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评传-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明廷三路大军败北,后金军势如潮水般地向开原、铁岭涌来,辽民纷纷南逃的时候,辽人领袖刘国晋挺身而出,号召辽南四卫(即金州卫,复州卫、海州卫、盖州卫)人民起来抗金。过民为自卫保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赴辽阳聚集的多达两万人,一时声势很大[11],壮大了辽阳军民的胆量。这些事传到后金,使努尔哈赤知道辽阳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也不得不谨慎行事。这样,辽沈的局势稳定下来了,使熊廷弼有了进一步筹办辽事的机会。
熊廷弼刚接任时,曾提出固守、恢复、进剿的三步保辽之策[12],其目的是“复开原以保全辽”[13]。然而,当他到任时,铁岭、北关、叶赫部等已连续失守,保辽之策不得不作某些修改。同时,又因为辽东守军的情况极为不佳,总兵官李如桢、游击佰世爵等专守沈阳,以河西李光荣协助,共有兵近万人,但能够作战的不过一、二千人;总兵官贺世贤专守虎皮驿,统兵数千人,能够作战的仅有二千四百多人;总兵官柴国柱专守辽阳,统兵二、三万人,可是盔甲、器械、战马奇缺,战将不足,步伍没有统领[14]。在三位总兵中,柴国柱军既不能守,也不能战。李如桢军因为多次避敌、逃阵,“丧尽军威”,难以依靠[15]。只有贺世贤军尚可信赖,但又多是逃阵的残卒,畏后金军如鼠,一说同八旗兵打仗,就面无人色[16],个个如同惊弓之鸟。八月二十四日,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兵攻夺北关叶赫部时,在沈阳周围挖营盘的明军,一听到消息便各自弃锹钁,四奔而散,多数南逃,如同后金军已经追来了一样。各级指挥官都没有办法禁止。经略熊廷弼听到报告后,派遣阎鸣泰前去阻止,他走到虎皮驿,看见逃兵汹汹,无法阻拦。在这种情况下,经略熊廷弼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复开原以保全辽”的初议,依照各道、将等官多次请求的办法,即采取厚集兵力,以人多胆壮,坚守辽阳。
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九月起,经略熊廷弼实施守辽阳之策,采取的办法是所谓“南顾北窥之计”[17],就是南顾辽阳,坐镇坚守,北窥沈阳。具体部署是以赞画刘国缙统率辽城军民固守辽阳,经略亲自统领大兵转战于辽阳城外。由总兵官柴国柱、李怀信、贺世贤三位总兵于虎皮驿、奉集堡和沈阳之间,互为犄角。若是后金挥军西进,三位总兵相互增援,阻止后金军深入辽沈腹地[18]。
正当经略熊廷弼在辽沈站稳了脚跟,已经部署了“南顾北窥”之策的时候,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说是明廷计划调兵十八万,将再次讨伐后金。这个消息的来源,除明廷给朝鲜国王的揭帖大造出兵的舆论以外,是因为在万历四十七年末,努尔哈赤的边兵捉住明辽东军卒一百多人,在审问中得到的。这些军卒供称:官军与朝鲜王国军将在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三月,再次进军,攻取后金的新城等地。官军将发兵十八万,朝鲜王国将发兵六万,以萨尔浒大战的进军方案,分兵而进。这一消息对努尔哈赤的震动很大。他在二月底,开始积极调兵遣将,连续阅兵三天。在明军将要进攻的路上,设置木栅,派驻重兵,严密防守。同时,又相应地采取一些重点防守措施,在佛阿拉设置甲兵三千,在新栋鄂(原刘綎进军之路)、呼兰(赫图阿拉至鸦鹘关一路)两路各设守兵一千,在西部界藩城设甲兵两千。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还亲自率领八旗兵在二月十日,沿着明朝的旧边境,在尚间崖、温德狠、德里沃赫、扎克丹四地(皆在今辽宁省抚顺县东境),突击六天筑造四座小城,与抚顺包城并列为五城,派兵“且耕且守”,又时而佯作将要出兵虎皮驿,以窥视辽沈的样子[19],同时与众贝勒商议,把临时都城西迁,由界藩城移到萨尔浒城[20]。努尔哈赤所采取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后金全国进入了战备状态,但连续督兵防守四十多天,却不见明兵来攻,这才在四月初十日,命令军卒各自归寨,备粮,修理器械,以备随时应战[21]。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在灭亡北关叶赫部以后,尽管疲于防守,东西应付不暇,但他也看准了辽东东南方面空虚,派兵向辽南逼近,以求一举三得之计,即先困住宽甸、镇江(今辽宁省九连城)一带,虎视盖州(今辽宁省盖县城)廒仓,截取明廷的漕船,以断绝辽军饷道,因此,向辽南四卫派出大批的侦探。努尔哈赤深知辽南对于明朝辽东官军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盖州廒仓的存粮,关系到明朝数十万军民的命运所在,派兵逼视辽南四卫,明军不能不顾及,明军一动便可回军攻取沈阳[22],使熊廷弼疲于防守。同时,镇江、南四卫是朝鲜王国去明朝的贡道,困扼此地,又可以断绝朝鲜王廷与明廷的陆上交通。
