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吴璘茅塞顿开。
  “那是因为秦国始终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大人不妨回想一下,基本上战国时期与秦国有关的大战役,秦国都是发起者。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即使实力稍弱,胜率也会相当高,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自然比其他六国要大得多了。但这只是次要原因,决定了秦国可以打别人,而别人不会去打秦国的那个因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啊!”
  “的确,函谷关天险在手,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出兵东进了。”,吴璘自以为已经明白了。
  赵抗心中叹息,吴璘虽然善战,但对政治懂得还是太少了,因而在战略上不可避免地稍有欠缺。他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这只是次要的一方面,关键之一在于秦国是一面受敌,容易应付,而东方诸国则混战不休,这样一来秦国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做那只黄雀了。不光是秦国这样,举凡历朝历代,无不是偏居一壤者席卷天下,商自东夷,周出西岐,秦出西戎,汉出巴蜀,唐出晋阳,这正与围棋中占据边角者胜是一个道理,至于隋朝,本身实力就已经超过了南北两个敌人之和,那战略态势便没有多大影响了,更何况当时还有长孙晟(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历史上罕有的神射手——一箭双雕说的就是他,当即令突厥人拜服不已,此后很多突厥贵族求长孙晟教授他们子侄箭术,可见汉人的骑射未必就比胡人差,关键还是看天赋和训练;卓越的军事战略家与外交家,他献上‘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方针,将强大的突厥弄得四分五裂,直到唐初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要不然唐朝的天下也没这么容易打下;战术能力也不弱,很阴的那种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牛人之一,带着几个护卫就跑到突厥可汗那里让他亲自给不久要来巡视北疆的隋炀帝除草结果突厥的启民可汗和几十个突厥显贵干得可欢了隋炀帝对其颇为信服,要不是他早死,未必就会那么乱来,那也就不会有唐朝了。顺便提一下,在黄易大师的《大唐双龙传》中,他乃是假死,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石之轩)这样的卓越战略家,而名将和谋臣之多更是历朝所罕见,隋文帝也算明君,那统一天下自然易如反掌了。”
  吴璘立即反驳道,“殿下怎么将本朝给漏掉了?我朝太祖可是在北有辽国和北汉的情况下一统天下的。”

第七十六章 谈 兵(上)
  “本朝的情况有其特殊之处,后周的实力本就不弱,而辽国虽然兵力强盛,但是中间却隔了一个实力有限的北汉,无法倾其所有而大举南下,所以一直无法对我大宋构成致命的危险。而此时的南方则分裂成诸多小国,实力上与我大宋相去甚远,所以只需派一支偏师即可扫平,那又有何难度可言?何况太祖皇帝‘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容易成功,但也为日后受制于北方的劲敌埋下了隐患,个中缘由也正是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的第二个关键!”,赵抗从来都是听陆仁他们讲,现在自己有机会教别人,自然是侃侃而谈,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原本有些凌乱琐碎的战略思想得到了梳理,他日后扫平天下的总思路自此也初显端倪。
  “吴大人,您有没有想过世上为什么会有战争?”,赵抗很突兀地问道。
  “这引发战争的缘由太多了,臣可说不全。”,吴璘毕竟不是战略家,还从未从这样的高度思考过问题。
  “我的老师曾教导我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体现,所以归根到底,发动战争是为了获利。”,赵抗却不知道,陆仁教他的这话也是盗用别人的名言
  “这话不对啊,这似乎也不能概括所有的战争,比如说春秋末期吴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前期是因为两小儿争执,后期是伍子胥借兵报仇,与经济上的利益似乎没多大关系吧!”,吴璘对赵抗的言论只是部分认可。
  “如果吴楚之间没有发生战争的利益根源,两小儿的争执最多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械斗就会终止,而伍子胥则将不得不到其他国家寻找机会。在那个时期,楚国富足而吴国贫困,国力上似乎差距颇大,但也正因为这样,吴国一旦能够打败楚国,他们便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楚国若兵发吴国,在当时则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所以吴大人您也应该很奇怪吧,小国吴国不断进攻,而大国楚国则反而消极防御,只要当时两国的经济状况不发生重大改变,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吴国,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因为时间若拖得太长,则局势可能发生对吴国不利的改变,到那时就会出现变数了。但是吴国很幸运,伍子胥和孙武的到来,使吴国取得胜利的时间大大提前。”,赵抗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楚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样一来原本毫无价值的吴越地区立刻变成了一块肥肉。楚国的国力毕竟强盛得多,只要有了出兵的动力,很轻易地就征服了吴越地区,使楚国的版图大为扩张。这一切的历史事件是否正如我说的一样呢?”
