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缘-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嫂子快来。”

李纨正低着头和黛玉说话,听见她喊,便回头,也看见李婶,道:“说是纹儿前两天病了,我还当她们来不了了。”

贾府抄家,亲戚们也不敢留她们,就连她娘家,也是一样。李婶母女无处落脚,崔太太到底不忍心,还是接到了家里。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道,这个姑妈向来瞧不上自家公公的行事,连带着几个外甥也不喜欢,两家早已断了来往。李婶心底也不愿意住在崔家,但没了崔家的庇护,她们母女也活不下去。何况,她心底也感念崔太太,当日若她不伸手,她想死的心都有了。见他们家里也不宽敞,自家也有些家财,便请崔懋替他们置了一个小庄子,就挨着崔家的,崔家可照应一二。她们搬出来,不说她们娘们,崔太太也自在些儿。

李纹李绮也瞧见李纨和探春,扯了李婶一下,又往这边指。李婶看过来,瞧见李纨,见她蹲身陪不是,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别在意。

尤氏笑道:“我先带嫂子去见老太太,回头你们姑嫂再叙话。”说罢,就引了李婶母女而去。

宝钗便起身,又去拉黛玉,笑道:“你也去认认亲戚。”

李纨道:“不着忙,一会子她们也要来,何必跑来跑去的。这才沏的茶,还没吃呢。”又向黛玉笑说道:“你没有见过,是我娘家的嫂子和侄女儿。纹儿和绮儿跟你差不多大,性格也还好,回头你们见了就知道了。”

屋子窄,等会子李婶母女来了,这边就坐不下。何况已经与李婶打了照面,探春惜春和宝钗也都是认识的,不去不好。她们要去,黛玉自然也要去,到底是辞了李纨。

大家闹哄哄的论辈分,说称呼,又有邢夫人的嫂子来了。贾母越发高兴,一叠声的叫请进来,邢夫人倒不理论。

大家厮见过,叙一回别后情,尤氏便来请众人入席,格外问黛玉几个,道:“照着三妹妹和云丫头说的,后头的屋子已重新打扫过,我也交代下去,这两日不许一个人往后头去。这会子日头好,芸薹开得比昨儿还好,妹妹们是去那边吃还是在这边和老太太一起吃?”

今儿人来客往的,不比平日。佃户村民,小子们拦得住,若遇着薛蟠那样的混不宁,谁拦得住?黛玉先就说:“我和老太太一起吃,看三妹妹她们怎么样?”

李纹李绮都说:“我们庄子上也种了几亩芸薹,开始还新鲜,看了四五日,也没得意思了,倒不如在屋里和老太太一起吃。”

她们不去,探春和薛宝钗史湘云三个就没得意思了,便也不去。

也请了一班小戏,贾母爱热闹,外面摆了三桌流水席,但请庄子上的佃户,也有刘姥姥请的几个人。

早上刘姥姥来,尤氏说起门前说的话,贾母有意给刘姥姥长脸,便说:“热过了的总不如新鲜的好吃,这里饭菜都是现成的,不若把她们请过来。”

贾母愿意给她体面,刘姥姥岂有不应的,说了几句话,就要回去,贾母又说:“只一样,我知道你们生活不易,你和她们说,人过来就行,别的就罢了。”又不要随礼,又能吃得上好的席面,又有戏可看,谁不愿意来。

从此待刘姥姥又格外不一样,也觉着贾母慈祥,贾母若闲着想个说话,去请也都愿意来。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边上菜,外边就唱起来。

一时吃毕,撤去席面,就有丫鬟端了茶来,又端痰盂,便知这是漱口用的。

这时外边有人大笑起来,贾母高兴,就问:“快使个人去问问,什么笑话儿,说来我们也乐一乐。”

尤氏便打发了个才留头的小丫头出去,一时回来,说:“才献茶,张婶儿就吃了,连说好茶。”

夏金桂就笑起来,道:“果然是村里人,没得见识,一点子陈茶,也当好东西。”却也骂了主人家。

薛姨妈拉都没拉住,臊得满面通红。贾母心里也气得狠,只是她是主人家,又是长辈,不能发作。面上丝毫不显,肃然道:“她们也不容易,一年上头,年节上能吃上顿肉便是好的,自然舍不得买茶叶吃。你们是投胎好,才不缺吃不缺穿,万不可因此便取笑别人。”又向那小丫鬟说:“你出去说,茶不是什么好茶,是去年的陈茶,她要是爱吃,我这里还有,送她一两家去吃。”

