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了此节的汪德臣还有什么顾虑,下令前进。  当然,山岭上仍然要派人留守。  宋军虽然拿他没有办法,派点小部队来捣捣蛋还是没有问题。  比如动员山民们在山上扔点石块,砸死砸伤几个之类地事情总是可能的吧。
    再严重点。  组织起山民滚些石头下来,把他前进的道路塞断。  让他无法前进,迟滞他的行动。  要是这样的话,攻打剑门关的宋军就有更加充裕的时间了。
    木札礼不愧是名将之才,他地担心终于应验了,他们遭到攻击。  攻击他们的不是宋军正规军,严格点说根本就不是军队,而是附近地山民。  这些山民也真是够刁。  这是木札礼的想法,其实应该是说他们的行动富有智慧。
    山民躲在暗处,等蒙古军队经过,瞅冷子射箭,或是扔出石块之类的东西。  更让蒙古军队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会挖陷坑,放索套。
    陷坑这些事物在战场上就没少用,蒙古军队经历得多了。  也不以为意,让他们受不了的是山民的索套。  索套本来是用来套野兽,用来对付蒙古军队同样效果不错,让他们胆颤心惊。
    所谓索套就是在必须落脚地地方挖一个坑,放好绳子,按好机关。  一脚踩上去就给绳子套住了,坐起了飞机,来个倒挂金钩。  (按:这种索套在我的家乡,猎人多用来套野兽,防不胜防。  )
    这种事情,蒙古军队还没有遇到过,要他们不怕都不成。  而秦岭山脉连绵数百里,山多林密,最适合这种套索,让警戒的蒙古军卒吃足了苦头。  不少人有幸亲身体验了这种新式玩法。  给倒吊起来。
    光给倒吊起来还是小意思,最让蒙古人难以忍受的是。  只要一给吊起来,就会飞来一阵雨点般的箭矢,一个弄不好就会送命。  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箭矢都是土制的,不是军队使用的利箭,要不然地话他们的伤亡会大得多。  饶是如此,两千警戒的蒙古军卒也是伤亡不少。
    更绝的是,这些山民箭法不怎么样,十箭难有一箭射中,蒙古军卒嘲笑他们射箭是在碰狗屎运,能不能射中纯粹是讲运气。  逃命的功夫倒是一流,每当蒙古军卒去追他们时,他们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根本就追不上。  一个弄不好,还要中他们的冷箭。
    山民只是骚扰性质,并没有带来太大地危害,木札礼权衡之后决定不理睬他们。  在战争中,一支军队推进总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能不理睬的就不理睬,这是战争中的一般做法。
    最让木札礼高兴的是,他接到了博尔忽要他全速前进的命令。  他从长安出发,本想一鼓作气赶到剑门关,没想到才走没几天,从大都传来忽必烈的旨意,要他以无规律的方式开进,一切都要听从博尔忽的命令。
    对于这道旨意,他虽是不明白其中的用意,还是忠实地执行了。  博尔忽要他全力推进的命令正是他日夜盼望地事情,很是兴奋地执行。
    人算不如天算,木札礼不想全速推进地时候,完全有机会。  当他要全速推进的时候,却没有机会了。  原因很简单,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成群结队地山民,仿佛他们吃了饭没事做似的,专和他做对。  整日里纠缠不清,一有机会就从山上滚下巨石,打死砸伤不少蒙古军卒不说,更严重的还会阻住道路。
    至于担任警戒的蒙古军卒,就更惨了,可以说没有一刻可以安宁,时时刻刻都在惊恐中度过。  山民们的箭矢多起来了自是不用说,准确性也增大了,先前射半天也射不中,现在虽然不是一射一个准,至少也是十箭中有五六箭会射中。
    中箭对于蒙古军队来说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让他们受不了的是,箭头上居然涂有剧烈的毒药,只要擦破一点皮就有性命之忧,这在蒙古军队里引起了不小的惊恐。
    也许山民对蒙古人是恨之入骨吧,除了在箭头上涂抹毒药以外,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毒蛇,用筐子吊在空中,按好机关,蒙古军队一触动,毒蛇铺天盖地从空中落下来,后果不用想都知道,给咬上一口必然送命。
