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帝国的新军】
  曹操担任的都尉一职,是灵帝组建新军计划的一部分。经过黄巾起义的洗礼,灵帝认为没有什么比武力强大更重要的了。
  这个计划在大将军何进以及袁绍看来,不失为是一个机遇,所以一开始他们就给予了足够关注,目的是把自己信得过的人安插进来,掌握这支生力军。
  在袁绍看来,曹操虽然是宦官的后人,但是从他一贯的言行来看,他已经跟宦官阵营彻底决裂,是个完全可以信赖的同志。
  天子的扩军计划越来越大,何进告诉袁绍必须物色更多的人进入到高级将领的行列。袁绍本想推荐许攸、张邈等人,但考虑到他们资历尚浅,外界不太熟悉,又与自己过从太密,容易引起别人的警觉,所以推荐了另外一些人给大将军,包括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鲍鸿为北军将领,担任北军五营之一的屯骑营校尉;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都是文官,其中赵融、冯芳是议郎,夏牟、淳于琼为谏议大夫。这些人都与袁绍以及“奔走之友”们鼻息相通,都是“自己人”。
  在袁绍等人的帮衬下,大将军何进的势力迅速膨胀。对此,灵帝产生了一些警觉,在对待皇后家族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灵帝的生母董太后对这个屠户出身的儿媳妇有越来越多的不满。在宦官方面,也出现了争权的迹象,张让跟何皇后一家结亲之后,更为得势,曹节明显站在了张让的一边。
  当天子与大将军一家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后,小黄门蹇硕等人坚定地支持天子,他们开始在天子面前说大将军的坏话,支持太后对付皇后。
  灵帝对蹇硕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宦官寄予了厚望,同时也在思索着未来新军领导权该如何布局。
  组建新军实在不是灵帝和蹇硕的长项,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必须与大将军何进合作,对于何进提出的人员名单,灵帝不能全部予以否决,否则这件事就得黄。新军总指挥部设在灵帝的后花园西园,这里有灵帝几年前建造的小金库万金堂,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南军和北军,这支队伍被称为“西园军”。
  新的兵团下面共有八个师(八营),灵帝接受了何进的建议,将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等人都任命为师长(校尉),此外还有先期投入到新军组建工作的曹操以及何进竭力推荐的袁绍。对于最后一个人选,灵帝说出来之后何进和袁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灵帝将要任命的这个人是宦官蹇硕。不仅如此,灵帝还表示蹇硕是新军的总司令,其他七个师长都要接受他的领导。
  宦官直接担任军职此前没有先例,蹇硕这个家伙的政治立场十分可疑。何进听妹妹说这个人整天围着董太后转,不把皇后放在眼里。把新军的指挥权交给他,何进万万不能答应。但灵帝也很干脆,如果不接受这个条件,大家都别干,另外找人。
  眼看僵持不下,袁绍悄悄告诉何进:可以接受。
  袁绍的算盘是,即使蹇硕是名义上的指挥官,也仅占八分之一而已,实权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怕他做什么。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万众期待的新军将领人选终于颁布。具体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对于这个结果,何进表示满意,天子派来一条狗,我就给你放出一群狼。
  由于得到了大将军何进的配合,新军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各营都加紧了人员招募和武器配备,然后开始训练。
  两个月后,在洛阳上西门外的平乐观组织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为了把仪式搞得隆重热烈,有关部门突击修建了一座高台,作为主阅兵台,台上还修建了阁楼,总高达十余丈。离主阅兵台不远,又修了一个小阅兵台,高九丈。
  十月十六日,灵帝刘宏亲自登上主阅兵台,站在台上的阁楼下,他一身戎装,自称“无上将军”。在不远处的小阅兵台上,是同样一身戎装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何进。阅兵开始,灵帝走下阅兵台,亲自跨上有护裙的战马,检阅整齐列队的数万名将士。灵帝纵马疾驰,绕场三周,然后把象征指挥权的战刀交给何进。
  这样的场面近年来很少有过,在黄巾余部仍不断起义的情况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在灵帝看来可以壮大国威,让谋反者胆寒。
  灵帝绕场检阅完毕回到主阅兵台上,兴奋之情仍然没有散去,他一回头发现身边站着受邀参观阅兵式的嘉宾盖勋。作为在西羌作战很有名气的将领,灵帝很想知道今天的仪式够不够威武,于是就问盖勋对仪式有何感想。
  盖勋字元固,凉州刺史部敦煌郡广至县人,世家出身,在与羌人作战中立下战功,此时担任西部边防某师的师长(讨虏校尉),回京师公干。
  天子正在兴头上,盖勋应该说些让天子听着舒服的话。谁知道盖师长偏偏不开窍,他说:“我听说古代圣明的国王只展示恩德而不炫耀武力,如今盗匪集中在边疆,却在京师展示武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盖师长不给面子,灵帝并没有生气,因为他认为盖师长说得有理。
  其实,灵帝心里的想法不能完全说出来,羌人也罢,黄巾军也罢,都是远处的敌人,而近处的敌人更可怕。虽然贵为天子,拥有一切,但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就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自己身边像盖勋这样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少,宦官虽然听话、可靠,但能力、名望都不足。灵帝想到这儿,不禁打了个寒战,他回头望了望旁边的蹇硕。
  灵帝想:靠着苦心栽培的这个人,能让自己心里的那个愿望最终实现吗?
