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瑞文再三推脱不掉,只得强打起精神提笔拟旨。他本有文才,不多时拟妥。只是还需盖上吴王大印。吴王还没死呢。陈瑞文立时道:“微臣不知王爷将印放在哪儿。”

    甄藏珠思忖片刻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早已仿照旧旨做好了一个假印。”

    陈瑞文目瞪口呆,半日指着他:“你你你……你竟敢?!”

    甄藏珠微笑道:“陈大人莫忘了,我本出自绿林。”陈瑞文干瞪眼说不出话来。

    倒是沈妃立起道:“既有真的,何须假的。陈大人,与我同去见王爷如何?还是求王爷答应的好。”侧头朝陈瑞文一望,目中仿佛另有他意。

    陈瑞文赶忙站起来道:“娘娘说的是。如此大事岂能背着王爷?”

    甄藏珠拱手:“二位请便。”

    沈妃与陈瑞文便往后头去了。走入吴王修养的屋子,正看见吴王端坐在床上。吴王近日皆是躺着的,这模样显见是知道了些外头的事。沈妃赶忙上前跪下。陈瑞文见状也跪在一旁。吴王瞧了他二人会子,问道:“外头出了何事。”

    沈妃毫不隐瞒,将昨晚甄藏珠借来福建精兵围困王府说了。“臣妾想着,甄藏珠不过是想做权臣罢了。遂哄骗他说传了信出去,若是王爷有个三长两短,有人会将先世子放了,且不知放到哪里去。此贼果然慌了。”

    陈瑞文惊道:“娘娘是哄他的?”

    沈妃不语。吴王慢慢的道:“她并不知道那逆子在何处。”乃点了点头,“很好。而后又如何?”

    沈妃垂头道:“臣妾出了个主意,将吴国分做两国。”

    吴王看了她片刻,沈妃只看着地上青砖。许久,陈瑞文忍不住道:“王爷,眼下他们围了望宸院,娘娘也是没法子。”

    吴王哼了一声:“好大的胆子。”

    沈妃道:“臣妾以为,既是王爷与世子皆在他们手里为质,先哄他们走方是正理。”

    “哄走之后呢?”

    “重新调集精兵良将。他们既然用了兵,咱们又何须多礼。”

    吴王看了她半日:“你预备让何人为统帅。”

    沈妃愣了,半晌才支吾道:“臣妾……臣妾不知。可……陈大人王将军总知道。他们那兵是借来的,过些日子不就得还?”

    吴王眼神闪了闪,问陈瑞文:“陈爱卿,你看呢?”

    陈瑞文立时道:“我国精兵良将都在南美呢。自然是调卫若蘅将军回国。”

    沈妃立时道:“南美太远,来回得上年功夫呢。”

    “等个上年何妨?”陈瑞文道,“除去卫将军,旁人无法担当此任。不然,娘娘说用谁?”

    沈妃茫然:“臣妾乃后宫妇人……哪里知道将军的事。”声音渐小,带了点子委屈。

    吴王竟笑了。沈妃怨然抬头极快的瞧了吴王一眼,重新垂下头去,悄悄嘟起了嘴。吴王乃道:“甄藏珠出身绿林,武艺过人。你们既是把吴国分了,他也少不得拉拢些人。唯有卫若蘅,名声本事皆大。”沈妃低低的应“是。”吴王遂命她接着说。

    沈妃松了口气,接着说起来。“臣妾想着,横竖是哄骗他的权宜之计,他要说怎么分臣妾都听他的,还假装争了几座城池。”吴王点头。沈妃遂一气儿说完两国划界,又将甄藏珠议论先杭州知府张源,顺带提起现云南巡抚沈钊来。

    吴王大惊:“沈钊是你叔父?”

    沈妃拭泪道:“臣妾以为他早死了。”

    吴王再看沈妃,眼神复杂。沈妃与陈瑞文等了许久没听见声音,一看吴王正闭目养神呢,遂都不敢则声。好一阵子,吴王道:“也好。王儿得了个有本事的舅公。”陈瑞文顿时失望。

    沈妃带着哭腔道:“当年臣妾与堂妹一同被卖入大户人家做粗使的丫鬟,她因性子伶俐,小姐出阁时挑了她陪嫁,如今大约还在做丫鬟呢,也说不得已配了人。妾身那叔父未必能寻到她的踪迹。”

    吴王想了想:“既这么着,你先打发人上蜀国找去。若是沈大人并未找到她最好。”沈妃忙答应着。吴王乃道,“如此说来,你们与甄藏珠已将地盘分好了?”

