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怎么会看不透呢?不管官家对新政还支不支持,都不敢把他调回京。

    唐奕又沉声问道:“那您觉得,富相公、韩相公等人还有回去的可能吗?”

    范沉吟道:“他们与老夫不同,早晚会回到中枢。”

    “什么时候呢?”唐奕意味深长地再问。

    范仲淹猛然一惊,全身一颤,瞪圆双目死死盯着唐奕,“什么意思?!”

    唐奕拿起酒壶为范仲淹斟满。“看来,老相公也想到了。”

    “是啊!”范仲淹没有动酒碗,颓然地摊坐在桌前,好像瞬间苍老了好几岁。

    长叹一声。,“只要老夫不死,他们就很难回到京师。。”

    唐奕有些心疼的看着老人,事实就是如此。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直到范仲淹离世之后,富弼等人才陆续回到京师。

    暗暗地一握拳,唐奕终于说出了他思量了一天一夜的话。“老相公。,辞官吧。!”

    。。。。。。。

    “辞官?”范仲淹不甘心地瞪着唐奕。国之有患,民之未安,让他辞官?他怎会甘心?

    唐奕猜到范公心中所想,劝慰道:“这不是逃避。,而是另一种抗争。”

    “。。。。。”

    唐奕继续道:“其一,只有您退出这个漩涡,那些与您有相同抱负的大宋良臣才会再一次被起用,朝堂之上革新祛疾的力量才会保存下来。”

    “其二,刚刚小子也说了,单靠朝堂上的几个良臣是改变不了什么的,您的去留与否,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其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您觉得,以您的身体,还可以在这个漩涡之中挣扎几年?”

    范仲淹茫然地的听完唐奕的话。木纳地道:“老夫为官一天,就算不能高居庙堂,也可以造福一方百姓。辞官?辞了官,老夫与一个废人又有何异?”

    唐奕不认同。

    “只要您活着,大宋的读书人就有榜样。只要您还能发出声音,在不在朝堂都是同样有分量。”

    见范公依然不语,唐奕又加码道:“也许辞了官,比您在职的时候能做的事情更多,更加有用。”

    “何意?”

    “把您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为大宋朝种下更多良心的种子!”

    。。。。。。。。。。。。。。。

第15章 动摇的范仲淹

    抱歉,抱歉!自动发布点错了日期,晚了整整一个小时。。。。。苍山有罪!你们代表洱海惩罚我吧。

    不臭贫了,今天是周一,请客官老爷们,拉小弟一把,什么推荐票啊,都扔给小弟吧。新书期间不容易,大伙多多帮衬。

    郑重的恳请大家,推荐票、收藏、点击、打赏、好坏书评!有什么来什么,苍山照单全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为一个理科生,唐奕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而昨夜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范仲淹真的被他劝动,辞官治学,那么历史会朝怎样的方向挺进?他这只小蝴蝶最后会把中华文明推向哪里?千年之后是更为辉煌的明天,还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可不是唐奕异想天开,更不是他危言耸听。如果范仲淹真的如他所愿,辞官办学,历史很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同的轨迹。

    首先,这位千古名臣不用奔波劳碌,就不会陨落在皇佑四年的初夏。

    范仲淹不死,而且有心办学,几乎可以预见的是,以范仲淹的名声,会有一大批莘莘学子慕名而来,投入他的门下。

    而这一批人,通过范仲淹的言传身授,在十年,二十年后走入北宋政坛,势必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中坚力量。那意味着,熙宁党争会是一场比它原来的历史更加可怕的风暴。

    风暴会摧毁多少人?会把北宋带到一个怎样的历史轨迹?这是唐奕无法想像的。甚至只要一想到那些,唐奕忍不住浑身颤栗。

    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华夏文明即使在以后的千年之中起起落落,但终究会回到世界的顶点。

    千年之前,任何小小的偏差,都会让千年后的中华迎来一个未知的局面。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把范仲淹带出那个漩涡,就是改变了历史,也许他会是历史的功臣,也许。。。会是后世的罪人。

    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他只知道,既然已经身在这历史大潮之中,就绝不能让老人走上他原本那条末路。

    。。。。

    让范仲淹去办学,这是唐奕思量一夜,才想出的权宜之计。他很清楚,如果他让这位老人辞官颐养天年,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辞官吧!”唐奕几乎恳求地看着范仲淹。“大宋朝除了朝堂,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您,把您的理想传给下一代,让更多的人为大宋的明天出力。”

    范仲淹茫然地看着唐奕,“办学?”

