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漕事-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璎珞跪在地上,低声一句:“可我心里不爱史顺,我。。。。。。”
  我不爱。
  璎珞不爱史顺,璎珞心里喜欢霍水仙,她选了一条看不到前景的路,犹如,飞蛾扑火。
  次日,璎珞随张氏走了,璎珞提着包裹,等她闲下来翻开一看,里头有张五百两的银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我知道你心意,我带你来苏州,不是为了迫使你与谁分离,我是希望你能迈步出来看看外头的天地。外头有那样多的好东西,你若没有见识过,那该多么可惜。若有一日,你回了扬州霍宅,我希望你能想念你在苏州城的日子,自由、欢喜。自由欢喜,我希望这是你生命中的一段好日子,亦是你我最好的时光。”信尾写着,青棠书。
  璎珞转过头去,抹了眼泪,她家的姑娘,没有怪她。
  史顺另外拨了一个丫头跟着霍青棠,那丫头叫石榴,形貌并不出众,还有些怕生,见到霍青棠的时候,小声唤了一句:“大。。。。。。大姑娘好,婢子。。。。。。婢子叫石榴。”
  范明瑰见到石榴,笑说:“这丫头和我家那位差不离,傻呆呆的。”
  石榴这点好,听见了什么都不往心里去,范明瑰说她,她也只道:“范家姑娘说的是,石榴以后会改的。”
  霍青棠回了书院,依旧和范明瑰坐在一起,范明瑰穿着男装,霍青棠又瘦了许多,两人在一处,竟是男才女貌的一对了。夏瓷原本要同青棠说几句话,伊龄贺冷不防站在她后头,道:“你离她远一点。”
  夏瓷嘟囔:“我换熏香了,不是茉莉香,你闻闻?”
  范明瑰凑过去闻了一下,哼道:“不好闻,你别过来了,熏到别人怎么办?”
  夏瓷抓住范明瑰就开打,骂道:“好你个范明,占我便宜,还说我臭,我。。。。。。”
  两人笑笑闹闹,伊龄贺站过来,问她:“你好些没有?”青棠圆润的脸蛋如今小了一圈,伊龄贺皱着眉,说:“你还没好,为什么?”
  青棠摇摇头,为什么,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顾惟玉和陈七,因为璎珞和霍水仙?因为什么,因为陈七成了现在的霍青棠,她的惟玉哥哥不认得她了,因为璎珞回去不会有好结局,不会。
  有些话,终是无法与人言说。
  前方战事顺利,进了七月,圣上凯旋了。
  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圣上凯旋的事情,夏瓷撑着小脸,问伊龄贺:“诶,你没事吧?”
  伊龄贺是蒙古贵族后裔,永乐帝再征北漠,蒙古人败退,夏瓷担心伊龄贺的感受,特意做了小玩意儿去关心他。伊龄贺瞧夏瓷带来的东西一眼,道:“自己一边玩去,别烦我。”
  霍青棠每日瞧着史侍郎忙忙碌碌,嗅出不一样的味道来,她问史侍郎:“朝中是不是出事了?”史侍郎瞧她一眼,道:“算日子,圣上早该回京了,朝中没接到消息,太子也不知道发生何事。”
  闵大人还待罪大理寺,太子朱高炽监国,最后一道传回宫中的密令是大胜,不日回朝。此刻离这道密令发出又大半个月过去了,朱高炽着人去迎接永乐帝,来人却报,见不到圣上。
  打了胜仗,见不到圣上,再半个月过去,太子朱高炽登基了。
  太子的登基,毫无预兆,人们等着永乐皇帝还朝,却等来了新的皇帝。
  宫中发出消息,永乐帝病逝了,薨在了回京的途中。
  外头传言纷纷攘攘,有传永乐帝七月就薨了,太子高炽不知情,直到八月才收到风,是以才会先行登基,如今才发布先帝的死讯。
  永乐帝薨,国葬。
  文武百官皆要守制,百官们一年不许娶妻纳妾,百姓们则要为那位伟大的皇帝守制三个月。张氏送来了一个小丫头,还有一封霍水仙的亲笔信。那小丫头叫江儿,青棠瞧她一眼,便让石榴带着她下去休息了。
  霍水仙先是问了青棠的身体,再问了她的学业,后头说起黄莺,说一年后迎黄莺过门。最后,还有一句,问璎珞回去是谁的意思。
  新帝登基后,闵肇闵大人从大理寺出来了。新帝有意让闵肇接任工部尚书一职,闵肇道:“臣年迈,请求告老归乡。”帝允。
  陈瑄家在国丧之前嫁了女儿,顾家已经迎了陈七进门,八抬大轿、花鼓声乐响彻了半个洛阳城。有人道:“顾家为了攀附陈大人的家世,连死人都娶,冥婚啊,真真作孽。”有人道:“这是你傻,陈大人是什么人,当朝三品大员,堂堂漕运总兵官,别说娶他家的嫡小姐,就是塞个母猪给你也得接着,还怕摔坏了。”
  顾惟玉迎陈七牌位进门那日,顾家一门都候在顾家正门前,顾惟玉穿大红新装,媒人打开轿帘,他进去捧了新娘子的牌位出来。齐尚书一直在旁边看着,直到看见顾惟玉捧着牌位进了顾家大门,他才叹一声:“好啊,好啊,我们家小七有了归宿,好啊!”
