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鹌鹑听了李明的训斥,都是两色苍白的不断点头,连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旁边的高建国嘿嘿笑道:“行了,你们跟他们说得也够多了,他们几个听得进去就好。我跟你们说啊,现在可不是吓唬你们,公司马上就要成立一个监察机构,专门负责监管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而且这个部门的监察人员,可都是微服下乡,反正你们好自为之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视察(二)

铁岭地区的管委会主席王辉,被李明和王和分别敲打了一番,弄得他一身冷汗。连带着两名支队的负责人都被吓得魂不附体。

这些年公司基层的管理干部表现都非常好,所以公司对他们一般都是以鼓励为主,平时很少像今天这样严肃的批评。

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进入中原,各地的基层干部普遍都有些得意忘形,认为已经天下是远东公司的,他们这些人也都是新朝的官员,再加上中原各地前明的官员、胥吏的拉拢追捧,使得很多干部的心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很多干部的思想变得松懈,没有了以往的紧迫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基层干部对公司的一些规定,普遍存在着应付的心理,使得很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很多干部也有了好大喜功的想法,为了做好工作,对一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

这个苗头已经是普遍现象,也引起了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重视。所以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经过开会研究,决定将这个刚刚出现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进一步推行制度化建设,对任何敢于践踏规章制度的干部,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严重的要进行处理。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全名为“监察公署”。归属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直接领导,部门的职权非常大。

“监察公署”平时的工作,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在基层进行监察监督,处理各地的信访举报,并参与考察各地基层准备提拔的高级干部,只有通过“监察公署”考察过的高级干部,才能最后得以提拔。

这也是公司最神秘的部门,由公司董事局直接负责管理,这个部门在公司并不设办公场所,所有的人员也并不在编制之内。

每个监察公署的员工资料都属于公司的高度机密。就算是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普通委员,想要查阅资料,也要像董事局的几个常委申请才能查阅。

公司在建立监察机构的同时,对各地基层单位也开始进一步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了各地基层的干部作风建设,对一些平时不遵守纪律和漠视制度的干部,都进行了非常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在公司进行了通报批评,甚至还有几个情节严重的干部,被处以免职撤职处理。

远东公司近段时间的一系列动作,也在公司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以前很多经常违反规定的干部,现在都变得小心翼翼,严格的遵守公司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敢逾雷池一步。

王辉和支队的两个负责人,被敲打了一番,现在状态都很差,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王和觉得差不多了,就笑着道:“好了,都别哭丧个脸,我们批评你们,说明你们还不是不可救药,只要你们以后能认识到错误,那就还是好同志。”

李明也沉声道:“你们要切记,以后干什么工作都要严格的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好了,我们走了一天,现在又困又饿,你们安排一下吧。”

王辉听了两人的话,脸色也恢复了不少。他连忙说道:“支队部已经安排了……已经在下面中队联系了一家农户,我们先去支队部洗漱,然后一起过去吃饭。”

其实今天支队部已经准备了丰盛的午饭,只是刚才被李明、王和狠狠的训了一顿,话说到一半,突然想起了公司的规定。

那就是领导下基层期间,按照规定要去普通农户家住宿用餐,并缴纳一定的餐宿费。好在王辉反映超快,直接把话圆了回来。

但是他也不动声色的朝旁边的两个支队负责人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他们一会儿马上下去准备好,趁着首长在支队部的功夫,把事情安排好。

李明和王和对他们的小动作刚然也都看在了眼里,但是两人都装作没看见。毕竟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各地的普遍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至少今天王辉能意识到这一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总要给大家适应的时间。

王辉领着三人进了支队部,然后对两名支队的负责人嘱咐了几句,才急匆匆的跟了进去。两个支队负责人也是心领神会的去安排了。

李老根和几个大队的干部刚刚卸完物资,就看到一辆三轮农用车快速的冲到了大队部的外面,一个人从车上跳下来,急火火的跑了过来。

大队长一看来人吓了一跳,竟然是支队长。他连忙迎了上去,笑着道:“支队长,今天什么风把您吹过来了……”

支队长一摆手,急火火的喊道:“别扯淡了……快……赶快在你们大队找一户,安排公司的三个首长吃午饭。”

“支队长,你太小气了吧。首长来了,你们支队部不好好的招待一下,领我们农户家来算怎么回事,你就不怕首长埋怨你。”

支队长一听就火了,怒骂道:“胡说八道……基层单位接待上级首长,公司都有哪些规定的,你特么早忘了吧。看来我们支队的问题还真不少,以后要加强一下这方面的学习了。”

对方的一股邪火,把大队长弄得五迷三道。他刚想解释一下,可支队长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你还愣着干什么,赶快给我安排下,领导马上就要来了……”

大队长看到支队长真急了,他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可是现在大队部的干部都在个下面呢。而且这个时候一般的农户,也都在田里忙活,一下子上哪找人。

