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南商号所属的洋货销售,利润也是不菲,广西、云南、四川、藏边,四省洋货的利润也有四百万左右,但这个利润里面是含着水分的,综合一下,洋货的收益也就三百万左右。

广州城的潘仕成也发来了账簿,半年的时间,通过十五家商盟的扒皮买卖,杨潘两家在广州和上海赚了两百万两。杨家收购的各地土产,经过广州商路销往国外,收益不多只有一百万上下。

杨猛最大的吸金项目云烟,去年的货值也达到了一千多万两,可换回来的洋货仅值三四百万两,这些云烟三分之一强许给了米利坚的壬雷斯,四分之一强换了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鸦片,出去这些就是和其他国家零星的交易了。

云烟已经有了流行的趋势,下一年,杨猛决定无限量的扩大云烟的产量。

杨家去年的收入在千万两上下,这可是个大喜讯,看到了这个庞大的数字,杨士勤不由的揉了揉双眼,不可想象啊!两年的蓄力,老三一发力杨家的买卖就翻了五六番。这还刚刚是个开始。

三省的铜课、盐课,去年虽说没挣钱,但也没亏多少钱,如果不算解入京师的五百万斤精铜,那三省的铜课怎么也得有几十万的盈余。

西山零零总总也有个几十万的收益,再加上杨家在云南各地的房产租金,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收入,也有个一百万上下,这些都是随到随花的小钱,如不入账都无所谓的。

再有就是杨家的黑色收入。揭铜官黑幕,杨家发了一笔天大的横财,但那些金银,都被杨士勤给窖藏了,但凡涉及铜官产业的收入。除了土地和房产,收入的金银。全部被藏了起来。那是笔大钱,也是杨家的后路。

前半年杨福良在江南各处劫掠,收获也是不小,鸦片不算,收获的金银细软、古董字画也值个三五百万。

杨家平定滇西官场之后,老三抄家、敲竹杠得来的金银也在两三百万上下。截留的朝廷税赋也有个几十万银子,这些总在一起,杨家的收入还是极为可观的。

杨家的收入庞大,可耗费更多。杨家老大杨勇,丁保钧、丁泰辰父子,就属于不怎么受待见的了。买粮换地,老大杨勇一年花费六七百万,购置藏边的牛羊马匹,一年也在三四百万上下,仅仅杨老大一个人,就把杨家正道来的银子花了个差不离。

宜良的丁泰辰,修水渠、建农庄、养八千新军,一年的花费也在三四百万上下,他爹丁保钧,接了滇西的担子,单单几万新兵去年连吃带喝,就是四百多万。

一年的收入不够花费,还把杨家累年积累的本钱花了一多半,就这么个花销法,明年弄不好就要吃老本了。

再有一个就是银贵钱贱,洋货那一百多万的水分,就是吃了朝廷的亏,年初时一两银子能换一千八以上的制钱,年中的时候,朝廷的那帮狗才,弄了个银钱通用、贵钱济银的狗屁方略,制钱长了行市,最离谱的地方一两银子五百制钱,这一进一出可是差了好大的价码。

杨家的洋货,去年收了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制钱,都是钱贵的时候收的,一百万两银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没了。

杨家也不想收制钱,可与朝廷对着干,是杨猛明令禁止的,无奈的杨家管事、账房们只能吃下这么一个窝囊亏了。

银贵钱贱根源就在鸦片,虽说杨猛的云烟能收回三五分的现银,可两三年的时间,远远收不回数十年间,被列强的鸦片掠走的金银。

整个大清,现在已经处于银荒之中了,那劳什子银钱通用、贵钱济银的方略纯属扯淡,这么玩朝廷捞不着好处,百姓捞不着好处,商家同样也捞不着好处,只会白白便宜了列强各国。

那些王八蛋,现在已经开始用银子兑换大清的金子获利了,再这么下去,经济上大清也要被列强狠狠欺负一把了。

从朝廷的邸报上看,也不是没有合适的法子,开银矿就是个不错的法子,整个大清,一年的银矿产出也有个几百万,持续的开采,也是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

朝廷开银矿,杨猛再用云烟慢慢把金银刮回来,用不个三五七年,银荒就会大大缓解,可朝廷清流们的一句话,就把这个极好的方略给废了。

‘聚众藏奸’就这么一条理由,开银矿的方略,就被朝廷搁置了,杨猛当时看了邸报,只是一笑了之,没想到银荒竟然让杨家也吃了一个暗亏。

杨家年底的结账,因为老爷子的关系,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草草了事,当然对各地管事的赏赐是少不了的。

