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宰了王安石的心都有!

    。。。。。。

    “不行,不能由着这头倔驴折腾!”唐奕坐不住了,“我这就去找他。”

    “回来!”范仲淹高声喝止,一脸狐疑。“怎么?青苗、募役两法,与大郎意见相左?”

    唐奕差点没哭出来。相左?你徒弟我就算再疯,也没想出这么激进的法子来啊。

    “师父,这不是与弟子意见相左的问题。”

    “这两法本身,与咱们初拟的革新方向就是相左的!”

    “嗯?”四人一怔,范仲淹沉吟片刻才反应过来。脸色猛然一变!

    “你是说。。。。”

    “温和。。。。”

    “没错!就是这个温和!”唐奕用力点头“竟庆历之败、陛下和您难倒还不知道这个‘温和’有多重要吗?”

    “。。。。。”

    范仲淹沉默了。。。

    而唐奕则是急的握紧了拳头!

    连范师父都大赞王安石的两法之妙,可想而知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什么地步?

    说白了,一千年前就是一千年前,无法达到后世的多元世界的眼界,财富的累计,一条路走不通,可以换一个眼光,投身到另一个财富循环之中去。

    这就好像,房地产不赚钱了,可以去玩电影,电影赔了可以去玩it。就算国内没有发展空间还可以把钱撒出去,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商机。

    而大宋呢?财富的终级奥义,只有土地,土地是穷人富人,所有人的终极目标。你直接动土地,没有人不和你拼命!

    汝南王聚拢北方豪族靠的是什么?魏国公能在西北呼风唤雨倚仗的又是什么?

    就是这个不能碰的土地,谁碰我的地,我就和谁翻脸。皇帝老子也不好使!这是根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于皇权!大于一切理想!

    朝廷要动豪族的地,可是汝南王、魏国公却想方设法在保他们的地,这才是导致今天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

    而且话说回来,就算是在后世,多元化了,全球化了。能够不靠武力打破,外力资助,自己革新强国的,也只有我大中华一家,别无分号!

    所以从几年前,赵祯下定绝心再兴革新之政的时候,唐奕就力劝赵祯,“温和为本,平稳过度。”

    “范师!”唐奕语重心长。

    “汝南王府有河北、京东诸路豪族为助,魏国公坐拥西北大势。”

    “看上去半个大宋都在与我们为敌,可是。。。。”

    “咱们还有另一半,如何这两法真的付诸实施。那另一半也没了。”

    “。。。。。。”

    “。。。。。。”

    “。。。。。。”

    “可是。。。。”范仲淹还没回过神来,李秉臣却是接过话头儿。“可是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汝南王府和魏国公那此人置人命于不顾!这个温和却是说不出去了吧?”

    人家已经亮剑了,你再温和,那就有点。。。。。

    “况且陛下现在确实也需要一个制衡北方豪族的契机。”

    “而王介甫的这两法正中陛下心意。。。。”

    “不是的。”唐奕摇头,诚然道:“冤有头,债有主。谁亮的刀子就剁谁的手,这才是道理。”

    “不管有罪无罪,一打一大片那就是野蛮!”

    “。。。。。。”

    李大臣怔怔的看着唐奕,一时间竟是无言以对。。。。

    良久方道:“真是奇了。。。”

    “小疯子不疯了,倒显的我们这些老人家,成了不管不顾的疯子。”

    唐奕心中一喜,咧嘴笑道:“大官骂我了。。。”

    李秉臣能扯出这么一句没用的话,说明心里已经在认同唐奕,这是在找台阶儿下。

    而些时范仲淹也抬头出声:

    “一来,这两法已经朝议数日,收是收不回来了。”

    “二来,你若想阻止,必需要给陛下一个新的制衡朝臣的理由。”

    “你。。。。。”

    “可有良策?”

    这么说来,唐奕是回来晚了,要是早点还能趁这两法没有声闻天下,而及时阻止,可是现在。。。。

    骑虎难下!

    此言一出,四个老人都齐齐看向唐奕,等着他的答案。

    其实大伙儿是不抱什么希望的。让唐奕初闻两法,就想出所谓良策,即收回两法,又让官家有新的应对朝臣的话柄。。。。。

    有点难为人。

    唐奕略一沉吟,说出的话却是让四人大跌眼镜。。。。

    “募役法。。。。”沉吟良久。

    “暂无良策,但是可以拖着。。。不实施,也就不至于变成大害!”