突然,他转身看向了远处的李老根,急忙三步并两步的过去,拉着李老根的胳膊,急切的说道:“老根,你快回家去准备,一会儿有几个首长上你家吃饭。”

正在擦车的李老根,听了大队长的话,差点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几个首长居然要去他家吃饭,这可怎么办啊。

“大队长,我……我家不行啊,你还是找别人吧。”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视察(三)

虽然李老根一再推拒,可都这个时候了,哪还能由他说的算。支队长带领着大队长和教导员,乘坐着小四轮拖拉机来到了李老根的家。

朝鲜女人听到这个消息,也被吓得够呛,但支队长和大队干部已经决定了,李老根两口子也只能赶快张罗午饭。

李老根怕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怠慢了几个首长。大队干部也是这个意思,想从大队部拿过来一些东西,省得午饭弄得太寒酸。

“几位首长来到基层,就是想感受一下普通农户家的味道。你们跟着掺和什么,老李,你就可着你自己家的东西弄,放心吧,首长们不会怪罪的。”

支队长刚挨完训,思想觉悟瞬间上升了不少。所以现在也算是明白了几位首长的心思,知道他们来基层最想干什么。

李老根无奈只能把家里春节剩下的一些年货,一股脑的都拿了出来。大都是一些罐头、干贝、咸鱼和腊肉,还宰了家里的一只老母鸡,又把朝鲜女人为了在农贸市场换东西而积攒的几斤鸡蛋也贡献了出来。

家里的朝鲜女人能干,堂屋里十余个大坛小罐,都是她腌得都是酸菜、泡菜、咸菜、咸鸭蛋。反正东凑西凑的,你还别说,真弄了满满的一大桌子。

支队长和大队干部也都帮着忙活,等到午饭弄得差不多的时候,李明等人也在王辉的陪同下来到了村子。

大队教导员本来还向地区主席建议,想召集所有的基层干部迎接首长。刚被训得狗血淋头的王辉登时就怒了,把大队教导员这顿臭骂,反正就是把王和、李明的那一套复述了一遍。

李明和王和、高建国他们在李老根家吃了一顿丰盛的农家饭菜,虽然显得非常寒酸,主食还是玉米面的饼子,可三人却吃得很香。

实际上他们平时吃得最差的那一顿,也是公司中午提供的工作餐,两荤两素外加一个药膳汤。而回到家里都有专门的厨师,食材也都是公司各个控制区最珍稀最精贵,吃得都是山珍海味,说是帝王生活也不为过。

但是偶尔下到基层吃一些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农家菜,对他们来说最适合不过了。高建国还带了两瓶远东特酿。三人来的路上遭了不少的罪,在李老根家吃饱喝足后,浑身上下的疲累也都一扫而空。

李老根两口子开始根本没怎么敢动筷子,都紧张的跟什么似的。但是看到首长们吃得挺香,他们也挺高兴的。李老根还喝了几盅,弄得满脸通红,借着酒劲还跟李明他们聊了几句。

当地的大队长为李明他们介绍了李老根,王和想了下道:“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卖粮大户,还上了公司的远东日报。没想到现在已经是一名农机驾驶员了,老李,你进步可够快的。”

教导员听了王和的话,连忙说道:“自从老李成了农机驾驶员,不管什么天气,每天早上都要来大队保养农机,现在他对那辆小四轮,比自家的女人还用心。”

大队长也笑着道:“老李还经常帮着维修小组修理维护各种农机,现在我们他在我们大队可是个能人,就算是维修技术员不在,他也能顶上一阵子。”

李老根被领导表扬的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不断的用手绕着脑袋憨厚的笑着。

高建国哈哈笑道:“大伙日子越来越好,可很多人也变得吃不了苦了,忘了自己当年做流民的日子。现在我们的基层单位,最需要的就是老李这样实干的人。既然老李业务能力不错,就让他做大队的农机小队长吧。”

大队长听了非常兴奋的说道:“首长,这当然好了,现在农机小队都是我兼着小队长,可我天天事情也挺多,哪有时间管啊,支队长,既然首长都说了,就让老李干吧,把农机小队交给他我最放心了。”

李老根听着几个首长的话,顿时懵逼了。他可没想过要做什么小队长,长这么大也没管过什么人,就连想都没想过。

“首长,我不行啊……我真不行啊……”

王和笑着道:“老李,农机小队的小队长,必须要有一个技术过硬,并且熟悉农机的人来领导,平时主要的调派工作也都是大队领导来管,你主要负责业务方面的事情。只要保证大队农机小队各个机械能够随时出动,而且工作的时候保证每一台农机都能平稳的运转,那你这个小队长就算是尽职了。”

听到王和这么说,李老根才算是安下心来。若是做到这一点,那他倒是没什么问题。实在不行他自己多干点,平日里维护好每一台农机,保证所有机械都能顺利运转,这个对于他来说还真不难。

