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春道:“这两位是于锦素姑娘和朱玉机姑娘。”又向我们说道,“这位是理国公的长孙女谢姑娘,闺名采薇。”
  众人忙见礼。谢采薇道:“姐姐,我有件要紧的事情要和你说,你过来一下。”说着向我们颔首示意。启春道了声失陪,便随她去了。
  我一一审视,暗暗掂量谁会入选。忽听锦素幽幽长叹。我笑道:“妹妹为何叹气?”
  锦素回身攀住窗棂。窗棂左右雕着大禹坐在大石上向庶民与鸟兽分配食物的情景。锦素不答,只望着窗外发呆。忽见史易珠带着小丫头,轻轻巧巧向我们走来。她一身红衣似冉冉朝霞,果真是富贵娇艳的皇商之女。
  我与她见礼已毕,正待攀谈,忽听锦素轻声道:“有人来了。”


第四章 外儒内法
  我和史易珠一道走到窗前,但见延襄宫照壁后走出两个身着灰蓝衣衫的内监,各挽一柄橘色宫灯,后面鱼贯而入八对白衣宫女,各提一盏琉璃宫灯。最后走入一对内监,双手轻拍,殿外值守的内监连忙打开殿门。殿内宫女道:“陆贵妃到,各位姑娘接驾。”
  我和锦素忙走到门口,垂头等待。余光一扫,史易珠站在我的左边,锦素站在我的右边。不多会儿,只见眼前一抹长长的淡水红色裙角逶迤向左而去,后面跟着九位宫女。当下陆贵妃在上首的楠木雕花凤椅上落座。
  陆贵妃身边一个沉稳的女子声音道:“各位姑娘拜见贵妃娘娘。”众人行礼如仪,口称颂祝。陆贵妃道:“平身。”按照宫规,我垂头不敢直视,只听见她的声音似磬声柔和澄澈。
  陆贵妃道:“赐座。”
  众人谢过,纷纷在宫人搬来的紫檀雕花芙蓉椅上坐定。只是按照宫规,不能深坐。宫人一一奉茶,殿中寂静无声。
  陆贵妃道:“不用如此拘谨,只当是来宫中随意坐谈好了。”又转头向启春笑道,“春儿,你常随你母亲进宫,一向不肯安静。今日也只当是平常,本宫很爱听你说说笑笑。”
  启春起身施礼:“今日不同往常,臣女不敢说笑。”
  贵妃笑道:“虽说是挑选女官,倒也不必拘谨。选上了自然是好,选不上也无妨。”
  启春微笑道:“娘娘所言甚是。臣女自小不擅诗书,因此也不指望能够选上,娘娘只需好好考问其余七位妹妹便可,不必问臣女了。”
  贵妃笑道:“穆仙,你看她这张嘴,明明自己不读书,却还这么理直气壮。”
  穆仙笑道:“启姑娘正是怕姑娘们太拘谨,说笑呢。”这正是先前命众人跪拜的声音。
  贵妃笑道:“春儿坐下吧。你既不读书,本宫就不问你了。可是你也不能偷懒,听说你的剑术又进益了。”
  启春笑道:“臣女这些日子新学了一套剑术,娘娘若有兴,臣女演给娘娘看。”
  贵妃饶有兴致道:“是什么样的剑术?”
  启春笑道:“前些日子,家父说臣女整日舞刀弄剑的太不像话,可是又拗不过我,只好让家母求了宫里一个教习,向她学了一套剑舞。可是我又嫌她那剑舞妖妖娆娆的不像个样子,因此略改了些。如今这套剑舞,可谓刚柔并济,连家父也说好看。只是一点,恐怕不能上阵杀敌。”
  我在下听着,不觉莞尔。贵妃笑道:“你真该做个男儿。你这样喜爱剑术,还立志要杀敌立功,看来下次,宫中应该选女武官,你一定能拔得头筹。”
  启春施礼道:“娘娘,您就算开了武科选女武官,也是让邢妹妹摘了桂冠。文科也好,武举也罢,总之臣女是选不上的了。”
  贵妃笑道:“穆仙,你下去看看她这张嘴是什么做的,书也不读,剑术也不好好练,还要埋怨本宫偏心。”
  穆仙笑道:“奴婢两手空空,拿什么下去瞧都统小姐的口齿?”