    “对,就像您在应天府中兴应天书院,在邓州创立花洲书院一样,办一所只收有识之士的书院,一所专门培养寒门子弟的书院。只有这样,将来在朝堂上为百性说话的良臣才会越来越多,改革才会有希望。”

    范仲淹眼中神彩一闪而末,叹声道:“小子,事情并不是像你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老人悠悠说道,眼中尽是沧桑之感。

    “老夫去岁被贬出京,也曾心灰意冷,不是没有想过要退隐辞官。但是,那些人会让老夫安安稳稳地走吗?而且,就算治学,也不是什么好事,只是收一二个弟子倒也无妨,但若想广招门徒,不但无益,反而会害了那些后辈子弟。”

    唐奕一愣。

    范仲淹继续道“你既然能看清朝局,就应该会想到,那些视老夫如洪水猛兽之人,会放任老夫大肆培植新党,让改革之火再次燎原吗?”

    唐奕恨声道:“那就不论是寒门弟子,还是门阀子弟,通通招进来,从根儿上挖空他们。”

    范仲淹一怔,不得不说,唐奕说的有几分道理。

    抛开政见,他范希文的名声要是收学生,还真的是不怕没人来投。再说,要是像唐奕说的,不论新党、旧党照单全收,也许真的能免去很多阻力。

    “可是,办学并非儿戏,寒门子弟多是家中无钱的苦主,只有像应天书院那种朝庭支撑的书院,才能做到学资全免。老夫要是办学,是万万负担不起的。”

    唐奕一咬牙,“我来!如若您老肯辞官办学,您只管教。银钱之事,小子可以一力承担。”

    “你?”范仲淹一阵错愕,这小子疯了不成?

    “你可知一家书院得有多大的开销?把你小子磨碎了卖,也万不足一。

    “老相公放心!”唐奕瞪红着眼睛道:“别的不敢说,论为挣钱的本事,大宋朝小子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范仲淹摇头一笑,“就凭你这间小食铺子?”唐奕的心是好的,这让范仲淹很欣慰。但是这等狂言,他也只能当笑话听听。

    “不瞒您说,小子是个懒散之人,不但不想当官,更不想为了银钱虚度一刻,这间食铺也只是个为生的手段。但这可不是说小子没本事挣大钱,实话告诉您,挣钱的法子,小子有得是,您给我五年的时间,不,三年!”

    唐奕伸出一只手掌,随即又收回去两根手指。

    “三年,小子给你挣下一个全天下最大的书院!”

    范仲淹依旧摇头,站起身形。他觉得,不能再呆下去了,再呆下去,这小子非真疯了不可。

    唐奕见他起身,更加焦急。

    “老相公,就听小子一句,辞官吧!”

    范仲淹行到店门前,“等你挣下一座天下最大的书院再说吧!”

    “可是。。。。。”

    “没什么可是!”老人恢复往日的威仪,语气不容一丝反驳。

    “后天初九算是个好日子。”范仲淹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到时候带上谢师礼,到我府上拜师。”

    唉!

    唐奕彻底无语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您老还想让小子向学入仕?”

    范仲淹冷哼一声,“你不想为官也可以,谁说老夫只能教你为官之道?”

    老人伸出手指,点着唐奕的胸口一字一顿的道:“老夫还能教你怎么做人!”