  【六、灵帝的烦恼】
  灵帝培植舅舅一家的势力,是针对何皇后及大将军何进势力膨胀采取的对策。因为王美人事件,灵帝对何皇后开始厌烦,但由于何进在外面不断发展势力,灵帝暂时不能对她有所动作。
  董太后扶持了哥哥和侄子仍然觉得难以与儿媳妇一家相抗衡,可自己家里的人实在有限,她把目光转向同族,仍然没有什么收获。这时,一个人出现在董太后的视野之内,这个人也姓董,而且手握兵权,具有相当的威慑力。
  他就是董卓。
  董卓因为与冀州黄巾军作战不利而被免职,陷入事业的低谷。其实这家伙天生是打仗的好手,尤其在西羌地区,与羌人打交道很是得心应手。
  中平元年(184年)冬天,西羌地区的汉人拥立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帝国的护羌校尉冷征,后又归顺金城(今甘肃兰州)的汉人边章和韩遂,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声势大振。第二年,他们打着讨伐宦官的旗号,大规模向关中地区进攻。
  朝廷赶紧调集军队迎战,车骑将军张温此时已被授予司空的头衔,他担任对羌作战总指挥,率领董卓、袁滂、周慎等几支部队屯兵美阳(今陕西武功一带),掀开了新一轮西线战事的高潮。
  这一场混战,打了好几年,最终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反倒给双方阵营打出了几个军事寡头,董卓就是其中之一。
  董卓一开始在张温手下。张温的性格在前面处理陶谦问题时已能看得出来,这是个好人,打仗也有一套,但心肠不够狠。董卓比陶参谋还过分,作为下级,屡次不听张司令的调遣,让他开会他不来,让他进攻他观望。
  有一次通知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董卓仍借故不到,惹恼了张司令手下的一个参谋,此人就是跟随朱俊打黄巾军的孙坚。孙坚见董卓如此无理,就向张司令进言道:“董卓此人太无理了,将军可以此为由将他军法处置,免留后患。”
  事后证明,孙参谋很有眼光,他不仅明察现在,还能洞悉几年之后的事。到那时,大汉的江山将被这个董卓糟蹋得不成样子。
  可张司令优柔寡断的一面又出来了,他担心地说:“董卓在凉州一带很有势力,如果杀了他,我们会有大麻烦。”孙坚叹息而出,后来他离开边防部队,到荆州刺史部的长沙郡当太守去了。在另一方,韩遂杀了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逐渐兼并了各路反抗势力,成为朝廷在凉州一带最大的两个敌人之一。
  在凉州刺史耿鄙的一次招兵活动中,有一个做苦工的人跑来报名参军,他的名字叫马腾。此人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父亲马肃娶了羌族女人,所以马腾身上有一半羌族血统。
  由于有良好的基因,马腾生来人高马大,作战勇敢,职务不断提升。不久,他的上司凉州刺史耿鄙以及汉阳郡太守傅燮被韩遂杀死,已经在耿鄙手下当了团级军官(军司马)的马腾于是投靠了韩遂,并和他结为异姓兄弟。
  马腾成为朝廷在凉州一带未来若干年里的另一个重要对手。
  董卓继续与边章、韩遂、马腾等人作战,不断立下战功,职务升到了前将军(中将级别)。这个人搞队伍确实有一套,尽管有些简单粗暴,但手下军官对他都服服帖帖,大家不认朝廷的命令,只认董将军的话,这支部队成了他的私人武装,整个陇西地区都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军阀”这个词,通常被解释为“以武力作为政治资本、拥兵自重,占有国家土地、国家资源,以扩充地盘为唯一目的,对于其他方面的建设通常少有建树”。按照这个定义,董卓就是不折不扣的军阀。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董卓很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阀。董太后又是怎么跟董卓续上家谱的呢?
