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齐英雄-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齐走了一会,挣脱了闻瑛的手,蹲在地上说道:“瑛姐,我非常想念黄巢大将军、曹敏夫人、孙梅夫人,不知他们在东边打得怎么样了?”
闻瑛转过头来,望着东方:“是啊,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我相信黄巢大将军肯定有办法打下饶州、信州的!”
黄巢、柴存自从率领大军出征饶州后,同时命令驻军歙州的曹敏第二寨人马向西开拔,与黄巢主力夹击饶州唐军。饶州唐将彭幼璋闻报,连忙召集众将商议,副将糜江说道:“这次贼寇二路大军来犯饶州,我们只有一万多兵马,如果死守,我军必败。不如弃守饶州,退到信州,加固城防,向周围方镇求援,才是上策!”
诸将都同意糜江的建议,彭幼璋慢慢说道:“如今贼势正盛,如果和他们硬拼,我们的这点血本肯定会拼光。连曾元裕这样的朝廷征剿招讨使,都吃了败仗,精锐丧尽,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死扛着。传我将令,全军撤至信州,固守待援!”
黄巢、曹敏二路大军来到饶州城下时,唐军早已撤至信州,义军入城安民完毕,黄巢召集众将到饶州府衙议事。
诸将到齐后,黄巢高兴地说道:“江南大战略到现在为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我们在江南努力经营,不出一年,必能渡江北上,占领中原!”




第三十九章 荒唐圣断
自从黄巢率大军渡过长江后,李儇觉得“贼寇”离京师远了,皇城安全了,可以尽情地玩了,所以心情变得越来越好。
一日,李儇和陈淑妃在花萼相辉楼观看舞伎表演的舞蹈《春莺啭》,伴舞的乐声如鸟鸣般优美动听。只见舞伎们的队形逐渐向左右分开,如同鸟儿张开两个翅膀。舞伎们端庄美丽,神采奕奕,如桃李盛开,满面春风,一色的罗衣,好比天空的霞霓。
陈淑妃用匙子轻轻舀起蜂蜜,递到李儇嘴边,李儇条件反射似地吞了下去,陈淑妃娇嗔地说道:“陛下,这舞好看吗?张祜曾有诗作描述这个歌舞: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
因为陈淑妃缠着李儇陪她看舞伎们跳舞,所以李儇这阵子天天到花萼相辉楼看这些舞蹈,已经厌倦了,听了陈淑妃的话,李儇漫不经心地说:“还行吧,爱妃,朕今天有点困了,想去休息一下。”
“不行,陛下说好的,要陪我看完整段《春莺啭》的!”陈淑妃嘴一呶,不依不饶。
李儇听了,灵机一动,说道:“爱妃,朕今天出来陪你观舞,倒忘了一件大事!现在一定要去办理一下!”
“什么大事?非要陛下亲自出马?!”陈淑妃一脸不解。
“是这样的,我前些天听郑畋讲,黄巢贼寇最近调兵遣将,要来进犯京师!爱妃,我现在就要到宣政殿去处理一下!”李儇说完,离席就走,陈淑妃连忙扯住李儇的衣襟,问道:“陛下,那你什么时候再陪我观舞?”
李儇支支吾吾地说:“爱妃,我忙完朝廷大事,过几天就陪你玩,好不好?”说完,李儇食指和中指伸开,呈“八”字形,最后丢下一句:“88!”往外就跑。
陈淑妃望着李儇远去的身影,感到十分扫兴,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对舞伎们说道:“停!本宫今天不想看下去了,你们退下去吧!”
乐声霎时间停了下来,舞伎们也停止了舞步,诧异地望着陈淑妃。有二个舞伎向陈淑妃走来,轻轻握住陈淑妃的手,问道:“陈娘娘,今天你心情似乎有点不好,我俩陪你下下棋,好不好?”
陈淑妃一看这二个舞伎,原来是温昭仪和高昭仪,也是李儇宠信的女人。温、高二人善于察言观色,逢迎巴结,所以深受李儇喜爱,陈淑妃也很喜欢她俩。
陈淑妃听了温、高二人的话,郁闷的心情变得好多了,点点头说道:“好吧,本宫好久没有下棋了,今天就下几盘,不过有言在先,你俩可不要让着我!”说完,起身离座,拉着温昭仪、高昭仪的手离楼而去。
李儇在陈淑妃面前撒了一个谎,终于脱身到了马球场,他喊来石野猪,高兴地说:“石爱卿,今天我总算从花萼相辉楼那里溜出来了,你快去通知马球队员,到马球场集中,朕要好好地玩一下马球!对了,通知一下在宣政殿里上朝的文武官员,让他们也到马球场来观看朕的精彩表演!有什么朝廷大事就在马球场启奏!”