    说完,也不理呆愣不动的唐奕,大步朝外走去。

    行出几步,老人又停了下来,转身对唐奕郑重地道:“辞官办学也不失一条明路,但是老夫终究在朝几十年,不是一句话、一个冲动就能决定的。”

    “你容老夫。。。。。。。再想想。”

    说完,转身消失在街市之中。

    再想想吗?唐奕回味着老人最后的话,望着老人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

    。。。。。。。。。。。。

    范仲淹出了唐记,乘车回到家中。

    范宅是一处三进套院,在邓州府街靠南的位置,并不显眼,这是去年刚刚上任之时租下的。

    别看范仲淹曾经贵为当朝执宰,位及人臣,但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简朴作风。每到一地,从不置产,能省则省,从不铺张。

    前院住的是三个儿子,范仲淹则同妻妾住于后宅。

    没有直接回后宅,范仲淹拐进了偏院之中。

    院中住客似是听到了动静,开门迎了出来。

    范仲淹匆忙急行几步,扶住那人。

    “师鲁出来做甚?你身子弱,当多多卧床静养。”

    被称作师鲁的那人,做文士打扮,束发长须略显灰白,灰暗的脸色两颊已经瘦的凹了进去。这人看上去只有四十多岁,但虚弱之势,比之范仲淹更加不如。

    尹师鲁勉强一笑,“躺的乏了,想出来透透气。”

    范仲淹闻言也不再勉强他回房,扶着他来到院中石凳前坐下,又叫来使女,为文士添了一件披风。

    此人姓尹,名洙,字师鲁,也是庆历贬臣,与范仲淹亦友亦师。

    去岁新政失势,范仲淹出邠州,后移知邓州。尹洙则流落均州,不但身染重病,且倍受凌辱。范仲淹知道消息后,奏请仁宗将尹洙接到邓州养病。

    尹洙紧了紧衣衫,见范仲淹眉头深锁,似有心事,“怎么?朱连山那伙盗匪缉拿不顺?”

    范仲淹一叹,“何止不顺?前日府衙差役连同城西湘营的一都湘军同去剿灭,居然还是让匪徒遁走,还伤了湘军的营指挥使。”

    尹洙劝道:“朱连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是百十号人就能铺得开的,急不得。”

    范仲淹茫然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希文兄恐怕不是为了缉匪之事苦恼吧?”多年师友之情培养出来的默契,让尹洙隐约觉得,似乎不是那么简单。

    范仲淹苦笑一声,“师鲁猜的没错。今日去行湘营探望曹指挥,回程又顺便去唐记看了一眼那个小子。”

    “哦?那个叫唐奕的?”尹洙一声轻疑。

    那个语出惊人的少年,他是知道的,前天范仲淹回府之后,像丢了魂一样,晚上就和尹洙提过那个少年,用范仲淹的话说“大才、神童!”。

    “那小子是个异类!“范仲淹沉吟良久,方说出一句更让尹洙意外的话。

    “能让希文做出如此评价的人可是不多。。”

    范仲淹不禁莞尔一笑,“他居然不想做我的学生,更不想做官。”

    “这倒新鲜!”

    “而且。。。”范仲淹转身看向尹洙,极为凝重地道:“而且,他还劝我辞官治学!“

    呃。。。。。

    此言一出,连尹洙也愣住了。现在他终于理解,为什么范希文说唐奕是个异类了。

    。。。。。。。

第16章 赚钱之法

    今天的奔波劳碌,只为年轻时吹下的牛…逼。

    唐奕特么别说年轻,成年都还算不上,就把牛…逼吹出去了,而且这个牛逼吹得还不小。

    三年挣下一座书院,别说范仲淹不信,任何一个大宋子民都得把他当成是疯子。

    办一家书院得多少钱?办一家学资全免的书院得多少钱?

    咱们来算一笔账。

    北宋中叶,一户平民家庭每月用度不会超过两贯钱。当然,这两贯钱只算衣食住行,不算家中供养文生的情况下。

    若是有文生在读,那开支就要另算了,最少一月要四到五贯的收入,才能支撑。

    读书在古代可是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古代,纸张是奢侈品,写字用的纸更加昂贵,而书籍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宋代虽然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但因为活字材料的限制,没有办法普及,印刷书籍还采用的是雕版印刷,大大的提高了书的造价。

    不说正统的经史子集,一本不足百页的《诗词杂记》,书铺售价两贯钱,相当于一家平民的一月开销。一本《时文选集》售价一贯五百文,而且是当下看完,过不了几天就过时了,到时候还得买新的。

