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噗通”一声,刘同跪在为首那名军将的面前刚想说话,对面那名满脸凶悍的军将一瞪眼,吓得他连忙闭上了嘴巴。

“你对武昌府这一代江面熟儿吗?”

刘同听了连忙点头道:“大人,小的在武昌府的江面上漂了十几年,不光是武昌府,对面的汉口、汉阳也都是熟得很。”

对面那名军将点了点头,然后指着刘同对旁边的几人说道:“留下两人看着船,把他送到舰队司令部。”

“是……”

刘同被两个壮汉从地上拎了起来,带到旁边的那艘快船,就听一阵剧烈的轰鸣声响起,快船快速的向远处那片密密麻麻的船队驶去。

刘同双手抱头蹲在甲板上,不断的打量着快船。发现船身边缘的船舷竟然包了一层的铁皮,船只甲板只见也有一根根铁条相连,以及密密麻麻的铁钉固定。

船身中间的那个三角布帆的桅杆,居然也是铁质的,与甲板上的铁条紧密相连。船只中部有一部固定在甲板上的火炮,船只首尾各有一部看不出什么用途的东西,应该也是火器。

快船行驶到一排平板船连成的船队旁边缓缓的靠艕,刘同看着一艘艘连接在一起的平板船,在江面上排着长长的纵队,一眼望不到边。

船上站满了精锐的兵将,他们盘膝坐在甲板上,没有一丝喧哗,全都目光平静的看着刘同。但刘同却感觉到无比的杀气扑面而来,压抑的他喘不过气来。

刘同被带到了几名军将的面前,接受了一番详细的询问,刘同为了活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统统讲了出来。

虽然他官不大,但是怎么也在武昌府附近的江面跑了十几年,平日里为了从过往船只身上多克扣点油水,武昌府周围密密麻麻的支流湖泊早就熟记于心,甚至还与附近的各路水上好汉来往频密,可以说是典型的老油子。

为首的一名军将听了他的话,转身朝旁边说道:“把他带到沙盘那里……”

刘同糊里糊涂的被带到了旁边的一个帐篷里,里面摆着一张桌子用布蒙着,一名军将掀开了蒙在桌子幕布,刘同看着桌面的东西,顿时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这张桌子上是一副武昌府周围地区的地图,但是这个地图不同于他以往看过的那种,完全是一个立体的缩放图,上面各个江河湖泊、码头城镇和山林沟壑一目了然,彷佛在空中俯览武昌府一般。

见识了远东军的沙盘,刘同更是不敢有丝毫隐瞒,尽心的配合着几名远东军参谋,把武昌府周围的情况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解说。

叶长盛站在驳船的甲板上,拿着望远镜不断的望着远方。他现在是南方野战军的参谋长,这次他亲自率领长江舰队的第一分舰队,冲进长江以后,一路东进赶到了湖广地区。

常见舰队第一分舰队搭载着第四海外师全体官兵,一个武装警察支队和大批民兵武装,以及加强的战斗、后勤支援分队,共四万余人的武装部队。

主要任务就是控制长湖广地区的长江及其支流的各个水道。重点扫荡武昌府、汉阳、汉口等长江两岸地区,并深入江南地区,大肆劫掠粮食等物资。长江第一分舰队已经占据了九江、靳州、黄岗等地,目前舰队主力正在向武昌府攻击前进。

叶长盛放下望远镜转身对旁边的第四海外师师长刘东说道:“老刘,舰队还有多久可以到达武昌府?”

刘东沉声说道:“参谋长,我刚问过师部的参谋,按照现在的行驶速度,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武昌府江面。”

叶长盛点了点头道:“各部队的作战任务都安排好了吗?”

