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缘-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不欲红绡担心,似没注意到似地,只一个劲地催促红绡。红绡也未曾多想,只当黛玉是真未注意到,一见黛玉有自行起身的意向,三步并作两步就到了床边,先就把一件薄袄套到了黛玉身上。

丫鬟和婆子们早已起身,各自忙活各自的。等黛玉洗漱好,香橙才开了里面的窗户,拿石狮子抵着。

当日贾敏就极不喜京里的窗屉,冬日屋里本就暗沉沉的,那窗屉还遮去了一大半的光亮,屋里更是暗沉沉的,没得生气。不过,她是姑娘家,母亲又要强,即使再不喜欢,也只有受着。及至嫁与林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林家在京里的房子所有的窗户都换成了里外两层的大窗户,把那压窗屉的小石狮子略微改动了一些,用来固定窗扇。

玻璃上蒙了一层水雾,什么也看不见,香橙便叫喊着紫鸢,要她拿抹布进来。

红绡立时便小声呵斥道:“懒死你了,大清早的就在屋里呼来喝去,这才几步路,你就不能到门口再喊人?”

话音才落,紫鸢就在帘子外头喊香橙,香橙朝红绡扮了个鬼脸,几步就窜到了帘子跟前,一把掀了帘子,拿了抹布,又是几步窜回了窗户跟前,一边擦玻璃,一边说:“今儿的雪真是大,怕是路上不好走,姑娘,不若今儿去先生那边告个假,今儿就不过去了。”

“混说什么?这读书的事儿,哪里能如此?今儿下雪,路上不好走,我便要告假,那明儿下雨,路上更是不好走,岂不是也要告假?咱们这边的天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年三百六十日,恨不能有三百日下雨,那不是不必读书了?”黛玉正色道。

香橙吐了吐舌,她又忘记了,太太在世时,旁的事,对兄妹三个一向是有求必应,唯有在学习上面,一向要求严格,轻易不许迟到或者早退,更遑论告假了。

“你呀,”看见珠帘外青鸟拿着捧盒走来,红绡伸出青葱一般的食指在香橙额上狠狠地点了一下,嗔骂道:“还不赶紧摆碗筷?”一边说着,一边出去接了捧盒。

饭毕,紫鸢出去端了热水进来伺候黛玉洗手,红绡在一旁收拾碗筷,一边说:“姑娘既要赏雪,这院子里的雪我就吩咐她们不动了,只把游廊扫出来走路。”

听言,黛玉略想了一刻,才道:“也罢,等会子你去一趟老太太那边,我昨儿看着似乎有花骨朵儿了,也不知开了没,若是开了,也该把那些雪收拾收拾,这雪看着一时半刻的也不会停,说不得还能收上些许雪。”

“我倒把这事给忘了,姑娘且放心,等会自就打发人过去。”红绡说着话,碗筷已收拾好,仍旧放回捧盒里,提着出了门,姚黄正坐在熏笼前做针线,就说:“你去一趟老太太的院子,”说着,又想起空着手过去也不好,略想了想,才接着说:“把昨儿得的那盒核桃酥收拾一盘出来,正好给老太太送去,顺道瞧一瞧梅花上的雪收拾了没。”

姚黄忙把手里的活计放下,起身从柜子里拿了一个楠木果盒出来,一边说:“姐姐放心吧,我这就去。”

家里每年都有收集梅花雪的惯例,黛玉房里的几个丫头都是知道的,红绡并没必要特意去交代什么。

“早去早回,别玩得忘了时辰。”红绡交代了一句,把捧盒交给了外面的小丫头,进来也装了一盘,又取了几样别的点心也凑了一盘,仍旧拿了一个小捧盒装起来,便又进了里屋。

香橙已伺候黛玉换了出门的衣裳,红绡就没上前,与黛玉说起梅园的事。

“已经吩咐姚黄过去了。”说罢,又说:“昨儿晚上大爷打发人送来的一盒核桃酥,那会子姑娘正写字,就没来得及说,后来闲下来又忘记了,刚才想起,就让姚黄拣了一盘给老太太送去了,我另拣了一盘,等会子给姑娘带去学里。”

黛玉歪着头看着红绡笑道:“大哥必定给老太太送过去了的。”

红绡知她是说笑,也不在意,仍旧笑着说:“大爷送的是大爷送的,姑娘送的是姑娘送的,各是各的心,总不能想着大爷送了,姑娘就不送不是?”