杨家的精细账目,只有管事、账房们查证,这一年杨猛对贪污的惩处极为酷烈,各地管事们的收入明显减少,而赏赐的银两也是杨猛根据秦子祺和账房们的回报定下来。

不贪不拿收入不减还要增加,贪污克扣丢命是小事儿,弄不好还会祸及家小,大半年的时间,杨家的管事们谨慎了许多,与赏赐金银相比,贪污克扣的损失对杨家来说更大。

一个瞒报一个虚报,损失可是不小。有了贪污克扣,损失金银还是小事儿,精熟的管事、账房因贪污克扣被斩杀,对杨家来说损失更大。

这一年杨猛杀了不少人,滇西的贪官、绿营的将官、杨家的管事、各处的山民、滇黔川粤的鸦片贩子、哥老会的匪徒、伶仃洋的海匪,这个才是杨士勤心情不佳的原因。

一年杀伤数万人,自家的老三给杨家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罪孽。这些消息是杨士勤的人手报上来的,对于这个数字,杨士勤也很震惊。老三有许多的暗手。

这个数目还是保守的数目,老三真正杀了多少人,可能只有秦子祺知道吧!

劝诫,怎么劝诫?杨士勤知道许多人都是该死的,祸及家小是老三不对。但没有这么狠的手段,想镇住杨家的基业可不容易。对此杨士勤也只能默默的自己承担了。

今年的年节。杨士勤没有搭戏台,也没有组织什么水牛大战,今年杨士勤打算开水陆法会,一是超度亡灵二是为云南祈福。

连续两年的大旱,最倒霉的不是庄农佃户,云南的庄农佃户大半属于杨家。两年的时间,杨士勤可以拍着胸脯说,杨家没有饿死一个庄农佃户。

最倒霉的就是云南的中农富农了,好田、水田大多聚在各族地主们的手里。中富农耕种的都是些旱田、中田和山田,连年干旱对他们的打击最大。

云南的几十万户中富农,现在九成九变成了杨家的庄农佃户和长工,两年的饥荒,饿死的人多半就出自他们。

持续两年的饥荒,今年最甚,入了杨家的庄农佃户还好些,即使地里没有产出,也能得到一些口粮,吃不饱那是肯定的,但饿死也不至于。

给杨家干活,还能管饱,杨家在云南修水渠、修炮台等等这些大项目是与舍粥结合在一起的,管吃管住,养活了云南三成的劳力和他们的家人,这也是杨勇那边花费巨大的原因之一。

可一场饥荒,死了家人失了土地,搁谁身上也不好受,虽然勉强的活了下来,可这些人活的并不怎么如意。

杨士勤在云南各地做水陆法会,也得到了大部分庄农佃户和中富农的支持,云南不能再旱了,杨家是善人不错,可连续两年全境舍粥,庄农佃户们最清楚需要多少粮食,来年再旱,只怕吃垮了杨家,云南死人无数啊!

而去年一年,过得最好的就是一些良善地主了,那些横行乡里、危害一方的,大多被杨家收拾了,而这些良善人家,杨士勤不准杨猛对他们动手。

手里有地有粮,粮价连年飞涨,这两年这些地主们的收入,都快赶上十年八年的收入了,而这些地主,也是承了杨家的恩惠。

粮食九成九都是杨家买去的,这两年的饥荒,让杨家走出了云南府,走出了滇西,在云南仁孝杨家,不仅在庄农佃户里说了算,在地主豪绅之中,杨家也是执牛耳者。

滇西经历的历次回乱之后,这一年也算是比较安定的,李星沅用兵,打的是声势,接下来的林则徐也是主动忽视了滇西,再加上杨家在滇西的势力,各族百姓,又看到了清平世道的影子。

滇西的大局虽说不错,但永昌还是个是非窝,是个各族百姓的苦窑,永昌的数万哨练,李星沅忌惮,林则徐忌惮,杨家因为林则徐的原因也一样忌惮。

旱灾、饥荒,不仅回回过得不如意,汉人百姓,各族山民过得也不怎么如意,七把香会、永昌哨练,已经成了永昌的一霸,各族百姓眼里的恶棍。

永昌的回回仇视七把香会和团练,永昌的汉人也一样,许多加入香会的百姓想退出,许多哨练也想退出,可上船容易下船难。

自林则徐下令擒拿七把香会和永昌哨练的会首、骨干之后,沈振达在永昌民间的地位,愈发的高涨,七把香会代会首、永昌练总,凭着金鸡村的哨练,沈振达稳住了自己团总的地位,凭着永昌团总的地位,他又稳住了七把香会代会首的位子。