除此以外,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对朝鲜王国的争取工作,也没有放松。派出商队到朝鲜王国的会宁镇贸易,派遣额驸伺和理等出使朝鲜王廷,力求和好[23],又多次派兵威逼满浦等地,以和与战两手迫使朝鲜王国就范。朝鲜王廷深感形势危急,曾经多次派遣使臣到辽东,向经略熊廷弼求援。正是在同一时间,宽甸、镇注、叆阳、清河等地也在后金的威逼之下,局势严重,纷纷呼救。然而,经略熊廷弼在“南顾北窥”的部署下,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难以应付。他只派出弱卒二千九百人支援镇江,一千一百人加强宽甸防守,一千八百人派驻叆阳,二千一百人派往清河,分地防守。目的是与朝鲜王国兵互为“奇正而守”,以求“虚张东南”罢了,并没有什么军事实力。可见熊廷弼的方针仍然是固守辽沈腹地。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没有被熊廷弼向辽南派兵所迷惑,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辽沈,只是攻取的时机还不成熟罢了[24]。总的说来,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到四十八年四月的一段时期,努尔哈赤东防西守,南攻北取,基本上是以守为主,而熊廷弼以虚张东南,死守辽沈,渡过了南顾北窥的艰难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与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之间,不是在较力而是在斗智。这是明金双方第一阶段的相峙。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四月以后,辽东由于头一年天灾,收成不好,春天缺粮日益严重[25]。明金两军在边界上相峙,对于后金来说,是个慢性的消耗。因此,努尔哈赤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向辽沈用兵的心情更加迫切了。他的方针是夺取粮食,蚕食辽边,孤立沈阳,再伺机大举,夺占辽沈。具体办法是,派兵数万,屯驻在抚顺等沿边五城,时时以二、三千骑兵深入辽沈近境。凡是距离沈阳六十里左右,沿边的墩台都进行毁坏,边台各堡的卫卒尽行捉拿。并西连蒙古以断河西明兵粮道,使辽沈坐困。
同年四月二十九日,蒙古以一千多骑兵由平虏堡开始,沿边一直抢到郭三屯(今辽宁省盘山县境)。五月十日到十五日,后金大贝勒代善率领数万骑兵,在辽沈东部袭击并攻克六个城堡,掠取的人、畜以千计。努尔哈赤又派出一千多人由苇子峪(今辽宁省新宾县苇子峪公社)出发袭击叆阳,杀掠人畜以百计。五月十八日,努尔哈赤派一千多骑兵从东州堡入犯花岭山。同时,蒙古炒花部也乘虚以一万多人攻击西平堡,杀伤辽东军卒六、七十,杀掠男女数百人,毁坏墩台四座[26]。
积谷备战是努尔哈赤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对明开战以前,他在粮食储备方面作了多年的准备。设置仓库,选命仓官,积谷储蜜,四处屯田。但是,由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天命元年)、四十五年、四十七年,旱、蝗等灾情严重,辽地大饥,加上后金掠取、招服的人口日众,缺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上竟出现了“斗米一金”[27]的严重情况,努尔哈赤不得不采取“因粮于敌”的政策。同时积极加强与黑龙江虎尔哈部的贸易,设法与朝鲜王国通商或通过蒙古各部从明朝境内交换粮食来供应境内军民的需求。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深知想要占据辽沈,必须争取民心,因此,他除了平日以重金收买或优待辽民以外,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帖出以后金国汗的名义,招降辽东将官以及城堡军民的榜文。榜文说,明朝的官民应当归顺后金,如果不肯投顺归来,纵使你们投到山海关以西去,我的大兵也必然随后赶到,你们不如早日投来,还可以保全家室,同时,例举宋代徽、钦二帝教训,再三规劝辽地官民[28]。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提出以辽河划分为两国的疆界,从辽东的海兰(即hairan)到太子河作为两国的具体分界线,辽河以东,包括沈阳和辽阳两地在内,作为消除“七大恨”的代价[29]。这就比较明确地向明王朝公开地提出了领土要求,表示了裂土割据的决心。