  贵妃道:“那你就代本宫将这柄白虹剑赏给启姑娘吧。”
  穆仙应了,从身后的宫女手中接过一柄颇有古意的长剑,款款下殿。启春站起身双手接了,向贵妃谢恩。
  贵妃道:“名剑难得,当出鞘与众共赏。”
  启春躬身道:“臣女不敢。白虹剑是前朝有名的武剑,听闻寒光逼人,吹毛断发,臣女虽心痒难耐,却断断不敢殿前失仪。”
  贵妃道:“春儿的礼数规矩一向是不错的。”
  启春道:“娘娘谬赞。”说罢将白虹剑交与身后的丫头,垂目坐下。
  贵妃向谢采薇道:“采薇,本宫有日子没见你了,听闻你祖母前些日子病倒了,如今可好了么?”
  谢采薇起身答道:“祖母偶有咳疾,蒙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遣医赐药,现已痊愈。祖母还说过几日要进宫谢恩呢。”
  贵妃道:“那就好。理国公于国有功,还请太夫人好生静养,不必劳师动众地谢恩了。”说完转了亲切的口气,“倒是你,近来怎么不进宫了?”
  谢采薇扁起嘴,委屈道:“启禀娘娘,家父自从知道宫中选女官,无一日不督促臣女在家里念书。臣女日也念,夜也念,念书念得脑仁都疼了,哪里还得空来给娘娘请安?”
  贵妃笑道:“你这样说,是本宫的不是了。”
  谢采薇娇俏道:“娘娘,自然是您偏心。您开文科,选的是读书的才女;开武科,选的是启姐姐与邢姐姐。臣女两样都不济。娘娘您若选个绣花的女状元,臣女倒还当得。”
  贵妃笑道:“是了,采薇精于刺绣。上次你送给本宫的香囊,连皇后都一眼看出那绣工既非出自文绣院,更非宫人所绣。本宫就将那只香囊献给了皇后,娘娘时常佩戴,赞不绝口。”
  谢采薇笑道:“臣女愿再绣一个献给贵妃娘娘,万望娘娘不要嫌弃臣女手艺粗陋。”
  贵妃道:“那便多谢你了。本宫就赐给你金针百枚,银铰剪一套,你回去好好研习女红刺绣。待你的本事再练好些,本宫就开一个绣科,让你做个女状元,如何?”
  谢采薇从穆仙手中接过赏赐,行礼谢恩,又笑道:“娘娘可要言而有信。”说罢退身坐下。
  贵妃点点头,向众人道:“于锦素姑娘是哪一位?”
  锦素连忙起身,施礼道:“奴婢于氏参见贵妃娘娘。”
  穆仙道:“抬起头来。”
  锦素慢慢抬头。陆贵妃道:“是个聪明齐整的姑娘。听周贵妃说,你的书法很好。”
  锦素谦逊道:“奴婢确是练过几年书法,幸蒙周贵妃垂怜,也曾延请名师指点过。”
  贵妃点头道:“既如此,就让大家鉴赏一番,可好?”
  锦素道:“奴婢不才,延襄宫、定川殿、度山殿、陂泽殿的牌匾,都是奴婢所写。”我顿时吃了一惊。我初时以为那些匾额就算不是浸淫数十年书法技艺的老儒所题,其浑然圆整、凝练飒爽也绝不会出自一个少年人,不想竟是锦素的手笔。想来锦素于书法上有惊人天赋,不出数年,或可自创笔势,传诸后世。
  只听贵妃笑道:“是了,年初的确整修过宫殿,有些字也重新题过了,原来是你题的。确是别具一格,难怪贵妃赏识你。”
  锦素道:“娘娘谬赞。”
  贵妃道:“你这样能干,却连个服侍的人也没有,穆仙——”
  穆仙道:“若兰,若葵,从今以后,你们便去服侍于姑娘。”
  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宫女从穆仙身后走上前来,向锦素行礼道:“姑娘安好。”说罢站在锦素身后。穆仙又赏了一套笔墨纸砚给锦素。锦素连忙谢恩:“奴婢谢娘娘恩典。”
  穆仙微笑道:“于姑娘,如今还要自称奴婢么?”
  锦素红了脸道:“还请姑姑指点。”
  穆仙道:“自然是要和诸位姑娘一样,自称臣女。”
  锦素道:“是。臣女谢娘娘恩典。”
  果然不出启春所料,锦素选上了。我侧头一笑,只见她虽极力自持,目中仍泪光点点。
  正代锦素高兴,忽听贵妃道:“朱玉机姑娘是哪一位?”我连忙起身施礼。
  贵妃道:“抬起头来。”
  我方敢抬头,正视贵妃。只见她上着银红缂丝桃花纹襦衫,下着淡水红云凤纹长裙,约莫只有二十四五岁,容貌并不出众,胜在端然可亲,气度高华。侍立在她身后的穆仙,与芳馨一般妆扮,年纪与陆贵妃相仿。
  陆贵妃凝视片刻,道:“模样很好。都念过什么书?”
