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愈牙咬得嘎嘎作响,“只是便宜了那鸟厮!”

    “若敢回京,必报断腿之仇!”

    。。。。。。

    “不,不不不不不,不好了!”

    几兄弟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编排着唐奕在岭外的困苦生活,猛的书房外头传来撕心裂肺的嚎叫,吓了赵家众兄弟一吓。

    哐当!

    大伙儿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房门又是猛然一响,赵宗球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

    “宗球?”众人疑惑不解。“你不是出去办贾。。。。。。”

    “不不不,不好了!”

    赵宗球舌头打结儿,说都不会话了。

    “我我我,我刚出府门,就就就听见街上在疯疯,疯传。。。。。。”

    赵宗实一触眉头,“疯传什么?”

    “都都都,都说在回山码头见见见。。。。。。”

    “见什么?”

    “见见,见着一个人!”

    “谁啊?”

    大伙儿正迷糊,见着谁能把赵宗球吓的都磕巴了?

    “好好说话!”赵宗实这个来气。“镇定!”

    “见到谁了?”

    “唐唐唐,唐疯子!”

    “你你你,你说谁谁谁。。。。。。谁!?”

    好吧,赵宗实一着急,也磕巴了。

    。。。。。。

第800章 癫王回京

    与汝南王府只一街之隔的魏国公别院。

    与那一家子的焦躁起浮不同,外面的蝉鸣暑热、烈阳当空,皆被挡在凉阁之外。内里微风送爽,肃穆无声。

    韩琦与魏老国公依古法席地而坐,交床上风炉炭锤、火碾、水方熟盂、盐台越碗。。。。。。茶圣陆羽所说的饮茶二十四器,可谓是一应全。

    二人熬水、煎茶说不出的惬意。

    此时,韩稚圭银壶高吊,滚水直落于碗中,待茶汤与碗口不足半指厚,洒然一收。不但滴水未盈,且泡沫翻腾,正好与碗口齐平。放下银壶,取茶匙慢动,只几下便提手不动。

    露出满意的笑意,“国公,请!”

    魏国公并不作答,欠着身子,连眼都不眨一下,心神都在飞卷的茶汤之上。

    嘴上情不自禁地高喝一声:

    “现!”

    随着魏国公的一声大喝,茶汤似懂人言一般,翻滚的水花为之一变,只见雪白的茶沫间隐有红色的茶汤翻出,逐渐拉长,盘旋,有若红龙出云,煞是好看。

    “好!”魏国公激动再叫。

    “每每观稚圭的‘云龙汤’都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抬头看向韩琦,眼中尽是赞赏之色。

    “论茶技,稚圭可为当世第一!”

    韩琦扬起嘴角,淡然一笑,别说,还真有点大宋第一高富帅的风范,就是。。。。。。

    就是那条瘸腿直挺挺的伸在那里,有点碍眼。

    “国公谬赞,茶之技艺琦所好也,奇淫巧计不足为赞。”

    “这个当世第一嘛。。。”

    “更是担不起的,最多只能算是第二。”

    “哦?还有人比相公更善茶技?”

    韩琦一挑眉头,玩味笑道:“国公当真不知?”

    魏国公一怔,随之冷哼:“提他做甚!?不识实务之小人也!”

    韩琦闻声轻轻摇头,“若不论它事,单说饮茶之技,贾子明还是值得称道的。”

    “唉,只是无缘见识他那双龙出戏珠之技了。”

    魏国公心不在焉道:“怎么?相公与贾子明没斗过茶?”

    “没有。”韩琦遗憾摇头。“从前他高我低,没那个资格。现在有资格了,却是道不同不相与交了。”

    “不提那匹夫!”魏国公心有不悦,自然不想再提贾昌朝。

    伸手端起茶碗,意欲细品,可是送到嘴边,却是顿在那里,怎么也不能入口。

    碰,干脆把茶碗往交床上一摔,弄的水花四溅。

    “老夫就想不明白,那个贾老匹夫图的是什么?”

    好吧,说是不提,可是还是提了。

    “稚圭你说,这老东西就算倒向官家,就算官家也呈他的情,可依官家现在的心意,最多也就是外放出京。”

    韩琦道:“这对贾子明来说,足够了。”

    “可是稚圭别忘了,那一家子会让他安稳出京?”