这丫头也不是这边伺候的,是这两天忙,从佃户人家选来临时用两天。没得什么心眼,倒也守礼,虽气夏金桂言语刻薄,却并不出头。听了贾母的话,又高兴地笑起来,高声应了个是,道:“老太太慈悲。”说罢还看了夏金桂一眼方才出去。

过不一时,那丫鬟便领了一个穿青布衣裳的妇人进来,头也没抬就跪下磕头,说谢老太太赏。

虽是村里人,收拾得干净,又如此知礼,贾母更喜欢,叫起来问了些“家里几个孩子”、“去年收成如何”、“家里粮食够不够吃”、“种子种下去没”等话,才叫鸳鸯包了茶叶送她出去。

史湘云不耐烦看戏,几次鼓动探春出去玩。

黛玉和宝钗都有了人家,且婚期将近,所以十分尊重,不肯轻易各处走动,都老老实实坐着看戏。

探春见她们如此,便也不肯。

史湘云也无法。

戏唱过两折,已是申初一刻,老太太便起身,说:“我们在这边也有个庄子,离得不远,只半个时辰的路程,晚上我们去那边歇。这会子天色已晚,迟了路上也不好走,我们就先过去。”

李婶就也跟着说:“正好,我们和老太太一起走,路上也有个伴。”

贾母心里,别人都可以不留,林家来的人是必要留下的。因此叫尤氏死活拉着,道:“你说你来京里多少年了,头一次登我们家的门,怎么也得歇一夜。”又说:“你一走,她们都要走,下午的正席,岂不是没了人?”

老太太就劝李婶,道:“我是带的人多,不好安置,你怎么也要走?”又向贾母说:“我说好了要吃你的酒,这才吃一半,怎么舍得走?我说了明儿早上来,明儿一早定过来。”

贾母仍是不点头,道:“到了家里,你只管吃好玩好,旁的不必你操心,那都是我的事,我总要把你们都安排好。”

见此,卢慧娴笑道:“倒也不是为这一样,二叔明儿还要往翰林院点卯,再则,今儿来时路上遇着北静郡王出城,二叔与他说了,还特特与他借了二十个侍卫,王爷说回来就过去。这会子我们又不去,岂不是教王爷白跑一趟。”

贾母这才作罢,道:“那你们明儿早些过来。”回头就说李婶,道:“她们是有事,你又有什么事?若是再说走的话,我可要生气了。”李婶只得应下。

便亲自送老太太三个到二门,又让叫宝玉骑马送过去,说:“让他跟着,知道你们平安到了,我也好放心。”

林琰进来辞贾母,听言,便说:“我先送老祖宗和妹妹过去了再回城,有我跟着,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贾母笑着摇头,向老太太说道:“到底还是年纪轻,想事情不全面。”说着,就看向林琰,接着说道:“你送了她们就直接回城了,我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安心?”

于是宝玉便一路送过去。

老太太是算着时辰,欲先过去,不想水溶已经到了,并不见冯紫英等。

这边管事的姓方,他娘子姓郑。

车子直接进门,郑娘子领着这边的丫鬟婆子都在这边候着。见车子进来,便有个小子把马牵去了。两个小丫鬟搬了条凳放在车前,念珠红绡等已下车赶上来,念珠揭了车帘,郑娘子领头跪下,道:“请老太太奶奶姑娘安。”

老太太摆手,道:“都起来,都起来。”

郑娘子起身便忙上前来扶老太太,笑道:“老太太这回来,可要多住些日子。”

卢慧娴亲自扶着黛玉跟在后面,闻言,笑道:“你们要把老太太伺候好了,老太太自然就不想回去了。”

郑娘子笑道:“我们再周道,怎么也比不过奶奶,倒是求奶奶多住些日子。”

卢慧娴笑道:“你倒是会说话,不过,你这马屁可拍错了地儿,”便朝黛玉努嘴,道:“瞧见没,这位才是我们老太太的心头肉,你们若把她伺候好了,她喜欢了,或愿意多住几天。她若留下了,老太太自然就留下了。”

说说笑笑,便到了垂花门。

第一百零二章

水溶指了身边的一个侍卫给林琰瞧;道:“这是周邦。”

林琰向她作揖,道:“这几天就劳烦周侍卫了。”

不敢受林琰的礼,周邦连忙躲开,打了个千儿,道:“这是小的的本分。”

水溶拉着林琰,两人坐下,道:“你我不是外人;不必如此生分。”便摆手示意周邦出去;一面问林琰道:“你告了假?”

