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4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预先安插。”虞沨颔首,眉头却并无松缓:“不过天子去汤泉宫,所带亲卫全是亲信,又要行如此大事,势必严禁出入,汤泉宫的消息出不来,我安插的人也不是为了递讯。”
能在后宫出入者,只能是宫人内侍,可一旦禁严,他们不可能把消息递出,再者,别宫内侍也不大可能识得诸多命妇,仅靠他们察清“人质”名单不大现实。
京卫共四十余卫,太后也不可能动作大到把所有将官女眷都扣在汤泉宫,但虞沨让耳目盯着这几户,都是驻防近郊,又不受黄陶笼络,果然被“一网打尽”。
也是没法子的事,慈安宫不可能为了防范日日把女眷们诏入宫中赏景闲谈,也不可能限制太后诏令,预示天家阖墙在即。
“眼下只能依计行事,咱们立即入宫,提醒太皇太后天子已有动作,待事发,才便镇压。”虞沨说话时已经起身,旖景也紧随其后,让丫鬟们赶忙准备更衣。
一切布署只待今日,正面一战势不可免。
但尚未成行,六妹妹却来求见。
稀罕的是六妹夫竟也紧随其后。
旖景眼见陈六郎忧心忡忡欲言又止,完全看六妹妹眼色行事的顺从模样,竟不合时宜地产生了促狭的心思,若非事态紧急,险些没忍住打趣几句。
“婆母让我告诉五姐一声儿,今日朝早,太后诏了祖母、二婶等女眷去汤泉宫,只怕……”六妹妹也没废话,开口即说正题。
事实上除了长房,陈家其余女眷包括子弟都受诏去了汤泉宫,其中甚至还有陈相——却是因天子诏令,是去议事的。
显然,太后是要把陈家诸人保护起来,至于陈参议……被“自生自灭”了。
“今日或许会有动乱,六妹妹快些回府,切莫走动。”旖景简单说明。
陈参议即使是显然的“慈安党”,到底没有分家别户,又是文官,并不会影响军事政变,至少在分出胜负前,一家安全还是足以保障,天子不可能用他们为人质逼迫慈安宫抑或苏、楚两府妥协,六妹妹虽说苏氏女儿,却是黄氏所出,若用她为质,反而会让黄陶为难。
当下,旖景与六娘商议计定,分头行动。
却不曾料,天子这回体恤母族亲眷,又因万不得已必须利用陈相,竟导致事变发动之前,就已经出他意外地陷入被动。

☆、第七百七十章 大变在即,许氏施令

被史笔记入大隆国史的冬月辛未日,朝早时候,卫国公府。
铜镜里,映出妇人容华未老,略微丰满的面颊不施丹脂便有霞蕴,鬓角一朵粉棠绢花更衬眼角媚丽,可惜的是唇边没有笑意,反而抿起一丝厉色,消减不少妩媚。
婢女微喘着气挑帘而入,屈膝微福:“姨娘,大爷已经请去了花厅。”
张姨娘这才从镜子前转身,扫了一眼替她梳发的婢女,颇为不满。
甚是怀念蒋氏的一双巧手,可惜因为自己又被打发去了庄子,蒋氏被调去世子夫人身边儿侍候,也是帮衬着照管小世孙,人竟然要不回来了。
若依张姨娘从前脾气,可得闹上一场,好歹被两回“送庄”惊吓得收敛住了,倘若再被发落,她可没了别的子女婚嫁,岂不“有去无回”?
也罢,有蒋氏在世子夫人面前讨好,将来也能替她争得不少益处,国公夫人眼看再无缘管家,今后吃穿用度还得看世子夫人。
张姨娘一边儿想着得失,下意识就要径直去往花厅。
却被婢女劝住:“姨娘要见大爷,还得先给夫人打声招呼才不为过。”
张姨娘虽嫌婢女多事,到底不敢张狂,冷着脸往和瑞园,眼瞅着屏门就在数步开外,才挤出恭谨的微笑来。
却吃了闭门羹,黄氏的陪房丫鬟抬着下颔爱搭不理:“姨娘自便吧,夫人可不得空。”
张姨娘险些没冷哼出来——端什么架子,谁不知黄氏被太夫人厌恶,又被国公爷疏远,再不似从前,便连中馈都被夺了,眼下想要操忙,也不能趁愿。
又听自己的婢女说道:“听说今早,国公夫人亲自下厨准备了早膳,送去前头给三郎。”
“三郎是在备考,等过了年,眼看就到春闱。”张姨娘却也晓得这事,不仅三郎,便是三房的四郎最近也在闭门苦读,不免又想到儿子二郎,重重叹了一声,好端端的地方官,就等着述职后再赴任,哪知竟因为秦氏的缘故,被太夫人逼着请辞,一场板子挨得狠了,养了三、两月,可把张姨娘心疼得日夜不宁,打听见卫国公的意思,竟是不打算让二郎再入仕,要么将来考个功名,要么就打理庶务商产,这怎么成?