黛玉啐了一口,道:“偏你总有理,何论送哪一样不好,偏拿大哥送过来的作人情?回头老太太骂我,我再是不认的,只说是你的主意。”

听言,屋里几个丫头都笑了起来。红绡笑过,就说:“回头姑娘去老太太那里,就叫青鸟做一碗姜撞奶过去,老太太爱那个呢,保管就不骂姑娘了。”

香橙笑倒在了塌上,半响才缓过气来。

姚黄走到梅园,见门大开着,就直接进去了。甫一进门,就瞧见几个丫头穿梭在梅林里面,定睛一瞧,念珠也在其中。

“大冷的天,姐姐在这雪地里做什么?这些活计,交给小丫头们就是。”姚黄上前拉了念珠,一边说:“老太太可起了?”

念珠见姚黄拿着捧盒,便要接过来,姚黄不让,两人推来推去,念珠到底耐不住姚黄,仍旧由她拿了。

“老太太早起了,正做早课呢。”

“都这个时辰了,老太太还没用早饭?”按着往日,老太太这会儿该做完了早课,也已用了早饭,是以姚黄才有此问。

“也不是,”念珠笑道:“今儿老太太晚起了一刻钟,这才晚了。”

姚黄进去,老太太正出佛堂,木鱼摆着碗筷,姚黄忙上前请了安,又帮着木鱼摆碗筷。念珠就把桃酥拿给老太太看,老太太看了一眼,就笑道:“我就知道这丫头不是来给我请安,是想着外面的梅花。”

姚黄只是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把红绡回黛玉的话学了一遍,逗着老太太笑了一回。

吃过饭,老太太便打发了姚黄,吩咐念珠送出去。

出了门,姚黄便拉着念珠说:“老太太身边离不得两位姐姐,这梅林的事,就交给我罢。”

“行,横竖也是你主子想这梅花上的雪吃茶。”

见事儿说完了,姚黄便推念珠回去,道:“姐姐赶紧回罢,这雪眼见着又要大了。”

念珠看了一眼远处,朦朦胧胧的,已瞧不清,便点了点头,说:“也罢,我也不和你外道,路上仔细些,看着点路,仔细脚下滑。”又吩咐一个婆子跟着。

17第十七章

早上雪势微末,打量着下午便要停,不想,这一下,便下了一天,下午时侯,反而越下越大。

红绡恐学里预备不足,特拿了手炉亲自送过去。

“这是在家里,又不是外面,哪里冷得着我?”林黛玉抱怨着,仍旧把手里拿着的那个梅花银手炉递给了蓝乔,接了红绡拿来的手炉。

紫鸢拿了斗篷出来,一边把斗篷递给红绡,一边笑道:“红绡姐姐这是不放心我们两个呢。”

红绡正伸了手接斗篷,闻言,便顺势在她身上拍了一下,笑骂道:“小蹄子,倒编排起我来了。”

说罢,便伺候黛玉穿斗篷,一壁说:“方才大奶奶使人过来说,请姑娘下了学就直接回去,晚饭大奶奶去我们院里和姑娘一起用。”

黛玉点了点头,原和卢氏说定了晚上去碧晶馆用饭,这会儿又改了,定是见外面雪大,恐晚上路不好走,才改在萱草堂,也是卢氏对她的一片怜爱之心。

出了学堂,雪越发大起来,幸得未起大风,又有红绡三个丫头挡在风口前,一路回来,林黛玉身上竟然未沾一片雪。

回到屋里,苏嬷嬷亲自端了姜汤,“姑娘赶紧吃一碗去去寒气,这么大的雪,该在学里等一等再回的。”

红绡要上来伺候黛玉脱斗篷,黛玉忙拦了她,自己解了带子,说:“你也别只顾着我,赶明儿你病了,谁来伺候我?赶紧脱了外面的衣裳,和蓝乔紫鸢两个也喝一碗姜汤,搪一搪雪气。”

姚黄忙上前接过斗篷放好,又伺候林黛玉换了鞋,绿翡伺候着洗了手,黛玉方才皱着眉头端起姜汤抿了一口,一张小脸都皱成了包子。

知道自家姑娘不喜姜味,苏嬷嬷忙拣了一颗蜜枣送到林黛玉嘴边,“姑娘含一个在嘴里,压一压味儿。”林黛玉忙张嘴含住,眉头才略略舒展。

看见姚黄,便想起早上交代的事,就问道:“老太太可好?今儿雪大,瞧这样方,怕是不能过去给老太太请安了。”

听言,香橙便说:“下午念珠姐姐过来,说老太太说了,今儿雪大,让大奶奶和姑娘不用过去。”

姚黄等香橙说完,方才笑着回道:“老太太早想着了,一大早上,念珠姐姐就带着人忙活,后来我和绿翡带了几个人过去,大奶奶又打发芙蓉和木槿几个人过来,没一个时辰,就打扫好了,原想着下午雪停了去收雪,不想,这又下大了。瞧这天儿,也不知明儿能不能停。”