    秦岭一带多蛇虫,要弄蛇一点也不用奇怪,让木札礼奇怪的是,山民的本事也太大了点,居然在秦岭即将入冬的时候也能抓到如此之多的蛇。  这只能解释成一个原因:山民恨蒙古人。  (按:秦岭的气候比山外冷得早,温度也低得多。  )
    在千奇百怪的打击面前,一向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蒙古军队也是惊恐万状,巴不得快点走出秦岭,不再经受这要命的折磨,无不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前赶,一天可以赶两天的路。
    这种结果,正是木札礼需要的,很是高兴。  最让他高兴的是,还发现少量的宋军出现在山民中,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宋军没有力量来阻止他推进,才想到发动山民的办法。
    在这后面的隐藏结论就是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
    按照战争的常理推断,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然而,李隽这张牌的打法与常规打法完全不同,木札礼的推断全部错了,他完全不知道一张大网已经向他罩来。
    “特种部队就是特种部队,不仅仗打得好,就是戏也演得不错。  ”柳河子站在山岭上,看着在山脚下前进的蒙古军队对身边的许光汉道。
    “柳将军过奖了。  这都是皇上的妙计,我只不过执行而已。  ”许光汉谦逊,对一群山民道:“弟兄们,你们干得很不错。  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把衣服换了。  ”
    山民领命后,把衣服换上,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大宋皇家武装特种部队,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气宇非凡。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三章 博尔忽入伏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三章 博尔忽入伏
    一个少年藏民站在山岗上,挥动手里的鞭子,抽打在一头顽皮的牦牛身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和着轻风拂过草原发出的清越响声,是那样的和谐。
    少年一边抽打着不听话的牦牛,一边轻声哼唱着牧歌“青青草原,美丽山岗……”,人虽少年,歌声却不赖,悦耳动听,自有一股草原风韵。
    蓝天白云,牛羊秋草,清风山岗,少年牧歌,一幅草原放牧图是那样的优美,让人神往,要是有高士的话,见了此情此景会悠然生出出尘之想。
    一个年老藏民坐在山岗上,抽着旱烟,笑mimi地看着少年放牧。
    一只小羊脱离羊群,跑向左边,少年急了,手里的鞭子甩得呜呜作响,一个劲地吼叫,要小羊回来。  也不只道出于什么原因,这只小羊根本就不听不说,原本还聚在一起的羊群突然一下子惊诧起来,四下里散开,奔跑逃蹿,好象遇到什么危险似的。
    这一来,不仅少年急了,就是那个悠闲的老牧民也是急了,一下站起来,跟着吼起来。  才吼得几声,突然变得惊诧起来,对少年喊道:“卓玛,快回来。  ”
    “爷爷,小羊跑了。  ”卓玛很是着急地道。
    他的话音一落,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蹄声非常急促,好象骑马的人有什么急事似的。  蹄声还不少,有上百之多。
    少年也听见了。  惊讶地停下脚步,寻声望去,只见远处冲来上百骑在飞驰,正冲他们冲来,瞧他们那模样,仿佛卓玛他们是猎物似的。
    老牧民凭着数十年生活经验感到一丝危险气息,焦急地道:“卓玛。  快跑。  ”他已经看清楚,这些骑士人人身材高大。  佩着弯刀,一身地杀气,很明显,他们不是良善之辈。
    卓玛哪里知道这些,傻傻地看着老牧民,问道:“爷爷,为什么要跑?”