总起来说,在这个时期里,努尔哈赤,蚕食辽边,抢夺谷物,争取民心等等作法,都是以分定国界,割据辽东作为追求目标的。
万历四十八年的三、四月间,熊廷弼陷入了困境。俗语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由于虎皮驿一带地荒无人,辽东三位总兵所率领的军队,在近十个月期间,人不得解甲,马不得卸鞍,致使各种疾病不断发生,加上兵饷不足,驻守三月以后,所谓“南顾北窥”之策,已经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柴国柱、李怀信两位总兵不得不撤回辽阳就食,只有贺世贤的军队,仍然困守在古城(今辽阳市西北沈旦公社古城子)、奉集堡一带[30]。
由于辽地多年岁凶乏食,明廷在三路丧师以后,太仓空虚,海输陆运,少船短车,无法援辽。到了万历四十八年正月,辽东的军饷仅仅可以维持一个月,边廷仓谷空空如也,瘦马饥军,嗷嗷待哺[31]。物价一再上涨,辽阳市内的小米、黄豆每斗值二钱七分,草一束值二分五厘,柴一束值一分五厘。每个军卒一日连人带马用费需一钱三分或一钱四分,而发给的饷银,每日人、马合计只有八分钱,日少七,八分。兵士缺粮少饷就去掠夺居民甚至有的卖袄售裤来维持生活[32]。朝廷虽然拨发银两入辽,可是,辽地没有粮食可买。经略熊廷弼无可奈何,曾经与众将环立,夜半哭泣,彼此不忍仰视[33]。乞求京师救援,也凑不成十万之数[34]。
面对如此困局,熊廷弼仍然积极部署守辽,除到各处求粮以外,想提升赞画刘国缙为督军,增补各道官员,以分地防守。但是,皇上却不肯出内库一金[35]。求官不派,提升手下人员也不允[36]。为了守辽的事,奏疏如雪片似地送往京城,皇帝竟然留中不看,只允许向老百姓身上加派赋税、杂课,拚命搜刮百姓,以挽救辽东残局。
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经略熊廷弼毫不气馁,他依据辽军的实际情况,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三月开始,昼夜修筑辽阳城。五月,他见草青马壮,恐怕努尔哈赤攻占辽沈,命令总兵官柴国柱、李怀信、贺世贤三人统率本部军队赶赴沈阳,加紧修筑沈阳城。这样,就形成了明军坚守沈阳,南顾辽海,北窥开铁,东逼后金的形势,即史称“步步为营,渐进渐逼”之策[37]。在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在明朝末年,能够与努尔哈赤较量的,象熊廷弼这样有政治头脑的军事家,还是不多的。
熊廷弼在辽东与众将官同甘共苦,爱护部下。他的军令虽严,可是人们都心服口服。总兵、将吏关系处理的比较好。他们宰牛歃血共立誓言,决心同舟共济。督促士卒认真操练,每队以一教五。还规定训练要求,每日每人必须以数百矢试射[38]。熊廷弼也含辛茹苦,亲自到海州、盖州去督饷,竭力计谋,致使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在熊廷弼十个月的经营下,辽东的形势大变。明朝的官员称赞说,熊经略把辽东的冰消瓦解局面,改变成了珠联璧合的形势。
在熊廷弼实行“步步为营,渐进渐逼”之策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兵锋也由辽南转向了辽沈腹地。努尔哈赤认为,只要取得辽沈,辽东诸地,如宽甸、叆阳、镇江等地,便可以唾手而得,因此,他除了派出小股部队,频频袭扰明边,掠夺粮食外,有时也派出大部队向辽沈冲击。同年六月十二日,努尔哈赤亲自统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集结轻骑五万,从抚顺关入明境,直趋沈阳;一路约一万多骑兵,由东州沙地冲入明境,直抵奉集堡。努尔哈赤所率领抚顺路军袭击大小村堡四十多所,掠获男女数千口,直到距离沈阳城五里才停止前进。初战,明军坚守沈阳城池不出。努尔哈赤以为招降沈阳守军,易如反掌。但是,辽沈在熊廷弼的经营下,官兵的军纪整肃,官将合力,将卒同心,人人肯于搏战。总兵李怀信统兵四万坐守沈阳,总兵官贺世贤提师迎战于沈阳东二十里,与八旗兵战于浑河沿岸,柴国柱从奉集堡出兵与八旗兵战于沈阳东三十里的小夹山,努尔哈赤面对前有坚城,后有追兵的不利情况下,不得不后退十五里。可是,明军又改变战术,贺、柴两军一南一北向努尔哈赤的大营兵首尾挟击而来,同时,沈阳城四万大军又从西边平推逼近。努尔哈赤这次出兵的目的是孤悬沈阳,故注意破坏边台小堡,夺取谷物,加上有轻敌思想,没有决战准备,也更没有料到熊廷弼将辽军整顿得如此有成效。