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贾敏的红楼生活-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只是每次林氏宗族的人上门都让贾敏她们烦不胜烦,不让上门,就在门口撒泼耍赖,引人来围观。但是一旦让人进屋,眼不错的,只要是能拿走的东西全都讨要了去,纵使这边说不给,他们那边置若罔闻,照拿不误。为了这么个十两八两的东西,将姑苏知府请过来,不值当的。毕竟请人过来,欠人情不说,过后备的谢礼至少是拿走的十倍百倍。

因此无奈的贾敏,在林氏宗族的族人上门后,待客的花厅中除了桌椅之外,再无其他摆设,通往其他各处的门全都锁上,是他们不能去往他处。贾敏又挑粗壮的丫头婆子围在身为,拦住想要摘钗拔簪剥衣的妇人们。可是就这样,再次上门的林氏族人依然让贾敏叹为观止,上茶之后的茶杯装进兜里不算,坐的椅子也搬了回去。其无赖行径每每刷新贾敏的下限,几个孩子得知后,更是气恼非常。

本来贾敏想着摆一顿酒,请请林氏宗族的族长和几位年纪大,德高望重的长辈,让他们约束一下族人,若是两下里能够化开旧年恩怨,重结旧好,也是一桩美事。贾敏探询下来,除了上门的这几个“滚刀肉”,林氏宗族的族长还没出面,而且还是几户其他人家,他们看上去倒是老实厚道,若是能够与他们几家交好,想必林氏宗族的这几家人就不会上门来了吧?于是在贾敏和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说话,大管家林重进来回事之时,贾敏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并吩咐林重去安排。

林重拦在了里面,道:“太太,不用浪费这个气力,没用。咱们家和林氏宗族没有和好的可能。不说当年林家立功封侯的祖上和林氏宗族的恩怨,就是后面林氏族人逼死老爷的曾曾祖母,谋夺林家财产,已经怨上加怨。当年若非老爷的曾曾曾祖父在外面游历,及时赶回,老爷的祖父和姑奶奶恐怕都会被害死。这样的仇怨哪里还能结解得开?老爷的祖父长大成人之后,可是没少暗中报复林氏宗族。”这仇怨不免越结越深。

叹了口气,林重又道:“当年林氏宗族因为支持废太子,从而被勒令三代不许出仕,可是从高祖立国到当今圣上,这已经是第几代,林氏宗族却无一个读书人?太太可知道这是为何?那是老爷的祖父给姑苏这边的地方官递了话。林氏宗族的人想要参加科考,没有官府出具的保书,根本进不了场!一开始林氏宗族那边还忍气吞声,后来老爷的祖父都差不多忘了这事,不知怎么地林氏宗族反而找上门来了,和老爷的祖父吵了起来,起了争执,将老爷的祖父气得中了风,以至于老太爷不久就去了。为这,到了老爷的父亲这里,依旧不准林氏宗族的人赴考。”

“等老爷的父亲过世,老爷扶灵回来,林氏宗族欺负老爷年轻,竟然从外面弄来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说是老爷的父亲在外养的小,老爷的父亲原是打算将他们母子接回来的,因去的急,耽搁了,不过有亲笔书信为证。当时老太太没了主意,想着把这母子接进府里只当小猫小狗养着就是,反正林家也不差他们那一口饭。但是老爷不肯,老爷说,若是退让的话,不仅让林氏宗族那边占了便宜,说不定他们看这边软弱可欺,还有什么后招,到时岂不惨了。与其这份家业被林氏宗族谋了去,老爷宁愿将他拿出来打官司。可怜老爷小小年纪,不仅要支撑家业,还要读书,安慰老太太,和林氏宗族打官司。幸好,老太爷虽故去,到底林家在官场上还有几分交情,而且老爷虽然年轻,可是已经有了举人的身份,前途不可限量,所以老爷赢了官司。为这,老爷发奋读书,出了孝就去参加会试,中了探花回来。老爷做了官之后,首要做的拜访姑苏这边的父母官,依旧不允许林氏宗族有人去参加科考。这么些年下来,原本赫赫扬扬,出过阁臣,好几位二三品大官,书声琅琅,甚至人都说,作了林家的佃户都有几分书香气,差不多能吟两句诗的林氏宗族小一辈里已经没了读书种子,就算老一辈,也没几个读书的了。”