将来科举之政不变,不知有多少秀才、举人待职,二郎就算考取功名,国公爷不说话,也难等到朝廷授职,就更别说打理商产,摆明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将来分了家,多数商产还不归世子、三郎两个嫡出,二郎一个庶子,又能分得多少?
张姨娘越是为儿子前程担忧,越是气愤儿媳秦氏不明事理,可秦氏有大长公主护着,她也不敢太过刁难,好在,自家兄长眼下甚得国公爷看重,有他为二郎说情,未必不能转圜。
可张明河一个外男,往常并不好与张姨娘见面,这回也是看着将近新岁,国公爷又领兵出征,连大长公主也去了宫里,才应了张姨娘的邀请。
张姨娘一见兄长就忍不住淌眼抹泪,一时竟把正题忘了个干净,历数秦氏的错处,最后竟咬上了牙:“秦家眼看这情况,已经败落,秦氏竟还敢不贤多妒,她这么多年无出,二郎纳妾算什么错?就该把秦氏休弃,再给二郎另娶贤妻,阿兄,国公爷好容易对你没了嫌隙,你可得为二郎尽力,说服国公爷作主,休了秦氏。”
得,二郎的仕途就这么被张姨娘抛之脑后,变成了休妻。
张明河只觉牙疼,深吸好多口气,才说一句:“好容易国公爷对我待见了几分,妹子这是又想让我受厌恶不成?”紧跟劝道:“妹子你也知道,秦家和国公府闹成这样,倘若太夫人与国公爷厌恶秦氏,哪还容她,既然维护秦氏,就没有弃妇的打算……二郎在湘州,也是太胡闹了些,妹子若真为二郎着想,可得好生规劝,他就这么与二奶奶僵持着,难道真不打算要子嗣不成?”
反而让张姨娘劝和。
张姨娘气急败坏:“哪需我劝?二郎也就是在湘州才敢扬眉吐气,一回锦阳,被太夫人与他父亲连番训斥,眼下在秦氏面前也只能低眉顺眼。”
张明河嘴角直抽,二郎那叫扬眉吐气?打得正妻小产,宠得妾室苛刻起正妻的衣食来,可不就是欠教训,卫国公那样的人,大长公主那样的脾性,怎容子孙宠妾灭妻。
张姨娘没能劝服张明河出头,反而被兄长训斥一番,窝了一肚子火,也没别的法子,垂头丧气往回走,竟又巧遇了垂头丧气的儿子,连忙叫住:“怎么一副窝囊样,可是秦氏又给了你气受?”
二郎哼唧了一声,直接把秦氏的话题略过。
也真如张姨娘抱怨的那样,二郎打小被亲妈教育得要小心奉承,在大长公主与卫国公面前从来都是低眉顺眼,那些年在外头当官儿,没了长辈管教,同僚也好上司也罢瞧他出身显贵,又是相府女婿,尽都讨好奉承,不敢在他面前拿大,这才造成二郎“扬眉吐气”,在秦氏面前“大振官威”,原本述职的时候都不愿带秦氏回来,奈何大长公主要求,这才让秦氏一同回京,起初也想着秦氏温婉,不敢说三道四,偏偏闹了出来。
长辈一管教,二郎就心虚起来,再兼一场好打,完全俯首贴耳再不敢端“官威”,他也晓得家族决不许他弃妇,事实上他也没有弃妇的打算,当初……也是因为晓得江月身故一时迁怒秦氏,这时完全想通自己是在无理取闹,哪知有心求和,秦氏却对他不冷不热,关键是秦氏若不谅解,祖母与父亲对他也没好脸。
长辈们不消气,他可别想再有入仕的机会,二郎是尝到“甜头”的人,怎么也不愿就此游手好闲下去。
二郎只好另想法子,打算讨好一番兄长,让苏荇出面求情,不遂,又把主意打到三弟头上。
“今儿个本想去与三弟说说话,哪知没见着三弟,却遇见夫人……”二郎实际上是被黄氏横眉冷眼地教训了一番,说苏芎正在备考,坚决不让二郎打扰,当着一众仆妇的面,就这么被哄了出来。