  后来,顾惟玉又迎出来,“岳母大人,外公,请上座。” 齐氏在一旁泪流满面,瞧着顾惟玉的大红新装,咬着下唇,说一句:“孩子,苦了你了。”
  崔氏没有来,待三日后,顾惟玉回门的时候,崔氏才拖着病体出来,顾惟玉瞧见苍老的老人,说:“孙儿带小七来同外祖母问安。”
  崔氏颤巍巍的坐下,只道:“好,好,你们乖。”
  齐氏端了茶上来,问顾惟玉:“陈瑄同你说什么了?”
  顾惟玉笑一笑,说:“岳父大人什么也没说,只说让我好生待小七。”
  齐氏摇头,道:“陈瑄那人我还不知道?他同意这桩婚事,肯定同你提了条件,他说什么了?”
  顾惟玉笑的温和,他说:“岳父大人很好,他没有提要求,说让我逢年过节莫忘了与小七说说话。”
  崔氏道:“他自己是个花样棍子,倒是会要求女婿。”
  此言一出,齐氏眼眶本来有些红,又笑道:“陈瑄自己就是个不长心的,还来同你说这些,真是要笑死人了。”语罢,齐氏又道:“小七嫁给你只是求个归宿,日后好有个香火供奉的地方,她已经不在了,你还年轻,切莫耽误了自己。”
  齐尚书在院子里头坐着,也不进来,他在藤椅上摇了摇,又起身看看花儿,接着又坐下来看看天空,顾惟玉出来,问他:“外公,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小七的魂魄飘去了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自己也很心痛,相信作者,相信官配 。。。四六君就是喜欢官配的人 。。。

  ☆、冬月

  新帝登基已是八月,今年的中秋带着国丧,追逐着团圆的节日也沾染了愁绪。
  璎珞走后,也曾来了一封信,说她如今跟着蝶起,管蝶起的饮食起居,至于其他的,倒也没甚么了。
  霍青棠收起信,璎珞回扬州城已有三个月了,她跟着蝶起,岂不是成了蝶起身边的人,那霍水仙如何还能要她。青棠轻轻叹出一口气,身边的丫头石榴端过来一盏羊羹,道:“姑娘,厨房现熬的”,说着说着,她还跺了跺脚,哈出一口白气。
  如今已是冬月,苏州城虽未落雪,已经结了厚厚的凉霜。青棠自中了宝珠茉莉的毒以后,便不再吃甜食,甜味的点心不吃,花蜜蜂蜜也不沾,大家都说,哪有小姑娘不吃个零嘴,史顺听了,记在心里,这羊羹便是史顺特意写信回京问家里的老师傅要了方子,再让这边的厨娘现学的。
  青棠瞧了一眼也没吃,石榴是个老实丫头,自家的姑娘越发消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偏又嘴笨说不出甚么好听的话来。石榴原本是个洒扫丫头,按理说近不了霍青棠的身,但史顺把她从众多丫头中点出来,说明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石榴便常常这样告诫自己,自家大姑娘是个好脾气的人,不仅从不打骂下人,甚至连一句重话也不多说,自己一定要争气,好好伺候大姑娘,不给史管家丢脸。 
  进了冬月里,院子里的花都凋了,外头传来轻响,江儿在外间说:“姑娘,外头有个孩子,给你送了一封信。”
  青棠穿茜色滚了毛边的交领衫坐在窗口看书,听见江儿说有信来,将手里的书放下了,石榴连忙去撩帘子,江儿年纪小,也活泼些,她先是哈了哈气,才伸手从衣衫里掏出信来,问道:“姑娘,那孩子你是认识的?”