“奴才遵旨!”石野猪答应一声,就去通知了。
马球队员到齐后,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李儇在赛场上像风一样,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球只要到了他的脚下,就像粘住了一样,任凭对手怎么暗算,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一路狂奔,直到将球射进门里为止。
李儇的出色球技博得了阵阵喝采声。唐代的马球,其实就是现在的足球,说实在的,如果论足球技艺,历代皇帝中,李儇还真有可能拿上冠军,除了宋徽宗赵佶可以和李儇一较高下外,其它皇帝都难以匹敌。
在喝采的人群里,有一个官员,名叫杨知至,此时担任京兆尹,相当于市长职务,不过杨知至比一般的市长权力大,是管理唐都长安的,他鼓掌鼓得特别起劲。马球比赛结束后,李儇心满意足地离开马球场,杨知至走到李儇面前,点头哈腰地说:“陛下球技出众,真乃万民之福啊。下官报告陛下一个好消息,最近蝗虫飞到京师附近,都活不成啦,全部挨着荆棘死啦!这说明上天降下祥瑞,庇护大唐。蝗虫就像黄巢贼寇,只要他们来打京师,就通通死光光!”
“太好了,这真是个好消息!想我大唐立国近三百年,岂是黄巢这群贼寇能推翻的!杨爱卿忠心为国,朕很欣慰,今赏赐你黄金二十两,绸缎一百匹,望再接再厉,为朕分忧!”
杨知至连忙双腠跪下:“臣叩谢圣恩,臣当竭尽全力,为大唐江山效力!”
第二天,李儇吃罢早膳,突然心血来潮,来到宣政殿,看到文武官员们三三两两立在二旁,田令孜正在指手划脚,处理奏章。
田令孜看到李儇步入宣政殿,连忙跪下叩头:“老奴不知陛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文武官员们都下跪请安。
李儇摆了摆手:“呵呵呵,众爱卿快快平身,我还是个孩子嘛,不必拘礼!爱卿们每日上朝议政,辛苦了!我今天来看看大家,有什么奏本,就呈给我看看吧!”
右补阙董禹出班奏道:“陛下,臣斗胆直陈,如今各地乱民蜂起,尤其是黄巢贼寇,自渡江南下后,到处攻城掠寨,现在半个江南已经落入贼寇之手。代北李克用等人,又拥兵自重,不听中央号令,擅自诛杀地方长官。饥荒频频,天下不宁。陛下应减少狩猎,少打马球,少观歌舞,亲断政务,则大唐万民归心,必能恢复盛唐气象!”
董禹说完,郑畋、于琮等人附和董禹观点,李儇虽然贪玩,但还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只是自控能力太差了。如今也长成一个青年人了,也经常有雄心管理好国家,但因为荒废朝政日久,大小事务一般都让田令孜处理,在经验、手腕等方面自然不是老奸巨滑的田令孜对手。如今朝堂上下,很多是田令孜一派的官员,想改变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的确非常艰难。田令孜又惯于玩弄二面派手法,总是投李儇所好,想尽办法用各种娱乐活动圈住李儇的身心。有时李儇的意见和田令孜相左,田令孜甚至采用一些胁迫手段,逼李儇就范。
唐代的宦官一般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等部门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也是极其有限的。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三千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还设了个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因军政大权被宦官集团把持,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在宪宗到昭宗期间登基的九个皇帝中有七个是由宦官所拥立,两个被他们所杀。宦官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使得各级官府奸人当道,贤良归隐。
田令孜控制了神策军,就掌握了朝堂上的话语权,李儇对田令孜也只好言听计从。好在有郑畋等一班忠臣主持正义,朝堂上有时才发出一些正面之论,像董禹刚才所奏,就是此类。
李儇听了董禹的奏论,想想的确在理,就坐在龙椅上,开口说道:“董爱卿刚才的话,朕听了甚觉欣慰。朕因为迷恋娱乐,的确荒废了政务,如今朕也长大成人了,从今日起,朕要亲自理政!众爱卿但有章奏,尽管呈朕御览,朕一定有功即奖,有过则罚。”
董禹伏地叩头:“多谢陛下信赖,臣一定为大唐社稷尽心尽职!”
李儇点点头:“董爱卿平身,为表彰你的辛苦工作,朕今天赏赐你黄金三十两,绸缎一百匹。”
“谢陛下赏赐,臣一定忠心事国,以报圣恩!”董禹激动万分,热泪翻滚。
李儇说道:“那今天的朝会就到此为止,退朝!”