听林重讲完林家和林氏宗族的恩怨史,屋里一片静默,大家各有所思。贾敏望着沉稳的坐下下方的林重,心中暗叹,到底是林家旧仆,积年的老人,连她这当家主母都不知道的事,都清楚。其实,当年林家在姑苏也差不多是护官符一般的存在吧,不然,怎么林海的祖父差不多都忘记了的时候,姑苏这边的地方官也不知换了多少任,怎么还一直都不遗余力的帮着林家打压林氏宗族。
贾敏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书中林海死都不肯从林氏宗族过继,不将黛玉托付给林氏宗族,而是托付给贾家。不仅仅是血脉单薄,财产给予外人不甘心,贾家的允诺这样的理由。更是因为哪怕林氏宗族有忠诚仁厚的君子,也不敢托付,实在是林家和林氏宗族的积怨太深了。

漱玉沉不住气,打破静默,好奇的问:“林管家,当初林氏宗族领来的冒称是祖父孩子的那对母子哪里去了?”林重没想到漱玉竟然会问了这么一个不相干的问题,讶然。“啊?不知道。不过应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敢跟林氏宗族合谋害林家,林家胜了,还能让败者得了好去。

霁玉道:“原来不是说林氏宗族有二十多房呢吗?据说族人居住的地方黑压压的一片,足足占了一条街。怎么现在就剩下这么几家?”

“当年老爷的祖父和姑苏的地方官打过招呼之后,有那眼光深远,有门路的,就都搬走了。这么些年下来,断断续续又搬走不少,毕竟不能读书,就绝了晋身的门路。毕竟林家还没到手眼通天的地步,姑苏这边不能参加科举,其他省份又不是不能。只是奇了怪,这么些年朝堂上,除了林家,其他姓林的关于好像都不是林氏宗族出身。”

听林重这么一说,贾敏也有些意外。这个时代,纵使搬走了,籍贯也是不能改的。所有搬走的人读书科考,竟然没有中进士的?不会吧?号有,只是官职低,林海没发现罢了。贾敏一家正和林重谈论着林氏宗族和林家的种种,贾琏满脸喜色的从外面进来道:“大喜,姑妈,刚才姑苏知府派人告诉侄儿,说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不仅如此,而且陛下还下旨,说是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可以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看见贾琏兴奋的模样,贾敏笑笑道:“即是这样,我这里就不留你了,你快回去了,此刻家中必是一片繁忙,你回去搭把手也是好的。”贾琏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真恨不得当时也在金銮殿亲耳听见封妃的圣旨,更恨不得现在插上翅膀飞回去!所以忙不迭将好消息与贾敏分享,听贾敏这么说,贾琏有些迟疑,他是巴不得回去,共襄盛事。况且对贾赦和贾政是什么模样,他是知道的,根本不是做事的人。贾珍、贾蓉和贾蔷他们又是宁国府的人,盖省亲别院这样的大事,荣国府这边若是没个主事的,实在不妥。可是贾敏这边,林氏宗族的人不是过来闹上一场,若是他在的话,还能以国公府的威势震慑一二,若是走了,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

看出贾琏的担心,贾敏笑笑,道:“我这边你不用担心,没事的。百日孝期,已经过了大半,剩下的日子怎么还混不过来。你走了,大不了我把门堵上,反正我们守孝也不怎么出去,过了百日,我们就收拾东西回京了,他们之所以敢闹,不过是欺清玉和霁玉年少,占着地利之便罢了,等我们回京,难道他们还敢追到京里去闹不成?再说,他们要是实在闹得厉害,我就让清玉去请姑苏知府过来就是,民不与官斗。清玉虽然年轻,不过已经是举人了。有了举人的名头,纵使再年轻,也已经能够顶门立户。若是再不行,大不了我破费些银子就是。你姑父虽然死了,可是林家还没沦落到谁都可以欺负上门的地步,之前之所以不和他们计较,不过是懒得理会他们罢了,只当他们是疯狗一般就是了,但是若是狗总是乱吠,嫌吵的话,直接打死也就省事了。”

当年林海和他母亲回来,林氏宗族生事,全靠林海上下奔波才能了解。可是贾敏不同和娘家不来往的婆母,贾家目前还站在她身后,清玉和当年的林海一样,也有了举人的身份。林家是在等清玉考试结束之时,收到林海生命垂危的消息的。所以清玉考完试后,跟着到了扬州,发榜后,清玉虽然考了倒数第二,但是到底中了举。只是因为有林海之事,无法庆祝,可是中了举的清玉纵使年纪再轻,也不能当作孩童来看了,因为举人是可以做官的。