    “这就是一条不归路,他会不知!?”

    “既然知道,又为何宁可送死,也要反水!?”

    。。。。。。

    韩琦低头轻笑,缓缓端起茶碗。

    “国公还是不了解贾子明,这正是贾相的骄傲所在!”

    抿了一口茶汤,悠悠言道:“贾子明现在不是倒向官家,更不会不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他。。。。。。只是想走这条不归路了。”

    “至于通济渠案,只能说国公倒霉,撞上了,仅此而已。”

    “嗯?”魏国公皱着眉头。“什么意思?”

    韩琦的声音依旧不紧不慢,“在相位苦守十年,受尽群臣冷落、人情嘲弄,这对贾子明来说,生不如死。”

    “他是个体面人,只是想要一个体面的结局罢了!”

    “你是说?”魏国公一脸不敢相信。“你是说,他在求死?”

    “对!”韩琦神情笃定。“赵允让与贾子明有知遇大恩,以他的性子,是不会背叛老王爷的。”

    “可是,他又不想青史之中留下一个乱臣贼子的恶名,遗毒子孙。”

    “所以,只能选这条不归路,来换一个清白。”

    “。。。。。。”

    魏国公一阵默然,“这么说来,这个贾子明倒也是个人物!”

    “可惜,赵允让一世英明,却生了一窝不成气的儿子,贾昌朝摊上他们。。。。。。”

    “屈才了。”

    韩琦点了点头,“如今的形势,国公再咬着贾子明不放已经没有意义了。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什么都不会怕。”

    “那依稚圭的意思,通济渠案当如何破解?”

    “无法破解!”韩琦肃然道。“老国公还是做最坏的打算吧,或者直接放弃通济渠的进项。”

    “放弃!?”

    魏国公一阵心烦,韩琦是不知道通济渠上到底有多大的油水啊!

    说起来,那个唐疯真是个搂钱的活财神,修通济渠耗资近千万贯,所有人都觉得他这是充大头,有钱没地方花了。

    可是,才掌握涌济渠两年,魏国公就知道这个唐疯子到底有多厉害了。

    两年,两年他从中渔利不下五百万贯。

    五百万贯?能让他疏通多少关节,笼络多少人脉?现在让他放弃?换了谁也不舍得啊。

    “就没别的办法了?”

    “没有!”

    “。。。。。。”

    魏国公又是沉默良久,脸色数变,最后狠一咬牙:

    “好,不要了!”

    魏国公可不是那一家子二百五,知道什么时候钱很重要,什么时候钱很不重要。

    “可是,没了通济渠,此次黄河水患,咱们总不能干看着吧?”

    好吧,钱什么时候都很重要,没了通济渠,魏国公得赶紧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点。

    韩琦略一沉吟:

    “粮米之事,可行。这借贷嘛。。。。。。国公最好不要碰。”

    “为何?”

    “观澜运力不在,则灾地粮价必然难平。”

    “可青苗之法施行在即,借贷之务也必然难兴。”

    “稚圭就这么笃定,青苗之法一定能实施?”

    韩琦苦笑,“国公别忘了,咱们确实能用罢役来威逼官家。可是,国公难道不知道为什么用罢役吗?”

    “还不是在京师占不到便宜,才不得以把事情搞到了京外?”

    “说到底,石家反戈使得官家在朝堂之上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他要施什么法,咱们是拦不住的。”

    “这。。。。。。”

    魏国公茫然点头,这是事实,他也是束手无策。

    说白了,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这点手腕却还是有的。

    别看观澜系在朝中势微,可是有一个细节,也是最近石家倒戈之后,众人才看出来的。

    那就是,政事堂和疏密院这两个最机要的衙门口儿,赵祯从来都没放弃过。哪怕把三司财权放到韩琦手里,台谏只剩下包拯、唐介和王拱辰,赵祯都不肯在政事堂和疏密院失了实权。

    只要文彦博不倒,旨意就能发的下去,枢密院军队的指挥权就在,而石家则是驻军权这最后一环。

    现在的情形就是,纵使朝臣闹的再凶也是于事无补了。赵祯要是想硬来,谁也拦不住。

    “那就只能在米粮上做点文章了?”

