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可有胜算?”薛国相笑问。
“北原兵将虽然凶悍,可更善于在平原列阵拼杀,两盟多有山林高地,若设伏杀暗袭,先挫其精锐,再乘胜追击,必能大胜。”大君胸有成竹。
薛国相听出大君并非一时兴起,显然对两盟要隘地势做了分析,甚至已经制定了详细计划,满意更添一分:“殿下既有自信,下臣当然愿意力荐。”两人又痛痛快快地碰了杯盏,薛遥台又问:“下臣打算两日后返回大京复命,未知殿下有何打算?”
依据西梁王的安排,是要让颢西暗访西梁郡城,熟悉各地政务以及那些盘根错节的贵族权臣,自然少不得薛国相派员辅助。
“我会往望阳郡一路巡察。”大君轻轻一笑:“不瞒国相,颢西是想潜返锦阳。”
薛国相微微蹙眉。
“大隆帝位若由当今太子继承,于我西梁邦交无益,虽这可能极微,倒也不能大意,还是根除隐患才好。”
“以臣看来,太子无能,即使克承大统,政权也会旁落,眼下唯卫国公、楚王两府最为势重,并握有实际兵权,他们应当不会与我西梁交恶。”
“就是因为太子没有主见,才易受蛊惑,无知之人尤其自大,倘若真是太子继位,孔家党羽还未彻底翦除,兼着还有那些觑觎兵权的文臣,诸如秦家等等,未必不会挑唆着太子发动战争,用以掌握兵权,削弱苏、楚两府之势。”虞颢西轻轻一笑:“再者,让皇后心怀期望而死实难平我心头怨恨,一定要让她万念俱灰,死前品尝到什么叫做肝肠寸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放弃了大隆帝位,坚决不能见好就收,势必要报复到底。
“国相,我这么一番搅和,大隆帝位极有可能落在二哥、四弟两人之一,倘若父皇最终选择的是二哥……他虽略失才干,却必信苏、楚两府,有虞沨辅政,至少五十年内,西梁都要维持与大隆之邦交,两国秋毫无犯,唯有缓缓吞占大小盟国,先将西北原远逐甚至剪灭,增强我西梁国威。可假若万一,大隆帝位落在我那四弟手中……”大君殿下唇角一斜:“我西梁大有可图。”
薛国相对大隆内政了解自然不如大君,闻言重重一挑眉梢。
“我那四弟多疑,而苏、楚两府势重,若四弟继承大统,必然将两府视为威胁,不除不快,或许将引内乱,虞沨这人虽然多谋,可他却缺乏贪婪野欲,对天家又甚是忠心,未必会生反意,一旦失了先机,说不定会被四弟暗害,大隆没了楚王一脉辅佐,准确说来是没有虞沨定策安国,各大权贵之间必生血拼,老四未必能掌握全局,一旦自乱,西梁就有机会突破关隘,兵临其境。”
“看来,殿下眼中对手,唯有一个楚王世子。”
“的确如此。”虞颢西重重一顿酒盏:“放眼大隆,他是唯一让我心生佩服的人,也想与他一争高低,我是把他视为对手,可从不曾想与他为敌,所以,倘若是二哥继位,也只有将心思放在北原,倒可以与虞沨比上一比,看看是大隆先灭北原,还是我西梁率先攻占北都。”
“以殿下看来,福王胜算几何?”