    二人默然。许久,终是沈妃道:“王爷……那逆贼……那逆贼说……”

    吴王哼道:“是不是想要孤王的印?”沈妃垂头不语,陈瑞文愈发一言不发。等了半日,吴王忽然问道,“王妃可知道孤为何不告诉你先世子在何处?”

    沈妃怔了怔:“告诉臣妾?”吴王点头。沈妃茫然,“告诉臣妾作甚?”

    吴王摇摇头,又问陈瑞文。陈瑞文想了会子,咬牙道:“先世子虽有大错,终归乃王爷骨肉。王爷恐怕王妃与小世子得了权势,瞧先世子不顺眼。”

    沈妃大惊:“臣妾何尝有那念头!”

    吴王闭目道:“你眼下没有,难保数年后没有。”

    沈妃叩头道:“臣妾永生永世不会做那般恶事!”

    吴王微微摇头:“那倒未必是恶事。天家手足互残也是迫不得已。”半晌,疲然喊过一个郭太监来。沈妃与陈瑞文皆大惊,这郭太监平素并不得宠。吴王命他取出印来,跟着他两个出去盖了。郭太监领命,从怀中取出锦帕包着的吴王大印。沈陈二人告退。

    一时盖完了印,那两位与甄藏珠尚要寒暄几句,郭太监先回来复命。吴王已撑不住躺下了。郭太监跪在床头回禀经过。吴王听罢颓然道:“是孤王小瞧了甄藏珠。”

    郭太监道:“不怪王爷。他本是绿林贼寇出身。”

    吴王摇头:“孤当日只废那逆子,立孙儿便好了。偏包家势力太大,孤恐怕孙儿压他们不住。甄藏珠平素老实。早知道他有这本事,孤王向他托孤,他定然忠心不二。”

    郭太监道:“甄大人本事比陈大人大些。”

    吴王哼道:“孤知道陈瑞文不过是个书生。偏他颇有些才干。野心大胆子小、没担当、受世俗约束极多。他还好名,最要脸面不过。陈妃已死,孤已留了一道旨让老八去南美。陈瑞文若还想封侯显贵,唯有尽心辅佐新君。拉拢安抚人心之事,他比旁人做得来些。南美还有卫若蘅呢,内外皆不敢乱来。到了新君长成,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主政。若选了个包老二那样的,本事自然大过陈瑞文许多,新君用不了三五年便得变成摆设。”

    一口气说这么多话,老头儿有些接不上,喘了会子。郭太监忙替他揉了揉胸口。半晌,他又道:“沈氏最大的好处便是知足,从不得陇望蜀。兼聪明、有手段、能忍。她可补上陈瑞文聪明不足之缺。她本是蜀国人,在吴国毫无根基。与陈瑞文联手也不过就那样。”

    郭太监道:“陈大人也不是吴国人。日后世子可择一位吴国的世子妃。”

    吴王含笑点头:“孤王的心思,唯有你能猜出几分来。”

    郭太监叹道:“世人皆以为王爷老糊涂了,爱听恭维才宠的陈瑞文。”

    吴王叹道:“包家……人才满满。连纨绔包老三都极能做事。孤当日看见那些东西心都凉了——不是老大做下的事,而是他压根不是他那大舅二舅的对手、自己还浑然不知。孤王实在不能传位给他。不然,这吴国早晚要变成包国。”

    郭太监道:“那王爷为何不杀了包家那两位?”

    吴王道:“眼下诸国和平、大家乐和,十年之后保不齐另是一番景象。这个小的来日如何尚且不知。万一不顶事,玩齐楚燕不过……包家还可以从南美回来,辅佐藏在上海的那臭小子——甄藏珠武艺极高。他想藏起什么人,陈瑞文必是找不到的。被卫若蘅修理一番,包家届时当能老实了。”

    郭太监点头:“奴才明白了。那如今……”

    吴王缓缓摇头:“如今只能赌了。”

    “王爷赌什么?”

    “赌卫若蘅只爱打仗、不受权势所诱。”吴王闭目道,“吴越分立自然是不成的。”

    郭太监道:“依奴才看,卫将军委实只爱打仗,不会愿意管什么朝政杂物。”吴王不语。过了会子,郭太监轻声道,“云南巡抚沈钊?”

    吴王道:“沈氏从没看过外头的报纸,也无处得知此信。”他思忖片刻,“也好。她有了那么个叔父,对陈瑞文卫若蘅皆是牵制。她又无子。”

    郭太监想了半日,道:“眼下虽乱,事事皆可峰回路转。王爷英明。”

    吴王苦笑道:“英明?英明何至于都快死了才知道儿子在眼皮子底下挖空了国库?”他乃面色一沉,“那些东西是谁搜罗的,查出来了么?”