    “至于青苗法嘛。。。”

    “好说!”

    “可解!”

    。。。。。。

    明早应该有更新。

第799章 贾昌朝不能留

    唐奕还在这边纠结两法之弊如何破解,而在离回山不足三十里的开封城中,癫王回京的消息才刚刚传开。

    。。。。。。

    汝南王府,后门。

    此时,一位满面皱纹的老者正进到府中。

    老人怀抱一口箱子,举步维艰地走在王府后院的小路之上。

    箱子不算小,异常沉重,老人额前已经沁满了细汗,仿佛随时可能栽倒。

    可纵使如此,依然不愿假以人手,非要亲自抱着,一直走到汝南王生前的书房才肯放下。

    “亚父!”

    赵宗懿于心不忍,想上前帮忙,却被老人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我自己来!”

    老人声似金石,不容有疑,正是昭文馆大学士,贾昌朝。

    赵家一众兄弟面面相觑,一时无言。纵使对这贾子明多有怨恨,此时见他的样子也是不敢多说一句。只得纷纷跟在他后面。

    一直进到书房,贾昌朝把箱子放到老王爷的书案之上,这才直起腰身,气喘不平。

    环视老王爷的书房,一几一案、一书一字,都是赵允让在世之时的模样。不由勾起贾子明诸多过往,可惜物是人非,不堪追忆。

    目光最后落在赵家一众兄弟身上,苍白的手掌轻轻扶着箱子:

    “河北东路。。。。。。”

    “河北西路。。。。。。。”

    “京东东路。。。。。。。”

    “京东西路。。。。。。。”

    “河东路!”

    “五路,一百一十三州,两百四十六姓大小豪族的往来账目,联络之法,老夫今天给你们送回来了。”

    贾子明声音发颤,短短几句,却似用尽了全身力气,老目之中隐有晶莹,“昌朝无能,愧对老王爷重托。”

    “罪矣!”

    。。。。。。

    “亚父。。。。”赵宗懿心中一软。“亚父何出此言呢?怪只怪,时不赋我。”

    赵宗汉、赵宗楚也是和声劝慰:“亚父不必灰心,如今形势一片大好,也非是没有东山再起之日啊!”

    “。。。。。。”

    贾昌朝无声苦笑,时不赋我?东山在起?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几兄弟要是早点说些宽慰之语,少背着他干点下三烂的勾当,他也不至于心灰意冷,再无斗志。

    。。。。。。

    见贾昌朝无言,站在几兄弟身后的赵宗实不由暗暗冷笑,嘴上也是不咸不淡。

    “相公这又何必?说不得哪天相公心头一热,这些东西就又回到您手上了呢。”

    却是连“亚父”都不舍得叫上一声了。

    “你!”贾昌朝闻之,气的话都说不出来。

    。。。。。。

    “诶。。。。。。”老贾长叹一声。

    罢了,他这一生成也是汝南王府,败也是汝南王府。既然去意已决,又何必与一个小人一般计较?

    不去理会赵宗实,环视房中的赵家兄弟,心中宽慰自己,其实老王爷这二十三个儿子之中,也不都是狼心狗肺之徒。

    平复心神,放缓语气,“老夫就要走了。”

    “临走之前,最后再嘱咐一句,希望你们能听进去。”

    赵宗懿凄然道:“亚父但说无妨,宗懿必谨记在心。”

    贾昌朝点点头,赞赏地看了一眼赵宗懿,猛然一指身边的箱子,“这个东西,不能留!”

    “你们要么把它烧了,一了百了。”

    “要么。。。。。”

    “上呈陛下。以如今的形势,和陛下的慈善之心,保你们兄弟一生无忧,子孙富贵是没问题的。”

    “。。。。。。”

    “。。。。。。”

    “。。。。。。”

    满室皆静,落可闻针。

    连满口“谨记在心”的赵宗懿也低下了头。

    唯独这件,是几兄弟无法答应的。

    。。。。。。

    见一屋子人没一个搭话,老贾又是苦笑一声,心知自己又是多此一举了。

    “罢了,老夫去也,你们好自为知!”