    草原上不安宁。  多有杀人越祸的马贼,老牧民以为这些人是马贼,道:“他们是马贼,再不跑就没命了。  ”
    马贼横行,牧民们很是害怕,用来吓唬小孩,卓玛从小就听惯了,一下子紧张起来。  叫声妈呀,撒腿就跑。  老牧民也跟着跑,刚才的悠闲一下子全没了。
    老牧民见机甚快,只可惜已经晚了。  这些骑士突然发出嗥叫,拔出弯刀,从后面追来。  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好手。  骑射之技娴熟之极,卓玛他们又哪里逃得掉,还没跑多远就给追上来了。  一道刀光闪过,老牧民一下仆在地上,一颗头颅飞出老远,鲜血象喷泉一样**出来,喷得老高,在日光照射下,说不出的戚惨。
    老藏民的头颅在草地上滚动,嘴巴还在张合。  眼睛还在咕咕地转动。  眼里还有一丝惊诧。
    卓玛哪里见过血光之事,一下子惊呆了。  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个骑士弯己搭箭,对准他地后脑勺就是一箭射了过去。  卟的一声,一箭正中后脑勺,卓玛连惨叫地机会都没有就仆在地上,气绝而逝。
    原本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充满田园气息的草原风光,一下子因为多了两具尸体把和谐破坏无遗。
    搞破坏仿佛是这些骑士天生的本事,也许杀过的人太多了,根本就不把杀两个人当一回事,看都不看一眼,风驰电掣一般又向前面冲去。  因为他们看见那里有二十来座帐篷,有帐篷就有人,猎物是猎人最期待的东西。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牧民就是他们这些猎人的猎物。
    果然,一阵惨叫声再次打破了草原的宁静,使得美丽地草原充满了恐怖。  等他们飞驰而去后,已经没有活着的东西了,要是真的有活着的东西的话,可能只有正在衰败的秋草。
    这些人是博尔忽派出的探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斥候,目地是进行拉网,把大军推进路线上的人全部杀死,以保证军事机密。
    博尔忽这次的行动对于蒙古人来说极其重要,关系到整个西南究竟属蒙古还是属南宋,要是他的行动成功的话,蒙古人不仅仅可以巩固原先的势力,还可以趁机把川东地区控制住,要是失败地话,蒙古在西南诸省的军队将会全军覆灭。  因而,他的行动对于蒙古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博尔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军事机密,派出大量的斥候进行拉网,清除有可能泄露他行动的人。
    他对这些斥候的指示是“只有死人才能真正可靠,用你们手中的弯刀尽可能多地制造保证秘密的机会。  ”他的话等于是说“格杀勿论”,这无异于一道催命符,不计其数地老百姓将因他这一道命令而送命。
    蒙古人本来就嗜血好杀,杀些老百姓自然是不在话下,有了博尔忽地命令,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一路杀下来,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冤死在他们地屠刀之下。
    博尔忽是个精于计算的人,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计划,他知道松藩一带马贼多,叫斥候扮成马贼模样拉网。  如此一来,即使有人发现了,最多把他们当作马贼,不会想到是蒙古军队干的。
    他的打算非常不错,有了斥候的拉网,把大军经过道路上的老百姓全数杀死,真的是保证了大军的秘密推进,一路行进风平浪静,一点骚扰也没有遇到。  相反,木札礼那边却是不断遭到骚扰,其中还有少量宋军,不用说肯定是南宋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出此下策,发动山民来对付木札礼。
    另一个证明南宋在发动山民的迹象是,木札礼也曾派出斥候去屠杀那些让他头疼地山民。  可惜的是他一点收获也没有不说,一个不小心就会遭到进攻。  山民早就藏起来了,他们顶多是干点烧房子之类的坏事,要杀人,门儿都没有。
    这也说明了木札礼成功地吸引进了南宋的注意力,为他的推进争取到了有利的条件,博尔忽骑在高头大马上。  看着排着整齐队形推进的大军,憧憬着南宋大军在他突如其来地打击面前全面崩溃的美妙场面。  一抹笑容出现在嘴角,是那样地自信。  自信中,还带着冷酷,道:“赵祺,我给你带来了两件礼物,让你尝尝我大元朝新式武器的厉害。  ”
    自我美了一会儿,博尔忽传下将令:“传我号令。  全速推进。  在马上吃,在马上睡,在马上拉。  ”
    在战争中,为了赶时间,将士们处理内急的时间不多,每隔一定时间才会给一忽儿时间解决一次。  他倒好,连这种时间都不给,太不近人情了。
    号令传下去。  蒙古大军象洪流一样,在松藩草原上滚滚向东开进。
    “赵祺,我来了。  ”博尔忽向剑阁方向望了一眼,控缰纵马,飞驰而去。
    松藩去剑门关不远,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赶到。  想想数几天之后,只要自己一赶到剑门关,得到汪德臣和木札札礼的配合,一鼓作气歼灭掉在剑门关附近的宋军,再挥师向南,直扑成都平原,得到术速忽里的配合,一举把在成都平原上的宋军消灭,不世奇功就到手了,完全可以洗刷淮西之败地耻辱。
    那样的话。  那是何等的美事。  要不是在行军中,博尔忽肯定是跳起了蒙古人的民族舞蹈。
    只可惜。  他不知道四川现在的局势,术速忽里已经授首,成都已经给南宋光复了。
    正在推进的大军突然停了下来,博尔忽脸一板,一拉马缰问道:“怎么停下来了?谁叫停下来的?”