    “奴才无能。”郭太监跪下道,“毫无线索。各位王子皆不是。”

    “这就怪了。”吴王思忖道,“想把老大拉下去的不就是他们几个。”又想了会子,命道,“查。再从头细查。纵然孤死了,也必查个水落石出、到孤坟头上来回明白。”

    郭太监哽咽叩首:“奴才领旨。”

    吴王点点头,阖目养神,喃喃道:“那小子,孤就托付给你了。”郭太监再叩首。

正文 第825章

    吴王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夫早下断言; 活不到四月,遑论还遇上逆臣甄藏珠借兵围困吴王府、硬生生分走了吴国国土半壁江山。按说吴王纵然不病死也该气死了,不想直到四月中旬他依然没死。其心腹郭太监原本日夜在吴王身边守着; 这些日子竟时常出去,有时候数日不见踪影。

    郭太监知道,吴王熬着不肯闭眼; 便是想活着听见回话:匿名给吴王送来先世子罪证的,究竟是谁。那些东西实在多不容易查,而吴王撑得也艰苦。郭太监想着; 当从最少有人知道的案子下手,方能最快查出来。遂翻看卷宗; 挑出了一桩案子。

    案子极简单。吴王府中,各位娘娘的脂粉皆是从两家铺子采买的。那两家铺子乃金陵老字号; 东西好、价钱也高。那罪证上说,府中女子使的脂粉都是寻常物; 并非那两家的货品。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 铅粉青重涩滞。偏采买之人委实是从那两家取的货。原来,胭脂皆是一个先世子府的管事在街上随便买的; 送入那两家换上盒子。王府里的钱自然是从那两家账面上过一道、直接还到管事手里。

    那两家铺子受了逼胁,非但要担着东西不好的名头、还得替他们的次品出人力和盒子; 还不敢跟人说。先世子捞钱本不大避讳,偏此事极为谨慎。如此大事,唯有两位东家和负责的管事四个人知道。世子倒台之后,负责此事的管事被拿下牢狱死在里头。郭太监细审过那四位东家铺子管事; 皆不曾对外头透露半个字。尤其是两位铺子管事,赌咒发誓说事事不敢假旁人之手、不论家里的媳妇外头的相好都全然不知。

    郭太监想了半日,起身往城南定林寺而去。

    先吴王妃包氏便在此处出家。于包氏庵堂门外立了片刻,郭太监三叩头,推门而入。堂中唯包氏一人,已落干净了头发,坐在蒲团上喃喃念经。

    郭太监走近包氏,跪与其身后道:“王爷命奴才细查是谁何人送来的先世子罪证。”包氏一动不动,抬手拿木鱼锤敲了起来。郭太监接着说,“奴才查了这么久,愣是没查出来。”包氏念经的声音大了些,敲木鱼也重了些。“昨日,奴才翻到一桩案子。便是世子命府中管事暗地里做了王府的胭脂铅粉生意、还以次充好。奴才觉得奇怪。脂粉不好,各位娘娘必然诸多抱怨。偏奴才不曾听过这般抱怨。再一查,那些脂粉挺好。胭脂干净颜色足,铅粉轻白柔香。纵然价钱贵些也是值得。再有,区区点子脂粉,何必经手之人那么少、做得那么机密?想了许久才明白——那脂粉是要上各位娘娘脸面的。”

    “咚!”包氏重重砸了下木鱼,咬牙道:“我不曾动她们的脂粉!”

    郭太监垂目道:“虽说王妃娘娘没做什么。若有一日您想做什么,容易的很。”

    包氏冷哼一声:“郭公公此言与莫须有何异?”

    郭太监不理会,接着说:“奴才现已查明,脂粉铺子里经手之人个个守口如瓶。既这么着,此事是如何被人知道的?且写得清清楚楚。论理说,那事儿毕竟得在脂粉铺换盒子,也有伙计过手,要查不会查不出来。奴才只好奇,究竟是何处引得人起疑心去查的?脂粉皆为好货。白眉赤眼的谁查那个去?谁闲的没事做查那个去?”

    包氏早已止了敲木鱼,思忖片刻道:“公公之意是,有人报信?”

    郭太监点头:“奴才以为,除非世子处有内鬼,或是娘娘处有内鬼。那个经手的管事竟好端端的死了。替世子背着王爷在下头收税的都还活着呢。奴才早已查过那管事,实在查不出线索。”

    包氏思忖良久,道:“那些脂粉都是上好的,不过是从另一家铺子采买罢了。那铺子并不知道买家是谁。”

    “管采买的可是那死了的管事?”

