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太监打了个激灵——莫非那些事皆陈瑞文所为?他拔腿便跑欲回给吴王。才刚跑了二十来步,郭太监猛然停下。事情尚未查明。再说,倘若此事是陈瑞文做的,此人本事了不得。吴王怕是大大的低估了他,小世子就算是个天纵奇才也压他不住。

    思量再三,郭太监起身出府,直奔应天府。应天府尹房大人亲自接了出来。郭太监手持吴王令牌道:“房大人,杂家奉王爷之命查一件要紧事。请大人这就领人同杂家一道去封一间铺子。莫要多问。”

    房大人是个乖觉的,不该问的从来不问。登时点起三十来个捕快,浩浩荡荡的扑向夫子庙红香阁。到了那儿一瞧,青天白日的他们竟然关门了!街坊道,吴福茂说临时有点子要紧事、提前打烊。细问时辰便是在郭太监离开后不久。郭太监跌足:“好狡猾!打草惊蛇了。”

    遂撞开铺子大门到里头细细搜查,并未查到什么可疑之物。倒是有个捕快道:“脂粉铺子如此赚钱么?这种留声机可贵的很。”

    另一个捕快道:“我媳妇爱这家铺子的物件儿,说是又好又便宜,货品还不多。卖光了便拉倒,也不急着补货。”

    再一个道道:“自古以来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

    房大人听罢思忖道:“既是货品好还便宜,这东家哪里来那么多闲钱买什么留声机做耍子?”

    郭太监想了想,命封了这铺子,将留声机取走,画影图形缉拿吴福茂。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有小太监去找沈妃与陈瑞文,说是郭公公有请。沈妃人就在吴王府,故此先到。尚未入门,便听见屋中有曲子传出来。郭太监忙迎出门外,恭敬请她进去坐在上首。

    沈妃一眼便瞧见了摆在案头的留声机,含笑道:“公公还有这么个爱物儿。”

    郭太监道:“这是外头一家脂粉铺子东家送的。我本不要,他非要给。”

    沈妃道:“大约是想求公公疏通人情做生意罢。”

    郭太监道:“可不么?奴才哪里知道脂粉如何。”回身命他干儿子送上两盒脂粉搁在沈妃跟前。“娘娘瞧瞧可好不好?”

    他是吴王心腹,沈妃自然得给面子。遂先拿起铅粉来闻了闻,诧然道:“怎么和我们早先使的一样?”又试了试胭脂,断然道,“就是那家的。不是说,那是先世子派人胡乱买的以次充好么?我瞧着挺好的,半分不次。”

    郭太监奇道:“原来是那家的?倒是消息灵通。”

    沈妃摇头道:“这些做生意的,比狗鼻子还灵光些。”

    郭太监在旁细细端详她的神色,不像是知情的,暗暗放了心。“既是娘娘觉得好,日后也可再用他们家的。”

    沈妃道:“旁人如何我不知道。我使着委实不错。”郭太监点点头。

    沈妃见郭太监请她来不过是看看脂粉,心下安然,人也放松了。可巧屋中静默了片刻,那留声机的曲子不觉钻入耳中。沈妃一怔:这曲子……这曲子她听过。面色一变,霎时想起一桩多年以前的旧事来。郭太监看她似喜似悲似叹,并不打扰。过了许久,沈妃回过神来,向着郭太监歉然示意。郭太监试探道:“娘娘仿佛认得这曲子?可否赐教一二?奴才从不曾听过。”

    沈妃慨然一叹:“恍如隔世。”

    “哦?”郭太监思忖片刻,“莫非是蜀地的曲子?”

    “那倒不是。”沈妃又遐思了会子道,“不过我委实是在成都听过。”

    郭太监笑道:“那不就是蜀地的曲子么。”

    沈妃摇头:“非也。那阵子我住在我师父的别院。隔壁邻居将宅子借给了几个外地人。有回晚上我坐在院中抚琴,隔壁院子里有人大声唱曲儿,扰了我的琴声。那位外地人唱的……实在不怎么好听。饶是如此,我依然记下了。”她淡然一笑,“我天生记性就好。尤其是曲子。”

    郭太监脑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随口问道:“那外地人是哪儿的?”

    “京城的。”

    “杂家跟着王爷从京城来的吴国。这曲子并非京城风格。”

    沈妃道:“听说那人打小便有许多绿林先生教他。想是跟那些人学的?”

    郭太监好奇道:“娘娘莫非知道那邻居的客人是谁?”

