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参将真是眼眶都瞪崩了,开什么玩笑?人还在梧州城的丁容城施展五雷正法?他倒没有石璞那么高的觉悟,武人信神鬼的比例,通常来说要比文臣大多了,刀口舔血的勾当,真是漫天神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不少那一柱香。但这太扯了,一旦被义军冲入谷里来,骑兵优势尽失,那就全无生理!

“莫要管某!姬佥事,马上出击!”那参将也是硬朗,直接就对部下的佥事下达出击的命令。都是配合得娴熟的军马,姬姓都指挥佥事听着,立时大吼道,“随某杀贼!”持着长枪便向谷外杀去,此处到那谷口石堆就这三十步了,这三十步若不能将义军冲溃杀散,待得杀入谷里来,那真全没了。

便在这时,就听得文胖子撕心裂肺狂吼道:“丁容城法旨,五雷正法,急急如敕令!诛邪!”最后一个字,是完全听不到了,因为引信已经到了尽头,至少三十公斤的黄色炸*药,被瞬间引爆。

应该说是两大包黄色炸*药中间的起爆药被引爆,而引发了这两大包黄色炸*药的爆炸。破片杀伤型的手榴弹装药大约就是一百八十克左右,而三十公斤就是三万克,别说没有破片,那些乱石、碎石,就是天然的杀伤破片,相当于一百多颗破片手榴弹瞬间在那里爆炸开。

火光,剧烈的巨响,破碎的肢体在空中飞,如同一个个被最顽劣的孩童肆意撕毁的玩偶。

战马长嘶着乱踏,至少有三五十个跟着姬姓都指挥佥事冲出去的骑兵被直接掀下马来,而姬姓佥事更是极为倒霉地被三十步外飞来的一片碎石,削去了半边脸,瘫在马上死得通透了。那被肥球死死扯着的参将,失聪之中完全反应不过来,傻傻的望着谷外,如果不是肥球使出吃奶的气力硬帮他压住受惊的战马,那参将估计能被战马摔个脑震荡都不出奇。

石璞跌跌撞撞地冲出了那棚子,他被吓愣了,数朝元老看尽无数沉浮,也是总理过宣大军务的,但这一刻,他只是下意识地喃喃念着:“这世间真有如此术法?匪夷所思!匪夷所思!丁容城,真神人哉!”

“快他妈冲啊!”肥球用力地摇晃着那参将,可是这种远远比起这年代的小炮,要可怕无数倍的爆炸,真的让那参将好半天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肥球忍不住,直接扇了他两记耳光,他才清醒过来。

但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拍马过去,一个个地踢醒那些同样被吓傻了的亲兵,足足花了半炷香的功夫,才凑起了三两百骑,并且还都大多是魂不守舍的模样,这参将倒是打老了仗,知道时不可失,机不再来,提着长枪咆哮:“随某破敌!戮贼!”领着那三两百骑冲向烟尘犹未平复的谷口而去。

肥球和文胖子都极识时务,尽管他们不见得怕死,但这种冲阵的事真是生死无常,所以这两位在那参将领着三百骑杀出去的时候,就退到了石璞身边,提刀在手咬牙切齿作警戒状,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警戒什么,倒是老石璞回过神来,推搡着自己的幕僚:“快!让他们都跟上去!”

前前后后的拉扯踢打,大约近乎一柱香也就是五分钟左右,第二波的千余骑兵才从山谷里打马奔出,而等到最后千多骑护着老太保冲出山谷的时候,已离那参将杀出的时间,足足有一盏茶也就是十分钟的光景了。

要知道,这些骑兵都是先前全部结束齐整,连马肚带都紧好的。耗费的时间,完全就是失聪和吓愣了。而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第一波那三百骑冲出去时,倒是在烟尘里因为看不清路况,结果摔了七八匹马,那些义军死的死、伤的伤,其他的也被震得不知所措,完全就是没反应过来。

第二波的骑兵冲出去时,义军倒开始有了反应,只不过失去了组织和锐气,许多先前活生生的同乡,就这么变成一具具破碎的尸体横在身前,因为都是四乡八里的,这些死尸几乎都能叫出名字……于是面对涌过的千余铁骑,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跑,逃命。