“明儿不停,后儿总要停,便是不停,又有什么打紧,总有停的时候。我估摸着,这一回能收三四坛子,这一年,也尽够了。”红绡闲不住,喝了姜汤,也不用蓝乔和紫鸢,亲自把林黛玉的书拿去暖阁,回来就听见姚黄说这事儿。

林黛玉喝了大半碗,就搁了碗,苏嬷嬷也不劝。林黛玉是她带大的,她的性子她也最清楚,随了去世的太太,若是不喝了,那就真不喝了。恐姜味熏着林黛玉,红绡立时就把碗拿走了。

苏嬷嬷和红绡香橙两个和林黛玉正说着屋里的事,外面便报卢慧娴来了。

林黛玉忙起身相迎,方至暖阁门前,便见卢慧娴已经进来了。看见林黛玉,卢慧娴忙摆手,示意红绡拦着林黛玉别上前,“我这一身的寒气,看冷着你。”

“这是又下大了?”林黛玉说着,又吩咐红绡,道:“盛一碗姜汤进来,”说了,想想,又说:“跟着大嫂子的是谁?记得也喝一碗,今年天儿冷得早,才这个时候,就这样冷。”

“谁说不是呢?”卢氏脱了外面的衣裳,拿了手炉暖了手,才携了黛玉一起进了里边屋子。一壁走,一壁说:“这是把我当外人呢,跑到外面去做什么?身子可是自己个儿的,看冻着了,到时候可没人能替你喝那苦药汁子。”

“看娴姐姐说的,这在家里,哪里冷得着我?”林黛玉笑着接过香橙手里的茶,亲自捧给卢氏。

不止黛玉这屋里,其实林府每个主子的屋子包括客房,都铺了地龙,屋里暖和得和阳春三月一样。

卢氏自己也笑了起来,“今儿庄子上进了些野鸡,我吩咐厨房里炖了汤,今儿咱们就用这汤烫菜吃,如何?”

“还有没有新鲜的,若是有,就留着,明儿早上炸了,咸津津的,配粥吃,也有味儿。”

“知道你嘴馋,已经留了。”林黛玉不依这话,闹着要卢氏改口。姑嫂两个说着,厨房里便端了火锅和各色菜蔬鱼肉进来。

姑嫂两个对坐,也不要人伺候,自个儿拣了菜,自个儿烫了自个儿吃。红绡和香橙两个陪着香螺和丹若就在外面置了一桌,方便卢慧娴和林黛玉使唤。

大概是因为贾敏的缘故,林府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这样的规矩。贾敏喜欢在饭桌上说话,问林海外面的事儿,问儿子的功课,说女儿一些淘气的小事儿。以至于林珗兄妹三个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坐到饭桌上,定要说些话吃饭才香甜。当然,这仅仅是在家里一家人吃饭时才这样,待客或是在外面,无论是成熟稳重的林珗,还是淘气叛逆的林琰,还是年纪小小的林黛玉,都极有规矩。

卢慧娴嫁进来半年,也慢慢习惯了。姑嫂两个一边吃着菜,一边说着话。

“我们留着自个儿吃,”林黛玉说了这一句,顿了顿,想起这我们里面可没有林海,忙又说:“再给爹送些去,大哥二哥就算了,就二哥那张嘴,他吃了,咱们就全没了。”

这话让卢慧娴想起了林府流传的一件旧事,忍不住笑起来,手一软,筷子也掉了,忙又唤人拿筷子。

那时候,黛玉不过两岁多一点三岁不到的样子,正是冬天。贾敏带着她去城外庄子里顽,也是小孩子个子小,眼睛尖,一眼就瞧见暖房角落里生的一丛野莓,十来个红红的果子,衬着碧绿的叶子,越发的教人垂涎欲滴。

林黛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林海夫妻两个的老来女,夫妻俩眼珠子似的疼着,说到吃,说句大话,比皇宫里的公主皇子吃的只有更好。只是这个时候的东西有限,许多东西是有钱买不到的,就比如这冬天的果子。

黛玉一顿就吃了大半,剩下的便叫丫鬟收拾了搁起来,预备留着下午再吃。不想,却叫过来瞧黛玉的林琰吃了个精光。待黛玉睡醒了要时,自然没了。听得是林琰给吃了,林黛玉便哭着在爹娘跟前告状——二哥把我和大哥的全给吃了,把林海和贾敏都给说笑了。

自此,贾敏时不时的便拿这话出来打趣林黛玉。小的时候,一说,林黛玉就脸红,就往屋里躲;再大一些,就知道转移目标,往林琰身上扯;这一年来,她自己倒是时常提起这话自个儿打趣自个儿。