张姨娘气得青了脸,冷笑不已:“好个夫人,装了这么久的贤良人,总算是露出了真面目,你再怎么,也是三郎兄长,以前也在国子监就读,说不定对三郎还有助益,哪能是打扰。”
话虽如此,张姨娘也就是发发牢骚罢了,可不敢当真与黄氏叫板。
二郎也不想与张姨娘多说,抱了个揖,拖着步子回了屋子,又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冷若冰霜的秦氏去了,可任凭他花言巧语口甜舌滑,秦氏就是不给笑脸儿,二郎倒红了眼圈儿:“我知道,从前都是我猪油蒙了心,委屈了娘子……实因当年,与七表妹也算青梅竹马,原本以为……我是乍听她遭遇不测,就迁怒上了娘子,是我不该,娘子若不宽宥,我今儿个就跪着不起。”
说完起身,放慢了速度打撩起袍子,见秦氏仍是不理不踩,一咬牙真想往地上跪。
只才一挨着青砖,就听外头婢女一声:“三夫人来了。”
二郎连忙爬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在三婶面前,可不能让见着他对女人这般低声下气。
许氏一脸慎重,没有注意屋子里这小两口不自在的神情,只托起了秦氏的福礼,又示意二郎坐下,才说道:“今儿外头或许会有不太平,我来知会一声儿,千万不要出门,倘若有动乱……大伯领兵在外,世子又在宫中当值,家里只有二郎是成年男子,需得你领着三郎、四郎去前头坐阵,指挥着亲兵侍卫,切莫让歹人入府。”
原来这时,旖景与虞沨已经入宫,专程遣人来知会了许氏——卫国公不在家,二爷几个又都在宫廷、衙门当值,就连大长公主都在宫中,帮衬着太皇太后应付接下来的政变,没办法顾及家里,董音才生子,还未出月,众多女眷因为身份限制也不能入宫避祸,虽说一旦有变,天子首重还在逼宫,一时也不会想到掳卫国公府众人为质,怕就怕在一旦失利,会狗急跳墙。
不过卫国公府有亲兵护卫,外人即使来攻,短时之内也不能得逞,苏荇也暗暗安排了国公府亲信之京卫在外护防,大长公主还叮嘱了小姑姑苏涟做为外援,只要家人据守府邸,还算安全。
可二郎一听这话,唬得不浅,秦氏也变了脸色。
许氏又再叮嘱:“荏哥媳妇也别担心,一旦事变,只消往远瑛堂,我会调集家中仆从据守那处。”
“可是三婶,清天白日、煌煌国都,哪会有歹人如此猖獗,胆敢冒犯国公府?”二郎满腹狐疑。
许氏想到大长公主入宫前叮嘱的话以及自家夫君“每日一嘱”,兼着早先旖景递来的口讯,笃定今日必有变故,事到如今,也不能再隐瞒家人,才说了天子将行“政变”一事。
这下子,二郎干脆被吓得满面苍白。
秦氏更是摇摇欲坠,因她率先想到的是秦家,倘若天子真行逼宫,秦家势必会被牵涉,虽然她早对家族失望,可到底姓着一个秦,这要是秦家惨遭灭门之祸,她的处境岂非越发艰险?
心里一急,眼泪就夺眶而出。
许氏只好安慰:“有的事情,你也无能为力,只放心,就算……还有苏家在,你既是苏家妇,就不会孤苦无依。”
好容易才安慰得秦氏止了眼泪,就有许氏打发去三郎那处递话的婆子找了过来,禀报道:“老奴没能见着三郎。”
“这是怎么说?”许氏大感疑惑,这婆子是她陪房,素来极有脸面,万万没有被拒之门外的道理。
“国公夫人在那儿,说三郎正在苦读,不让打扰。”有的话许氏早就叮嘱,婆子不敢对黄氏直言。
许氏稍微蹙眉,就听好容易回过神来的二郎又说了一遍他刚才被黄氏痛斥的事,心里越发孤疑,三郎自打六娘嫁去陈家,对黄氏极为冷淡,关在自己院里闭门苦读,简直就是两耳不闻院外事,黄氏往常也没去打扰,偏偏就是今日!
