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涤生说的意思杨猛大概明白,守城,也就这么个鬼样子了。激战、缺粮、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聚集,一般人是很难承受这种压力的。

下面的兵将倒好受一些,若是主将是个没心没肺的,也好说。想江忠源、左骡子、曾涤生这样的。守一次城,就是扒一次皮,绝对不是什么好玩的营生。

曾涤生的意思杨猛很清楚,但这话还是听不懂为妙,不好劝解呐!

“狗日的王八蛋!欺负你杨老子不怎么认字是不是?说的都是些什么狗屁倒灶的玩意儿,会说人话吗?

老子且问你,还能不能干了?不能干滚蛋,回家逛楼子喝花酒去吧!”

杨老三的虎眼一瞪。可是吓了曾涤生一跳,一通怒骂下来。曾涤生的面皮也是有些发胀,自己刚刚是有感而发,却忘了面前这位是个粗鄙货,这下可是惹了大麻烦,瞧杨老三的样子,活脱脱的要吃人呐!

不过这杨老三骂人的话,也太糟蹋人了,什么叫做回家逛楼子喝花酒,他曾涤生也没那毛病。

“部堂……我……”

“来来来,就说能不能干,不能干,直接就呆在九江花天酒地吧!我另差人去统摄湘勇!”

话赶话赶出话,杨猛这么一说,曾涤生也瞪起了眼珠子,平常心失了,自然会说大话。

“那涤生就再试一次!”

“操!绕了半天还是这话,你说说,这次在江西因何而败?”

“唉……千错万错都是涤生的错,部堂何苦激将呢?”

话说到这份上了,曾涤生还能不明白杨老三的心思,怕还是为了岳州之事吧?

“先说说错在哪了?后续的事情后续再说!”

这些小九九,只能在明面上使唤,换做暗用,只怕曾涤生当面应了,回去之后,还要反水的。

“轻敌、刚愎、心浮气躁!”

“算是不错!那一字长蛇阵摆出来的时候,怕是你曾夫子还在沾沾自喜吧?

大败石达开,想的倒是不错,只可惜啊!你曾夫子做帅,本事有限,若是让下面人自己打,或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杨猛这话,正戳中了曾涤生的心事儿,当日摆出了大小几套一字长蛇阵,他还真是沾沾自喜了。

“部堂高明,竟能摸到涤生当日的心态,惭愧啊!”

“惭愧什么?这是好事儿,说明你曾涤生是个明白人,而且知道活学活用,虽说用的不咋地,不是有句话叫做其心可嘉吗?

南康与南昌之间的距离过大,摆一字长蛇阵,不是不成,而是针对石达开是不成的,石达开兵多,而湘勇兵少,分兵四路,一路不过五千余,而石达开在江西有多少人马呢?

连兵带民十余万青壮,所以你才有那个劳什子大势难当的想法。

南昌的战法,你正是用反了,石达开用的才是一字长蛇阵,打这个阵法,其实也简单,将自己变成刺猬极好,慢慢的推,推到石达开退无可退,缩成一团。

兵民结合,看着人多势众,但战力相当的有限,只要你打的猛一些、急一些、狠一些,长毛贼就站不住阵脚,一旦溃散,石达开的兵员就是再精锐,也只能溃退,之后该怎么办?一点点的吞并石达开的人马就好!”

太平军的新兵,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儿了,比官军是精锐,但与湘勇相比,只有太平军原来的那几万老兵,可以与太平军硬捍,这几年的时间,虽说太平军又有了六七万老兵,但太多的新兵,冲淡了他们的战斗力。

十万大军,只有一两万可战之兵,其余的多是拿着扁担之流的民夫,曾涤生的湘勇,面对江西的石达开,不是没有胜算,这胜算虽小,但只有这么一个战法可行,那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除此之外,怎么打怎么输。

以局部的战斗力优势,硬捍太平军人多力小的劣势。抓着太平军的小股人马就灭掉,一点点的蚕食,石达开的本事再大。也无计可施。

错非石达开能聚集精锐,与曾涤生硬捍一场,不然,退避就是失败的第一步。

曾涤生不知兵,但他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手下有能人,而曾涤生会用人。这样的优势,就是石达开所没有的了,天下的读书人。心向曾夫子的如过江之鲫,想上太平天国这条破船的却是寥寥无几。

所谓大战略,其实也很简单,在地图上上比划一下。先下江西。再下安徽最后打天京,就是现成的大战略。

曾涤生连连失败,不是败在湘勇的身上,也不是败在了将官的身上,而是败在了他自己的身上,没那个本事,非要到前线指挥作战,不败才怪呢!