    说完,最后再看一见赵允让的书房。心道,老王爷,昌朝这就下去与你请罪!

    之后,再不迟疑,大步出屋。

    等贾昌朝已经走出了屋子,赵宗懿这才回过神来,追了出去。

    “亚父,我送你!”

    贾昌朝略顿了一下,“也好,随我来吧。”

    待二人行至院中,贾子明也不待多送,停了下来。

    转身看着赵宗懿,“老夫知道,刚刚的话你们是不会听的。”

    赵宗懿窘然低头,“父王终一生之力才攒下的资本,确实。。。。。。”

    “确实不舍得。”

    “诶,不听就不听吧!”

    贾昌朝一点都不意外。

    “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

    “亚父请讲。”

    “千万不能交给魏国公!”老目之中精光闪现。“否则。。。。。。”

    “你们兄弟一个都活不了!”

    “。。。。。。”

    赵宗懿一时间没明白老贾言之何意,呆愣当场,

    等他回过神来,哪还有贾昌朝的影子?老人就此出汝南王府,从此再无瓜葛。

    。。。。。。

    在院中站了良久,赵宗懿猛的打了一个寒颤。不知为何,心中一阵一阵的发凉,仿佛失了了什么东西一般,空虚莫名。

    弃掉贾昌朝,真的正确吗?

    带着这个疑问,赵宗懿失魂落魄地回到书房。刚踏进门,就听见他那个十三弟正与兄弟们说话。

    赵宗实声色厉敛地冷然出声:“贾昌朝。。。。。。不能留!!”

    赵宗懿一哆嗦,脸色顺间煞白。

    “十三弟!”一声厉喝,朝着赵宗实就冲了过去,一把拎起他的衣襟。

    “你疯了?那是父王亲自让你认下的亚父!”

    被赵宗懿拎着衣领,赵宗实却不见惊慌。

    “大哥,醒醒吧。”斜眼看了一眼赵宗懿,挣开他的大手。

    “他知道的太多了,稍有差池,咱们一大家子都得陪葬!”

    “也不至于吧?”

    不等赵宗懿说话,赵宗楚觉得这个时候不说话不行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再怎么不顺,亚父可从没生过二心。”

    “在京与不在京能一样吗?”赵宗实一声反问,立时问得赵宗楚不说话了。

    赵宗实趁势又道:“如今朝中弹劾他的奏折一天多过一天。”

    “宫里传回来的消息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官家虽然留中不发,可是却把这些奏折都单挑出来放在了案头。”

    “显然,赵祯也知道没有必要在扣着贾昌朝不放了,随时都可能把他打发出京。”

    “呵。。。。”

    久未出声儿的赵宗汉干笑一声,斜眼打量着赵宗实,揶揄道:“怪谁呢?”

    “魏国公的人为了通济渠案,想把亚父挤走。这个时候,咱们不帮亚父说话,还落井下石,亏你想的出来!”

    “我。。。。。。”赵宗实一阵语塞。“我可没落井下石。”

    赵宗汉闻声,眼睛一睁,“都是自家兄弟,谁不知道谁啊?你敢说吴奎那帮人不是你授意的?”

    “我。。。。。。”

    赵宗实编不下去了,“我那也是为了咱们家好!你们自己说,贾昌朝这些年都干什么了?”

    “什么也没干!”

    “他不走,咱们永无宁日!”

    说完这句,语气一缓,“咱们兄弟就别吵来吵去了,如今形势大好,大有可为,更要兄弟齐心。”

    “。。。。。。”

    “。。。。。。”

    众人一阵沉默,却是谁也说不出话,唯独赵宗懿冷眼看着赵宗实。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没有苦劳,他也是你的亚父!”

    “这种话你也说的出来!?”

    “我。。。。。。”

    “行了,别吵了!”却是赵宗球猛的坐了起来。

    平时他与赵宗实走的最近,自然要帮十三哥说话。

    “大哥,我就问你一句。”

    “老贾万一真放出了京,他知道那么多事儿,你睡得着吗?”

    “睡不睡得着也不。。。。”

    “行了!”赵宗球懒得和大哥争辩。“这事儿你们别吵,也别管了。”

    “我找人来办!”

