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5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已之下,德国空军只能tǐng身而出,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的4月初,德国空军集结了两千多架飞机,在一百多天的时间里,组织了将近两百次轰炸,而作为重要防御核心的莫斯科,担负空中防御的苏联空军可谓是相当顽强,他们所装备的战斗机全部都是整机从共和国购买而来的,刚被组装出来就加满油料和弹药之后上天作战的事件是层出不穷。
    技术不行就依靠必死信念和数量优势与德国空军作战的苏联红军,在五个月的时间里,总共得到了共和国将近6000架飞机,而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实战淘汰作用下,在1946年4月份还顽强剩余的只剩下了三千多架,相当于有一半的苏联空军飞行员和他们那刚出厂不久的座机,就在与德国空军的作战中为国捐躯。
    整个寒冬期间,德国空军在围绕莫斯科轰炸任务上的损失也可谓是相当惨重,他们组织一次轰炸,为了提高突防率和成功返航率,安排的护航战斗机都比较多,而轰炸机却比较少,很多时候还都是采取他们熟练的低空突防,却往往很快就被苏军的雷达给发现,紧接着,一百多架德国空军战斗机,最少都会遭遇到一倍以上的苏军战斗机的疯狂拦截,群殴对群殴的野蛮作战之下,德国空军在五个多月时间里,也损失了一千余架,战损比高达1比3。
    德国空军的牺牲显然是有作用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因天气和交通条件恶劣而进攻乏力的情况下,只能被迫转为的战略防御态势,但德国空军的攻势却助涨了士气,也让德军官兵们相信,只要寒冬一过,天气转好之后便是他们挥师莫斯科的好日子,而在此之前他们要做的就是稳固防线,警惕苏军反击,同时囤积更多的作战物资以供未来消耗。
    漫长的冬天消磨着人类的斗志,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进展,并未有遭遇到北方集团军群那样的拼死顽抗,但却也不至于像〖中〗央集团军群那样困难重重,斯大林格勒这座重要的城市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之下,也曾一度岌岌可危,德军就差一点触mō到了胜利,可寒冬的到来让苏军可以缓一口气,而德军却只能望天兴叹,时不待我。
    而如今,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让德军小心翼翼应对的苏军反攻也并未出现,在寒冬期间守住了战略成果的德军,终于开始活动憋屈了一冬的身子,狂暴的战争机器也终于再次开动,隆隆声中,带着死亡的嚣张气焰,向着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扑去,不过在他们高奏凯歌之前,还有一个让在苏德战场上奋战的数百万德军〖兴〗奋的消息,那便是在北非所向披靡的隆美尔将军,已经在4月10日,正式越过土耳其东部边境,向着里海西海岸、大高加索地区的苏联国土迈进。
    最受到鼓舞的莫过于德国陆军南方集团军群了,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与隆美尔所率部队在斯大林格勒胜利会师的那一天到来,拿下斯大林格勒之后的他们将向伏尔加河上游地区tǐng进,威胁到莫斯科南翼,也算是为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呐喊助威。
    死亡之前的煎熬是最痛苦的折磨,随着苏德战场重新复苏,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到了这片红与黑厮杀的土地,看看这场必定要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战争,到底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书写出那成王败寇的雄伟传奇。!。

第七十二章 一路西去
    1946年4月11日上午8点整,共和国铁道部下属的东南铁路运营公司,首趟执行上海至巴尔喀什的特快列车,在汽笛声中缓缓驶离了站台,这趟特快列车驶出上海之后将经南京、徐州、郑州、洛阳、西安、
    兰州、乌鲁木齐,最后才抵达共和国最西部的城市巴尔喀什。