这话让大君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老四阴毒,这些年来也准备了不少暗着布局,倘若父皇犹豫不决,没有先除了老四,就会让他占得先机,我对卫国公与虞沨都甚是了解,没有父皇圣令,他们不会率先对老四下手,不过我这回远走西梁,正是让老四趁心,将来他不会再把我当做敌对。”
“殿下恕臣直言,听了这一歇,下臣并不以为殿下非走这一趟不可。”薛遥台忽然说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殿下心怀抱负,何必以身犯险。”
“未知国相生命里是否有过必须争取,不能放手的人。”大君不答反问。
问这话时,他的眉梢往鬓角斜斜一展,眸中琥光一掠,牢牢盯稳薛国相。
大君殿下当然对薛国相倾慕蓝珠公主的事早有耳闻,也心知肚明,当他幼年时,薛国相之所以大废周折与他取得联络,示意只要他心怀抱负,自己会鼎力相助,关键的一个原因,只怕就是出于对宛妃的念念难忘。
薛遥台为了蓝珠公主终身不娶,在西梁也不是秘密。
他相信薛遥台的情意远比自己父皇更加纯粹,可大君殿下想不通的是,当初薛遥台为何会轻易放手,眼睁睁的看着心上人远嫁他国,而未做任何挽留。
而这个问题也让薛国相短短一怔,似乎明白了什么,深深看了一眼大君:“我生命里,只出现了唯一一位,竭尽全力也想成全的人。”
因为成全,所以放手,可这个道理,显然没有写在虞颢西的人生信条。
远庆九年七月下旬,伊阳君亲眼目睹不久前污篾刺杀西梁大君,当年参与皇后暗害宛妃的孔家遭至满门抄灭,蓝珠公主的冤屈终于得血,使臣不负西梁王嘱托,终于能够回国复命,伊阳君入宫拜别天子,即将准备返程。
在这之前,当然要去楚王府拜访,也作辞别。
楚王府为此设了家宴,款待伊阳君,但是这一回,席上之人比起上回更少。
虞栋一家五口已经命丧黄泉,安慧便不耐烦再回王府应酬伊阳君,找了个借口避开,又因虞沨荐了殷永去溟山书院,安然也随往冀州,这时夫妻俩都不在锦阳。
不过席上的气氛却并不沉闷。
老王妃听旖景读了安瑾让伊阳君捎回的家书,得知孙女儿在西梁颇受礼遇,一切安好,自然觉得欢喜。
关于虞栋一家的收场,伊阳君在西梁也有耳闻,旖景更是将详细情形写成书信递给安瑾,伊阳君早知小谢氏与虞洲兄弟对安瑾并无多少亲情,这时更是连问都不曾多问一句,倒免了不少尴尬。
不过提起庆氏宗家的反应,伊阳君难免解释两句:“家人得知岳丈犯了死罪,起初很有些怨辞,不过当打听得并未涉及公主后,转而又是诸多安抚,并不敢轻慢。”
虞栋被除族,但安瑾有公主封号,所以在宗牒上干脆写在卫王妃名下,赫然成了楚王嫡女,庆氏宗家当然不敢轻慢,比从前更是费心巴结。
而这回伊阳君返国,圣上更是赏赐不少,接见时又特意询问起东华公主,这消息传回西梁,庆氏宗家更是不敢为难安瑾。
不过三皇子就这么甩手去了西梁,却还留下两个侧妃,天子本来考虑让伊阳君将宁、孔二妃带去西梁,哪知三皇子早有交待,称两名侧妃皆是皇后族人,多年来被皇后当做耳目之用,对他早怀祸心,天子一听,当即绝了这心思,勒令两名侧妃落发,成了庵堂里的尼师。
楚王府家宴款待次日,伊阳君便启程返国。
没过几日,旖景就听说了太后欲让严氏女为福王侧妃一事,当然没有广为张扬,而是诏了福王夫妇入宫,当面提说。
旖辰身怀六甲,虽然对突如其来之事有些讶异,倒没有产生太多排斥的心理,正打算谢恩,哪知福王就跪了下去,声称当年他早有称誓,绝不纳妾,不敢出尔反尔有负誓言。
把这事告诉旖景的是虞沨。
“事发突然,我认为是圣上在行试探之策。”虞沨说道。
旖景却一时拿不准圣上对这一试探结果是否满意。
“若福王得继大位,万万不能只有中宫一位,必须广纳后宫,以平衡卫国公府之势。”虞沨微微蹙眉。
也就是说福王没有通过首轮考验。
“我想与姐夫会面一谈。”
“这个时候?”旖景惊讶:“这时与福王府来往,会不会让圣上生防。”
“我想,圣上应当希望姐夫能以大局为重,才会把这事传到我的耳里。”虞沨有些烦恼地揉了揉眉头:“对我未必不是试探,倘若我们袖手旁观,说不定会让圣上以为咱们有意放任福王独独倚重卫国公府。”
天心难测,君臣之间的信任有时远远不如表面上那般坚固。
“那咱们一同去,我也得提醒几句姐姐。”旖景说道,心里始终有些不舒服,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会主动去劝旁人纳妾……这究竟算个什么事!