    “知道。”沈妃微笑道,“名气极大。便是燕国摄政王贾琮。”

正文 第826章

    多年前; 蜀王的姘头丁氏老姑子为了帮着老四夺嫡,从老四的幕僚女儿中挑了位美人坯子收做徒弟,安置在贾琮暂住的院子隔壁。那徒弟学得丁氏之琴技; 欲以乐声勾起贾琮留意。偏那会子贾琮刚刚开始追求陈瑞锦,扯着嗓子唱了半日的后世情歌。而后徒弟之父遭蜀国世子清算,自身也落入奴籍。

    数年后; 贾琮陈瑞锦再入蜀国,得了个记性好的丫头铃铛,可巧便是那徒弟之堂妹。因铃铛央求; 他二人也顺手救了其家人。铃铛之父沈钊德才俱佳,现已就任云南巡抚;又安排其堂姐沈氏入吴王府; 替换年仅十五岁的宠妃梅姬,便是如今的吴王妃。时隔十几年; 她还记得贾琮当年唱的曲子。

    郭太监听见贾琮之名便是一个激灵。数年前贾琮刚当上燕国摄政王,吴王曾想了数日拿不准他究竟欲做周公或王莽。谁知他登时立了女儿为世女; 又拜了个女人为相。彼时举国无女官; 众人多猜其可是要剖白并无反意?并他素有哪吒下界之说,旁人不大敢轻举妄动。万没料到那林海之女竟是个奇才; 真当得了宰相。而后云南贵州福建三地相继换了巡抚。燕国诸多新策撒将下来,看似奇谈却件件皆成; 国力一日千里。吴王亦曾痛骂燕王家那老三肆意妄为,他若不杀冯紫英压根不会惹出贾琮带兵劫法场。然思忖再三,终于道:“吴国不得此人未尝不是好事。”

    正想着,陈瑞文赶到了。郭太监遂含笑与他说脂粉铺子。陈瑞文以为那东家给了郭太监什么好处; 忙说:“这等物件儿本是女人使的,下官哪里知道好赖。娘娘与公公做主便好。”

    郭太监道:“这家铺子名叫红香阁,就开在夫子庙那块儿。”

    陈瑞文道:“如此,说不得脂粉里头还带了点子书卷气。”

    “说起来,陈大人可认得这铺子的东家?”郭太监抬目淡淡的瞧着陈瑞文,“这东家名叫吴福茂,他兄弟便是吴寿茂公公。”

    陈瑞文面上骤然涌起一股怒气,旋即压了下去:“舍妹还在时,偶尔曾打发吴公公出来寻下官说几句话,也只认得罢了,如今早已不知其去向。虽听说他有个哥哥,从不曾见过。”

    郭太监诧然。陈瑞文前头那几个字,“舍妹还在时”,有几分咬牙切齿之意。乃试探道:“那……大人可听说过此人品行如何?”

    陈瑞文强绷着脸道:“对不住。下官全然不知。”他顿了顿,“吴寿茂此人狡诈的很,他哥哥未必是良善之辈。”

    郭太监点点头:“原来如此。杂家再掂量掂量。”乃话锋一转,“杂家忽然想起,燕国那摄政王妃还是陈大人的妹子?”

    陈瑞文呆了片刻,颓然摇头:“人家早已不认我这个兄长。区区小官高攀不上,莫要再提。”

    郭太监赔了个不是,又说:“吴国如此大事,王爷也快不成了,八殿下竟还没回来?”

    陈瑞文面色又难看了几分:“路途遥远,只怕书信不达。”

    郭太监只做不察,道:“惟愿王爷熬得到他回来。”陈瑞文胡乱支吾了几句。

    屋中忽然静默。半晌,陈瑞文看着留声机强笑道:“此物有趣。下官曾在台湾府见过。”

    郭太监微笑道:“这便是吴福茂送的。”

    陈瑞文面色僵了僵:“如此说来他生意不错。”

    “这曲子有趣,杂家不曾听过。陈大人可听过?”

    陈瑞文侧耳听了听,摇头道:“不曾。这曲子有些古怪。”

    郭太监笑道:“横竖听个响儿,也是一趣。”遂说了几句闲话,扮作困倦模样。沈妃与陈瑞文赶忙告辞。

    他二人前脚刚出门,郭太监立命他干儿子悄悄往醉燕舫走一遭。不多时,陈瑞文便得了花魁娘子的帖子,邀他吃酒。陈瑞文正心情不好,有美人相邀岂能不去?顿时撇下公务,打发小厮回府说一声“今晚在衙门留宿”,见花魁去了。

    这花魁手段甚高,娇声软语的恭维半日,左一杯右一盏的劝酒。可巧陈瑞文心里憋闷,借酒浇愁,也不推辞,不多时便吃了个半醉。那花魁看他已双眼朦胧,悄声道:“大人~~如今朝廷之上已是陈大人说了算的。为何不将八殿下接回来?不比那个小孩子强些?”