    在此之前,共和国运营里程最长的一条线路是从广州至哈尔滨,全程耗时38个小时,而当上海至巴尔喀什的这趟客运线路开始投入运营之后,光是上海至乌鲁木齐就得耗费45个小时,而再加上乌鲁木齐至巴尔喀什的12个小时,这即将一举拿下共和国最长客运路线的特快列车,将整整需要57个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两天多的时间对于很赶时间的商人而言,显然是难以选择的,如果他们选择乘坐大型客机从上海至乌鲁木齐,然后再转乘支线客机转到巴尔喀什,整个旅程的耗时绝不超过9个小时,9比57的耗时比,相信绝大多数的商务出行都会选择坐飞机,而不是在火车上煎熬两天多,就算是睡卧铺,恐怕时间一长、又孤独无聊,那么人都快被憋疯了。
    然而作为上市铁路公司之一的东南铁路运营公司,之所以敢开通这么一个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长铁路客运线,可并不是因为股市集资所得太过于丰盛,以至于钱多得找不到地方huā费,而是因为随着苏德战争重新回到高烈度的厮杀,共和国国内围绕这场战争的商贸流非常巨大,共和国多家航空公司不断加开飞赴乌鲁木齐、巴尔喀什以及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航班,顶多满足有支付能力的旅客需求而希望前往西部边陲“淘金”的普通人,却肯定愿意选择乘娄火车。
    陈立强,上海新业宏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械工程师,他购买的是全程直达票,好歹通过提前订票买到了一张硬卧上铺票,否则他就要在硬座上苦熬57个小时,不能不说公司出差待遇给得忒不地道,拿着报纸坐在车厢过道一侧的他,无奈的看着来来往往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旅客摇了摇头后,又将目光收回了报纸之上。
    “兄弟,能帮下忙不?”正专心致志看着报纸的陈立强被一个询问声拉回到了现实,抬起头正看到一个面带微笑的老头,正满头大汗的拎着一个箱子可就是放不上行李架赶紧将报纸搁在小桌上,他利索的将行李向上一抬,老人再一推,很重的行李箱便老老实实的呆在了行李架上。
    “小伙子,谢谢!”“没事儿!”陈立强说着,便再次坐回了位置,继续看着报纸,直到那老头坐在了对面而乘务员正收取着旅客的车票,并发给一个小牌。
    “小伙子这趟可是出远门!”老头看到了陈立强手中的车票,乐呵呵的说道。
    “是,的确够远的!”陈立强苦笑着脸,拿回了乘务员递还给的小牌将报纸折叠好后,和声问道:“那您这趟去乌鲁木齐,也算是出远门咯!”两人很快交谈起来,老叉真名叫做风陵,很文雅的一个名字却并不说明他是一个文人,他和陈立强一样也是理工科的,只不过风陵刚刚,退休,而陈立强却刚刚在新公司上班不久,两人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公司任职却有着共同的职业~机械工程师。
    “看着你们这些后起之秀,我就觉得咱们国家只会越来越强大的!”老头笑呵呵的打开了真空瓶浅酌了一口热乎乎的茶水后,笑眯着眼,打量着摇头的陈立强,问道:“为啥摇头?”“您老是不知道,咱们共和国是全民义务制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政府huā钱培养,不huā钱就可以读书的好事儿谁不愿意?所以,咱们国家被世界公认是个教育大国,因而也就是个人才出产强国,每年走出校门的技校生、专科生、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总数都是以百万为计量单位,就业压力相当之大!”陈立强回想起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前,那雄心万丈、那壮志豪情,年轻气盛的自己甚至一度在梦里认为自己貌似成了中科院院士级别的牛逼人物,结果梦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一个研究生走出校门之后,都还得自己找工作,好坏与否,一方面靠关系、另一方面则全依仗实力,好歹还是一个机械工程师,走出校门之后,陈立强辗转上海、浙江、广东等好几个省,这才又转回了上海,直到被上海新业宏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给雇佣,如今正坐着火车去执行公司交付下来的第一个任务。