    魏国公有点不甘心,米粮虽然暴利,可是放贷才是长远之计。只要有贷就代表有地,这是对河北、京东诸路的一种渗透。

    现在北方豪族掌握在汝南王府,虽是同盟,可却是各怀鬼胎。

    要是他能渗透到北方各州,以他的手段,再加上那一家的不争气,魏国公有自信可以取而代之,进而把西北和东北两股势力拧成一股,发挥更大的效用。

    韩琦自然知道魏国公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宽慰道:“国公不必急于一时,贾子明一走,那一家翻不出什么浪来,只能倚仗老国公您。到时若想取而代之,手段多的是。”

    “至于国公担心粮米利薄,不够支用。。。。。。”

    韩琦顿了一下,故意卖了个关子。

    “青苗之法确实有碍民贷,可是,水患上不得利,却不代表别处不能得利。”

    “稚圭的意思是?”

    韩琦大笑,“官家可以强行发令,却不可强行施政。国公也别忘了,施政的人又是谁呢?可不是官家想怎么施就施的。”

    “王介甫的那个青苗法却有其妙,可是也是漏洞百出,不足为虑!”

    说到这里,韩琦笑意更浓,“琦倒是很期待那个青苗法早点下发各州,看看能出多大的乱子!”

    。。。。。。

    正当此时,府中管家来到阁前。

    “启禀家主!”

    魏国公眉头一皱,颇为不悦,“不是早有吩咐,老夫与韩相叙话,不要打扰?”

    管家一窘,“小人冒失了,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街上风言四起,小人觉得,还是速来禀告家主更妥帖些。”

    “街上的风言?”魏国公来了兴致,咧嘴一笑。“那倒要听听,什么风言非得此时禀报老夫才算妥帖?”

    “街上都在传,癫王唐奕回京了。”

    “谁回京了?”魏国公以为自己听错了。

    “癫王,唐奕。。。。。。”

    “唐。。。。。。唐疯子?”

    不知为何,魏国公脑中突然浮现出一行大字:

    “贪老子一文钱,老子弄死你!”

    “我弄死你。。。。。。”

    弄死你。。。。。。

    死你。。。。。。

    而韩琦则是眼中杀机一闪而过,随后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沉吟道:“他怎么回来了?而且还是这个时候回来?”

    “国公!”肃然看向魏国公。“机会来了!”

    “他不应该这个时候回来!”

    。。。。。。

    大内,福宁殿。

    唐奕回京的消息也传到了宫中。

    赵祯病了,准确地说,从过了年之后就染了风寒,一直没好。

    虽然不是大病,可是赵祯从小体弱,加上国事冗繁,还不到五十岁,却已经略显老态,一个小病小半年也不见痊愈。

    入夏之后,虽然日见好转,可是身体依旧乏得很。

    午间一觉,睡了一个半时辰方醒。刚披上衣袍还没下床,就见新任的内侍大临李孝光小跑着进来,“给陛下贺喜啦!”

    赵祯摇头一笑,嗔怪地瞪了李孝光一眼。

    这个李孝光是李秉臣的干儿子,赵祯这次是用人唯亲,看在老李大官的情份上才把他安排在身边。可是这个小李比老李却是差远了,就是这个性子就一直稳不住。

    “何喜之有?说来听听。”

    李孝光大乐,上前伺候赵祯穿靴,“癫王殿下回京了!”

    赵祯正要支着身子站起来,闻声一顿,“谁回京了?”

    “癫王!唐公子!回京啦。”

    “大郎回来了?”赵祯猛的瞪圆双目,也不管皇袍的前襟还没掖,玉带还没扎,急急地就要往前殿奔。

    “快,快传!”

    李孝光急忙上前搀扶,“哎呦喂,圣人慢着点儿!癫王这会儿还在回山呢,您别急啊。”

    “还在回山?”赵祯缓缓地停了下来。

    “他先去见范卿了?”

    李孝光一滞,笑脸立时僵住,支吾道:“陛下忘了,汴河船多,得在回山等河监排号才能进京的。”

    “哦。”赵祯心思根本不在这儿,也没听出李孝光的异样。

    “也对。。。。。。”

    。。。。。。

    “不对!”

    “也对”的话音还没落,赵祯就猛的眼神一厉,弄出个“不对”,把李孝光都弄糊涂了,到底对还是不对啊?