  董卓出生于凉州刺史部所属的临洮郡,属西部偏远地区,长年与西北少数民族羌人相邻而居。董太后祖籍不详,作为冀州刺史部辖区内解渎亭侯的夫人,出身于西部遥远边疆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但这没有关系,只要都姓董就好办,董卓也乐意结下这门亲戚。董卓的弟弟董此刻正在京城,董太后就认下了这个晚辈,让儿子灵帝任命他为左将军(也是中将级别)。
  之前,灵帝曾任命董太后的哥哥董宠为骠骑将军,侄子董重为卫尉,姓董的一家人现在有了四个带兵的将军(董宠、董重、董卓、董),安全系数大增,在儿媳妇面前腰杆也硬多了。董太后经常这样教训儿媳妇:“看你得意的样儿,不就是依仗你哥哥吗?小心我让骠骑将军要你哥的人头!”
  被后宫无休止的婆媳之争搅得心烦意乱的灵帝,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已经感到身体越来越差。他现在着急的是,在他死后谁登上皇帝的宝座。
  灵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和次子刘协。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刘协是被何皇后毒死的王美人所生。为了防止刘协出意外,这些年来灵帝一直把他交给母亲董太后抚养。出于对王美人的思念,灵帝对这个孩子的感情远远超过了长子刘辩。
  此时,刘辩十四岁,刘协九岁。可以想象,一旦自己不在了,刘协也将生命不保,还有自己的母亲、舅舅一家的人。
  灵帝暗暗下定决心,不能让何皇后和何进得逞,必须想办法阻止刘辩成为继任者。灵帝重用蹇硕也是这个目的,蹇硕支持刘协继任皇位。
  就在这个当口,还发生了一件对后来影响很大的事。
  在刘氏宗亲里,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名叫刘焉。刘焉字君郎,荆州刺史部江夏郡竟陵县人。他是皇族出身,先祖刘余是汉景帝之子,被封为鲁恭王,后来迁到竟陵县。
  刘焉出身高贵,好学上进,在刘氏宗亲里属于头脑还算清醒的人。他看到刘氏这个金字招牌越来越不顶事,与其躺在上面睡大觉,还不如自我奋斗,自我救赎,闯出一片新天地。当时,有这种想法的刘氏宗亲还有不少,比如刘虞、刘表、刘岱,以及后来的刘繇、刘馥、刘晔等人。
  当然,因为出身的原因刘焉在仕途上进步比较快,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南阳郡太守,以后又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宗正卿、太常卿。
  刘焉经常跟侍中董扶探讨时局问题。董扶是益州刺史部人,对于星象学、占卜学很有些研究。董扶觉得刘焉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又出自皇族,前途不可限量,他劝刘焉找机会独立发展。董扶给刘焉出了个主意,让刘焉上书天子,改刺史为州牧,增强州这一级机构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
  刺史是监察官,是中央特派员,理论上说除了监察权以外不能干预地方政务,改为州牧以后,则成为郡守的直接上司,负责管理本州的行政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大员。
  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变中央、郡国、县、乡、亭五级行政体制为六级,即在郡国与中央之间正式加上州这一级。
  刘焉用董扶的建议上书天子,灵帝认为很有必要,决定马上付诸实施。鉴于州牧一职举足轻重,对于人选必须用重臣担当,第一步先挑几个民变比较突出的州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经过一番酝酿,决定首批试点的州为豫州、益州、幽州,拟任人选包括太常卿刘焉、宗正卿刘虞、太仆卿黄琬。这三个人都是现任的九卿,品秩二千石。