听贾敏这么说,贾琏忽然想到,面前面容柔美的姑妈可不是个吃素的,当日在扬州,新任巡盐御史生事都被她压了下去,而后,贾敏更是将府内上下安抚的平平静静,顺利走出扬州府衙,一行人来到姑苏。贾琏想了想,到底是自家事更重要,于是决定不等贾敏他们,他先回去。他从身上拿出一张国公府的帖子递给贾敏,道:“姑母,这是府里的帖子,姑母你收好,若是遇到什么难事,亮出帖子,或许能帮上一点忙。”贾琏已经知道国公府的帖子不是万事万灵,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贾敏没有推辞,接了过来。冲贾琏这份情谊,贾敏决定提醒他一下:“琏儿你也比急着回去,既然京里皇上已经下旨,京里为了盖省亲别院,少不得要到各地采买,只怕京中物价上升。趁着京里还没派人到江南,消息未曾传开之前,你看江南有什么合适的物件采买回去,岂不正好?”

贾琏心念电转,拍手称好!只是他到底心急回家,只在姑苏停留了三天,粗略的采买了一番就赶紧赁船回京。贾琏这次回去,除了载货的两艘大船之外,还有姑苏各官宦乡绅所赠之土仪,听说贾家出了个妃子,姑苏上到知府,下到乡绅流水价一样给贾琏送些“土仪”,装满了一只大船,乐得贾琏合不拢嘴。

作者有话要说:郑重说明,我并不是黑贾敏,而是请大家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第一,书中林如海是有妻有妾,在贾敏还生了林黛玉,还有一子的情况,说明林如海哪怕身体有问题,也不大,至少不会影响生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书中却说,虽有几房姬妾,奈何他命中无子。这个奈何两字就值得人回味了。
有人说就冲曹公书中哪怕是宝玉这个绝对主角,母亲都只有姓氏,没名字,而黛玉母亲有名字,而且还是一个“敏”字,所以就不是那样的人,但是,请大家,主意,除了名字为敏外,还有个姓——贾,这就耐人寻味了。
本章中其实林海泄露了他对贾敏的心思,但是对他而言,更重要的不是他对贾敏的感情,而是几个孩子未来的安排。林海之所以会对贾敏下毒,就是因为他识破了贾敏的真正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敢赌,这样一个特异之人,对林家,对几个孩子会是什么态度,所以他下毒,想杜绝隐患。但是在贾敏的言语中,他认识到了错误,又从几个孩子那里得到确证之后,就马上改正了。
至于林海的死,是我在写书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的情节,因为林海不死的话,贾母属意黛玉为孙媳妇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在书中,林海还在的时候,王夫人这般待黛玉,虽然态度冷淡,但是除了抬宝钗压黛玉外,再就是周瑞送宫花对黛玉无礼,那个时候,虽然王夫人不待见黛玉,但是碍于林海,待黛玉还是很客气的。真正改变的时候,是黛玉丧父之后再回来。如果林海还在,王夫人虽然愚蠢,不喜黛玉,但是黛玉很有可能会成为宝玉的媳妇。因为不管林海致不致仕,那都是一笔隐形的财富,王夫人或许看不到这一点,但是贾政不会看不出。不然当初也不会为贾珠聘娶李纨了。虽然纵使林海还在,但是只要林家不愿意,都可以不嫁。话是这么说,但是如果贾家放出宝黛相投的风声那时该怎么办?那个时代女子的名声是比生命还重要的,被毁了名声的黛玉除了嫁给宝玉,就只有远嫁一办法了。但是相比远嫁而言,以黛玉的个性,嫁给宝玉似乎更好一点。当然,我可以开金手指,不过因为当初大纲就是这么定的,所以我不想改,因此就这么写下去了。








☆、第八三章 安排

相对于皇帝从扬州安插的密探传回来的林海过世消息;从正规渠道送过来消息要慢的多。除了礼部奏报林海已死的白封折子;一并送过来的还有林海的遗折。不管林海是上皇的人;还是皇上的人;他为国捐躯;立下大功是事实。