连杜子腾和邢大合以及三位狼兵,原本在山腰上所准备制造的混乱,都没有派上任何用场。因为山腰上的义军离得远,除开个别实在倒霉命中该绝的,被飞掠上来的石片击中之外,只是被爆炸引发的微型地震弄得站立不稳,但也正因此,他们看清了谷口处同伴的惨状。

他们的反应比第一波骑兵还快,然后便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样的应对措施:逃跑。

凭仗着对于山地的熟悉,他们几乎在半炷香的工夫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留下杜子腾等五人在山腰上,孤零零地呆站在那里,就象五个傻瓜。

潜伏在悬崖高处的丁君玥,把一个单筒望远镜,安装在手里狙击枪的导轨上,对着副射手说道:“五百米外,用这个来瞄准。”副射手扁了扁嘴,没有开口,因为那不是一个狙击瞄准镜,上面并没有刻度划分,连一个十字垂直交叉线都没有。

因为瞄准镜在放大目标的同时,也会把无论是画在镜片上的线,或是夹在玻璃里的丝线放大,以丁一现在的技术水平,这么短的时间里,他造不出一个狙击镜来,这真的就是一个单筒望远镜。

但在她或丁一手里,便是足以杀人的利器。

第二章拯救两广总督(十四)

【未校】

在望远镜里,丁君玥看到了都峤山东北方峡谷入口处,密密麻麻的人影在涌动,那是数千准备好了滚石擂木的义军,他们离得太远,大约超过一千米的直线距离,加上山体的间隔,刚才那场爆炸,对他们的来说,影响并不大。

义军的纪律性相比之于边镇悍卒来说的确很不怎么样,但他们有足够的韧性,他们能在蓝受贰被诱杀之后,跟着侯大苟继续造反;历史上在侯大苟就义之后,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停憩下来……

只要让他们把官军堵住,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石璞就完蛋了。

都峤山自然不止一个出入口,只不过几乎粮尽箭竭的官军,如果再被拖到都峤山里,跟能够提出“官有万兵,我有万山”的理论、纵横十万大山数十年——绝对于山地游击战专家的侯大苟所部来打游击战,事实上,死亡和战败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发暗号。”丁君玥对副射手低声吩咐道,她的眼睛仍旧贴在那个望远镜上,她并不是在寻找目标,而是在寻找一种感觉。单筒望远镜里没有准心和缺口,但她依然想试一试,她瞄准了指挥着那些义军的头领,用心去瞄准。

早就做好了准备的李云聪,在看出冲天而起的烟花讯号,马上就向着那些义军开始了第一轮射击,大约二百米的距离是他们手里那前装线膛步枪所能及的最大射程了——也许子弹还能往前飞,但已经无法通过裸视来捕捉目标了。

一轮急促的射击之后。他们就往山外撤出,这让他们之中许多人的体力,都开始出现问题。因为连夜进山之后。他们又在天亮以前,沿着来时的山路,与看守马匹的同伴会合,撤出都峤山,再绕到东北方这个峡谷出口来诱,一夜无眠和来回的奔波,已经得用意志才能支撑他们完成战术动作了。

而峡谷上的义军尽量出现了伤亡。也引发了骚动,但并没有放弃阵地来追击他们这支小部队,这让削瘦的李云聪愁眉紧皱:“这就很麻烦了。再来一次吧,要是拉不出来,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些官军冲到这里。就全给砸成肉饼了。”

于是他们只好冒险再回去。重新开火,只是收效甚微,尽管这一次他们十来把枪就至少撩倒了七八个山腰上的义军,但对于数千人规模的义军来讲,真的意义不大,至少不足让统领义军的头领,考虑放弃阵地派兵追击。

不过在李云聪他们第三次开发时,终于还是起了一点效果。那就是山腰上开始派出一支三五百人的义军,冲着他们这边而来。李云聪苦笑着对着身边小队的战友说道:“咱们完蛋了。撤吧。”

因为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吸引了三五百人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毫无用处。

余下的义军,仍然足够给石璞所部,造成致命的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都峤山悬崖上的丁君玥扣下了扳机。

正在山腰上指挥义军的郑昂就觉脸上一热,肩膀上突然受到压力,回过头却发现,刚刚和他在讨论如果把那支烦人的小部队驱赶走的义军将领,整个脑袋已爆裂开了,脑浆和鲜血,把周围的人等喷溅得头脸皆是,而那仍在不断喷溅着鲜血的无头躯体,就压在郑昂的身上。