  诏书很快下达,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黄琬为豫州牧,三个人现有的级别及待遇(品秩)不变,即刻到任。
  这项政治改革对其后政局的影响很大。随着州牧制的逐渐推行,加重了地方分权,催生出许多手握重权的实力派人物,东汉末年割据局面的形成虽然不全是刺史改州牧造成的,但也有它推波助澜的作用。
  【七、英雄趁乱而起】
  灵帝发现,大将军何进的势力正以超常的速度继续膨胀,由大将军推荐的官员名单越拉越长。除了前面介绍过的袁绍、伍孚、荀攸、王允、郑泰、何等人外,还包括荀爽、陈、华歆、孔融、申屠蟠、王谦、卢植、刘表、王匡、鲍信、张邈、刘岱、韩馥、蒯越、陈琳、郑玄、逢纪、边让等。
  还有许攸这样的政治活跃分子,以及何苗、袁术、曹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等手握兵权的青年将领。
  荀爽、陈、华歆、郑玄、边让都是著名的文士,很有影响力。王谦出自山阳郡著名的王氏家族,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如果说起他的父亲王畅和儿子王粲,则都大名鼎鼎,这个家族后来还出了一个更牛的年轻人,名叫王弼。何进久慕王氏家族的大名,把王谦弄来当秘书长(长史)。
  何进还想把关系搞得更近一些,于是向王谦提出结亲请求。别人巴不得的好事,却被王秘书长一口拒绝了,完全不给领导面子。
  卢植已经介绍过,学者兼军事家,在镇压黄巾军的行动中立了功,但为宦官所陷害,后侥幸被赦免,隐居了一段时间,被何进招回重新就业,现在的岗位是尚书。
  刘表字景升,比曹操大十三岁,跟王谦同郡不同县,是高平县人,曾经拜王畅为师,两家的关系很密切,所以到后来王粲要去荆州投奔他。何进把他找来,在大将军府当处长(掾),后来更被委以重任,担任北军五营的联合参谋长(北军中候)。
  王匡留下的史料不多,只知道他小的时候跟大名士蔡邕很要好,为人轻财好施,以侠义闻名。鲍信字允诚,兖州刺史部泰山郡平阳县人,属于当地的豪强。刘岱可能是袁绍的亲戚,跟袁绍的妻子刘氏有关。这几个人都跟张邈差不多,尚侠义、好结交,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韩馥字文节,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是“袁氏故吏”,被袁绍拉来入伙,此时担任御史中丞。蒯越字异度,荆州刺史部南郡人,蒯家是荆州数一数二的大族,何进聘任他为处长(掾)。因为与刘表一块共事,彼此有了一定交往,后来刘表到荆州发展,蒯越主动支持老同事,是刘表的铁杆。
  陈琳字孔璋,比曹操小一岁,徐州刺史部广陵郡洪邑县人,是个大笔杆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檄赋家,被何进聘为办公室主任兼首席秘书(主簿)。
  逢纪字元图,袁绍的同乡,大概在袁绍在家乡守孝那段时间结识,从此一直跟在袁绍的左右,是袁绍早期的追随者之一,擅长出谋划策。
  上面这些人,有的是何进找来装点门面的,如郑玄、陈、华歆、申屠蟠、荀爽、边让;有的是实用型人才,如王谦、陈琳、逢纪、许攸、蒯越;有的是何进的后备军事干部,如王匡、鲍信、刘岱、韩馥、张邈。
  袁绍替何进张罗这些人可谓不遗余力,他这样做其实不吃亏,表面上看这些人都尽入大将军的囊中,其实他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建起了自己的小王国。这些人里的大多数买何进的账,也买袁绍的账,关键时候更买袁绍的账,不久的将来,何进就会有苦说不出。
  灵帝不必动用秘密情报组织就已然能对外面发生的一切有所察觉,何进明目张胆扩充势力,不仅对反对何家的宦官们产生了威胁,更让灵帝坐卧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