林海身为两淮巡盐御史;地方军政和他没有丝毫联系;因此泉州倭寇之乱和他一点都不相干,何况泉州也不属于两淮范畴,因此当时事起之时;林海坐车出城,事后,任谁也说不出他半个“不”字来。可是林海就这么留下孤儿寡母弱女;守城而亡。纵使朝堂上有人暗地里嘲笑他愚蠢呆傻,实际上大多数人心里很是很钦佩他的,因为这种舍生取义之事,嘴上可以说得大义凛然,但是事发之时,真正做到心口如一,很难。林海虽是文官,可是却是以武立功,所以礼部为其拟定谥号为“文肃”,报皇上审批。

泉州倭寇之乱平定后,皇上就雷厉风行的处置了以泉州知府和泉州卫所都指挥使为首的地方官员,首恶被判斩立决,只等秋决。下剩官员,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所有官员的家产皆抄没入官,家眷女子十四岁以上的被充为官妓,男子十六岁以上的入矿场做工,不足岁的跟着被流放。

对于皇上对具有守土之责,却弃城而逃的泉州地方官的处置,纵使那些向来爱和他唱反调的权贵世家都不曾出声反对,也没有人肯为他们说情。不仅仅是因为泉州这几名犯事官员罪责明确,更是因为此事上报之后,上皇和皇帝都犯了雷霆之怒,两人意见一致,都是要严加处置。

在两名巨头意见相同的情况下,他们若是出头,被皇帝的怒火牵连,发到他们身上,就是到上皇那里哭诉也讨不到好去。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不是说笑的,纵使钱财再动人心,也得有命花,有机会享受才成。朝廷对于泉州失职的官员处理迅速而又干净利落,但是对林海这个大功臣的表彰却迟迟没有下来。起初,大家还伸着脖子,探着头等着,但是迟迟不见朝廷的封赏下来,大家也就不耐烦了,左右都不管自己的事,所以就撂开了手。

是朝廷忘了林海吗?不是。是朝廷不想给林海封赏吗?也不是。起初,皇上在知道林海中毒危及生命的时候,最开始的想法是先给他解了毒,救活再说。不然,人死了,这边给林海升多大的官,赏多少银钱,也没用不是。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林海的资历身份,和他这次立下的功劳,他是必须要回京的,哪怕暂时不入阁,官职也不是随意就能委派的。要知道林海不仅仅是正二品巡盐御史,还是兼任兰台寺大夫。

但是目前朝堂上三分天下。上皇、皇帝和心有不甘,犹对大位有心的以三王爷为首,连同陈古不化的世家权贵三家势力。其中上皇势力最大,内阁六人,占了一半,而且内阁首辅和吏部都被上皇握在手中。内阁中剩下的三人,站在皇帝这边只有一个,还有一个世家权贵出身,偏向三王爷。下剩的那个是个老狐狸,整日里想做好好先生,保持中立。平日里根本不说话,不发表意见,难得说一次话也是谁都不得罪。若是就朝政问他意见,哼哈之后就如同踢皮球一般被他踢到首辅和次辅身上。皇上早就想换下没有丝毫作为的他,但是皇上手上并没有够资历的人充任此任,为了保证内阁中这一席位不落入其他派系之手,皇上只能继续留着他在内阁里充数,他虽然不会帮皇上,但是至少不会给皇上找麻烦。

内阁中是这般局面,六部中亦是如此。六部按紧要顺序排序,依次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按照林海的资历,他回来最适合进的部门应该是户部,可是目前户部尚书陈大人从潜邸就跟着皇上,而且和皇上又半师之谊,自皇上登基之后,更是屡屡献策,为皇上稳定朝局,皇上重用还不及,自然不可能让陈大人给林海让路。可是若是将陈大人升职,目前陈大人官职为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现任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都是上皇的人,在上皇还在的情况下,纵使皇上有心给陈大人升官,也是升无可升。

不进户部,那么去哪里?兵部?那是不可能的,就冲林海是上皇的人这一点,皇上也不会将他放在兵部。虽然皇上想将林海拉拢过来,但是不是还没成功呢吗!在不能保证林海是他的人之前,他怎么可能会让林海知兵。但是这样一来,林海就无处安置了。因为剩下的几个部门,更不行。

刑部?林海在调任盐政之前,虽然外放做过几任地方官,但是对诉讼刑名这方面并不精通,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刑部做主官,上皇那边根本通不过。至于礼部和工部,本就是相对比较清闲的部门,况且因为国库没钱,礼部和工部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