所以,在熊廷弼初战力挫八旗兵锐气,又三面逼进摆出决战架势的时候,努尔哈赤来不及部署,八旗兵便纷纷退却,丢梯失牌三十多副[39]。十五日,达尔汉统兵一万转到沈阳北境。十六日,皇太极率兵八百,再掠沈阳以东居民一千多口。这次出兵共掠沈阳东部、北部居民四千多人,夺取大批谷物后,退兵东归了[40]。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又两次向懿路、蒲河(今沈阳市东南浦河)进军。莽古尔泰、额亦都等还统兵与明军战于沈阳东南,掠取八千多口人和大批的谷物而回[41]。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虽然频繁地派兵冲击辽沈,但多是小胜小败,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其中主要的障碍是熊廷弼产守边防,使其不得发展。明人说:“熊公在辽言辽,明了畅快,一一指掌而尺寸无差”[42]。熊廷弼的守辽规划是,拟用兵十八万,四路驻军,各守险要,相互协同、联络,居行都有规定[43]。但是,当援辽兵马刚刚集中了十万多,朝廷内部诽谤他的声浪就高涨起来,迫使他不得不解职回籍。熊廷弼离辽,后金与明廷的军事对峙便宣告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_

[1]茅瑞征:《东夷考略》页23(建州)。
[2]范世济:《火速调兵遣将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5。
[3]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46。
[4]李民寏:《栅中日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19。
[5]《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43:“差官送揭帖于王曰:……以开原新破,贼势愈昌,故欲烦鸟铳手以为守城之具,亦籍贵国相援之虚声,使酋少惮也。……遇谓兵之当发者有六,……新经略熊老爷到任,旗鼓一新,此番征调天下兵马,必用三、四十万方进贼巢,兵齐之日,贵国发数万……。
[6]李民寏:《栅中日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19…20。
[7]李自用:《敷陈末见疏》,参见《筹辽硕画》卷43。
[8]王在晋:《议固以防海运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7,熊廷弼:《恭陈初到事宜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8。
[9]熊廷弼:《战守已无可支俾作区处疏》载:“况辽人,……贼杀其身及其父母、妻子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贼遣为奸细,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令守城,则职虽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参见《筹辽硕画》卷29。
[10]王在晋:《议固以防海运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7,熊廷弼:《恭陈初到事宜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8。熊廷弼:《正军法定官守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9。
[11]熊廷弼:《新兵全伍脱逃疏》,参见《筹辽硕画》卷37。
[12]《熊经略集》卷1。
[13]晏文辉:《上下志狃因绪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8。
[14]熊廷弼:《请发军器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8。
[15]熊廷弼:《战守已无可支俾作区处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9。
[16]熊廷弼:《催兵愈严虚应如故疏》,参见《筹辽硕画》卷36。
[17]熊廷弼:《催兵愈严虚应如故疏》,参见《筹辽硕画》卷36。
[18]熊廷弼:《严敕催发粮草疏》,参见《筹辽硕画》卷41。
[19]《满文老档·太祖》卷14,李民寏:《栅中日录》,参见辽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