    陈瑞文迷瞪着骂道:“那小崽子!只听他母亲的话,压根就不预备回来!方才人家还问呢。我能说什么?说他根本不知道他老子快死了?”

    花魁奇道:“他不知道?不是打发人送信去了?”

    “送信难道就能到他手?”陈瑞文歪着身子拍案,“他母亲是见吴国书信便烧,他压根连张纸片子都瞧不见!黑了心肝的!谁扶她做的娘娘?谁替她撑腰?她不过是三房的庶女。若没有我,她做得了娘娘?”

    花魁倒吸了一口冷气:听他这话,陈妃仿佛没死?到了大佳腊便将陈大人丢弃似的。乃试探道:“陈娘娘本是享福之人,独自在大佳腊还带着一双儿女,如何过得了日子。”

    陈瑞文又拍案:“那不是有四丫头么!”乃狠狠咬牙,“待旁人个个都好,唯独不肯帮我。她是我亲妹子!”他猛然抓住花魁的手腕子,“她是我亲妹子!她竟不帮我!非但不帮我,还帮三丫头出走!她们长的什么心肝!一个个不怕天打五雷劈么?!”

    花魁腕子疼,使劲儿挣脱了他的手一瞧,雪白的腕子上生生抓出了几道红印。陈瑞文压根没留意,骂骂咧咧的将自家几个妹子咒骂一通。花魁数次想打断他都插不进话去。足骂了有一柱香的功夫,陈瑞文骂累了,拿起案头的酒壶直往口中灌。花魁趁机套话:“陈娘娘在吴国有儿有女还有王爷宠幸,为何要去南边?”

    陈瑞文只管仰头灌完壶中余酒,狠狠将酒壶磕在案上,嘿嘿笑道:“她嫌王爷老了!”身子晃动几下,彻底醉倒。花魁推了他半日没动静,忙喊了丫鬟来帮忙,合力将其搬到床上。只见床侧一处帘子掀动,从里头走出一个人来,正是郭太监的干儿子。花魁与丫鬟双双行礼。干儿子摆摆手示意她们不要做声,悄然离去。

    这干儿子回到郭太监住处,见案上又多了四个留声机。郭太监一个个听过,都是些吴国时兴的曲子。他还烦劳陈妃也听了听,皆非当年贾琮哼唱的那些,曲风也正常。还请了位去过大佳腊的商人来听吴福茂的留声机。那商人笑道:“大佳腊年轻人许多爱听这般曲子,偏我们不爱听。吴人买留声机都不会买这种。”郭太监愈发疑心贾琮了。

    见干儿子回来,问他那头如何。干儿子道:“陈娘娘只怕还活着。”

    郭太监大惊:“没死?怎么回事?”

    “当是燕摄政王妃帮着她假死。陈大人的几个绝色妹子都不搭理他了。”干儿子将他藏在帘后所见所闻细细回禀。

    郭太监听罢又惊又怒。惊的是陈妃竟还活着却打发人来装死,怒的是她拦阻下吴国寄给八殿下的书信、还嫌弃吴王老了。乃细细思忖:陈瑞文若与他妹子妹夫是一伙的,拥立老八比立谁都强。如今老八避在大佳腊不回国,可知陈家兄妹已分作了两营且当真闹翻了。贾琮比陈瑞文嫌疑大得多。再有,先世子那些罪状,绝非三五年能查出来的。那告密之人也不知悄悄查了多久。荣国府有这个本事。乃整了整衣裳,去见吴王。

    吴王躺在床上睁着眼。郭太监心疼道:“王爷怎么不养会子神。”

    吴王道:“孤不敢。恐怕闭上眼再睁不开了。”郭太监心里头一酸,掉下泪来。吴王微微一笑,“可查出什么来了?”

    郭太监命屋里的人都出去,独自跪在床头道:“奴才疑心燕摄政王贾琮。”遂回禀了脂粉铺子里留声机之事。

    “还有么?”

    “奴才使人灌醉了陈大人,得知,贾琮在南边拉拢了八殿下。”

    “怎么个拉拢法。”

    “哄得他喜欢大佳腊、不喜欢吴国。他连王子的身份都不要了,留在那头不肯回国。”郭太监没提陈妃之事,“陈瑞文给八殿下写的书信都让贾琮的人拦下了。”

    吴王默然片刻,猛的喊道:“什么?贾琮拦下了陈瑞文给老八的信?”

    “是。”

    吴王拍床喊道:“卫若蘅的儿子呢?写信回来没有?”