林琰摇头,道:“一会子就回;你今儿回不回?”

水溶扭头道:“回来。”周邦还没出去,闻言,连忙又转身回来,躬身站在一旁,水溶看着他,说道:“这几天你们仔细些儿,有什么事,就打发人去那边报信。”

周邦道:“是。”

又交代了几句,两个人就进去辞老太太。

郑娘子迎了她们来至正房,献了茶,又带着众人行大礼拜见。老太太摆手,道:“都起来罢,老爷平日少来,这边多亏得有你们。”就命赏,大家领了赏,也就散了,屋里只留了几个小丫头伺候。

吃了半盏茶,就有小丫鬟进来回说他们两个来了,卢慧娴强拉着黛玉避到屏风后面。

才坐定,林琰和水溶两个便走进来,见屏风后面有人影,待要细看,却听老太太笑说道:“你们也早些走,仔细晚了。”水溶忙收回目光,行礼问好。

让了坐,林琰道:“辞了老太太就走。”

水溶也说:“我们在这边也有个庄子,这会子桃花开得正好,老太太闲了也过去逛逛。”

老太太道:“好。”

林琰和水溶便起身,卢慧娴忙说:“二叔略等等。”

知道她要说什么,老太太笑道:“你也享用几天,家里还有凤儿呢。”

闻言,林琰也明白过来,也说:“嫂子就在这边玩几天,若是担心飞儿和鸣儿,明儿我把他们送过来。”

卢慧娴笑道:“我哪有那个闲心去担心他们,”顿了顿,又说:“罢了,今儿我就偷回懒儿,明儿再说罢。”

待林琰和水溶走去,卢慧娴拉着黛玉复又出来,郑娘子上前回道:“才王爷来,送了好些野物,现都在厨房。”

老太太笑与卢慧娴说道:“和他说笑呢,他倒真送过来。”又问:“都有些什么?”

卢慧娴笑道:“您老开了口,谁好不当真?”

郑娘子笑道:“有四对野鸡,九只兔子,一头鹿,一头野猪。旁的也就罢了,那一对儿兔子实在稀罕。浑身的皮毛都是紫色的,一丝儿杂色也没有,看着就爱人。”

不说黛玉,就是老太太,活了几十岁的人,也没见过紫色的兔子,当下便命拿进来。

黛玉也不信,白色的兔子她倒见过,紫色的是听也没听过。

郑娘子打发一个小丫鬟去拿,卢慧娴问道:“都是死的?”

郑娘子道:“除这一对儿兔子,都是死的。”

卢慧娴抚掌笑道:“今儿咱们可有口福了,”向郑娘子说:“老太太想吃野鸡汤,紧着炖一只,另把翅膀和脚留出来,糟着到时候吃酒。兔子也剥一只出来,留一条腿子明儿早上吃,下剩的做一个锅。你们爱吃什么,自个儿和厨房说。”

郑娘子笑道:“多谢奶奶赏,我们也有口福了。”

听见有鹿肉,黛玉道:“前儿我们烧东西吃,怡姐姐还念叨鹿肉,只怕她喜欢,明儿打发人给她送些。”又说:“野猪肉也鲜嫩,也送些过去。”

郑娘子道:“姑娘爱烧着吃?晚饭时教她们烧些来姑娘尝尝。”

老太太道:“她也就闹着玩儿,哪里吃得了什么?再说大晚上的,吃了也不克化。”又向黛玉说:“晚上有鸡汤,还烧了只兔子,鹿肉留着明儿吃。”平日里老太太就是这么哄林飞和林鸣的,只是林飞大了这个法子就不中用了。

黛玉面上发热,娇声道:“我也没说要吃。”

郑娘子连忙说:“都是我说错了话。”黛玉越发不好意思。

卢慧娴笑道:“妹妹真没说这话,老太太可别冤枉了人。”又说:“说起来,我倒有个主意。”

老太太道:“你说。”

黛玉笑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必是要把怡姐姐请过来,不然,岂不辜负了这些鹿肉。”

卢慧娴道:“我先不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黛玉道:“你就装鬼罢。”

说笑着,那丫鬟提了笼子进来,郑娘子接过来,亲自提上来。

老太太指着黛玉跟前,道:“搬个杌子来。”

笼子一角毛茸茸的一团,头脚不见,也不知是什么东西,毛色倒真是紫色的。郑娘子伸手扒了扒,那一团顿时就分作两半,露出头脸来,果真是两只兔子。它们分开,又急急地往角落凑趣,顿时又挤作一团,郑娘子讪讪道:“这小东西胆子最小,才送来时也这么着,喂了一遍吃食,也就好了。恐怕是才见着姑娘,还认生。”就又要去扒。