  我恭谨道:“奴婢只念了《论语》和《诗》。”我朝以儒教治天下,《论语》是儿童启蒙必读之书。我虽然也看过许多诗集与史书,但殿上应对,这是最稳妥的回答。
  贵妃道:“既领受过先圣教诲,不知有何心得?”
  我如实道:“回娘娘,奴婢以为,《论语》之言,用以修身是很好的,用以治国则虚泛了些。”
  众女侧目,陆贵妃神色微变:“一向听长公主说,你为人处世都有主见。想不到你对治国也有一番见解。说来听听。”
  我小心斟酌言辞:“奴婢不懂治国,只是觉得夫子在治国之论上只述道德礼乐,不论术法军事,并非无用,只是大而化之,不堪为治国的准绳。”
  贵妃道:“这又怎么说?”
  我恭敬道:“夫子的故乡鲁国,乃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朝中辅佐幼主,他的长子伯禽就国,三年而返。周公问他何以迟来,伯禽道,他在鲁国变俗革礼。周公道,齐国五月便来述政,因其从俗简礼,平易近民,如此看来,鲁国必北面事齐。虽然伯禽因平定武庚管蔡之乱而成为周天子的礼乐之国,但后世称霸的果然是齐桓公,鲁国后世却再没有名君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9'臣女以为,民昧于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可,道之以德则足矣,要齐之以礼,未免苛求。鲁国和齐国,一个修礼,一个修政,其结局是有目共睹的。”
  徐嘉秬忽然站起身来:“臣女有话要说,请贵妃娘娘恩准。”
  陆贵妃微笑道:“各位姑娘但说无妨。”
  徐嘉秬道:“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0'臣女以为这话便可为治国之准绳。”
  我笑道:“若论以仁义治天下,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诸侯之中以徐偃王为最。徐偃王对下属广施仁义,三十六诸侯国臣服,辖地五百里,却为周穆王和楚子所灭。徐偃王道:‘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务,以至于此。’这位徐偃王便按照夫子的道理治国,最后只落得一个‘皆有死’的下场。可见,仁义治国虽好,但要家国千秋,还得治刑修兵。管子曰:‘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11'。孔夫子论德论礼也算透彻,但于法治军事,说得太少。这便是奴婢说《论语》不堪为治国之准绳的原因。”
  徐嘉秬道:“朱姑娘此言差矣。汉武帝独尊儒术,不也能攘寇御边,开创一番千古帝业,这又怎么说?”
  我凝思片刻,说道:“武帝的曾孙宣帝曾教导太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12'可见前汉所行,实是外儒内法。”
  徐嘉秬又道:“我朝读书人首尊《论语》。圣上亦言:论语数篇,足以治国。难道圣上所言,也是错的么?”
  我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斟酌道:“以圣上的英武,自是对孔夫子所言有独特领会,旁人难以企及。何况臣女早说过,以《论语》治国,大而化之是很好的,但于枝节不足。圣上然其言,不拘于行,实为明君典范,我等凡人自然难望其项背。”
  徐嘉秬还要再说,于锦素起身打断她:“说《论语》便说《论语》,何以说到当今圣上?还是就事论事好了。”
  陆贵妃笑道:“不知于姑娘又有何见解呢?”
  锦素道:“臣女在母亲的教导下,也熟读《论语》,微言大义,自不必言。然《诗》三百中有一篇说得极好,可为《论语》中治国之论的注脚。”
  陆贵妃问道:“是哪一篇?”
  锦素道:“正是《甘棠》一篇。请朱姑娘诵读一遍。”
  我会意,朗声念道:“‘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13'周召公为武王弱弟,曾于棠梨树下与民行政决狱,受民爱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治国之道,从甘棠始。”
  陆贵妃深深看了我一眼,笑道:“朱姑娘博学多识,敏思善对。穆仙——”
  穆仙向身后两个宫女道:“红叶、绿萼,从此你二人便去服侍朱姑娘。”红叶与绿萼也只有十二三岁,齐齐向我施礼,下殿来站在我身后。贵妃赐我文房四宝,我忙跪下谢恩。
  只听贵妃又道:“徐嘉秬博学多思,奉体公心,赏——”穆仙将赐予我和锦素的笔墨纸砚也照例赏赐了一套给徐嘉秬。
  陆贵妃似乎有些疲惫,已懒怠再问,于是向邢茜仪道:“茜仪,你是周贵妃的入室弟子,听闻剑法十分精湛。本宫便赏你一柄蝉翼剑。”邢茜仪连忙起身谢恩。
  启春笑道:“臣女曾见过周贵妃以蝉翼剑作舞,那是贵妃娘娘积年的爱物。娘娘赏她这样好的剑,赏臣女的偏偏就是平平无奇的白虹剑,娘娘好偏心。”
  陆贵妃笑道:“白虹剑也是不世出的宝剑,和蝉翼剑一样名贵。”
  启春道:“臣女好生羡慕邢表妹。邢表妹师承周贵妃,如今又得名剑,臣女就没有这样的福气。”
  贵妃微笑道:“好了,你若眼红,本宫改日便替你求了贵妃,也让你时常随她练剑,这样可好?”