胁迫汉人百姓,胁迫永昌哨练,沈振达在永昌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点。

云贵总督林则徐,自郑夫人亡故之后,精神一直不济,年关也是他调整自己的时候,十几天的清闲时光,也不知他能调整成什么样。

年前的胡来,已经让永昌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永昌的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就怕沈振达发难,林则徐怀柔,一旦林则徐退了一步,永昌之事就麻烦了,弄不好滇西回乱,又会轰轰烈烈的起势。

马青虎也回来了,一年多的历练,加上杜文秀平日的教导,这位也算是成了材,文武兼备,将来滇西的事情,马青虎也能出上一份力了。

可依然压在总督府牢狱之中的杜文秀就阴沉了许多,为了讨公道,在京师蹲了一年多的大狱,这位永昌的秀才,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

第二百零三章风起永昌

道光二十七年,无滋无味的年关,林则徐经过几天的休息调养,气色大好,十几天的时间没有杂事缠身,林老虎的精气神也在慢慢的回归。

但郑夫人之事,还是让林则徐在心里对云南存下了怨念,他林元抚不是圣人,不可能不犯错,永昌之事后期的步子有些凌乱,但并不耽误大局,破五之后押解人犯到省城受审,不用改也没必要改。

云南是朝廷的云南,法纪为先,若有扛官藐法的人物,林老虎也狠下了心肠,云南多蛮夷,夷性犬羊不可顾惜,如若有人在永昌一事上变乱,少不得要用一下杨老三那个杀才。

人这个东西,一旦性情大变,好恶都会跟着改变,徐夫人亡故,林则徐回归故里的想法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想法让林则徐打算在永昌一事上用雷厉风行之法。

以前不怎么待见的杨老三,就成了一个很合手的人才,张必禄说的不错,平滇西之乱少不得杨家这头恶虎,而之前的林则徐还是比较厌恶这样的屠户、侩子手的。

就因为徐夫人之事,林则徐承了杨家的恩惠,停在后堂的灵柩,至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每日里去后堂,问着那股幽香,林则徐就会想到徐夫人的音容笑貌。

爱屋及乌,原本林则徐处处提防的杨家,也就成了好人家,回想起至今以前的谨慎,林则徐都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太苛刻了。

杨老三顺眼,杨毅更是顺眼,自从自己这位关门弟子回到昆明,在他和刘存仁的辅助之下,林则徐身上的担子,一下就轻了大半,每天里他也能拿出时间到后堂陪陪自己的夫人了。

年前年后这段时间,林则徐从来不踏出总督府一步,变相的把自己给圈禁了,林则徐性情的改变。让杨猛有些拿捏不住了。

林则徐的为官从政。经验太丰富了,他初来云南之时,杨猛、徐子渭、魏五,三人合力才勉强与林老虎打成了平手。不是三人的本事不够。而是因为林则徐的地位。

云贵总督一职。让林则徐占了优势,杨家要避开林则徐的视线,让杨猛三人出于绝对的劣势。一番争斗打个平手,杨猛已经算是胜了。

二哥杨毅,林则徐的幕客刘存仁,在其中都起了莫大的作用,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若不是收了魏芷晴,稳住了魏五,单靠自己和徐子渭,正面对付林则徐,暗中防备魏五,几乎毫无胜算可言,现在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最完美的了。

林则徐足不出户,重用二哥杨毅,这个让杨猛有些摸不着头脑了,难道这林老虎又要利用杨家?可综合一下各处的情报,这林则徐明明实在亲近杨家啊!

“三爷,永昌的事情,要提前下手了,林则徐这是性情大变,他不想干了!这是要快刀斩乱麻啊!

永昌之事,从咱们这边的消息来看,可不怎么好,永昌知府李恒谦,只抓了周日痒、刘书等香匪,城外的沈振达他们不敢对付,加上死了的沈聚成为沈振达顶了全部罪责,永昌之事必然糜烂。

只怕那沈振达借机挑起回乱,这样永昌回乱再起,一旦传到朝廷那边,这事儿就烂了,依着朝廷的大政,只会指使林则徐打压回回,咱们不得不防啊!”