    郭太监想了想:“卫家……留在吴国的乃是卫若蘅的小妾曾氏并一双庶子女。卫若蘅嫡妻甄氏跟着去了大佳腊。那两个女人不合,想来卫家大爷……不会写信回吴。”

    半晌,吴王喃喃道:“还有蜀国。孤那大侄子只得一个私生的儿子,与嫡长女一道送到大佳腊念书。他们燕国出的国策……每策皆不对、每策皆不对!每策皆不对!”

    郭太监忙说:“王爷息怒!莫气伤了身子。”

    吴王苦笑:“熬命之人,哪有什么身子好伤。”乃闭目喘了会子气,咬牙道,“扶孤王起来。”郭太监不敢违命,含泪上前扶起吴王。吴王坐在床头歇了片刻,猛然睁大了眼,“扶孤王去案前坐了。”郭太监一看,吴王双目霎时放光,心内洞明:只怕是回光返照。垂头答应一声,双泪已经从脸颊滚落。

    吴王不曾留意旁的,脑内心思转动。郭太监悄悄拿袖子擦了把脸,无事人一般扶着吴王慢慢挪到案前。吴王命他从架子上取下一只前朝高僧使过的银钵盂来。郭太监取了搁在吴王跟前。吴王从袖子里摸出一把匕首,不待郭太监惊呼出口,狠狠一下子割破了自己的左手腕子。

    郭太监喊道:“王爷做什么!”

    只见吴王悬腕于钵盂之上,笑道:“我这老头儿还有点子血。”郭太监望着鲜血从吴王手上如细流般坠入钵盂,失声痛哭。

    淅淅沥沥放了半钵盂的血,吴王瞧了郭太监一眼。郭太监早已预备好了布巾子,赶忙替他包扎了。吴王坐了下来,一抖右手。郭太监送上一支拇指粗的狼毫。吴王提笔饱蘸自己的鲜血,开始写第一封信。

    这信是写给蜀王的。他们兄弟九个死了大半,老三不知所踪、老九显见让贾琮拿捏住了。除去十分不靠谱的齐王,只剩下蜀王一个。第二封信写给陈王。这位本是老三定下的继承人,多少有些本事。而后又写给几个有出息的侄子侄孙,秦王庐王楚王等。撂下笔想了会子,自言自语道:“司徒家危在旦夕。贾琮非常人。”一咬牙,再写。渐渐的,血书已铺满了长案,连京中小圣人都有一份。

    郭太监早已止了泪,在旁小心帮吴王收拾血书。吴王问他还有谁没写,他便作答。足写了有两个多时辰,天下诸王无一拉下。郭太监清点了一回,躬身道:“王爷,齐全了。每位王爷的都有了。”

    吴王点点头:“你亲自去送,每封都务必亲递到他们手里。”

    郭太监肃然道:“王爷放心。奴才管保亲手交给各家王爷,绝不假旁人之手。”

    吴王看了看他,叹道:“事到如今,孤王唯有你一人可信。”乃从怀中取出一块玉牌,“拿着这个。”郭太监双手接了。“去慧济寺找鉴如和尚,让他护你去送信。”

    郭太监大声道:“奴才遵命!”

    吴王想了想:“陈瑞文莫要管他。连亲外甥都拿不住的主。沈氏……命她速给云南巡抚沈钊去信。”

    郭太监惑然:“王爷,那位只怕是贾琮的人。”

    吴王笑道:“张源早先不也是孤王的人?不过是贾琮给了他官当罢了。若老六肯用沈钊,哪里还有贾琮的份儿。”乃顿了顿,叹道,“张源……是孤没好生用,孤王之过。天下已有一小半落入贾琮手里。司徒家若不联手,必让他个个击破。”

    “奴才明白了。”

    吴王看着他道:“孤将这司徒家的江山托付于你了。”

    郭太监眼圈子一红,跪倒叩头:“奴才必不负王爷所托。”

    吴王点头:“很好。”遂缓缓靠上椅背,“孤王可累着了,得歇会子。”双目阖上,不过须臾功夫便绝了气息。

    郭太监跪扑在地,无声淌泪。半晌,站起来将满满一案子的血书收起叠好放入怀内,再给吴王磕了三个响头。方嘶声大哭。

正文 第827章

    吴王既死; 举国服丧。小世子在金陵登位吴王同一日,先太孙于杭州加冕越王,吴越正式分立。

    越国新近立国; 事物繁杂。拉拢官员的活计归了包老三,曾大姐也在旁相助。甄藏珠不擅这些,遂寻大小将领一个个比武。杨安也没急着走。这回带来的都是近年从国内移民过去的子弟; 让他们多在故国留些日子也好。白天领兵帮甄藏珠压阵助势,晚上追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