若是之前九江、现在的江西战场。曾涤生能把作战的权限许下去,或许局势就不一样了。

杨猛的一句夸奖。一番解说之后,曾涤生对于江西的战局,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战略这东西,说着玄奇,其实真要摆出来,也就那么回事儿。

说不定平民老百姓闲聊的时候,出口的战略,也比一军统帅的高明,这东西,只有能用、会用、用的明白才叫战略,用不上就是纸上谈兵,以曾涤生的学识,要理解这些并不困难,杨猛这几句话,也确实唤起了曾涤生的战心。

“部堂,涤生惭愧!真的有些无颜面对部堂了,岳州之时,部堂就一直在提醒涤生,但涤生却没把部堂的话当做一回事儿,致使九江大败,丧了塔齐布。

前次在九江,临行之时,部堂也告诫过涤生,此次用兵的战法,可惜涤生依旧置若罔闻,辜负了部堂的拳拳热切之心。

涤生之败,非是败在了湘勇和部将的身上,实是败在了涤生自己身上。

此前,涤生心浮气躁、过于功利了!”

这就是正理八经的读书人的优点,谦虚、自省、敬贤,做读书人,曾涤生无疑是楷模,这也是杨猛要利用的一点。

听曾涤生话里的意思,这次还真是有些服气了,有些事儿,直说,怕是曾涤生的反应会过激,虽说现在的时机不错,但杨猛还是决定再抻抻曾涤生,看看他有没有该有的那点觉悟。

“对喽!就是这心浮气躁四个字,让你频频失利,此次江西战事,石达开那厮的火枪队多不多?”

石达开军中有多少还褐贝丝,杨猛还真不清楚,做这事儿的都是杨秀清和石达开的直属,杨猛只知道杨秀清之前给石达开运了一批褐贝丝,但究竟有多少,杨猛就不清楚了。

影子虽说好用,但在西征大军之中的数量并不多,加上石达开最近频繁的扩军,许多军中的具体情报影子那边并没有,报道杨猛这边的,只是石达开所部的动向而已。

说起这洋枪,曾涤生心里也泛起了怒意,罗泽南就是亡在洋枪之下,那铅子虽说已经变形,但军中之人还是能分辨出,那是炮子还是枪子的,折了罗泽南,对曾涤生的打击不小。

湘勇中的好大一批干将,都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在,就能把他的这些学生拧成一股绳,没了罗泽南,这些人虽说依旧敬他曾涤生,但感情上却疏远的多了。

“有!但并不多!对此事,涤生也是悔恨交加,若是多装些火枪,恐怕罗罗山就不会阵殒,周凤山的陆师也不会一触即溃,涤生守武昌的时候,也不会捉襟见肘了。”

洋枪究竟有多大威力,只有见过的人才知道,守南昌的时候,曾涤生有一支直属的洋枪队,杨猛所赠的千条洋枪,都在曾涤生的中军之中。

石达开不是没有拿下曾涤生的意思,只是这洋枪守城,格外的犀利,石达开稍一踯躅,杜降虎的援兵又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加上江南大营突兀的动作,这才有了曾涤生安然脱困的局面。

逃出生天的曾涤生,虽说极为悲观,但路上也想了不少的东西,这洋枪的数量太少,就是他心中的一大恨事。

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就是曾涤生对火器战的体悟,这东西当真是犀利无比,用过之后,很难摒弃这样的犀利的火器。

若是江西战场,打的顺利一些,曾涤生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江西打的太不顺利了,自己差点就交待在了南昌,湘勇的人数本就少于太平军,再抵制火器,难免再败呐!

“嗯!江西一败,多少也有这个原因的,这不老子这边正在筹划固江防的事情,水师团练的人马没多大用处,这次你在江西折损不少,杜降虎和那三千人马,就当是老子这边给你压惊的礼物了。

不过咱们俩丑话要说在前面,给人、给炮、给枪这事儿,只此一次,以后你曾夫子,就别指望老子的援助了,河道工程这边很缺钱,我都把主意打到贪官身上了,窘迫之境可想而知,给你这些人,我也是咬牙跺脚给的,便宜你曾夫子了。”

杨猛虽说废话连篇,但里面也藏着不少的机锋,这抄家充劳役之事,杨猛要试探一下曾涤生的反应,因此事两人对立就不好了。

“涤生谢过部堂的栽培之恩,大恩大德难以为报!”