    他身边的人和他一个模样,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哪里回答得出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言不发。
    博尔忽正要派亲兵去看看,一个千夫长飞马赶来,远远喊道:“报。  ”
    “说,什么事?”博尔忽很是不高兴地喝道。
    千夫长喘口气,汇报道:“大帅,前面发现南朝大军。  ”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博尔忽以为自己听错了,根本就不相信,要千夫长重复一遍。
    蒙哥当年推行大迂回战略在六盘山誓师后分兵伐宋,走了差不多两个月才到达利州大本营,其中一路走地是到阿坝这条路线。  郭侃的计策就是要博尔忽走这条道路,从松藩出来,再来一个左转弯,直扑剑门关。
    宋军打算在剑门关围歼来援的蒙古军队,不用说在剑门关附近必然有一支大军,要是博尔忽突然出现在这里,得到汪德臣和木札礼的配合,将会轻松消灭剑门关附近的宋军。  可以想象得到,宋军这支部队的数量不在少数,要是这支宋军吃了败仗,会大大减弱南宋在四川地实力。  博尔忽趁此良机,挥师成都平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荡平在成都附近的宋军,蒙古不仅可以恢复以前的势力,还可以趁机控制打了二十年都没有控制住的川东地区。
    郭侃这条计策不失为一条良策。  关键就要看博尔忽能不能顺利走出崇山峻岭,出现在松藩草原上。  博尔忽这员良将哪会不明白其中厉害的道理,一路小心行事,想方设法保守机密。  为了保住秘密,不惜屠杀老百姓。  要他乍听之下就相信千夫长的话,还真是很有困难。
    不要说博尔忽,换做任何人可能都会和他一个反应,难以置信。
    “回大帅,前面发现南朝大军。  ”千夫长几乎是吼出来的。
    蒙古军令极严,这等军机大事谅他也没有胆子谎报,博尔忽不得不信是真的,问道:“有多少人?是不是一支小部队?”
    博尔忽虽然相信了前面有宋军这一事实,以他想来他如此秘密行军,行踪泄露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很有可能是意外遇到一支小规模地宋军,那样地话,只不过是一场遭遇战,以他手中地军队,完全可以全歼宋军,没什么可怕的。
    按照常理,如此推测完全正确。  可是千夫长地回答再次让他吃了一惊,千夫长说的是:“回大帅。  南朝军队很多,估计不下十万之多。  ”
    “十万?”博尔忽惊奇得不得了。  十万之众的宋军出现在这里,不用说不是意外相遇,宋军是有备而来,专门在这里等他地,要他不惊奇都不行。
    博尔忽虎目圆瞪,把他身边的人地打量一番。  右手按在刀柄上,眼光犀利如刀,好象一把利剑,要剜心似的,让人受不了。  他的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有人泄密,要不然南宋军队不可能出现在这里,他是准备找出这个内奸。  当场正法。
    “大帅,发现南朝皇帝的黄罗伞盖,南朝的皇帝也在这里。  ”千夫长接着汇报。
    正在找内奸的博尔忽乍听此言,高兴莫铭,大喜过望道:“什么?赵祺在这里?太好了,我正要找他。  ”一拉马缰。  飞驰而去。
    为了把蒙古军队在成都平原上的打击力发挥到最大,忽必烈除了特旨拨给博尔忽新式武器外,还给了他不少骑兵。  松藩草原是骑兵地天堂,要是在这里和宋军大战的话,骑兵的威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再加上新式武器相助,要打败宋军不是十拿十稳的事情,也是十拿九稳,要博尔忽不兴奋都不行。
    博尔忽赶到阵前一看,可不是嘛。  不计其数的宋军就在前面。  阵势整齐,稳固厚重。  他和宋军打过不少交道,就是没有见过如此严密的宋军阵势,在心里叫了一个好。
    不计其数的旗帜在空中舒展如画,猎猎作响,发出悦耳地声响。  旗帜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