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在用qq聊天的话,张迈一定是马上给郭师道个吐血的表情。

他忽然想起电影《鹿鼎记》中那个情节:刘松仁扮演的陈近南指着山一般的书堆告诉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说:“这些秘籍,我看了十年,练了二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

这三大箱书加起来,绝对比电视上韦小宝看到的那一堆还多!这《汾阳兵典》,果然是部“大书”啊!

此刻张迈脸上的表情,也就是周星驰那时候脸上的表情:“这么多!”

“不多了。”郭师道说:“这《汾阳兵典》,包括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短兵、盾牌、弓射、拳法、旌旗、守哨、马经、城防、攻城、诸胡、天文、地理等共三十二门,七百八十小类,不过仍然不够齐全。?许多条目仍需补充。当初郭子仪公赠了一部给我郭昕公,盼的就是他在这西域之地的经历见闻,可以对这部兵典有所增益,可惜我郭昕公虽对这兵典有所增补,但这书却已经带不回去了。”

张迈完全愕然了,他拿起其中一本兵书来翻开,里面果然是图文并茂,若留之后世,应该会成为研究大唐军事的重要资料,可自己要想把它们读完,怕不得读个几年!眼下他哪里有这个功夫!

真要把这书啃下去么?真要能啃下去,那自己多半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冷兵器军事专家了。

“特使,你到底是从哪里听说我有这部《汾阳兵典》的?”郭师道忽然问。

“这……是杨易说的。”

郭师道笑了起来:“原来是他。他十二岁上听说有这部书,就常常缠着我要了,可我没给他,我越不给他,他就越闹着要,近两年没再闹了,我以为他已经忘记了,没想到却还没惦记着呢。”

张迈问道:“郭老你为什么不给他读?”

郭师道笑着反问:“我给他读了,又有什么作用?”

张迈道:“可以增强他指挥打仗的能力啊。”

郭师道笑道:“他现在没看过这书,一样会打仗!”顿了顿,又问:“特使,话说你要这兵书,又有何用啊?”

“因为我想学打仗啊。”张迈说。

“学打仗,你不已经会了吗?”

“我已经会了?”

郭师道的话让张迈觉得这老头是在捧自己

“我哪里会打仗。”张迈自嘲地苦笑了一下。

郭师道也笑了,却是微笑:“特使你不会打仗?可你不刚刚带领我们,打赢了一场胜仗么?这三箱兵书,老朽是都看过了的,安守敬也都看过,杨定国看过大部分,可马斯乌德袭来之际我们几个都彷徨无措。特使没读过这三箱书,却反而能带领我们突破困境,一场大火将数千胡虏烧杀得片甲不留!既然如此,你还要这兵书何用啊?”

就如当头挨了一棒似的,让张迈隐隐悟到了什么,却又悟得不够清楚,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前方有一团不知是什么的光亮。

“那么,郭老你的意思是,我不需要读兵书?那我应该怎么加强我的兵法能耐?”

“我不知道。”郭师道说:“因为你不是我能够教的人啊。如果由我来教,那么我最多再教出一个郭洛来,或者教出一个杨易来。可多一个郭洛或者杨易,对我安西唐军来说又有什么作用?我们现在不缺一个郭洛,也不缺一个杨易,我们现在缺的,是像特使这样的人!”

“我这样的人?”

“对!我们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我……”张迈苦笑:“我可不大知道我身上有什么你们需要的东西啊。”

“你不知道?不要紧。但只要你有,就行了。”

从郭师道屋里出来,一路上还在琢磨郭师道的话,杨易忙跑过来问:“怎么样了?到手了没有?”

张迈犹豫了一下,道:“好像到手了。”

“啊!”杨易满脸的欣喜:“在哪里?迈哥,你读完也借给我读读吧。”

张迈却道:“东西我好像拿到了,可我自己还不知道是否真的有。”

杨易是个急性子:“迈哥啊,你别给我打禅机了!我不是禅宗的和尚!你有没有拿到书,还是说肯不肯借,就一句话!”

“嗯,不是我跟你打机锋,是郭洛他爹在跟我打机锋啊。”

“郭伯伯?他打什么机锋?”