“误差这么大……”五百米外的丁君玥抱着狙击枪做了一个战术滚动,闪避到一个不会被远处义军察觉的角落里,拉动枪栓退出弹壳,并把它交给副射手收好,她刚刚是瞄准郑昂的上半身的,因为很明显郑昂就是发号司令的角色。

但风速,以及没有瞄准点的望远镜,让弹着点至少偏离了目标三米,并且从上半身变成头部。天赋很重要,但天赋也不可能让她把这个连十字划分都滴有的望远镜变成狙击镜。

丁君玥推上枪栓,在草丛中爬了过去,就听到副射手尽管压低了音量,却仍有掩饰不住的亢奋:“成了!成了!”丁君玥把眼睛凑到单筒望远镜上,然后她拍了拍副射手的肩膀,示意对方跟随着她开始撤离。

一个好的狙击手不是枪枪命中,没有谁能保证每一枪都命中目标,重要的是,能不能完成在战术中的作用。这一点,丁一不断地给丁君玥灌输着,而今天之前她始终是本着听丁一的话去服,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明白丁一给她灌输的这通道理的实际意义。、

“赶紧走。”丁君玥对着副射手这般吩咐,背起狙击枪的皮箱,她匆匆地沿着来路而去,甚至在路上还滑倒了几回,不过不论是她还是副射手,都不敢放缓脚步,因为若是石璞的宙军脱困,那么义军合围搜山的话,她们两个人绝对就是被碾死的角色。

因为她们完成的了作战目标。

义军乱了,完全失控了。

不是慌张忙乱,而是愤怒。因为这不是三十公斤黄色炸*药带来的震摄,而是明军火铳把他们之中的头领杀害,他们并没有发现丁君玥,而把这战果归到了李云聪这伙“老鼠”的头上了。

“浦母!阿猪兄给他们整死了!”、“搞死伊!给阿猪兄报仇!”、“同村的手足,拿起家什跟我上啊!”他们的怒火如此的狂烈,只是一种强者被弱者当面打了耳光之后的不平,如果是数千官军铁骑,也许他们会没有这么愤怒,能冷静下来听郑昂指挥。

可幸,面对只有二十来人的小队伍,一下子,连郑昂也无法稳住他们了,当他扯着身边的义军时,就听对方急吼吼地道:“唉,郑阿兄,俺们把那二十来只官府的狗拖来杀了,误不了什么事的!”

群情汹涌便是如此了,最后郑昂只扯住了他百来个心腹留在山腰,其他二三千义军都冲着李云聪他们追了下去。这可把李云聪那个小队吓了一跳,那真是手慌脚乱,他们是诱敌不错,也是准备撤退,但没想到效果这么夸张啊,还好也是做了准备了,已在路边设了几颗手榴弹当成绊雷,此刻爬上马背,那真是头也不回,不惜马力狂奔而去,因为义军也有马,并且不在少数,只要被赶上了,那真是连全尸都不要指望了。

而此时的梧州府城里,赵辅着急地问着丁一:“晋公!让末将带人上吧!不是末将夸口,麾下这几千人,都是跟鞑子打老了仗的兵马,此时也有求战之心,军心可用啊!”他实在不放心,因为丁一派出杨守随——那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领着那一千多步卒,济什么事?

丁一听着笑了笑,拍拍赵辅的肩膀对他道:“求战心切?带我去营里看看吧。”

赵辅并没有说谎,或者说他不敢在这个时候跟丁一扯蛋。

那几千兵马,站在那里虽然没有什么队列可言,但那种求战之意,在这些悍卒身上还是能感受得到。事实上赵辅并不是不知兵,如果他统率的水平不行,也不能领军从桂林府赶回来,然后就组织夜袭,不成功之后第二天还组织了几次冲锋了。

这完全是策略的问题、战术上存在的缺陷,当无法解决地形上与义军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又没有压制性的人数优势,那么其实也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大规模的炮火覆盖了,可惜,这个年代是没有这种东西的,不论东西方都一样。

丁一如果没有盘族、瑶族的那些山地教官之前几个月对麾下部队的训练、通过口述构建沙盘,以及派人化装去堪查之后,一点点修正都峤山在地图上的形状的话,丁君玥的特种小队,也根本无从施展。

“你们看见了,石太保所部,已由杨守随领去援,没有大家什么事。”丁一站在桌子上,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对着下面的军马大声吼叫,“没错,他们只有一千多人,但我相信他们可以把石太保接回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是我,丁某人的兵!”