☆、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

福王年幼时,曾经对虞沨心怀妒嫉。
那时还是太宗在位,当今天子位居东宫,福王在诸位皇孙中最不受重视,若非太子妃也就是眼下的废后孔氏还费了些心,也许连温饱都不能保有。
福王的乳母很不屑地告诉他,他的生母是宫奴,因罪没籍,身份卑贱,若非太子妃仁慈,福王甚至没有资格记名玉牒宗谱。
福王甚至不知自己的生母是因何过世,以及过世的准确时间。
他不敢与当时的皇长孙比较,也不敢眼红西梁公主所出的三弟,至于另一位太子侧妃所出的四弟,两夫人所出的五弟、六弟,福王尽都只有回避容让。
可是他到底是太子血脉,虞姓嫡系皇孙,眼看着祖父太宗帝对并非亲孙子的楚王世子都比他来得重视,甚至为了多病的世子广寻良医,就连他的亲生父亲重视这个堂侄也远比他这个亲生骨肉要强上几番,小小的孩子心里难免憋屈。
尤记当年,他因患风寒,有孕在身的丽嫔生怕感染病症,将他禁于冷室,祖父与父亲不闻不问,唯有一二宫女在旁侍候,连太医都没有得到通知,堂堂嫡系皇孙,生死无人过问,全靠自愈。
他想起名义上的生母,也就是丽嫔见他亲近太子妃,曾经告诉他的那一番话。
“傻孩子,你以为太子妃是好人?她是看着宛妃独得太子宠爱,心怀不愤,才使计让你生母色诱太子,让宛妃亲眼目睹了太子‘偷腥’,你生母因为对太子下药,险些被处死,太子妃出面做了好人,劝说宛妃饶了你生母一命,但宛妃因为这事,与太子闹了不愉,两个人狠闹了一场。”其实当时,丽嫔还没有入东宫,不过是后来听了一些闲言碎语自己推断出来的真相罢了。
其实福王生母是受了当时侧妃陈氏的挑拨,孔氏不过是顺水推舟。
但也是运数,那宫婢色诱功成,虽没有飞上枝头,却幸运地有了身孕,孔氏乐见其成,庇护了宫婢产子,又提出留子去母,宫婢最终没能达成所愿,福王却得幸存活。
孔氏是想在宛妃心里留下这颗钉子,挑拨太子与宛妃之间生隙,倘若宛妃将二郎看做眼中钉,下毒手谋害最好。
但她低估了宛妃的痴情,虽然身为西梁公主,娇身惯养长大,可宛妃生性良善,虽对太子与宫婢私通一事尽管有些懊恼,但并没有任性妄为,很快原谅了太子。
后来宛妃过世,太子无意间在芳林宴上邂逅丽嫔,见她与宛妃有三分相似,才将人纳入东宫,并将二郎记在丽嫔名下,让她抚养,为此,丽嫔当年甫一入宫,就得了夫人的品阶,若非她后来因为听说了太子宠她是因宛妃之故,大是懊恼之余,言辞上对宛妃多有不敬,势必力压另一个夫人德妃,又怎会只居嫔位?
妃嫔之间的争斗并不能改善福王备受冷落疏漠的童年。
也养成了福王沉默寡言、万事不争的性情,小小的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尽是不屑冷落、恶意算计,当年真相如何他自有判断,对于人心,也自有体会。
这时,福王听虞沨直言不讳,称天子有意考量,他大有机会问鼎帝位。
福王摇头,轻轻一笑。
“远扬,当年父皇赐婚,我的确受宠若惊,完全不曾预料以我的身份,有朝一日,竟有幸迎娶卫国公府嫡女,记得父皇下旨赐婚不久,你便登门拜访……你我虽为堂兄弟,但素来没有任何来往,不可否认,我对你忽然交近甚是孤疑,也有所防备,尤其是听你直言相告,说卫国公府不愿与三弟、四弟联姻,独独有意于我……你说姑祖母于子孙姻缘并不独断专行,也非仅图权势富贵,你是有所意会,我之所以得此良缘,固然有一定政治因素,关键是旖辰自己属意于我。”
福王轻挽锦袖,托壶斟茶,坦然直视虞沨:“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劝我善待妻子,可是我并不明白你的用意……我知道你能得父皇看重,绝非仅因先帝对楚王府的爱顾,有你过人之处,你当然有所洞悉,看穿我备受冷落小看,虽身于富贵,却孤苦无依,别说赫赫权贵,只怕普通官宦,也不情愿让女儿与我婚配。”
虞沨也回以坦然,轻轻一笑:“二哥当年处境的确艰难,但我明白二哥并非心怀怨谤之人,只要卫国公府以诚相待,当二哥明白二嫂的情义,必会珍惜。”
在那一世,福王娶的是当今太子侧妃卓氏,虽经天子赐婚,卓家无可奈何,但卓氏婚后不仅跋扈不贤,甚至对福王诸多轻视,到了后来竟然红杏出墙,事败后引天子盛怒,欲将卓氏赐死,多得福王求情,卓氏才得了个和离的机会,保得性命。
福王的确心善,虞沨断定他必然懂得珍惜。