    “压力大是好事,没有压力哪儿来动力?再说,第四届三中全会不也出台了许多利好高学历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吗,更何况当今世界战火纷飞,咱们国家又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国,冶金、机械、化工等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愁就业!”老头见多识广,当然也就点到即止,这也足以让陈立强汗颜了,的确,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有企业主动找到自己,想要签订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劳动合同,除了五险一金之外,工资待遇是绝对符合工程师应有的,到于其他方面的待遇也是一个比一个优秀。甚至还有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只要自己签约,公司会立刻安排他入住一个两室一厅的职工住房,还给配上一辆轿车,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或者工作满三年,车子和房子都归陈立强所有,但他就是没签。
    那时候的自己的确是好高骜远了,陈立强一度坚持着,以为像自己这样的人才,应该有资格进入世界级的大企业,在他眼里,亚美集团便是唯一的目标,结果连奔驰公司都没看上自己,一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凭什么要这要那,共和国人才多得是,就算世界级的大企业不问“学历出身”而是非常重视能力,可光是陈立强那会儿的职业精神,都会让这些能够屹立在全球市场不倒的大企业让他另辟高就,而当他被现实磨削掉了许多东西之后,就再也没有杀回亚美集团的想法,而是打算老老实实的找一家企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不管怎么说,新业宏达公司是一家非常不错的民营企业,公司去年才整体上市,发展壮大的前景也非常广阔,一口气吃成胖子的事情是绝不可能的,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搞机械的,必须拥有丰富而又扎实的功底,而且还得思维活泛知道创新进取,否则原地踏步只会让自己不进则退。…,老人一句一句的说着,陈立强则一句一句听着,随着谈话的深入,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愤然离开亚美集团招聘会是正确的,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好处,而小企业也有小企业的优势,虽然公司安排第一次任务给自己,就让自己得在火车上苦憋好几十个小时,但这也是一种锻炼,总有一天,公司会安排自己来回都享受飞机,保不齐还给弄上头等舱的待遇。
    被老人教导了一通的陈立强,收敛了心神,像是一个虔诚的学子问道老师一样:“听您这么一席话,我觉得我受教了,读了快二十年的书,人都快读成书呆子了,懂不得人情世故现实百态,遭受些挫折该是好事儿!”“这就对了,将心态放平和,万事都会呈现好的一面,不是吗?”陈立强皱了皱眉头,猛然想起了自己这一次去巴尔喀什的任务1
    这次可是要从巴尔喀什出境,然后再与公司派驻在哈萨克斯坦的技术处汇合,然后才一同前往阿斯塔纳,届时通过铁路运输的设备也应该抵达,他需要担负起上百套áng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任务,而且尤为让人感到刺jī的是,这些设备是在苏联境内安装,据说是在苏军后方的一个生产基地内,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陈立强心里还着实有些担心,万一德国空军前去轰炸怎么办?
    “我觉得这次任务就不是个好任务了,公司让我去辗转前去苏联境内,指导安装一批加工设备,看得出来这是公司对我的信任,但总感觉有些不舒心!”陈立强扭开了自己矿泉水瓶的瓶盖,咕噜噜的喝上一口后,长叹了一口气。
    老人也沉默了,这任务还真是有些危险,估计当初也是心气儿很高的陈立强自己一力承接下来的,像如今共和国这般繁荣的对外贸易,每年因为公司业务需要奔bō在旅途上的技术人员并不少,可到交战国去完成任务,这种要么补贴很高,要么就是新人,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
    “那你是怕死咯?”老人笑着问道。
    “怕死?”陈立强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了笑说道:“娄的确怕死,幼儿园两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我huā了19年的时间来学习,先不说让父母huā费了多少,光是为共和国的财政就制造了不小的负担,国家huā费如此巨大来让我成材,我却死在了与共和国不相关的苏德战争中,那可真是天大的冤死!”“的确,政府huā费如此巨大、而你自己也耗费很长时间来学习成长,理应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要是枉死在苏联还真是可惜了!”老人笑得更欢实了,过了好一阵这才止住了笑声,而坐在对面的陈立强也收起了笑容,因为老人笑着笑着,两眼间就冒出了泪huā,浑然不知所以的陈立强只能默默的看着,又不好问原因,只好掏出了面巾纸,递给老人一张。