“他对我说,我读过《汾阳兵典》,在碎叶围城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你没读过《汾阳兵典》,却已经能够带领大家消灭敌军,既然如此,你还读来干什么?”

杨易听得呆了,过了好一会,忽然之间放声大笑,大声道:“不错!不错!说得真不错!读了的也没法打胜仗,不读的却晓得打胜仗,既如此,这书还读它来干什么!”

第十六章第六代

这天早上又和郭汾出去遛马,这时张迈已经能在骏马奔驰时也稳稳坐在鞍上了,说到马上控弦这样的神技则还办不到,但郭汾已连赞他进步神了,张迈笑道:“那是师父教得好。?”勒马靠近了,拿出一个手表说:“汾儿师父,这个送给你,算是谢您教我骑马。”

“什么东西呢?”郭汾接过,摆弄了一下,只觉得这小东西亮亮的很好玩,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个是手表,能看时间。有了这个,就不用滴漏了。来,咱们下马,我教你怎么看。”

两人下马了,张迈帮她戴上,这其实是一块男装表,戴在郭汾手上并不是很合适,但因是这个世界没有的东西,郭汾觉得新鲜,自然也看不出什么男装女装。

“我教你看时间。”

左手捧着郭汾的皓腕,一只手指着时针分针秒针,馨香幽幽,虽未喝酒,人却醉人,“那,这样,这样,对,现在是十点二十五分了,也就是上午的巳时……”

郭汾睁着一双大眼睛,只是新奇地看着手表,听着张迈说话,蓦一抬头,见张迈脸已靠得极近了,鼻息都快喷到自己脸上了!

“你干什么?”郭汾眨了眨大眼睛,躲也不躲,就问。

“我……我数你睫毛。”

郭汾哧一声笑了:“胆小鬼!”

这种情形下听见这种话,如果还不动,那就不是男人了,是呆子!

张迈右手忽的揽住了她的腰,将两人的身体贴得紧了,手指不小心按到了郭汾腰侧敏感处,郭汾痒,呻吟一声笑了出来,身子后倾,仿佛半截腰身要折断一般,张迈左手一拉拉住了她,两人一起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张迈问道:“你说谁是胆小鬼?”

郭汾呵呵笑着,骂道:“光天化日的,你敢调戏良家少女!”

张迈也笑道:“我本来不敢,只是不动手的话,又怕被人说我胆小。?”看看怀中的可人儿红唇欲滴,这时哪里还管什么光天化日?便低下头去,郭汾却忽然抖起了手中的鞭子,啪一声响亮地甩在石头上。张迈微微吃了一惊:“干什么?你不会是喜欢……”

郭汾人在他怀里,口中轻斥:“什么人!出来!”

石头后面露出个小脑袋来,笑嘻嘻说:“姐姐,你扭了脚么?为什么让迈哥哥抱着啊?”却是她弟弟郭汴。

张迈看得暗骂:“臭小子!坏我好事!”

便觉得郭汾轻轻推开自己,翻身上马,走过郭汴时伸手重重扭了一下他的嘴巴,郭汴哎哟哎哟大声叫痛,马蹄声响,不片刻已转过一处山拗,消失于视野之外。?

张迈望着郭汾的骏马消失处,许久许久,见郭汴还站在旁边,就板起脸来训道:“小汴!这会你不去读书习武,跑这里来干什么!须知一时之计在于晨,小小年纪就荒废光阴,等老大了要后悔的!”

郭汴呲牙咧嘴的,对张迈的假正经一脸鄙视的样子:“我不是荒废光阴,只是找不到个良家少女来教我骑马。”

一句话把张迈堵得什么气势都没了,咳嗽了一声问:“可有什么正事没?没有的话,我可先走了。”

“正事当然有啊,我在保护我姐姐啊,免得她吃亏,这还不是正事?”

张迈一听,转身就走,郭汴赶紧叫道:“喂,迈哥,别走啊,还有一件不很正的事情。我爹叫我来找你的,说让特使你准备准备,明天我们就出谷,然后摆香案宣读圣旨!”

张迈一呆,停了下来:“宣读圣旨?”