“参谋长你就放心吧,总攻前各部队就已经拿到了作战计划,而且还有空艇部队和情报部的支援协助,绝对没什么问题。”

这时,一个参谋走了过来,向叶长盛敬了个军礼,然后报告道:“报告参谋长,刚刚核对过了,那小子知道的比情报部送来的资料还全面呢。”

叶长盛一听就乐了,他笑着说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把总,居然有这两下子,你们让他在舰队司令部呆着吧,说不上能用得着。”

刘同规规矩矩的站在叶长盛几人的身边,大气都不敢出。叶长盛看了他一眼,笑着道:“你做为巡江的把总,每年油水不少吧。”

听了叶长盛的话刘同连忙跪在地上,咣咣的磕头道:“将爷,小的每年倒是能弄个三瓜俩枣的,可大伙几个月没发饷银了,手下百十号兄弟,都是有家有口的,还全指着这点油水过日子呢。小队手上倒是存了几十两银子,要是将爷不嫌少,小的全孝敬给您了。”

叶长盛哈哈大笑道:“谁稀罕你那点银子,你自己留着吧。我们远东军马上就要打武昌府,只要你小子尽心尽力,到时候少不了你的赏钱。起来吧,当兵吃粮的汉子,总这么跪着,血性都特么跪没了。”

这时,一名参谋跑了过来,大声喊道:“参谋长,突击部队已经到达武昌府水域。”

“命令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发动进攻……”

“是……”

随着叶长盛的一声令下,南方兵团长江第一分舰队,开始向武昌府及其江北的汉阳汉口等地区发动进攻,大批远东军官兵也纷纷登陆。

叶长盛和一帮参谋围在武昌府沙盘前,不断的用电台指挥协调各个部队作战,因为武昌府水网密布,环境极其复杂,如果哪个部队遇到什么问题,叶长盛就会询问旁边的刘同。

刘同确实算是本地通,在武昌府附近江面漂了十几年,对武昌府附近的江河水道简直了如指掌,每次叶长盛问到他,这家伙站在沙盘旁边看一会儿,就能给出圆满的答案。(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湖广熟,天下足

叶长盛也是暗之心惊,一个小小的把总,竟然对武昌府周围的水道如此门清,还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其实也不难理解,远东情报部在大明各地通过交易收买、威逼恐吓等手段,收买的大都是层次较高的官员和军将,即便是底层胥吏也都是手握实权的那一类人,像刘同这样的普通巡讲把总往往不会太过关注。

而武昌府最了解当地情况的,恰恰就是这些最底层的军将和小吏。倒不是他们如何尽忠职守,而是这帮家伙平日里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克扣捞钱,十几年下来,对武昌府周围的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当然是了如指掌。

俗话说“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千万别小瞧这些当地的地头蛇,即便是官面不知道的事情,或是解决不了的麻烦,交给他们保证利利索索、不留后患的摆平。

刘同这帮人在武昌府周围的江面上漂了十几年,干得就是敲诈勒索、走私销赃的勾当,甚至劫船杀人的事情都干过。如果不熟悉武昌府周围,可能银子没捞到,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虽然远东军情报部几年来不断的收集情报,可和刘同这个在附近江面漂了十几年的地头蛇相比,当然会有所不足。

武昌府码头,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至明末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武昌府也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湖广、江西、四川等省及下江商人、徽商来汉进行贸易的商船,均有停泊的码头。

江对岸的汉口汉阳也是非常繁荣的码头,自从万历末年实行纲盐法以后,汉口成为湖广淮盐分销总岸。汉口、汉阳也以其地理优势条件优越,商贾云集,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一同号称为天下四大镇。

不仅如此,明末以来,随着苏常产粮区逐渐减少,湖广已经成为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这里也是明末最重要的漕粮征收地区。

湖广地区的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及洞庭湖、洪湖等众多湖泊沿岸,遍布着官府的粮仓和民间的粮店。“湖广熟,天下足”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第一分舰队在江南劫掠计划行动顺利,光是在湖广地区就能收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

清晨时分,武昌府码头就已经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码头上的商货堆积如山,靠力气吃饭的脚夫、船工很早就起来在码头上拼命的忙碌。

“嗡嗡……嗡嗡……”

一阵剧烈的轰鸣从江面上传来,盖过了码头的喧嚣,让武昌府码头上忙碌的人们不禁驻足观望,只见几艘样式奇异的快船,犹如离弦之箭似的冲进了码头。

“嘭……嘭……”