曾涤生做过穆彰阿的门生,有些事儿也能心领神会,现在这局面,由不得他做选择了,石达开奸狡难斗,有了杨部堂这三千人马,或许就是湘勇的转机。

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势难当(下)

“说这些就见外了,咱们之间是有交情的,这样的礼数没必要,平辈论交即可。

老子要问的是,你曾夫子对河道工程,从贪官身上敛财是怎么看的,最近朝廷来的折子,直说了斟酌二字,我这边倒是有些糊涂了。”

曾涤生想行门生之礼,杨猛却不敢消受,自己的岁数和声名,做不得曾涤生的坐师,一旦做了,这事儿就是将来的笑柄,他和曾涤生二人的笑柄,天下人除了会指责他杨猛揽权之外,也少不得指责曾涤生腿软。

曾涤生与左骡子不同,左骡子那厮奸狡,需要钳制一下,而曾涤生的作用,近期在洋务,以后在国学,堂堂正正是曾涤生必须要具备的东西,对付曾涤生与对付左骡子,不能用同样的办法。

“部堂,此事有些欠妥当,只怕招致天下读书人的非议呐!”

借着情绪激动,曾涤生也说了实话,这就是他对杨猛河道工程的看法。

“若是依着这些章程做呢?”

对付曾涤生,杨猛准备的很妥当,徐子渭那边的条目已经有了,当然这是给朝廷看的,措辞肯定是堂堂正正的。

接过杨部堂递来的草本,曾涤生细细的看了几遍之后,也不由的赞叹,这位部堂大人了,虽说对河道弊案的处置,依旧有些失当,但这无疑能对肃贪起到极好的作用。

屈服、敬服、畏服亦或是佩服,无论怎么样,曾涤生算是服了杨猛。心服之后没了那些争权夺利的心思。曾涤生的平常心。也就回来了。

捏着简简单单的一份草本,曾涤生想了很多的事情,从岳州到武汉,从武汉到九江,面前这位杨部堂,一直都在提点他,而且是发自诚心的提点他。

而这位杨部堂,不仅带兵打仗是一等一的好手。理政也是当仁不让的顶尖人物,现在再看那固河修渠兴商事的折子,就有些精彩绝伦的意味了。

杨猛,从杨三到杨老三,从杨老三到杨部堂,从杨部堂到他曾涤生口中的部堂,一路走来,竟没有一步是行差走错的,无论是带兵还是理政,这杨老三做他曾涤生的师父。犹有过之啊!

这是勾心斗角的关键时候,杨猛当然不会放松。双眼一眨不眨的看了曾涤生近一个时辰,这位静坐许久之后,竟做出了让杨猛诧异的事情。

三拜九叩的尊师大礼,桌上未动的茶盏,就被曾涤生捧到了杨猛的面前。

“曾夫子,这个有些过头了吧?你这眉毛胡子一大把,玩这个是不是有些坑人呢?”

抬起双手搓了搓有了木然的脸颊,杨猛也被曾涤生突然来的这么一下,打乱原本的节奏,这事儿弄得真是过头了。

“杨师,当得此礼!”

曾涤生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脸的肃然,有些事儿不体味不知道,杨猛之前所做的事情,无论是在岳州还是在武汉亦或是在九江,都超出坐师该做的了,不仅苦口婆心的点拨,还两次救了他的性命,现在想来,这位杨部堂,根本没有打压他曾涤生的意思。

岳州议事之后,他心里对杨猛有了芥蒂,一直在刻意疏远,许多事儿,杨猛怎么说,他就是不照着做,现在想来,左季高在田家镇大捷之前的书信,怕是多半出自当时的杨军门之手。

曾涤生与左季高久有书信来往,那段时间左季高的书信,用语虽说如旧,但书信里说的许多东西,与现在杨部堂的话一对比,很容易就知道出处的。

“甭来这个,你曾夫子这么做了,天下人是骂你呢?还是骂老子?老子多大岁数,你曾夫子多大岁数,有些事儿平辈好说话,你突地来上这么一下子,可是要折老子的寿元?”