  启春笑道:“多谢娘娘。”
  赐剑与赐文墨,始终是不同的。这样看来,邢茜仪和启春都未入选。徐嘉秬却与我和锦素一样。
  贵妃向封若水道:“听闻封姑娘颇通诗词,未知近日可有佳作?”
  封若水站起身来,依依答道:“臣女日前读《吴太伯世家》,深为吴国命运叹惋,偶得一首,请为娘娘诵读。”
  贵妃道:“愿闻佳作。”
  封若水曼声念道:“楚人戚戚姑苏行,心腹高论奉吴君。万舰举桅出瀛洲,三军拥旌走艾陵。伯嚭岂惜珠宝器,夫差珍重美人情。当时无端怨西施,属镂夜夜空自鸣。”
  贵妃沉吟道:“咏史之作虽好,却过于沉重。但你年方十二,能作此诗,已属不易。”封若水额上沁出细密汗珠,垂首不知所措。贵妃又道:“诗中又提到美人西施,不免令人伤感。”
  封若水道:“臣女放肆,请娘娘恕罪。”
  贵妃微笑道:“你的诗写得好,才令本宫有所遐想,何罪之有?说起来,本宫最爱那句,‘伯嚭岂惜珠宝器’。岂惜二字讥讽得好,活脱脱一副佞臣贪相。”
  启春忍不住问道:“属镂是什么,为何要夜夜鸣叫?”
  封若水恭谨答道:“属镂之剑是吴王夫差赐予伍子胥自尽的宝剑。”
  启春笑道:“原来是宝剑,那臣女最喜欢最后一句。”
  谢采薇道:“此剑不祥,怨气深重,姐姐也要喜欢么?属镂夜夜空自鸣,那是在鸣冤啊。”
  启春道:“宝剑替忠臣鸣冤,才是一柄正气浩然的好剑。”
  史易珠一直默默不言,这时忽然说道:“以珠宝与美人换得江山,亦属上算。珠宝可以再取回,只是美人徒增齿岁,未免可惜。在越灭吴的故事里,臣女最喜欢范蠡。臣女以为春秋一世,论保身全族的智慧,无人能出其上。”
  启春瞥她一眼:“史姑娘可真是三句不离本行。那陶朱公虽是你家行当的祖宗,可也不用说得好似天下无敌。”
  史易珠倒也不以为忤,只淡淡一笑道:“启姑娘说的是,小妹失言。”
  封若水道:“史姑娘的话倒也全非虚言。范蠡知道越王勾践可与之同患难,不可与之同富贵,又觉身以大名行天下,难以久居,故泛海浮桴,以交易有无为生。后世之中,只有留侯张良差可比拟,但留侯也并非弃位而去。天下之间,陶朱公只有一个而已。”
  谢采薇瞟了启春一眼,笑道:“这陶朱公有何轶事,我还没听过呢。封姑娘博学,就说给我们听听。”
  众人都显得兴致勃勃,唯有邢茜仪清冷一笑,甚是不屑。
  陆贵妃亦道:“陶朱公的故事本宫也记得不甚清楚了,就请史姑娘为大家讲解一次。”
  史易珠方娓娓道:“范蠡浮海于齐,变姓名耕于海畔,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请他做相国,他却说:‘居家致千金,居官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怀其重宝,间行以去。到于陶县,没过多久,便又资累巨万。某日,范蠡的中子在楚国杀人,范蠡遣少子持千金去救。夫人不愿少子居于长子之上,于是范蠡只好遣了长子去。长子惜金,致中子在楚国被斩。范蠡便道:‘长子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少子生而见我富,岂知财从何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长子不能弃财,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后范蠡老死于陶,世称陶朱公。”
  锦素道:“这样有胸襟有见识的男子,也不枉西施随他一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