配备一部分内河机帆船,为舰队提供突击支援、火力支援、巡逻警戒、侦察搜索等战斗任务。为执行运输任务的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无动力甲板驳船提供护航保障。(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劫掠江南

因为大明境内内河水道发达,远东军南方兵团的三大内河舰队的燃料、物资后勤补给,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如何对南方兵团三大内河舰队进行合理有效的补给,也是此次中原战役三大内河舰队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

为了能有效的队三大内河舰队提供后勤补给,海参崴造船厂、旅顺造船厂等单位,专门设计了两款新型的后勤支援船只。

一种大型内河综合补给船,主要任务是在战场上为舰队的船只进行水上补给。这种内河综合补给船是在大型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由一艘换装更大功率蒸汽动力机组的甲板驳船,牵引二十艘无动力甲板驳船组成。

被拖拽的二十艘无动力甲板驳船也都经过重新设计,载重量照比普通的驳船要高了近百分之三十,而且格局也经过了重新规划,可以灵活的利用模块化组建装载各种柴油机油、弹药武器和粮食装具等各种战备物资。

而且每艘无动力甲板驳船都配备了小型吊车或是加油泵等补给工具。动力由一部小型的柴油动力机组提供,队船只补给的速度和能力极为强悍。

还有一种煤水补给船,也是在大型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只是拖拽的二十艘无动力驳船装满了优质的精煤。

另外还有一艘无动力驳船上配备了几部锅炉水处理设备,直接抽取江水通过几套设备处理成蒸汽机组所需的锅炉用水。

因为三大内河舰队的蒸汽甲板驳船数量极大,所以每个内河舰队都配备了大批煤水补给船,跟随舰队行动,随时为各个内河舰队的蒸汽甲板驳船补充优质的煤水。

除了两款后勤补给船只,还有一种后勤维护船只。配备前后两部大功率蒸汽动力机组,以及两部蒸汽动力驱使的大型吊车。

后勤维护船拖拽一艘无动力甲板驳船,装载蒸汽动力机组、船只所需的各种配件,跟随各个内河舰队,随时对舰队的船只进行维护修理。

远东军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为了方便战场维护,船只配备的蒸汽动力机组都采用一体式,可以整体吊装装卸,仅需几个小时就能为船只更换蒸汽动力机组。蒸汽甲板驳船若是遇到其他故障,后勤维护船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维护修理。

中原战役总攻打响以后,南方兵团三大内河舰队的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内河机帆船,就纷纷从长江、黄河入海口,杀气腾腾的冲进了大明境内。

此次南方兵团的主力部队由八个海外师和八个武装警察支队,以及大批基层火枪民兵部队组成,总人数达到了二十余万。

各个内河舰队以高速内河机帆船为先导,搭载着大批人员和物资,迅速赶到长江、黄河和运河沿岸的重要目标,然后以营连为单位在各个目标登陆。登陆部队在远东军情报部驻大明各地情报站的协助下,迅速占领沿岸的码头和城镇,并建立了前进基地。

大批卸下物资和人员的船只,开始在空艇部队的配合下,在各个水域清理大明的内河军事力量,而且还收拢京杭大运河上运粮的漕船,长江、黄河以及沿河支流上的商船。

面对远东军三大内河舰队强大的战斗力,这个时代明朝的内河船只,无论是速度还是操纵性根本无法与远东内河舰队的战舰相比。

即便是远东军速度相对较慢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速度也比大明内河水师的主力舰船快得多。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使得大批明军在长江、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上的水上军事力量迅速崩溃。

三大内河舰队仅用了十几天就彻底控制了长江、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及其沿岸的支流地区。大批内河机帆船和蒸汽驳船每天在各个河流来回巡视,空艇部队也派出了大批飞艇,配合内河舰队的船只在各个水道的上空巡弋,彻底的割裂了大明南北方的联系。

远东公司入主中原,面对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和数量庞大的人口压力,每年所需要的粮食等物资绝对是天文数字。

所以南方兵团长江舰队,还有个非常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出兵劫掠江南地区。尤其是湖广地区更是大明中晚期漕粮的主要供应地点。

江南地区历来富庶,物产丰饶,也是古代主要的产粮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大量的粮食、精美的生活日用品等各种物资需要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即使是大明耗费巨资修建的完善官道系统,也都是泥土铺就,一旦遇到雨雪,难免泥泞不堪,行走多有不便,所以水路就成了大明最重要的运输手段。

而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当时运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绝”,流经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和浙江,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制,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明代每年经运河北上的漕粮有四百万石,漕军十二万人。明朝漕运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兴衰。

大明漕粮主要来自苏常地区和湖广地区,随着明末苏常地区经济不断的发展,以及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江浙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

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这个时代的湖广地区,并不包括广东广西,而是泛指两湖平原。也就是跨越湖南和湖北二省为主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的广大平原区域。

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三峡以东、大别山以南。有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大小河流穿过。因大部分处在湖南和湖北而得名。两湖平原湖泊众多,著名的有洞庭湖、洪湖等。河网密集,土地肥沃。

长江舰队控制了长江及其支流的河面以后,就开始组织力量,对苏常地区和湖广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劫掠,劫掠的物资,主要是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及布匹、丝织品等物资。(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武昌府

武昌,古名江夏,地处长江以南,隔长江与其北侧的汉口、汉阳相望。

明洪武四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

武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大明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武汉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地理特征,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