    良久之后,情绪有些jī动的老人这才擦拭干了泪痕,苦笑了几下后说道:“让你见笑了,我这人就是这么麻烦,老伴儿离世之后,就常常因为往事而特别j人不再说话,而是将泪光翻涌的双眼盯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特快列车驶出上海之后,这一路上是飞速行驶,电气化的铁路就是不错,可老人的心思却回到了几年前,慢慢的向陈立强讲述了他的故事。
    老人是〖中〗国工业大学毕业生,那时候〖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状态,复兴党在广西领导着人民艰苦创业,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都奋战在各个行业,希望能够为将来的共和国添砖加瓦,而老人也是其中之一,刚大学毕业的他还和昔日的陈立强一样,有些心高气傲,被安排到四川去建设水电站都还在心里怨气十足,可真的在基层磨砺之后,他却成熟起来,后来又在亚美特种车辆、南方重工、北方重工、沪东造船等大型企业工作。一直到他的大儿子牺牲在朝鲜半岛的战场上,而后不久,唯一的二儿子又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在矢学毕业之后,以直招士官的方式加入了军队,气急之下的老人妻子便旧病复发,不久之后竟然不治逝世。
    只剩下自己和二儿子的老人,只能寄希望于儿子能服役期满之后,就赶紧转业回到地方,他相信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和积蓄,无论是让儿子就业还是创业,都会让儿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可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二儿子竟然在春节期间打电话回来告诉老人,他被提干了,已经成了一个少尉军衔的技术军官,其他事情则以保密为由,什么也不告诉老人,后来他才知道儿子之所以要给他打电话,那是因为整个部队的官兵都被强制给家人通讯,因为这娄部队即将开赴伊拉克。
    “难道上天真的要让自己断子绝孙?”老人一度因为这件事情苦恼不已,在沪东造船结束了自己最后一个工作任务之后,签署了一系列退休之后的协议以及一份保密承诺书之后,老人便远离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毕竟他参与设计建造的共和国首艘十万吨级核动力大型航空母舰“尊严”号已经没有多大的改动余地,老人是时候为自己的后代着想,因而便决定离开上海,在儿子部队开拔至伊拉克之前,到兰州去看看儿子,这可是风家唯一的独苗了。
    所以,当他听说陈立强怕死之后,他先是笑了,自己的大儿子牺牲在了朝鲜半岛战争中,自己的二儿子又要开赴很有可能爆发战争的伊拉克,家里挂着的功臣军属家庭的铭牌足以让市长对其躬身敬礼,为这个国家的强大,老人自认为没有丝毫的愧疚,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二儿子能够好好活下去,但想到军人的高危险,所以他哭了。
    “芶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老人蠕动着嘴角,想起二儿子在挂断电话前郑重其事说出的一句话,再想起坐在自己面前的陈立强,这小子如此年轻,差不多和自己的儿子一般大,可是陈立强只要稍加磨砺,往后肯定是前途无量,最不济,也能在这战争年代捞取足够多的金钱,可谓是钱途无限,而自己的儿子呢?一个已经为国捐躯,而另一个却热血十足,比谁都好战。
    列车,一路狂奔,在规定的时间里,它跑完了全程,让各怀心思和憧憬的旅客上上下下,直到在列车在兰州停留之时,老人这才讲完了他的故事,并嘱咐了陈立强一番话,老人家庭的“不幸”与“有幸”
    让陈立强肃然起敬,让他不禁想起当初自己本科应届毕业之时,军队在学校里直招士官之时,自己还笑骂他人的可耻场景,如今他只能扪心自问后悔不已,他义不容辞的帮助老人将行李松下火车,看着苍老的背影拖着一个行李箱渐行渐远,他幕然觉得自己这一趟是值了。
    从兰州到巴尔喀什的一路上,陈立强就一直躺在铺上,反复看着手中的车票,是老人临走之前送给他的,一张普普通通的硬卧中铺车票,和自己的车票唯一的差别就是几个字,一个是“上铺”与“中铺”另外就是老人车票上多出的一行字一“烈士军属优待”当然价格上老人的车票是打了半价的。
    所以,这剩余的旅程陈立强一直就在想军人是什么,就是穿着一身军譿ww⒛米派比说奈淦鞯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