  “殿下说的一点也没错,我们与金人交战,除了骑兵数量不足和朝中文官的掣肘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出兵是劳民伤财,而他们则可以通过抢掠而获取巨大的收益,因此导致双方士气不成比例。”,吴璘有感于心,叹息道。但吴璘似乎很快又找到了反例,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勾践卧薪尝胆又怎么解释呢?”
  “吴越争霸依然符合我的理论,越国穷而吴国富,动力大得很,勾践复仇的决心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赵抗笑道,但他很快又话锋一转,“刚才所说的,不过是最粗浅的层次,要说到核心的部分,就必须先弄明白人命值多少钱!”
  “生命的价值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吴璘有些不满地回道。
  “吴大人不要生气,我这样说只是打个比方,以方便解释。人的生活越好,就越珍惜生命,也可以说命就越值钱。所以,战争是否划算其实就取决于牺牲的人命的总价值与战争净收益之间的对比,所以可以直接得出一点推论,大家都认为必败的战是根本打不起来的,因为得不到任何收益,反而要白白损失财富和人命。再回到吴楚之战中,当时吴国虽小,但兵力也有数万之多,而且吴国民风悍勇,又得到了晋国的扶持,再加上楚国并不会一下子便出动全国兵力抵抗,所以吴国当时完全有打败楚国的可能,要不然这场战争无论胜利后有多大收益,依然是打不起来的。”
  “但是,穷困只是表明扩张的动力大,却并非表明扩张的能力强。一是因为如果贫困过度的话,人口便难以增长,兵力自然就占不到便宜,虽说兵贵精不贵多,但若兵力太悬殊,还是没法打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当初金军只有一万人,靖康之乱还能发生吗?”
  “当然不能,女真人再勇猛也不可能以一当百的,不过怎么可能只有一万人呢?光打猎捕鱼都能养活几十万人了。”,吴璘叹息道。
  “其实我也就是打个比方,再加上兵器盔甲训练之类的也都会影响战斗力,是不能简单换算的。要不然当初陈汤为什么说当时汉兵一个可以打西域兵五个?难道那时的汉人生活还不如西域小国不成?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命越不值钱,对外扩张时的动力便越大。而决定人命价值的,不只是生活水平,民风也很重要,秦汉及以前的年代,华夏的民风是重义轻利、重诺轻生,为了一个承诺或是一口气便可以捐躯赴死,而现在呢?这样做会被认为是傻子现在人命可金贵多了”,赵抗不无讽刺地说道。
  “是啊,臣麾下的将士大多来源于北方的流民,因为都与金军有着血海深仇,情况还好些,那些南方士兵却得训练很久才能上战场,唉!”,吴璘早有同感,忍不住又叹息了一声。
  “秦国当年的军力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他将百姓的基本生活水平牢牢地限制在温饱线上,民众能吃饱便不会造反,这样内部便稳定了下来,而不够富裕又使得他们的人命低贱,在战场上便会悍不畏死。另外,刚达到温饱线的民众生育率是最高的,也有利于人口的增长,这是秦国军力强大的第一个原因,至于商鞅制定的法律制度不过是外壳而已。”,赵抗刚说到这就被打断了。
  “但是这样的暴政也正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我们是不能采用的,那样不亡于外,却要亡于内了。”,吴璘挥了挥手。

第七十七章 谈兵(下)
  “看来即使是武将们,也多少沾染了一些儒生的习气”,赵抗心中不以为然,但并没有纠缠于此事不放,以免引起吴璘的不快,他立刻接着刚才的话题讲了下去。
  “刚才说的我们用不了,但下面要讲的就完全不同了,这一点不光是秦国,军力最强的汉代也是如此,那时除了皇室以外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是什么人?是军功勋贵!而现在呢?是通过科举而登上高位的文臣!吴大人该明白为什么民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了吧,民众逐利,榜样的力量而已。”,赵抗面露微笑,他想吴璘已经明白,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
  “是啊,若从军才能发达,百姓自然踊跃参军,平时也一定勤习武艺;而像现在考取功名才有前途,有天分的人自然都会钻到故纸堆里了!哼,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吴璘冷哼了一声,然后又皱起眉头,“可是现在文官们早已抱成一团,没有办法撼动啊!”