“我信任他们!在怀集城下,他们就是这么把侯大苟的七千步骑吃掉的!”

“别给我提什么关边战事,谁他妈敢跟老子比一比,杀的鞑子多?”

“你们输了,输了,那么就他娘的老实守城吧!”

“我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记住,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们今天肃清府城的奸细,干得好,让我满意,那么你们还能上阵。如果今天这活计你们干不好,有人还趁着这机会,调戏小媳妇大闺女,偷点钱财什么的,那你们还有什么用?他妈的全去卫所种地吧!”

很快丁一就结束这次训话。

这让赵辅很担心,他担心是因为他知道丁一要干什么。

收心,收这些悍卒的心。

只怕是个笑话吧……那杨守随领着一千多步卒,和昨天出发的二三十人两支小队,就能把石太保接应出来?是,若是丁一能成的话,那么这三千悍卒,以后绝对就是唯丁容城之命是从了。

赵辅都以丁一门下走狗自居了,他倒不介意丁一收这些军兵的心。但能成吗?赵辅苦笑起来。他不知道当那个叫杨守随的少年带领着残兵败将归来时,丁容城该如何收城,他甚至怕敢去想。

ps:可能有错别字、漏字,晚上九点后我会较正重传,作者有点不舒服要去看看,来不及校了,见谅。

第二章拯救两广总督(十五)

憋了一口气的边军踹门的时候特别的用力,看得那些被押着队列指认同伙的士绅心惊胆将,暗暗庆幸着半夜时分自己被拖出家门时,那些军兵动作尚算温柔。被捉捕的不止是昨晚赴宴的士绅,他们还供出了更多的人。

有梧州知府衙门的佐贰官,例如同知、通判之流的;也有府治所在的苍梧县,县衙里的六房书吏、捕头马快等等,没有这些人上下串通,刺客没有那么容易摸进驻在大军的梧州府城,要知道石璞驻扎在这里,也就相当时两广总督的行辕临时安在此处,没有内奸配合,真当朝廷兵马是摆设么?

这些人被那伙士绅指认出来,带着军兵来拿了人走,前后门尽数被贴上了封条。那些边军火气大得不行,人犯敢有拿出士林架子还是官场气派的,一个个全被踹翻了,揪着头发倒拖了出来,甚至还扬言道:“容城先生是善心人,出来时教兄弟们手脚要干净,不得冒犯女眷……兄弟们不敢违他老人家的意,但若敢破了封条或是逾墙出来的,那就是附逆,杀了尔等这腌臜货,却也不算忤逆容城先生了!”

有一家人门前是有进士杆的,不信这个邪,倒真有人说什么那封条上,参知军务的印信,拿来封他家的门实在荒唐,于法理不合,便自推了门出来叫骂,还说什么要上京告状之类的,那伙边军回头便杀了进去,真是三进的宅子。直杀得血流成河鸡犬不留。

于是此后再无人敢出声。

这日梧州府城真个是万人空巷,大伙都涌去校场那边看丁容城公审附逆士绅官吏,那些一个个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头面人物。被去了帽子,披头散发押在边上,全然如斗败了的公鸡也似的。

并不是所有涉案人等都老实供认,提出那苍梧的知县上来,那厮就极硬朗,拗着脖子叫嚷道:“要革下官的职,当报吏部。丁容城!尔无律法,目无君父!下官必要参尔一本,士林之中。末必便是汝一手遮天!”

事实上,这知县叫嚷的,是正理。丁一对于知县并没有任免权,不但参知军务的丁一没有。两广总督石璞也同样是没有这种任免权利。甚至知府、布政使也没有直接的人事权,要任免知县,是应由吏部来决定这样的处分。

诚然,作为知县的上级,不论是知府、布政使,或是两广总督石璞这等上官,是有给知县穿小鞋的权力——上级要找下级毛病,还愁没办法?所以往往上官对于下属知县不满。所说的便是:“汝下去听参吧!”知府或其他上司,上了折子去参知县。那这知县绝对是有大麻烦,通常吏部也都会照准批示下来。

但所谓“千年犹行秦政制”,也就是郡县制,按正理来讲,的确就是知县的任免都是出自吏部。上官有管辖权,有对下级年终考评的权力,但没有任免权。所以那知县有恃无恐在那里咆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