黛玉摆手,道:“罢了,仔细吓坏了它们。”

黛玉没瞧见,卢慧娴却看出来,这兔子怕不是西山抓来的,而是水溶特意寻来的。

林海置这个庄子,专为种兰花,谁还会养兔子,自然也没有现成的笼子。可瞧这个笼子,用的是上好的紫竹,每一根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若是临时要用现编的,则必不能见人,要是现去买,也难寻出这样的好东西来。必是早就预备下的。

卢慧娴虽瞧出来,却没说,见黛玉喜欢,笑道:“若是喜欢,就留着解闷罢。”也省得辜负了水溶的一番心思。

不怕水溶用心,就怕他不肯用心。水溶如此,卢慧娴也替黛玉高兴。

黛玉仍不知觉,笑道:“这小东西还小,若是杀了吃肉也不合算,就怕飞儿和鸣儿,若给他们瞧见,只怕也活不成。”

卢慧娴失笑,道:“这样稀罕的东西,你倒想着吃肉。”

林鸣还没来过,林飞来过一回,郑娘子已经领教过了,略一想,便说:“不然先养在我这里,姑娘什么时候想了,或是打发个人来拿或是过来逛逛,也是一样。”

黛玉道:“也只好这样,”就交代几个丫鬟,道:“回去谁也别说一个字,若有谁在飞儿和鸣儿跟前露了口风,我只不承认,也不管,你们自个儿想法子去。”

念珠笑道:“可不敢,以前别说见,连听也没听过,可到哪里再寻这样的两个来。”

众人都说是,黛玉又问:“下午可喂过了?”

郑娘子道:“才送过来时喂了几片菜叶。”说完就招了招手儿,一个丫鬟就提了个小篮子上来,搁在笼子旁,向黛玉说:“都是洗净了的。”并不就退下,站在跟前伺候。

说话细声细气,老太太看了一眼,见她长得也斯文,就问:“这是谁家的孩子?”

郑娘子道:“是我家的大丫头,长得粗鄙,跟着我们,也没学什么规矩,上不得台面。”

这个庄子多是丘陵,不好种粮食,略平整些的地儿,又寸草不生。林海因是要种花,倒不在意这些,又见有一片杏树,结的杏子好,才买下来。

可巧,才买下来,五王爷那边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地儿挖出一眼温泉来。便也着人挖,果然有温泉,只是不能和五王爷的那一眼相比。

建了暖房,冬天也种些瓜果菜蔬。林海下了令,不许卖,因此,除了孝敬府里的,就是自个儿吃。

林海不在时,庄子上就是他们夫妻做主,活儿又清闲,说起来,比府里好上千倍万倍。他们膝下,就一儿一女,也都少爷小姐一样养着。于今眼看着年纪一年一年大起来,郑娘子方才着急起来。好容易老太太来了,料着是个露脸的机会,便带了女儿过来。

听说是她的女儿,老太太就有些明白,道:“我看着尚好。”便叫了她上前,拉了她的手问名字。

见老太太慈眉善目,她红着脸儿低了头,道:“还没得名字。”

听言,郑娘子就着急起来,连连使眼色,偏她女儿当瞧不见,当下便说:“求老太太赐个名儿。”

那女孩儿扯郑娘子的衣角,想要拦着,只是郑娘子口快,没拦住。

卢慧娴和黛玉在一旁看着好笑。

老太太笑着应好,,又问年纪,还是郑娘子说的,又问:“几月生的?”

郑娘子喜之不禁,忙说:“八月。”

老太太道:“那就叫紫薇罢。”

郑娘子口中轻念了一遍,咂摸会子,笑道:“还是老太太会取名字,又好听又贴切。五王爷那边沿着院墙种了一圈紫薇,逢到八月,那花儿伸到院墙外面来,一簇簇的,好看得紧。”

恐怕又是为着她来的,她身边还有一个缺。黛玉便去看那丫头。她不怯,反而迎着黛玉看过来,上下打量了一圈。

黛玉一愣,随即好笑,暗想:“郑娘子原来不是谦虚。”确实是没学规矩。

这样的丫头,便是进了府也不能到主子身边。黛玉失了兴致,低头拣了一片菜叶伸进笼子里逗兔子。

见此,郑娘子就推了一把她女儿,说:“下午不是你伺候的么?”

老太太道:“她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都不必管她。”又向紫薇招手,说:“到我跟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