  “的确很难,但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赵抗的神情前所未有地坚毅。
  吴璘以为赵抗是想要他支持自己争夺太子之位,有岳飞的前车之鉴在,他立刻噤口不言。
  赵抗自然想到他误解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不如佯装不知,不要点破为好。
  赵抗刚要离开,才想起还有要事没说,“差点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记了!吴大人,请您在这一带的垦荒工作中多费些心。我的意思不是要您加大力度,而是希望您尽可能地增加牧场的面积,使这一带逐渐转变为半农半牧区。等到日后关西地区完全收复后,那时再完全变为农耕区也不迟,而关西地区则成为新的半农半牧区。”
  “殿下的意思是要扩大马场的面积吧,可是牧场的收益比耕地要差多了,这样不太好吧。”,吴璘迟疑道。
  “但吴大人不要忘了,牧场所需的人手也要比耕地少得多啊!随着岭南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一带将长期维持地广人稀的状态,现在不扩大牧场面积,更待何时?”,赵抗反驳道。
  吴璘还停留在老观念上,对此不置可否。
  “同样面积的耕地,收益自然比牧场大得多;但是若是相同的人数,而面积无限的话,则绝对是牧场收益更大。以前这一带的耕地之所以不改成牧场,是因为人口众多,靠畜牧业养不活而已。”,赵抗再一次体会到要别人接受新观念确实不容易。
  “臣明白了,可人口总会恢复的,那时岂不是还要改回来?”,吴璘还是觉得赵抗多此一举。
  “按照我国百姓的习惯,若是耕地过多,无人耕种的只会有一个结果——抛荒,根本不会有人想到可以放牧,那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将可以耕种的牧场辟为耕地,在大家心中是理所当然的;而将耕地再转为牧场,则往往不被世人认同,就像当年的汉武帝那样。但是想彻底打败金军,我们必须有大量的战马!现在人口不足,正是扩大牧场的大好时机,不可以错过啊!将来等失地收复以后,黄河以北都必须保留相当面积的牧场,因为草原鞑子一旦完成统一,将更加可怕!”,赵抗攥紧拳头说道。
  吴璘终于点了点头,但他还有一个疑问,“但是耕地不足对人口增长很不利啊!”