    “不错。”

    “哪家铺子?”

    包氏摇头:“不曾过问。”

    郭太监问:“娘娘身边必有知情者,可否告知名姓?”包氏闭了会子眼,又开始敲木鱼。郭太监道,“奴才已查明,那些东西不是各位王子所为。他们皆没那个本事。”包氏依然敲木鱼。郭太监轻叹一声,“甄藏珠大人辅佐太孙在南边立越国,娘娘可知道了?”

    包氏停了手,面上略有一丝欣慰:“甄大人是个有良心的。”

    “娘娘大约想着,横竖吴国国库迟早是世子的,王爷何苦对亲子下此狠手。娘娘,王爷改立世子,不是为了钱。”

    包氏哼道:“哦?那是为了什么?”

    “王爷看完那些卷宗,顿时恍然:世子并非包家那二位爷的对手。”郭太监道,“于娘娘而言,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兄弟;于王爷而言,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外人。于娘娘而言,天底下唯有世子是你儿子;于王爷而言,那些都是他儿子。既然这个儿子不是舅舅的对手,他便换一个儿子。偏其余年长些的儿子个个平平,遂立下尚未长成的幼子,并安排了本事尚可、胆量颇小之佐臣。另发配包家大爷二爷去南美卫若蘅处,放置甄藏珠与包三爷在上海不管。一旦这个小世子不成器,或是陈瑞文没法子稳住朝局……”

    包氏一惊,木鱼锤从手中跌落:“王爷想让他们斗!”

    郭太监点头:“一头是小世子、沈妃、陈瑞文,名正言顺握着吴国传承;一头是太孙、甄藏珠、包三爷,通缉在逃。小世子年幼,沈妃乃女流且在吴国毫无根基,陈瑞文是一文人。甄藏珠出身绿林游侠,包三爷已非纨绔。谁赢了,吴国归谁。娘娘,倘若世子府当真有重兵围困,甄大人岂能那般轻易救走太孙?”

    包氏立时说:“我儿呢?”

    郭太监也立时垂头:“平安。”

    包氏眼中滚下两行泪珠子:“只是个平安?”

    “只是个平安。”郭太监微微阖目,“身为世子,压不住臣子便如死了一般。世子落到如今地步,王妃也脱不了干息——王妃过于相信娘家兄弟,以至于世子不大防备那两位,让他们玩得团团转还不自知。”

    包氏先啜泣了会子,后放声大哭。郭太监只管眼观鼻鼻观心跪着。良久,包氏哭完了,拭泪道:“想知道那些东西是谁做的,容易的紧。只看最末谁得了好处。或是能得好处。”

    郭太监恳切:“故此,奴才方来求娘娘。终究世子是因为那些东西才丢的金冠。趁着王爷还没咽气,若能查出来,也好对付他。不然,王爷驾鹤西归,陈瑞文大人纵然知道了多半会拉拢。”

    包氏眼中霎时放出两道厉色。半晌,她道:“我院中有个周嬷嬷,平素只管扫院子,她知道脂粉是哪儿采买的。”

    郭太监点点头:“多谢娘娘。”再磕了三个头,起身退出去。

    不多时,郭太监找到周嬷嬷。一问,那胭脂铺子名叫红香阁,在夫子庙左近。郭太监寻过去打探,这铺子物美价廉、生意极好,还搁了个留声机放曲子。东家吴福茂只三十多岁,和和气气的瞧着可亲。郭太监听见吴福茂这个名字便觉耳熟,偏想了许久想不起在哪儿听过,立着发了半日的怔。

    回到吴王府,郭太监死活想不起吴福茂是谁,急的在屋里转圈儿。有个小太监是他干儿子,默默给他送上一盏茶。郭太监心急火燎,仰脖子将茶吃干净了,随口问道:“你可听过一个叫吴福茂之人?”

    干儿子想了想:“干爹可是记错了?是吴寿茂?”

    “哎呀!”郭太监拍案,“不错。吴福茂不就是吴寿茂的哥哥?”

    吴寿茂乃是先陈妃之心腹太监,早几年陈妃去大佳腊时带了他一道走。陈妃病逝,回来报信的便是此人。而后他向吴王求去。一个死去宠妃的心腹太监,在吴王府显见不会再有出头之日。吴王便许了。

    郭太监打了个激灵——莫非那些事皆陈瑞文所为?他拔腿便跑欲回给吴王。才刚跑了二十来步,郭太监猛然停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