这几艘快船虽然看着不大,但重重的撞在了码头外侧的船上,把几艘宽大的船只撞得剧烈的摇摆了起来,一艘装满了货物的船只猛的晃动了一下,船上装的货物纷纷落入水中。

码头上忙碌的脚夫船工,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纷纷逃上了码头躲避,码头上的人也纷纷逃离,使得码头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百余名远东军官兵端着步枪踏着码头上停泊的船只,冲上了武昌府码头,步枪上明晃晃的刺刀闪着慑人的寒光,让本就混乱不堪的武昌府码头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码头就是龙蛇混杂之地,也是各路好汉竞相争食的场所。武昌府和江对岸的汉口、汉阳等地更是如此。

这片码头的混乱,首先惊动的并不是官府,反而是码头的帮会势力出来了。百余名满目凶悍的亡命之徒,手拿朴刀、铁棍等凶器冲上了码头。

帮会之间的在码头上争夺地盘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每个帮派都要养些敢打敢杀的亡命,来应付这样的场面。

可是一帮亡命打手刚刚来到码头,就见一群手持武器的粗壮汉子冲向了他们,还以为是那个帮会势力过来砸场子,所以纷纷咆哮着冲了上去。

“砰……砰……”

一名远东军的排长举起左轮手枪,几名冲在最前面的黑帮打手被接连打倒,其他战士也纷纷举枪射击,剩下的黑帮打手顿时一哄而散,鬼哭狼嚎的四处奔逃。

如此一来码头上也变得更加混乱,随后赶来的一帮官府衙役、皂隶和帮闲,看到如此情景,非常光棍的转身就逃。

远东军突击部队根本不去管他们,后续的战士抬着两挺水冷重机%枪,在码头上建立了两个机枪阵地。

江面上的几艘内河机帆船上的官兵纷纷抛出绳索,将码头上的船只纷纷拖走,不一会的功夫,几百米长的码头便被清理一空。

一队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没等码头清理完毕,就缓缓的靠上了武昌府码头。大批工兵跳上了码头,利用甲板驳船上的蒸汽动力驱动的吊车,将船上的各种物资吊装上岸。

武昌府码头上堆满了各种货物,显得混乱不堪。突击部队人员不足,只好将码头上几百名没来得及逃离的脚夫和船工强行征用了,帮助突击部队清理码头,并帮助工兵部队建立登陆场。

随着一个个蒸汽甲板驳船队不断的靠岸,大批工兵物资也相继被卸到了武昌府的码头上,工兵部队开始在武昌府码头上建立登陆场。

而更多的突击部队则是不断的登陆,然后以连为单位在当地情报站的协助下,迅速的向武昌城内攻击前进。

刘同跟着舰队司令部乘坐驳船来到武昌府码头的时候,面对码头上的变化,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近千米长的码头已经清理一空,浮动码头几乎连成一片,一个个平板船队正靠在码头上紧张的装卸物资。

两边延伸出几条长长的栈桥式浮动码头,一队队全副武装的远东军官兵跳到栈桥式码头上,列队跑步通过栈桥,向武昌府挺进。城内到处都是嘶喊声和惨叫声,还能传来一阵阵零星的枪声。

武昌府码头也被清理出大片的空地,各种战备物资整齐的码放在一个个由围栏围起来的物资存放点内。码头上虽然纷乱,但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效率非常高。就连被强征的大批脚夫和船工,都已经进行了简单的整编,由远东军指挥他们在码头忙碌。(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楚王府

刘同转过头看向了长江对岸,发现江北的汉阳、汉口码头也升起一簇簇的浓郁的烟雾,遮天蔽日的好不壮观。而且空中还漂浮着数十艘飞艇,正悬停在武昌府、汉口和汉阳的上空。

看到如此场景,也让刘同的心里震撼不已。

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啊,这帮人已经控制了武昌府和汉阳、汉口码头。不但如此,他们还攻进了武昌府城内。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至少在大明他没听过有这样强悍的兵马。

刘同只能祈求这帮人别特么卸磨杀驴,他在武昌府还有老母、妻儿一大家子人呢。现在他已经不在乎了,无论这帮人让他干什么,刘同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只要能活下性命就行。