“可是你还是走了那一趟,从那以后,更是主动交近,我疑惑了很长一段时间。”福王也不并讳言,摇头笑道:“直到后来父皇赐婚,你与五妹妹缔结良缘,我才恍然大悟,感情远扬是早有意与我亲上加亲,才为将来妻姐的幸福美满尽力。”
虞沨:……
“内子贤惠宽和,虽我有誓在先,是因能得她真情实意一生足矣,并不愿再纳妾室,可内子这些年来,自觉对我怀愧,很是不安……最近风波不断,孔家灭门皇后被废,三弟又莫名远走西梁长留异国,储位岌岌可危,太后却忽然插手,要赐严氏女为我侧妃,便是我与世无争,也意识到事态紧急。”福王举盏,品了一口茶水:“远扬早前曾有试探,我也表明心意,无意涉及储位。”
早在虞沨笃定天子决意废储之时,的确试探过福王的心意,有意与他商谈政务,福王却直言并不关心,显然对储位权势避之千里。
“二哥,这时已不同当时。”
有时候就是这么身不由己,想争的争不来,不想争的也不能如愿袖手。
虞沨肃色:“并非我危言耸听,就算二哥无意权位,只怕旁人也会视你为心腹大患。”
福王颔首:“我也知道,不过远扬,我之所以能被父皇纳入考量之中,全因岳丈一门威重,也有楚王府的缘由,没有你们,父皇决不会考虑由我继承大统,之所以用严氏女做为试探,父皇是担心我将来无能,不能掌握大局,被外戚控制君权。”
福王尽管没有争位之心,但他并非懵懂愚昧,反而因为当年艰难坎坷,于时势更迭自有敏锐之处。
这时他似乎自嘲般的一笑:“若非我继承大业,父皇对苏、楚两府势必信重,可偏偏是我坐上帝位,天家对两府反而心生戒备,严氏女只是一个起头,若我答允,将来还会有无数勋贵、世家女儿纳入后宫。”
这是当然,严家与苏家本来交厚,仅有严氏女,天子可不会彻底安心,无非是用严氏女探路,考量福王是否明智,能看清时势罢了。
福王问道:“远扬,以你之见,眼下我若要在争储之战中立于不败,应当如何?”
虞沨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后才说道:“二哥的对手,唯庆王而已,庆王野心勃勃,诸位皇子中势力也占首位,圣上对他势必忌惮,若当真决意立二哥为储,便要先行压制秦、陈两家,可若真是如此,圣上也会担忧权势失衡,将来岳丈大权握于一手,未必不会渐生贪欲,故而才要考量二哥,能不能未雨筹谋……庆王左膀为秦家,陈家是右臂,相较之下,秦家更具威势,二哥若能拉拢秦家,将来即能制衡,圣上也才能安心。”
相比秦家而言,陈家是庆亲王的外家,联系自然更加牢固,秦家只是庆亲王的妻族,秦相决非仅只庆王妃一个嫡孙女,而在短时之内要笼络另一家族,也只能通过联姻。
假若福王纳秦氏女儿为侧妃,就算不能立即造成庆王与秦家反目,可秦家势必会产生犹豫,再不会对庆王死心踏地。
福王又是摇头,又是颔首:“远扬此计甚佳,可秦相待嫁闺中的嫡出孙女儿唯有一个七娘,相信远扬也有所了解,此女善谋多计,若她将来入驻后宫,必会不择手段暗害皇后,以得统御后宫之权,除了秦氏,将来更会有不少名门闺秀充斥后宫,不知会有多少阴私诡谋,我了解内子,她并不适合处理这般险恶阴私,将来,也许我连她都不能安保。”
所以……
“我甚至没有信心能保妻子平安,又怎么担负大隆江山大业?”福王顿下手中杯盏:“远扬不需多言了,我心意已决。”

☆、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计酿成

旖景听了虞沨转述与福王那番交谈,好半响沉默不语。
“在想什么?”
虞沨半靠车與内的软座,手臂环上了身边人的纤腰。
“为姐姐庆幸。”旖景这才长舒了口气,靠向虞沨的肩头。
今日她去了后宅探望旖辰,原来的打的是劝慰的主意,可那为了大局说服长姐欣然接纳侧妃的话实在不能出口,再兼着旖辰一见旖景,立即忍不住满面忧愁,拉着旖景的手连称“来得适时”自己便将当日慈安宫经历的那番细细说了一回,旖辰甚至有些哽咽:“王爷对我这般有情有义,我真是不知怎么报答,但是这回开口的是太后,王爷一口拒绝,太后虽未责备,但当即就沉了脸,我这几日忐忑得很,五妹妹,太后不会因此责怪王爷吧,若因我之故让王爷受责,实难安心。”
旖景那番话就更说不出口,唯有劝解,称太后既然没有当面责难,必不会事后怪罪,犹豫了一番,还是没把所谓大业告诉旖辰,这时听闻姐夫明知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