魏五同情林则徐不假,但现在他做的是杨家的船,为自己着想才是正理,林则徐处理永昌一案的法子,前期还是不错的,但后期的步子,却不利于杨家了。

一旦回乱再起,想压制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连年的饥荒,云南的百姓、山民,可都在生死边缘徘徊呢!杨家虽然做了不少,但云南太大,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回回起事,只要选好了由头,各族响应也不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杨家再出手,就要背上恶名了。

杨家的实力,魏五也有个大致的了解,五六万精兵,不是民乱能扛住的,滇西民乱对杨家来说是件小事,但是动了刀兵,可就是毁了杨家仁善的字号,那以后云南的百姓,就不好管理了。

“嗯!魏先生说的不错,这事儿我已经让杜文秀做了,永昌和滇西的回回,也大致认同。永昌的回回已然不多了,而沈振达的永昌哨练,只能在永昌附近称王称霸,出了永昌,云南各处的庄子,不一定给他好脸儿,滇西回乱应当不会再起的。

滇西这些年的混乱,与沈家父子脱不了干系,沈聚成已死,这沈振达却不好杀,自从林则徐要处理永昌的旧案,他就缩回了金鸡村,数千哨练守村,再加上周围哨练的呼应,现在要杀他,只能强行破寨,这样对咱们不利啊!

只要滇西的回回不乱,任他沈振达猖狂,到了对景的时候,老子非活剐了他。”

当年杨猛强压沈聚成,割了沈振达的双耳,现在想来自己还是不够狠,当年若是屠了金鸡村,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枝节了。

“三爷,永昌必乱,咱们能不能先派一部分督标去永昌呢?一旦沈振达发难,咱们当即压灭就是了,其中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徐子渭想了想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永昌是块白地,借着沈振达变乱,将永昌抓在手里,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糊涂!督标是朝廷的军队,擅自调兵等同造反,无非永昌必乱,咱们早走一天或是晚走一天,对咱们又有什么坏处呢?此事三爷定要谨慎一些。”

徐子渭的路子太野,现在的永昌不能用自己的法子来,只能依着林则徐,依着朝廷的法度办事儿,至于好处。只要督标的人进了永昌,好处是一丝也不会少的。

“嗯……魏先生说的不错,计长,你心急了!咱们的方略就是看戏,永昌之事不能急躁,林则徐的精神好了许多,现在又亲近我们杨家,也不知他那老葫芦里装的是蒙汗药还是仙丹,咱们最大的对手还是林则徐,这些天要看住了他。别让他把咱们给溜达了。”

对于林则徐的态度。杨猛还是很谨慎,这林老虎的声名太响,手段太厉害,就怕中了他的苦肉计啊!

就在林则徐、杨猛算计永昌之事的时候。永昌屠回的正主也在算计着林则徐。

“沈老爷。破五之后。官府就要押解周香主、刘香主赴省城了,咱们该怎么办啊?”

现在的沈振达,已经不是个为沈家干脏活儿的干儿子了。他现在接了沈聚成的产业,实实在在的成了永昌的沈老爷。

“哼……慌什么?现在的永昌咱们说了算,解赴省城,他们想的倒好!”

摸着没有耳朵的脸庞,沈振达恶狠狠的,说着话,现在他是金鸡村的沈老爷,七把香会的沈会主,除了永昌府城,永昌周边的地带,都是他说了算,各地的县太爷,现在见了他也得老老实实的低头。

永昌府李恒谦和永昌县令韩捧日,也是活的不耐烦了,永昌杀回那是整个永昌府好几个大家共同支持的,凭一个知府一个县令想在永昌这处地界猖狂,林则徐那老匹夫打的好算盘。

贺长龄怎么样?李星沅怎么样?来了他林则徐又能怎么样?放跑了永昌的同知杨毅,沈振达的心里也憋着火气呢!

当年杨家老三,强压金鸡村,割了他的双耳,沈振达以前是害怕杨家不假,可现在不同往日,如今的沈老爷,可不怕杨家,在永昌这一亩三分地,他沈振达就是王。

“沈老爷,破五之日立马就到了,咱们该怎么办呐?据说那林则徐与杨佛爷相交莫逆,永昌的同知杨毅就是林则徐的弟子,杨家的二爷,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