“嘭……”的一声闷响,正在胡思乱想的刘同身体一震好悬摔倒,也让他从纷乱的思绪里惊醒了过来。

叶长盛临下船时,对刘同笑着道:“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一会我让人带着你去战俘营挑人,就挑你这样熟悉武昌府周围水道的人。”

他说完看到刘同满脸的紧张,就笑骂道:“麻痹的,老子用你,是你三辈子修来的福气,你还不愿意啊。帮助我们远东军,少不了你们的赏钱。”

刘同听了大惊失色,急忙又要跪下,但是被叶长盛一把拽了起来。

“挺大个男人胆子这么小,别特么墨墨迹迹的,今天你必须帮我找齐百十号人,若是找不来我唯你是问。”

叶长盛说完狠狠的瞪了刘同一眼,然后跳上了旁边的浮动码头。刘同还想问点什么,但是站在他身后的两名远东军战士却拎着他来到了码头,把他押走了。

此时码头上已经建起了临时司令部,叶长盛和南方兵团第四海外师各级军官聚集在这里。

“突击部队登陆以后,情报部驻武昌府情报站的人员,组织力量协助部队打开了武昌府的城门,目前突击部队已经冲进了武昌府城,并占领了城内的各个关键地点。我们还派出了大批内河机帆船,封锁了武昌府南部的各个交通要道,争取不让一艘船只逃离武昌府。下一步我们会陆续组织部队,通过附近的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发达的水道,深入湖广各地劫掠粮食。”

叶长盛听了师长刘东的汇报,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江北先不要管,只要控制住长江、汉水河面即可。目前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控制武昌府城,这里有大明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机构,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武昌府的粮库、藩库所在地都在城内。

而且大家别忘了,城内还有一个超级大户楚王府,及其大批郡王府和大明宗室的聚居区,那里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武昌府是大明中部地区的商业重镇,城内各种商铺、仓库里面粮食和布匹等物资海了去了,我们要抓紧时间抢运,尽快将物资运过江北。

老刘,你马上组织部队南下,扫荡长江以南地区的湖广产粮区,尽最大努力收集粮食等物资。湖北周边的情况太复杂,我们根本无法完全封锁武昌府,就算我们封锁的再严密,不说别人,就是那个武昌府的地头蛇刘同,就能轻易找到漏洞逃出去,把武昌府的消息散布出去。”

大家听了叶长盛的话,也都承认这个事实。武昌府周围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水网发达,地形环境极其复杂。就算情报部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无法像刘同这样的地头蛇熟悉当地环境。

叶长盛笑着道:“我已经让刘同在战俘营挑人去了,多找一些他这样熟悉湖广当地环境的地头蛇,分别配备给我们各个突击部队,再结合情报部提供的情报资料,这样一来我们在江南的劫掠行动势必会如虎添翼。”

中午时分,远东军已经彻底的控制了武昌府城内外,大批码头上的脚夫和船工被强行征用,并对他们进行了临时整编,组成了一个个中队、大队,帮助远东军搬运各种物资。

远东军进城后并没有急于劫掠楚王府和码头上的商铺、仓库,而是集中力量搬运大明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武昌府的粮库、藩库。

城内城外的手推车、马车和大牲口都被远东军强行征用,一辆辆装满了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的运送到码头,然后由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队运送至江北的汉口、汉阳码头。一时间无数甲板驳船在长江两岸的河面上来回穿梭,浓郁的烟雾几乎遮蔽了天空。

叶长盛和刘东等人走进了武昌府,发现城内街道上到处都是远东军的官兵在巡逻警戒。自从远东军进了武昌府,城内的老百姓都紧闭房门,生怕入城的贼人破门而入。

这个时代是凡城破之后,首先遭殃的就是老百姓。有的军将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甚至会鼓励官兵烧杀淫掠,所以现在城内的老百姓都是战战兢兢。

但是最担心的却是楚王府的大明第九代楚王朱华奎。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楚王府位于高观山南麓,坐北朝南,背依高观山,东西宽两里,南北长四里,占地八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

楚王一宗人丁兴旺,至明末子孙不下万人。不仅楚王、楚王的郡马及楚府的郡王如此,就连楚王府的高级官吏管氏、护卫安氏、典宝熊氏等,莫不成为昔年江夏的望族。

明朝历代楚王均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