听在卢慧娴耳里,却又令人心酸——林黛玉这是想母亲了呢。想着林黛玉素日的体贴乖巧,行事做风,勤奋好学,卢慧娴又一次感叹,也只有她家婆母这样的人物品格,才能养出这样让人心疼的孩子。

卢慧娴这么想着,面上却半点不显。红绡拿了筷子来,便烫了一块羊肉送进黛玉的盘子里。

“行,听你的,咱们自个儿留着吃。”

下午从衙门里回来,门吏便递了信过来,是京里来的信。林海便没得心思看,定然是说刘先生的事。

荐刘先生过去,林海却是出于真心,想宝玉真的成材。刘先生的能为,学问人才,林海很清楚,若贾宝玉真有幸拜在他名下,将来必定受用无穷。

当然,若不是刘先生正好想要去京里,林海也决计不会为了贾宝玉而请动他。

另一方面,以他对贾母的了解,也知贾宝玉必然不能拜在刘先生门下,因为贾母不会允许。

贾母来信的目的,林海很清楚。

也因为清楚,才更看不起贾府。一大家子的男人,竟然还要一个几十岁的老太太为他们操心,为家族谋划。

一个养在深闺,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能有多大的见识?

进了书房,林海把信随手往书桌上一丢,并没有看的打算。

书房里伺候的丫头奉了茶,林海端着也不喝,站在窗户边,看着外面的雪,手拿着盖子有一下没一下拨茶末。

“大爷和二爷来了。”

听见丫鬟通报,林海方醒悟过来,才觉察到手里的茶已经冷了。

“爹。”

“爹。”

“你们怎么过来了?”看见儿子们,林海脸上才有了笑意。

“来找爹喝茶呀。”林琰一副疲赖样儿,进来就瞧见桌上有一封未启阅过的信,便靠过去瞧了一眼,认出是二舅舅贾政的笔迹,撇了下嘴,心道,不知自己那位远在京城的外祖母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没得规矩。”自上次黛玉躲开丫鬟一个跑到兰草堂之后,但凡林海在家里,林珗林琰兄弟两个便时常过来,请教学问,或者是下一盘棋,亦或者是说些闲话。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怕自己寂寞么?儿子们一片孝心,林海自然是心安理得并且极为得意地受着。不疼不痒地嗔骂了林琰一句,却连拦都没拦。

不过林琰也不是那等真不知礼的人,当然不会真拆了信看。

18第十八章

又是桃李争芳的时节。

这一日,天气晴好,林黛玉和卢慧娴姑嫂两个闲着无事,在屋里下棋。

“奶奶,家里来客了,人已经在门外下车了。”香螺一边说着,一边急急忙忙地进屋找衣裳。

卢慧娴拿着棋子,要放不放,闻言,顿了一下,把棋子放回盒子里,起身问道:“来的是哪个?怎么事先也没听见说起?”说着,人就出了暖阁,想起黛玉还在,因回头问道:“妹妹是在我屋里歇会儿还是回去?”

林黛玉便起身,说:“姐姐这里待客呢,我先回去。”

卢慧娴因赶着要出去迎客,便说:“那我就不送妹妹了,”因又吩咐红绡,“好生伺候着。”红绡脆声应了。

林黛玉走了一会子,因问红绡时辰,红绡说了,便说:“老太太那里该念完经了,咱们且去闹一闹老太太。”说罢,一径去了梅园。

丹若和香螺两个已备好了衣裳,见卢慧娴进来,忙伺候着换了,香螺一面说:“只说是张家的大姑娘,不清不楚的,也不知道是哪一家。我回来前,留了芙蓉去打听,怕是一会子就该回了。”

卢慧娴还在孝里,因是见客,也不过是换了一身儿精细衣裳罢了,再戴了几根银簪,方打扮好,芙蓉便回来了,站在珠帘外回话。

来的是原镇江县令的大女儿,就叫作张凤娥。

这张凤娥,乃是张县令原配的正房太太徐氏所出,这徐氏,也出自平安州徐家,说起来,还是老太太的内侄女儿。

张县令因牵连进一桩贩卖私盐的案子里,而被免了职。陈太太乃是他后娶的继室,为人最是刻薄,又生有两子一女,一向不待见这正房太太出的张凤娥。这陈太太还有一样,便是万事都做得出,明里暗里的苛刻张凤娥,并无一丝忌讳,也不怕人说闲话。这会儿张县令丢了官,责令回乡,陈太太便不愿意带着张凤娥,竟要送给人为妾。张县令想及从前徐太太的温柔贤淑,为人行事,一时不忍,思来想去,竟叫他想起这一宗来。

陈太太自无话可说,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