杨猛现在真是有些头皮发麻了,曾涤生这人倔强,万一当着外人的面,来上这么一下子,他杨三爷还真有些消受不起。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杨师之前做了太多,涤生顽劣却是充耳不闻,害的湘勇上下挫师折将,现如今涤生在江西大败,差点身死,还是杨师所救,涤生愧对杨师之前的栽培。”

人多半还是感性的,曾涤生越联想越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些上不得台面,而杨部堂却越发的难以企及,虽说差了岁数,但在官场,这也算不得丢脸的事儿,做的好了,却是一时之美谈。

“行了!你曾夫子是个犟种,老子不与你置气,背地里你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当着外人平辈论交,敢他妈胡咧咧,老子弄死你!”

“学生谨遵师命。”

曾涤生蹬鼻子上脸,杨猛节节败退,这事儿闹得,完全把杨猛的节奏给打乱了。

“甭说这些没用的了,咱们在岳州议的理学社之事,你怎么说?”

说千道万,理学社才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吸纳读书人,投身与洋务之中,用洋务改变大部分人的看法,这也是大势的一部分,做好了这个理学社,才是杨猛篡清的根本。

“杨师为何钟情于洋务呢?可否给学生解释一番?”

曾涤生一口一个杨师,一口一个学生,可把杨猛腻歪坏了,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可不是好事儿,坏大局啊!

“甭叫杨师,听着别扭,叫部堂就好,你还自称涤生吧!你这一声声的学生,太吓人!

至于这洋务,你想听吗?对老子来说,洋务才是真正的大势难当!”

有些事儿可不能养成习惯,若是在外人面前,曾涤生来个学生的自称,岂不是臊人?

“大势难当?涤生不明白!儒学之中的自给自足、各安其事,涤生觉得更为贴切一些。”

给曾涤生这样满腹经纶、满腹疑问的人做师父,杨猛很不情愿。但涉及到了自己谋划的大事。这教师爷。还不得不做。

“自给自足,倒是不错,若这世界上只有咱们一国,就更不错了,可惜的是,如今的大清,却是被饿狼盯上的一块肥肉。

印度,也不知你关注过没有。这印度就是大清的前车之鉴呐!

庚子一役,两千万赔款,割地数处,开五大商埠,这一战,就是因为自给自足这四个字,之前洋人到大清做买卖,除了送钱就不会干别的了。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英夷用了烟土,现在这恶果也来了。那就是朝廷的银荒,庚子之败。朝廷的八旗、绿营废弛,是主要原因,但英夷的船坚炮利,也是朝廷战败的原因之一。

造船造炮,这是林公当年的想法,睁眼看世界,这林公可谓是第一人,只可惜他看的不是很全面。

西洋的蒸汽机,才是主导洋人变成列强的利器,蒸汽机这东西,在地上是火车的动力,在海上是轮船的动力。

老子送你的快船,就是所谓的轮船,你想一想,有了这些东西,洋人往大清派兵,会有多难?”

说服曾涤生,不能用利益吸引,洋务除了利益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御外晦了,这也是杨猛唯一的突破点。

“部堂所说的,涤生大抵清楚,也确有其事,但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要枪炮舰船就好,大办洋务,是不是有些靡费了?”

这些事儿,曾涤生明白,但涉及到了军务,这洋枪洋炮洋船就足够了,再多有什么用呢?

“枪炮舰船这东西,一时一变,若咱们真的与列强对上了,就跟褐贝丝和我的击发枪一样,洋人给咱们次货,或是制造次货的机器,咱们怕是造不出好货吧?

当兵的手里的家伙事儿不如洋人,洋人就要打进国门,有了轮船火车,别说一两万了,就是十万二十万的人,洋人也就是费些气力而已,有了港岛,多少人多少粮食存不下?

想要御晦,可不是你想的那般简单,洋枪洋炮洋船,咱们可以称之为军工业,这军工业,涉及的东西很多,从物理到化学,从化学到数学,许许多多的东西,咱们想要自造犀利的枪炮舰船,就有兴办洋务的必要。

举一反三这话,你清楚吧?咱们办洋务,就是要依葫芦画瓢,之后才能让洋务跟儒学结合,弄出咱们自己的东西来,你来说,这洋务该不该大办呢?”

失了印度,英吉利或许没有从陆路大量派军的条件了,但重新打下印度呢?或是英俄法联手,自陆路入侵呢?

有些时候,困难挡不住军队的,只要有利益,列强就会绞尽脑汁的去得到,当然大清最大的威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