    说完,根本不给赵宗懿再多说话的机会,直接出了书房,也不知道去干嘛了。

    赵宗懿愣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

    回想刚刚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亚父还在为他们兄弟着想,可是返过身,这些人就要至他于死地。

    “呵。。。。”惨笑一声,看向赵宗实。“若有一天,我这个当大哥的挡了你的路,你待如何?”

    说完,颓着身子,转身也走了。

    。。。。。。

    赵宗实看着赵宗懿离去的背影没有挽留,沉吟半晌,方收拾心神,对众位兄弟道:“大哥寡断,给他一点时间。”

    随着话音,眼神已经飘向书案上的那个箱子,上前两步,一把掀开,眼中尽是喜悦与狂热。

    “回来的正是时候!”

    一回身,只觉自己身段都高了一节。

    没了老贾,大哥又不在,众兄弟之中发号施令的就剩下他了,竟生出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

    “赵祯也就仗着一个唐子浩方能成事。”

    “如今那疯子远在天涯,正是你我建功之机!”

    一众赵家兄弟也是收敛心神,眼中放光地看着赵宗实。

    “十三弟有何高见?”

    赵宗实略一沉吟,“朝中的事让魏国公顶在前面即可,咱们大可见机行事。”

    “现在最首要的就是。。。。”赵宗实抬头。“眼前的河北、京东诸路正逢河患,此为天赐良机。”

    “咱们正好借此,赚一点周转钱。”

    “好!”

    “正好!”

    几兄弟一听有钱挣,立时眼前一亮。

    “去岁让疯子查账弄,日子过的端是紧巴啊。”

    “可不,眼看几笔大钱从眼前过,就是不敢上手。”

    见几兄弟气氛登时热烈起来,赵宗实暗暗冷笑,定国先定家,安外先安内,只要掐住他这些哥哥弟弟的软肋,就没有什么不好办的。

    适时出声,“既然众兄弟都没有意见,那咱们就这么定了?”

    “定了!”

    “就这么定了!”

    “好!”赵宗实满意叫好。“那就尽早定计,莫失良机!”

    “宗楚。”

    “十三弟有何计较?”

    “一会儿你依箱中所载,联络河北、京东各受灾之是的豪族,暂且不要售粮、放贷!”

    “额。。。。”众人一怔。“不卖不贷?”

    “那横财从何而来?”

    赵宗实解释道:“王介甫的青苗之法已经传到了京外,受灾州县的苦主都在观望,盼着朝廷施行此法。所以,较之往次河患,各州粮价、地价,起浮并不如意。”

    “可是。。。。”说到这里,神秘一笑。“可是,那个青苗之法官家想实行,朝官们会让它实行吗?”

    说的这么明白了,他的这帮傻兄弟哪里还不明白?

    “十三弟的意思是,等朝廷这边有了决断,各州农户希望破灭,肯定土地速降,粮价急升?”

    “到时候,咱们屯积的粮食必可大赚一笔?”

    “对!”

    赵宗实笃定点头,对赵宗汉道:“你负责联络灾地之外的各州,聚拢粮源,向灾区转运。”

    “现在?还是等等?”

    “嗯。。。。。。现在吧!等粮食运抵,朝廷这边也应该有个说法了。”

    “好,我一会儿就办。”

    。。。。。。

    还别说,几番施令,还真有几分运筹帷幄的气势。

    若是赵宗懿在此,非吐血三升不可。只能感叹,十三弟好手段!

    眨眼之间,众兄弟就被他尽数拉拢,连与他同心的赵宗楚、越宗汉都甘当十三弟的马前之卒了。

    。。。。。。

    一番定计下来,众兄弟好像已经看到了闪着亮光的铜钱正自己把兜里钻。

    二哥赵宗朴心情大好,大笑出声儿,“说起来,还得感谢那个唐疯子!”

    “若不是他到涯州也不消停,搞得观澜的船队都在给他往南边运物料,一时无法回转救灾,还真轮不到咱们捞上这一笔。”

    赵宗晖则道:“看来,那疯子是不打算回来了。准备在涯州建起‘行宫别院’,这是要养老喽。“

    赵宗愈牙咬得嘎嘎作响,“只是便宜了那鸟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