  青棠抿着嘴,没有做声,江儿还要再问,石榴拉了江儿一下,江儿从扬州来,又是张氏从张家选出来的丫头,本就与石榴不是一路人,此刻石榴拦在前头,江儿根本不买账,她拂开石榴的手,说:“姑娘,虽说那是个孩子,可也是个外人,你们。。。。。。”
  江儿年纪虽小,知道的却不少,这话一拐,倒是说霍青棠作为一个官家小姐与外人私相授受了。这话难听极了,石榴道:“胡说甚么,姑娘要读书,你出去吧。”
  霍青棠也不说话,将信搁在书上,清瘦的手指在小几上点了点,江儿来得晚,并不了解这位霍家姑娘到底是个什么性格,她来了不过三月有余,这三个月里,青棠温柔得很,说话都极少,即使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时间一久,在江儿看来,这位霍大姑娘就是个出气多进气少貌似还病怏怏的娇小姐。
  江儿仗着张氏,一时还来劲儿了,嘴上放炮仗一般说个不停:“姑娘,不是我说你,你也是大姑娘了,这外人的信怎么能收?不如婢子拿去给你烧了。”她想了一想,道:“不能烧了,里头还不知有些什么东西,不如婢子拿去给史管家,请他定夺好了。”
  霍青棠坐在椅子上,一个字也没说,江儿越发放肆,伸手去拿小几上的信。石榴见状,连忙去拦,江儿眼看就要揪到信,一声脆响,江儿一声尖叫:“啊!”石榴回头一看,这丫头的胳膊折了,江儿面色发青冷汗连连,青棠瞥她一眼,声音不辨喜怒,“出去。”
  大姑娘身边的丫头江儿的胳膊折了,有人去问她,她也只是摇头,说不出什么话来。江儿受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史顺告状,史顺说:“你以下犯上,大姑娘打杀了你都不为过,如果你想回扬州,我寻个人牙子将你卖回去。”
  这话传出来,宅子里旧日的仆人都说史管家变了,性情变得刚硬了,也更不留情面了。大家开始议论史管家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有人说是从大姑娘生病以后,有人说是新帝登基以后,有人啐一口,低声道:“你们知道个屁,大姑娘是想让璎珞姑娘和史管家做一对儿的,后来璎珞姑娘不同意,哭着嚷着不嫁,后头又跟了张大奶奶回扬州,史管家心凉了,这才变成了如今这模样。”
  “你怎么知道?”
  那人道:“张大奶奶来之前,有一日我路过大姑娘的屋子,听见里头有哭声,我在外头瞧了一眼,就是璎珞姑娘跪在地上哭,啧啧,那模样,伤心极了!”
  “不对呀,璎珞姑娘哭成这样,那大姑娘不管她?”
  那人又道:“怎么不管,大姑娘还吩咐烧水给璎珞姑娘换洗,怎么不管了?”
  众人在这头聊当日的是非,那头史顺问青棠:“姑娘,江儿的事该如何处置?”
  青棠神色恬淡,只道:“送她回去也不妥,你另外给她寻个差事,她话太多,留在里头怕要坏事。”
  史顺点头,就要退下,走到门口,脚步又停了。他说:“她,她怎么样了?”
  青棠瞧过来,史顺也变了,一夕之间,似乎当日那个毛毛躁躁的小伙子就长成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男人了。见青棠没有做声,史顺转头要退出去,后头说:“她很好。”史顺脚步顿了顿,又点了点头,最后迈步出去了。
  冬月的寒夜,石榴进来给青棠燃炭盆,青棠不喜欢屋里烧炭,也不爱用暖手炉,石榴只得将炭盆子摆在外间烧,烧旺了再把被褥架在高头烤一烤,免得被子里太冷,待青棠睡着了,石榴会在墙角燃个盆子,只恐青棠冻着了。
  石榴披着衣裳,轻手轻脚的,往炭盆里添了霜炭,再摸黑端到内室的墙角下,结果青棠的帐子垂着,窗子却开着,一阵风呼过,吹得帐子鼓鼓瑟瑟,石榴走到窗边,外头倒勾着一弯银月,她哈一口气,原来都到下半夜了。趁着月色,她转头看了床上一眼,帐子已经被吹开了一个大口子,石榴跌坐在窗下的椅子上,帐内无人。
  青棠穿一件浅碧色绣夹竹桃的大长斗篷站在珍珠巷口,入了夜的珍珠巷,鸡鸣狗吠之声都暗下来了,只有偶尔传来夫妻间的夜语之声。她敲了敲门,里头燃了灯,云娘穿戴得很整齐,显然也在等她。云娘声音很是疲惫,她让开一点,低声道:“你来了,进来吧。”
  青棠竖起一根手指,示意她安静,里头传来沉沉的呼吸声,青棠道:“我们就在外头说。”云娘看里头一眼,锁好了门,说:“我们去街角。”
  天还暗着,那豆腐脑摊子竟然开始摆放桌椅准备出摊了,云娘与青棠在小桌上坐下了,那老板娘显是已经认得了这两个喜欢半夜出没的大姑娘,当下也不多问,只道:“甜的咸的?”