离开了李老根家,李明和高建国、王和,在王辉和支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又去其他几个大队走了走,详细的考察了今年各基层单位的春耕准备工作。

不管怎么样,远东这些年培养的基层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确实没说的,而且还都有着一股踏踏实实干事情的尽头,也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当然,这或许与他们的出身有关系,也可能是在远东所有内部员工的感染下,长时间潜移默化逐渐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

但是人不可能一成不变,都会随着环境和地位的改变,慢慢的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就像公司的很多内部员工一样,大家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都怀着满腔的创业热情,可随着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开始有了一些别的想法,这并不是哪个人的错,而是人之常情。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圣人,人性复杂而多变,有时候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可能一觉醒来,发现生活已经变了另外一番样子。

所以公司也在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变一些政策,逐渐适应未来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公司能够平稳的向前发展。(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东北地区的农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农林部在辽东、外东北,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也是因为有了辽东这块试验田,让公司农林部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实践迅速的消化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并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的技术员。

通过他们的努力,把现代社会的化肥有机肥、农药除草、有机饲料、优良种子、消除病虫害,以及现代家禽家畜养殖技术、菌类养殖技术、蔬菜大棚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引进了这个时代,并大范围的进行了普及推广。

在小冰河时期恶劣的气候,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的情况下,依然在辽东、外东北地区,实现了平均亩产接近甚至达到了现代社会的水平。

农林部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耕地面积如此广袤的东北地区,做到了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对我们的民族也绝对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现在东北地区基层支队都配备了农业技术小组、畜牧兽医小组、水产小组、引水灌溉小组等多种技术服务机构,主要就是向广大的农村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东北地区的普通农户,家家户户都掌握了制作土法有机肥、青储饲料等的技术,并具备了科学的家禽家畜养殖方法。

如今辽东、外东北地区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户,家家户户都是余粮满仓、鸡鸭遍地,虽然农民餐桌上虽然还是有些寒酸,但是副食品已经占有很大比率。

菌类、鱼类、奶制品、肉制品、蛋类等各种副食品,都已经走进了普通农民的家庭,大大的丰富了东北地区的饮食结构。

现在遍布远东各个控制区的几十个种子培育中心、几百个家禽家畜育种中心和大批菌类培育中心、鱼塘鱼苗培育中心等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基地,都是几年前在东北地区打下的基础,然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如今辽东、外东北每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是远东各个控制区最多的地区。极大的缓解了公司进入中原以后,面对的粮食紧张问题。

另外,除了粮食谷物的生产,东北地区农业的农、林、牧、渔等方面,包括农副产品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林业、牧业、捕捞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也是公司进入中原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在远东控制地区的春耕期间,组织各地基层的普通农民,大规模推广玉米、甜高粱、马铃薯和地瓜等新品种的种植,并圆满的完成了各地新型农作物的春耕任务。

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农业技术极其落后。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平均亩产也不到三百斤。而且几辈子传下来的传统种植技术,更是在广大农民的心里根深蒂固。

远东公司想要在短时间内转变他们的传统观念,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公司农林部却没有放弃,利用这些年在东北地区培养的大量农业技术员,深入中原控制区农村的各个基层中队,手把手的教授农民新的农业种植技术。

公司各地的基层单位,利用冬季几个月的时间组织了冬训,平时训练队列、内务和体能,以及开展扫盲、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开办了农业技术学习班。

教授控制区所有农民先进的现代农业知识、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制作土法有机肥技术、青储饲料的制作方法等各种知识。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控制区的广大农民基本都转变了传统的农业观念,也认识到了新型农作物的各种优势,并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

在今年春耕期间,公司在中原的所有基层管理干部、基层农业技术员、远东军指战员、武装警察和民兵、公司各部门的员工等各个单位,几乎都下到中原控制区的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种植新型农作物。

在面积如此广袤的中原地区,轰轰烈烈的推广普及新型农作物,对公司农林部来说绝对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一旦某些地区出现了问题,影响了今年秋收的产量,势必会影响公司控制区的稳定,也会失去中原百姓对远东公司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

但是农林部却依然顶住压力,依然决定大规模推广新型农作物的种植。如果不是农林部在东北地区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员,根本无法完成这个壮举,更没有底气做出这个看似颇具风险的决定。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辽东的春耕生产,终于开始了。整个辽东、外东北地区到处都是一片无比繁忙的景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辽东的部分地区,农户们并没有着急下地干活,而是每天都围在自己的耕地边上,看着各种各样的“铁牛”在田野里呼啸奔驰。

各个农机试点的基层农机分队,每天起早贪黑的驾驶着各种型号的农用机械,在田野里肆意狂奔,也让东北地区的老百姓见识到了“铁牛”的威力。

以往一家几口人驱赶着耕牛,想要完成几亩地的春耕任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每年的春耕期间,对农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