    在大宋朝养个读书人,不算吃喝穿住,光书籍纸墨,一个月最少也得两贯到三贯。唐奕鼓动范仲淹开一家学资全免的书院,也就是说,学生的读书用度都是书院出钱。

    养一个学生,一年光书本纸墨就得30贯左右,养一百个就是3000贯。这还不算完,唐奕要是脑子一热把学生的衣食也给包了,那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办书院得有教舍吧?买地建屋都是钱。

    得有教谕吧?范仲淹要办学,还不能雇佣学问一般的人做教谕,最起码也得是大儒那个级别的吧?工资怎么算?

    再加上里里外外一些零碎开支,唐奕要真的想帮范仲淹把书院办下去,一年最少要拿出两万到三万贯的银钱,才能勉强支撑、

    两三万贯,要是光靠唐记食铺,二十年的盈余才够一年的开销。更何况,唐奕一激动说要帮范办一家天下最大的书院。

    呵呵。。。因为这一句话,唐奕可能要一辈子都给范仲淹打工了。

    。。。。

    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唐奕心里铆着一股劲儿。

    “老子还不信了,凭我超越这个时代一千年的见识,在大宋还能让钱难住?”

    正如他在张家提亲时说过的,什么生意最赚钱?

    垄断!

    不管干什么,只要垄断经营,就都是暴利。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随便拿出点东西来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都是垄断。

    更何况,唐奕还是个学化学的!

    。。。

    唐奕一句话,身上就背了一座书院。,。所以他不得不马上开始琢磨怎么挣钱了。

    “大哥你去东市买十斤猪油回来,再到胭脂铺带几盒胭脂水粉,再买两丈棉布。”

    “弄那么多猪油干啥?”马大伟有点不明所以。

    “再说,咱家也没人用得上胭脂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唐奕也不做解释,迈步出了唐记。

    等到回来的时候,只见唐奕手里提着两个空坛子,十分古怪的是,这两个坛子在底部开了两个洞,连着一根半尺来长的细管,这是唐奕到西市胡家铁铺专门订制的。

    说是订制,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只是在现成的坛子底儿上钻个洞,再按上管子就行了,只一会儿的工夫就做好了。

    马家三口不禁奇怪,大郎这是要鼓捣什么?

    他们哪知道,唐奕给范仲淹画了个天大的饼,不得不想办法挣钱了。

    唐奕把两个坛子放到一边,从厨房取了一盆木炭来。让大伙奇怪的是,唐奕居然往炭盆里倒水,像给木炭洗澡似的洗了起来。

    马伯一脸的疑惑,“这,大郎这是做甚?”

    唐奕洗炭洗的满手乌黑,抬头道:“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马伯您去找些细砂、卵石来。石子最好从大到小,每样一盆。”

    唐奕是想弄一个简易过滤器。把大小不一的碎石、细砂,再加上木炭分层放到坛子里,液体倒入坛中,再从坛底的细管流出,就能起到过滤的效果。

    其实过滤效果最好的是活性炭,但是现在条件有限,唐奕只能用这土办法代替了,等以后有会机弄出专门烧制活性炭的活化炉再说。

    至于洗炭,引火用的木炭杂质非常多,不是洗一洗就能去除的,水洗也只能洗掉木炭表面的灰质罢了。

    没一会儿功夫,马大伟提着十斤猪油,几盒胭脂和棉布回来了。

    猪油是大宋主要的食用油,这个时候还不兴用植物油,所以街面上有专门炼好的猪油售卖。

    马大伟不知道唐奕这是要干什么,但大郎向来主意多,总有他的道理,放下东西,就和唐奕一同洗炭。

    这时,马伯、马婶也端着几个小盆回来了,盆着装着细砂卵石。唐奕过去检查了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令马伯、马婶把细砂和石子通通用清水洗上几遍。

    待炭、沙、石子都洗好之后,唐奕就拿出一个带细管的坛子,在坛底铺上棉布,放上一层块儿大的木炭,又铺一层布再铺小块炭,之后是细沙、小块卵石、大块卵石,整整码了五层,占了大半个坛子,这个粗糙的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