  云娘回:“一碗甜的,一碗咸的。”
  青棠说:“都要甜的。”
  那老板娘回一句:“今儿可没有枇杷止咳了,要咳嗽了,只能喝白水啊。”
  青棠笑道:“放心,我今儿不吃您的枇杷。”
  豆腐脑端上来,热气直往人脸上蹿,云娘有些怏怏的,那老板娘见了,笑说一句:“平日里精神好的能打死老虎,今儿是怎么了?”
  青棠里头搁的不是白糖,是姜和糖一起熬化了的姜汁水,青棠吞一口下去,姜汁泛着甜腥味涌到喉咙,她抿着嘴,生吞了进去。那老板娘端了一碗热茶给她,说:“慢些吃,多吃几口就惯了,惯了就不咳了。”
  见青棠真的吞了下去,云娘蹙着眉头,说:“你真的吃了?快别吃了,那高僧不是说你不能吃甜食吗,快别吃了啊。”青棠喝一口热水,道:“没事。”
  云娘的鼻尖和眉头都皱成了一团,青棠拍拍她的背,“我这里有银子,我们去请苏州最好的大夫来,苏州如果没有,我们去南京城,南京城肯定有好大夫,最好的大夫。不如明天就去,对,天亮就去。你别太忧心了,好吗?”
  云娘调羹搅散了一碗豆腐脑,她手里捏着调羹,眼里落下泪来,“没用的,城里最好的大夫来看过了,说。。。。。。说,说他不行了,要治可以,要用人参吊着命。还。。。。。。还说要以七明芝入药,我问遍了全城的药铺,都说此花珍贵,城内无处可寻。”
  一滴晶莹泪水溅在陈旧的木桌上,水滴敲打桌面,分明又散开来,攀上了晨曦的曙光,月亮隐下去了,天那头似要迎来光亮。云娘拍下两个铜板,道:“走吧,我送你回去。”
  青棠浅碧色的斗篷在浓墨的暗夜里沾了水汽,此刻斗篷上的毛边都湿成一团,云娘一手扶上去,只摸到刺骨冰凉。
  “七明芝何处可寻?”
  云娘侧头,“南京城后军大都督孟府。”复又叹一口气,道:“还有一个地方,钱塘蟾宫香坊。”
  青棠用清瘦的指尖拢起斗篷,美极了的眉眼垂了垂,只道:“走罢。”
作者有话要说:  由此进入下一卷,洪熙皇帝登基后。。。

  ☆、琴挑

  来年的三月范明瑰就要出嫁了,进了冬月,书院的课程也松散许多,蹴鞠之类的室外课程一律都取消了,如今只得真正好学的学生还来上课,好些都已经缩在家中不愿出门了。范明瑰说:“我过完冬月就不来了,腊月里我得在家里绣嫁妆。”
  明瑰的嫁妆有一半是范夫人在外头请绣娘绣的,还有一部分是家里的丫头们做的,最后剩下个盖头,说是一定要明瑰亲自动手,并吩咐了,谁也不许帮忙,否则就要撵出去。明瑰叹口气,道:“盖头我绣了有小半年,过几天就能从棚架上拿下来了,没什么要操心的。”
  她话锋一转:“青棠,你嫁过人没有,我怎么觉得自己有些害怕呢?”这话刚说完,她自己又低头笑了起来,“看我,你怎么会懂这些,哎,你不懂。”
  霍青棠低头在案几上的琴弦上挑了挑,几指滑过,这是琴挑,夏瓷从前头望过来,问一声:“你学会《琴挑》了?”
  青棠点点头,夏瓷道:“那好,改天和你比试比试。”
  自闵肇闵大人告老还乡,闵梦余闲时便多了一些,时常来指导霍大姑娘弹琴,闵梦余琴弹得好,学生也教得好,他话也不多,只道:“琴音低诉,日后若有不便宣之于口的话,一指琴音,尽够了。”
  青棠问他:“上回那三株宝珠茉莉分别来自何处?”
  闵梦余笑一笑,说:“救你性命的那株出自你的同窗;另有两株,则要多谢裴世子,他亲自去了一趟南京城,才取回来的。”
  “南京城孟府?”
  闵梦余瞧她一眼,笑道:“正是孟府,后军大都督孟微冬府上。孟府奇珍无数,据传府中池子里头养了几对天鹅,还有仙鹤。更有甚者,说孟府花园里头养着孔雀,雀鸟尾上落的羽毛都被府里的夫人们拿去制成了鸡毛掸子。”
  说罢,他又笑一笑,“虽都是些传言,但孟家富贵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