看来景丫头说得不错,今日确实不寻常。
天子要行政变,黄陶就是利剑,若有事故,黄氏当然心知肚明。
不过三郎是她亲生,黄氏再怎么也不会加害,这般作态,无疑是怕三郎闻讯后生事牵涉进去,这才把人“软禁”。
关键不是三郎,只要保证董音母子不要被黄氏控制。
许氏一番琢磨,也没有闲睱再在二郎这里耽搁,嘱咐二郎这就去前院,与四郎一同负责布署,但凡府里众人,无论主子仆妇,都不能出入,又急匆匆地拉着四弟妹林氏赶往董音院里,把母子三人移去远瑛堂,已经集合了二、三十个身强体壮的婆子,严防外人进入。
并且强调,“外人”主要针对国公夫人黄氏。
外敌有亲兵抵御,至于“内贼”,当然也要严防。
正且布置,第一个得许氏通知的利氏却急匆匆地赶来,张口就哭了出来——

☆、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

张明河在“应酬”妹子张姨娘后,并没着急离开国公府,要论来,他也属国公府旧人,当初与他交好的不少仆从,眼下也都混成了长随、管事,熟脸挺多。可张明河自从算计了主子苏轶,便被发落去了乡下田庄,后来遇大赦,经老国公恩许脱了奴籍在外经商,却有自知之明,这些年来,也就是经过吴籍案后才又恢复了来往,换作从前,别说张明河从不主动拜访国公府,便是家中女眷看望张姨娘,也被多番叮嘱,千万不能自作聪明笼络国公府仆妇。
不过眼下卫国公与张明河也算恢复了几分旧谊,偶尔也会使唤他帮忙一些琐碎,张明河与国公府来往逐渐增多,特许可经西角门出入,总算还是当作普通客人对待了。
因而这日,张明河便在西院儿略微留了一留,与儿时故交眼下管着门房的管事说了会子闲话,约好得空去茶楼酒肆里叙旧一番,再一甩手,打赏了几个小厮一袋子铜钱,还说是代管事赏的,引得几个小厮喜笑颜开趴地下磕头——这种光拿赏不干事的好处,换谁也愿多多益善。
管事白领了“下属”记恩,自然满意,把主子赏的好茶寻摸出来,又去茶水房讨要了两碟子糕点零嘴,殷勤挽留张大爷唠几句闲磕,实在一团欢喜。
张明河原本就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生意人,深知“群众基础”不容忽视,这般交好故旧,也不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并没提说什么让管事为难的请求,仅只叙旧,或者说些外头的趣闻,实打实的闲聊。
坐到近午,也到了告辞的时候,否则就得蹭膳了,却听二门里报了出来,让仔细门禁,外人不让进,家仆不让出,紧锁大门,千万莫有疏忽。
管事当老了差的人,一听是掌家的三夫人下令,深知要紧,自然不会追问缘由,赶紧依令行事,却仍旧客客气气地致歉,并亲自将张明河送了出门儿,及到门前,却见一仆妇正与小厮磨嘴,说有要紧的事通禀,可那仆妇却拿不出腰牌,小厮得了令,不肯放人进去,追问事情仔细吧,仆妇却又支支吾吾,便连来处都不愿说明。
管事才得了嘱令,哪肯为这没头没脑的事通禀,三两句就想把仆妇打发。
张明河仔细打量仆妇,三十出头年纪,穿着半新的夹袄,腰上系着青缎,发上插着银钗,看上去也是官宦贵族得用的婆子,不像没事瞎混闹讨好处的闲人,又见那仆妇眼瞅着角门落栓,着急得一头热汗,却仍旧徘徊,不肯离开。
张明河心思一动,便过问了几句。
仆妇却仍不肯细说来处,只反复说着自个儿原本也是国公府的仆从,这回确是有要紧事,一定要面见大长公主。
张明河好心提点:“太夫人早些时候就入了宫,并不在家,今日瞧这势态,国公府也不知出了什么要紧事,你若不说仔细,话可没法往里递,若真是十万火急,说来听听,我许能想些法子,倘若只是自身遇着难处,也不妨先告诉我,能帮顺手就帮了,最好别滋事。”
仆妇犹豫一番,确是没了办法,可又信不过张明河,也是当然,她压根就不认得这人。
听仆妇问他身份,张明河也是一愣,心说若实言告诉是张姨娘的兄长,这婆子怕更不会坦言,干脆问道:“你且告诉我,是私事还是关系国公府。”
仆妇只好说道:“若是私事,万不敢这般纠缠,可这事究竟有无关系,我一时也说不准,不过大长公主曾有嘱令,只要奴婢觉得蹊跷,可向她直禀。”
张明河暗忖,瞧早先管事那态度,显然不识得这仆妇,难不成,此人是被大长公主安插在别家的耳目?今日里头三夫人下令严肃门禁,这事态可不一般,倘若这仆妇要禀之事确为重要,可不能疏怠。
一时拿定主意:“你信不过外人不肯细说也是正常,要不我领你去对门楚王府,论是何事,禀报楚王妃也是一样。”
仆妇这回没有犹豫,屈膝称谢。
张明河与楚王府倒没直接来往,最近却与古秋月十分谙熟,隐隐也晓得王妃对卫国公府的影响,不比普通出阁女儿,因此才出了这么个主意。
哪知一问,楚王妃竟然也没在家。
好在王府门房早得了主子叮嘱,今日不能错过任一讯报,有事直管禀入关睢苑,因此没有拒之门外,过了不久,晴空便亲自出来过问,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