清晨时分,天色已经微亮,江面上一片静寂,只有一阵阵江水翻涌的声音。

刘同揉着惺忪的睡眼,从船舱里走了出来。他来到甲板,把几个蜷曲着打瞌睡的船丁踹醒,然后站在船头伸着懒腰。

这艘船是湖北都司武汉左卫的巡江船,刘同虽然只是一名把总,但常年在长江上漂着,平日里也是油水十足。

“大人……远处好像有船来了……”

刘同一听顿时兴奋的大喊道:“快升帆……肥羊来了……”

船上的众多明军也都大声的响应,喊着号子把沉重的硬帆徐徐的升了起来,船只正好顺风顺水,速度飞快的冲了上去。

此时天色即将大亮,但江面上的水雾弥漫,能见度并不好。刘同和几名兵痞站在船头,不断向前张望着,隐约能看到远处好大的一片船队。

“总爷,这次的羊可够肥的,哈哈……”

“我可有日子没去临江楼了,一想到小桃红那个骚%妮子,老子浑身的骨子都酥了……”

“老刘,这些年你那点银子可都扔在那个骚妮子身上了,还有你那身子骨,也早晚被小桃红掏空了……哈哈……”

刘同听着一帮兵痞的话,也哈哈大笑道:“兄弟们,这次可是大买卖,大伙都他娘的精神着点……”

随着巡江船越来越快,距离远处那片船队也越来越近。但隐约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也让刘同皱起了眉头,心里也暗自有些担心,感觉对面的船队好像并不简单。

此时远处驶来的大片船队已经慢慢的露出了真容,为首的几艘样式诡异的快船,速度好似离弦的箭,瞬间向他们冲了过来。

刘同和一帮兵痞脸都吓白了,他们疯了似的想要调整船只,想要躲开对面的几艘快船,可哪里还来得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撞了上来。

就在刘同以为双方会撞上的刹那间,对面几艘快船突然灵活的转向,伴随着一阵阵剧烈的轰鸣声,几乎贴着巡江船呼啸而过。

刘同并没有向其他兵痞那样四处抱头躲避,而是双手抓住船舷,死死的盯着这几艘快船。他在武昌府江面上漂了十几年,每年来往的船只多了去了。

什么王公勋贵家的商船、漕运的浅船遮洋船等各式船只他都认识,就算是在江面上吃生肉的家伙,只要他远远的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来路。哪家是碰不得的,哪家能捞着油水,他心里都明镜似的。可这几艘快船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对方的船样式怪异,而且船上用的是三角布帆,明明是逆风逆水,可速度却快得惊人。以刘同常年在江面跑船的经验来看,长这么大,这么快的船,他听都没听说过。

最让他心惊胆战的是这几艘快船上的人,一看都是穿着统一服饰的精壮之士,这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水师啊。可刘同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大明什么时候多出这样一支水师了。

正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就听旁边的兵痞们惊呼道:“我的娘呦……这是什么船啊……”

刘同打了个激灵清醒了过来,推开挡在他身前的几名兵痞,站在船头向远处看去,这下可好,差点把他吓得一屁股坐在甲板上。

只见远处无数长长的船队,密密麻麻的连绵不绝,几乎铺满了江面。伴着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远处一簇簇浓郁的黑烟遮天蔽日,一股无比雄浑的气势扑面而来,把刘同和一帮兵痞吓得魂飞魄散。

虽然刘同他们并不知道对方的来路,但是这些常年在武昌江面漂着的兵痞,都是老油条,一个个眼睛毒着呢,知道对方绝对不是明军水师,更不是附近的水上好汉。

这些船只是什么来路已经不重要了,人家明摆着就是奔着武昌府来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快逃命,活下性命才是真格的。

刘同一脚把旁边一个兵痞踹翻在地,怒骂道:“还愣着干什么,快点掉头逃啊……”

可他的话音刚落。

“呼……”

一艘快船调转船头,又贴着巡江船的身边呼啸而过。

“砰砰……砰砰……”

一阵密集的枪声传来,巡江船上巨大的硬帆顿时被打得千疮百孔。

“轰隆……”

巡江船上那面巨大沉重的硬帆,根本经不住如此的摧残,不一会的功夫就轰然落下。也把刘同和一帮兵痞吓得纷纷抱头趴在甲板上。

“啊……啊……”

几名运气不好的兵痞,正好被散落下来的硬帆压在身下,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嚎。

可是刘同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前去救援,只是一动不动抱着头趴在船上,生怕触怒了对方惹来杀身之祸。

“嘭……”

过了一会儿,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对方的船只靠在了巡江船的船艕。刘同偷偷的转头,就看到几双漆黑色的军靴来到了他的面前。

刘同连忙爬起来,冲着对方跪着不断磕头,边磕头边哭嚎着道:“饶命啊……大人,我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

他还没说完呢,对面的一名粗壮的军将就一脚把他踹翻在地。

“别他娘的嚎丧,把那几个人拽出来,鬼哭狼嚎的,老子听着烦……”

刘同连忙爬起来,招呼一帮兵痞把压在硬帆下面的几个倒霉蛋脱了出来。刘同又被叫了过去,他这才有机会看清对面的几个人。(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刘同

站在刘同对面的几个粗壮的大汉,全都头戴铁盔,身穿制式的军装,脚踏黑色的高腰军靴。身上披挂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们手中拿着的武器是一杆长长的火铳,铳口处还有一把明晃晃的雪亮刺%刀。反正无论是装束,还是武器都和明军有着显著的不同,虽然并没有披甲,但这一身装备看起来却极为威武。

“噗通”一声,刘同跪在为首那名军将的面前刚想说话,对面那名满脸凶悍的军将一瞪眼,吓得他连忙闭上了嘴巴。

“你对武昌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