  “耕地多得很,南方有大片的荒地,水热充足、土地肥沃,一年可以两到三熟,比北方耕地的出产要高得多!我们自己的荒地开垦得差不多后,还有大理、越南、占婆等地可以开垦,根本不用担心。”,赵抗不自觉地将组织的发展规划透露了出来。
  “那里的土地?嗯,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朝中恐怕又会说‘蛮荒之地,取之无益’了”,吴璘理解了赵抗的意思,但并不看好前景。
  “哼,凭他们?能阻止得了我‘北防南扩’的战略吗?只要我将来大权在握,他们这些苍蝇嗡嗡叫又有什么用?”,赵抗不屑道。
  吴璘误以为赵抗是在暗示对皇位的野心,立刻就不敢接话了
  “建安郡王(赵构的养子赵昚)虽然聪颖好学,但是无论在机变还是在处事的果决上,和这位殿下比起来都差得远了,而且一个养在深宫,一个则是在战火中飞速成长,日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难道这就是皇上的目的?像大禹那样?可这是他的亲生儿子啊,又何必如此麻烦呢?难道是顾忌他母亲的身份吗?抑或是皇上对小殿下还不太放心?都有可能,但若他真的将金人打得落花流水,便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他继承皇位的资格了,皇上还真是用心良苦”,想到这里吴璘大有“皇帝果然不是人做的”之类的感慨
  “建安郡王再怎么贤能,他从小都是在文臣堆里长大,即使有志光复,也不可能真正重用我们这些武官,而这位殿下”,吴璘觉得自己应该表明一下立场了,但是又不能露出把柄被朝中那些家伙抓住,这可是重罪
  “就把那份礼物再加厚一点吧!这位殿下是个重实不重虚的人,他应该会喜欢的反正我这里几年内都没有大仗可打”,吴璘终于彻底下了决心,在暗地里他将全力支持赵抗,以争取武将势力抬头的那一点点希望。
  当天晚上,吴璘设宴为赵抗送行,入席时赵抗看到了十几张陌生的面孔,他以为吴璘是要公开他的身份,脸上隐现怒色,当场就要发作。这时吴璘却抢先向那些人介绍道,“这位是赵公子,北方义军的首领,今后你们就到他的麾下听用吧。”
  赵抗这才放下心来,看来吴璘是打算送些中级军官给他,这正是目前他最需要的,他不由心生感激。这时赵抗也扫视了一下,只见十数人中除了一个年轻人稍显瘦弱以外,个个都是虎背熊腰,而他们眼中都隐约透出百战余生的肃杀之气,其中数人甚至已经杀气内敛,这令赵抗有些吃惊,难道他们不只是中级军官?的确,若论武功的话,其中有几人甚至面对赵抗也不落下风,要么就是难得的猛将,要么就是顶级的护卫,可吴璘知道赵抗身边高手众多,应该不会画蛇添足,所以前者的可能性居多。想通这一点后,赵抗不禁对他们的身份生出了几分好奇。

第七十八章 厚 礼(上)
  可这群家伙的态度却把赵抗气坏了,除了那个看上去更像书生的年轻人还算安静以外,其他人当场就炸了锅,其中体型最强壮的那个说出的话传到赵抗耳中,显得最为尖酸刻薄,“就凭他?长得像个娘们似的,连娶媳妇的年纪都没到吧,也不知道毛长齐了没有?”。而其他人的话也是非常难听,要不是吴璘很快就有了反应,赵抗还以为这些人是他特意请来羞辱他的呢。
  “你们统统给我闭嘴!太放肆了!”,吴璘厉喝道,这还是赵抗第一次见他露出怒色,只见吴璘一道凌厉的眼神扫过,那帮家伙全都老实地住了嘴。吴璘叹了口气,向赵抗赔罪道,“本官驭下不严,让公子见笑了。”,言外之意是请赵抗不要和这帮家伙一般见识。吴璘今天拉来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军中有名的“刺头”,除了他以外,谁都不放在眼里,已经给他惹过好几次麻烦了,要不是爱惜他们的才能,吴璘有时还真想把他们送回老家去。今天吴璘要他们过来,其实也有检验一下赵抗驭人之能的意思在里面,如果他镇不住这些骄兵悍将,那自己这份大礼还是收回比较好。但是他们刚才的言语也实在太过分了,如果赵抗记仇的话,那日后恐怕会很麻烦,也难怪吴璘要发怒了。
  “吴大人毋须动怒,在下可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是在下很不明白,诸位大人从来没见过我赵抗,怎么就会看轻我呢?”,赵抗问出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小小年纪,又一副娘们女人的长相,能有什么本事?”,那个壮汉不屑地说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听出了赵抗是在装愣,可壮汉居然还真地回答了,大家不由为壮汉的憨直而窃笑,即使吴璘那张原本紧绷着的脸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原来你是以貌取人的啊!”,赵抗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那个壮汉这才知道自己被人戏弄了,不过好在他脸够黑,臊红了别人也看不出来
  “你们这帮笨蛋也不想想,你们吴大帅是何等样的人物,连他和我说话时都是客客气气的,我又怎么会是一般的少年?”,赵抗脸色一沉,冷声道。
  大家现在才意识到这一问题,有几个人已经露出了局促不安的神情,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有那个相对瘦弱的年轻人脸上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