“是啊。外头侦骑回来,回纥人好像都退走了,爹爹说我们得想想以后该怎么办了,所以要会聚军民,开大都护军帐会议,请迈哥你去商议。”

这半个多月来郭师道忙着料理战后事宜,一边安置伤者,一边防备回纥人现这山中密砦,直到现萨图克引兵退去才放下了心,便要召集砦中领导人物,商议今后的对策以及宣读圣旨。

张迈最近忙着练武,可差点把这事给忘了。?现在给郭汴一提,才想起:“糟糕,最近竟然没怎么想这事情。”赶紧跑了回去,把那圣旨,鱼符给拿了出来,心想:“这圣旨郭老杨老他们一定是看过了,可还说要摆什么香案接旨,那一定是个比较隆重的仪式了,这圣旨上都是竖排繁体字,有点难认,我最好练习练习,免得到时候读错出丑。”

将圣旨拿了出来,一字字地试读,读到最后,看见那“大唐建中二年”,心想:“大唐建中二年是什么时候?要是我包里带有本历史大事年表之类的,能换算成公元就好了。恩,最好有本白话资治通鉴,那样我就能知道每一年里生过什么历史大事。不过资治通鉴不知道有没有记载这中亚的历史……”

“迈哥,你在看什么啊!”

一抬头,窗户里露出张鬼头鬼脑的脸来,是郭汴,这小子见张迈没追自己算账,反跟过来了。跟着他身边又冒出另外一个少年,则是杨易的弟弟杨涿。

“嗯,我在看圣旨……对了,小汴,现在是建中几年了?还是说换年号了?”

说起来,来了这个时代都两个月了,还没弄清楚是什么年代。安史之乱是过去了,则现在到底是中唐,还是晚唐?

“年号?自从我们和长安那边断绝,就不知道朝廷用的是什么年号了。虽然有时候出去‘打猎’的骑兵从商人口里辗转听到一些中原的消息,可那些消息很多都自相矛盾,也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说的也是。

“那……那我们安西都护府和长安隔绝多久了呢?”

“和长安隔绝多久,我们不知道啊。”杨涿摇了摇头,问郭汴:“你知道不?”

“我也不知道,也许我老爹记得。”

这些事情,果然问不得小孩子,还是有机会探探郭师道的口风吧。

“那么,郭昕公去世多久了你总知道吧?对了,郭昕公是你爷爷吧?”

“爷爷?不是啊。”

“不是?那是你爷爷的爹爹?”

“嗯,我算一下……”郭汴屈指数了起来:“郭昕公是我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

张迈听得呆了:“你说什么?你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

“是啊。”旁边杨涿插口说:“当时安西四镇,除了驻扎在龟兹的郭昕公是四镇节度使之外,还有三个镇守使,疏勒镇守使鲁阳公,于阗镇守使郑据公,还有就是我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焉耆镇守使杨日佑公了。”

这些孩子,对那段历史倒记得挺熟,想必是大人们怕在战乱中与他们失散这些孩子不知本源,所以从小就教他们记得。

可是,这两个少年的话却叫张迈心里涌起了疑虑与不安,隐隐觉得有什么事情出了大岔子!

“四镇的最后一任节度使、镇守使,是你们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那岂不是有四五代人了?”

“不是四五代,从郭昕公算起的话,到爹爹这里是第六代。”

张迈的脑子嗡一声差点炸了!

他原本还以为现在这个时代离开郭昕不远,哪里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第六代……那是多少年啊!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话,只怕大唐是否还存在,都是一个问题了!

——————

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有人说,中国已经不是大唐时的中国。

大唐的精神真的已经完全丢失了吗?

这是小弟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的问题。

^^请大家记得投票。

……

第十七章谎言

由于对历史知道得不够精确,而来到这个世界后所遇到的人与事情又都显得如此陌生,张迈甚至曾怀疑过:这里真的是自己那个世界的“过去”吗?还是说自己是来到了一个异世界?

暂时将眼前的世界当做历史吧。?那么,大唐之后是大宋,但记得历史教科书里的朝代歌诀有这么一句:“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亡。”也就是说,大唐和大宋之间还有个混乱五代,五代有多少年?不清楚啊。那现在应该是晚唐,还是五代,还是已经入宋了?