    只闻赵祯厉声道:“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末得旨意,他怎么就回来了!?”

    “他不该回来!”

    “更不该这个时候回来!”

    “传朕旨意,癫王速速出京,不得有误!”

    “陛下!”李孝光不去传旨,却是苦声一唤。

    “癫王可是从万里之外的涯州回来的。。。。。。”

    “大胆!”赵祯冷冽大喝。“你这个内官敢妄言政务,该当何罪!?”

    “陛下!”李孝光立时拜倒。

    “这不是政务啊。。。。。。”

    “大胆,大胆,大胆!!”

    赵祯几近咆哮。

    “陛下。。。。。。”

    “。。。。。。”

    赵祯只觉天旋地转险些栽倒,扶着门沿暂缓数息才缓了过来,理性也随之归体,不由怔住。

    朕这是怎么了?

    抬眼见李孝光还躬身大礼不起,不由心中一阵烦闷,抛下李孝光独自前行。

    “起来吧!”

    李孝光大喜,“谢陛下不罪之恩!”

    “你啊!”赵祯一边走,一边叹。“平时少和殿前司的军汉厮混,多和你家大人学学。”

    “奴婢谨记!”

    “去宫门前迎迎吧。。。。”

    “那小子要是来了,直接带来见朕。”

    “奴婢领旨!”

    。。。。。。

    李孝光这一去,直到了天近黄昏也未回转。

    赵祯整个下午就在福宁殿上批阅奏章,可是终是心神不宁。

    天色渐暗,也未等到唐奕进宫,放下奏折,看向外面的天色,喃喃道:

    “宫门就要落锁了吧。。。。。。”

第801章 朕老了

    这一夜对于赵祯来说,注定不眠。

    福宁殿的灯烛一直亮到晨鸡报晓,李孝光进来,见赵祯还坐在书案前看书,于心不忍,却也不得不出声儿。

    “陛下。。。该上朝了。”

    “哦?”赵祯呆愣的抬头一疑“早间了?”

    “可不是。。。”李孝光小心回着话,见圣人双目血丝密布,一脸的倦态,又道,“要不。。。奴婢去回了众臣?”

    “只道圣人身体不适,欠上一朝也无妨。”

    赵祯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讪笑道,“你呀,又要替朕做主了。”

    “奴婢不敢!”

    赵祯显然没有责备之意,只是随口一说,缓缓支起身子,脸上随疲态未去,但却有几分轻松。反倒让李孝光有点捉摸不透了。

    只闻赵祯悠悠然道:“平时欠一朝也就欠一朝了,今日却是不能的。”

    “今日不能欠?”李孝光呆愣了一下,一时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憨然一笑“陛下妙算,奴婢还真猜不透了。”

    经过这一夜不眠,显然赵祯想通了很多事情,

    “癫王自已跑回来,即不见朕,更不昭示心意,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孝光僵在那半天。。。。“奴婢愚钝,不知癫王与陛下的用心。”

    “呵呵。。。”赵祯轻笑着,禀退左右内侍、宫人。只留李孝光一人伺候着换上朝服。

    “意味着,很多人怕是要坐不住喽。”

    正说着,昨夜的当职大监进殿来报,李秉臣李大官,此时正在漏院待朝。

    赵祯闻之,不觉意外,反而释然一笑,思量片刻,吩咐道:“那就先传李秉臣福宁殿见驾,让群臣。。。”

    “先在漏院候着吧。”

    说完,反倒不急,慢悠悠的穿戴妥当,往福宁殿上一坐,只待李大官前来见驾。

    。。。

    皇帝这边不急,可是朝臣们却是急了。。。

    什么情况?

    现在唐奕回京的消息已经传疯了,可是按理说,一个外放的嗣王回京,不管干嘛,也不管你是自己回来的还是陛下招回,首务都应该是进宫进驾才对。

    只要皇帝知道他回来干什么,那群臣也就知道他回来干什么了,毕竟在这宫墙之内,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可是那疯子,昨天到了回山就不动窝儿了,往观澜一缩,即不出来也不走,这就有点让人看不透了。

    更看不透的是,今早李秉臣就从观澜回京,那架式,朝上必然要请见有禀的。

    这会儿倒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