张迈又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郭昕是郭师道的第五代祖先,那么这道圣旨岂不就是百年之前就出来了的?

如果说是十年、二十年还好有个转圜,但要是百年之前,长安方面还怎么可能给郭昕下旨?如果说这道圣旨是百年之前下的,那么自己这个使者,还怎么假冒得下去?

“等等——这么明显的漏洞,老郭他们怎么会没想到?他们是因为高兴得糊涂了,还是因为看到圣旨之后变故频起?还是看清楚是圣旨但没敢细读里面的内容,所以竟没想到这个问题?”

可是这个谬误实在太明显了,就算他们一时没想明白,等圣旨一开读,总有个头脑明白的回念一想琢磨清楚的……

“张公子,郭令公有请。”

“令公”是北朝隋唐以降对中书令的尊称,但到了唐代后期,武将多加中书令衔,故军中令公之称亦渐多。在民间传说中最有名的,莫如郭子仪郭令公,以及杨家将故事里面的杨令公,郭师道承继了他先祖郭昕安西副大都护的品衔,因此也被西域唐民们尊称为郭令公。其实如今西域唐军只剩下八百多人,郭师道这个领袖顶多算个乡长,但唐民们却依旧拥戴他,甚至因此而更加亲近,仍然叫他“令公”。

“好,我就来。”

张迈收起了圣旨、鱼符,跟着来传话的丁寒山走到星火砦的广场前面,这时全砦军民都已经聚集,只等张迈一到,郭师道就下令出谷。

出入星火砦的山路很崎岖,安西军民个个走得很艰难,出了谷口,整座新碎叶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情景参与焚城计划的战士们见过,但计划启动的时候,妇女老弱都已撤入谷中,焚城后的景象却是次看见。

“家园没了……”杨清低声说了一句,许多妇女、小孩都哭泣了起来。

碎叶城虽然简陋穷僻,但这里毕竟是他们的家,无论是城南的灌溉农田,还是城北的草地牧场,都有着他们的汗水,他们的记忆。

日已黄昏,唐军侦骑四出,以确保没有敌人掩近,妇女们收拾柴草,堆成篝火,入夜之后便燃烧了起来。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断章的唐歌,由对往昔的追思渐变为悲壮——

“……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然而乱离之后,头顶却还有这明月,心中也还有那希望——

“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人围篝火,断壁为台,郭师道站到断墙上,对着满城军民宣布道:“将士们,兄弟们,儿郎们——长安派特使来了。?!”

其实张迈的到来大家早知道了,郭师道一开口,全部军民都欢呼起来:“特使!特使!”“张公子,张公子!”“张郎,张郎!”

自从河西走廊被截断以来,这些滞留在西域的大唐遗民就与长安失去了联系。那已经是不知多少年的事情了,长安对他们来讲已经久远得就像一个传说,但对中土的那份恋慕,却有如孩子对母亲的感情一般,无论过多久都难以泯灭。

张迈走向断壁,两旁都是热切的眼光和热烈的呼声,人人都在呼叫着自己的名字,那感觉仿佛自己就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他走到了断壁边,杨定国杨定邦请了他坐下,然后郭师道就讲述郭汾如何偶然在沙漠中现“特使”的经过。

他在那里说着,张迈的眼光却投向了夜空中的明月。在这片没污染的天空里,就连月儿也出奇的明亮,但这时候张迈却感到不安,他知道等郭师道将事情说完,就一定会请出自己来和唐民们见面、讲话,那时候,自己却该用怎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四镇兵将的后裔?

“长安的特使来了,这么说,前些年盛传大唐已经灭亡的消息,是假的了?”人群中有人叫道。

大唐灭亡的消息?张迈心中一震。

“当然是假的!”郭洛叫道:“胡虏为了打击我们无所不用其极!造几个谣言又算得了什么!反正河西走廊断了,他们想怎么说都行!”

“不错!不错!”几十个年轻人都呼叫起来:“咱们大唐天下无敌,如何可能会灭亡!那一定是胡虏为了打击我们造的谣!”

他们的呼喊,让张迈一会觉得自豪,一会又感到担心。

跟着,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好像捕捉到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