众官鱼贯而出,田令孜恶狠狠地瞪了董禹一眼,恨不得将董禹生吞活剥。
李儇还真守信,第二天起,真的天天前往宣政殿临政议事,田令孜也没有办法阻止。
一日,李儇接到了邠宁节度使李侃的奏章,李侃在奏章里,要求李儇给华清宫使李道雅加官晋爵。李道雅是个宦官,是李侃的养父,李侃为此在田令孜那里打点了不少银两,田令孜当然极力劝说李儇准奏。
李儇向文武大臣说了此事,田令孜用阴冷的目光扫视了一下群臣,众文武见状,不敢得罪田令孜,默然不语。
董禹对田令孜的所作所为一向十分反感,毅然出班奏道:“陛下,臣认为李道雅不符合加官晋爵的条件!根据大唐高祖、太宗遗训,凡加官晋爵的人员,必须有功于社稷。今李道雅并未为大唐立过象样的功劳,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的宦官,所以不宜对李道雅加官晋爵!”
枢密使杨复恭出班奏道:“陛下,我认为董禹之论毫无道理!李道雅本人身为华清宫使,管理华清宫日夜操劳,做事井井有条,陛下每次驾临华清宫,为什么玩得尽心?就是因为李道雅组织有方。再者,李侃作为李道雅的养子,镇守邠宁,确保大唐京师西部安全,这功劳也相当大。如果这次不准李侃的折子,天下方镇大员肯定对大唐离心离德。所以这次肯定要为李道雅加官晋爵,方孚万民之望!”
田令孜也当殿跪下,大声奏道:“老奴这次定要陛下准了李侃的折子,如果陛下不答应老奴的这个请求,老奴就不起来!”
李儇此时被众臣搅得心乱如麻,他知道田令孜实在不好惹,虽然董禹讲得有道理,但董禹官位不大,这次只能听田令孜的话了。李儇想毕,缓缓说道:“就依田爱卿、杨爱卿之奏,朕答应为华清宫使李道雅加官晋爵,但不能超过原来职位三级,具体就由田爱卿、杨爱卿办理,退朝!”




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
且说李儇在宣政殿宣布为李道雅加官晋爵后,就离开龙椅,径自向外走去。文武大臣目送李儇离开宣政殿,董禹对李儇的处理意见很不服气,感到十分郁闷。
李儇离去后,文武大臣纷纷离开宣政殿,到自己的住所去了。田令孜冷冷地打量着董禹,心想董禹啊董禹,你老是为难老夫,今儿个绝对不能放过你这小子!
当晚,田令孜命令下人通知杨复恭到他府第议事,杨复恭连忙吩咐仆人备轿,前往田令孜府第。
田令孜看到杨复恭走进客厅,直截了当地说道:“复恭啊,董禹这小子目无老夫,你说该如何处置呢?”
“田大人,下官以为可以将董禹贬官到地方去,做个小吏。”杨复恭奉承道。
“嗯,你这主意不错!那编一个啥子理由才能顺利地将董禹赶出京城呢?”田令孜倚在楠木椅上,斜眯着鱼眼问道。
杨复恭略略思忖了一会,上前一步,轻声说道:“田大人,我看就给董禹按上一个狂妄自大、目无元老、干扰朝政大事、影响天子情绪的罪名,这些罪名足以将这小子贬到外地去!”
“还是复恭做事干练,想得周到,就按你这个办法做!你今晚回去就拟一道奏章,明日上朝时,我递给陛下御览一下。至于董禹嘛,明日他上朝时你调派神策军挡住这小子去路,就直接将这小子撵出京城,贬到彬州当一小吏!他在京城的家产全部没收充公,我看这小子以后还敢嘴硬?!”田令孜呷了一口龙井茶,板着脸命令道。
“谨遵田大人之命,我现在就回去赶写奏章,弹劾董禹!”杨复恭一脸媚态。
第二天一大早,董禹像往常一样,很早就起床,到院子里练了一会五禽戏,然后喝了一口稀粥,就前往宣政殿,参加早朝。
董禹刚走出自家院子,来到大街上,就看见大街上几十个神策兵站在街口,领头的一个将官模样的,来到董禹面前,傲慢地问道:“你就是右补阙董禹吧?”
董禹仔细一看,认出了这位将官,是左神策军骑兵将军张承范。董禹梗着脖子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拦阻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该当何罪?哈哈哈哈,我看你小子是活腻了,竟敢触怒圣上,妄议朝政,我奉杨枢密使的命令,前来将你拘押问罪!老实点,如果态度不好,就罪加一等!”
张承范粗鲁地喊道。
“你们目无王法,我要到陛下那里去告你们!”董禹怒不可遏,激愤异常。
神策兵不由分说,架起董禹就往杨复恭的官署走去,下面的一幕就不用细说了,董禹自然是被杨复恭命令随从强行驱赶出城,到彬州当小吏去了,董禹在京城的家产,则全部充没入库。
杨复恭在朝堂上向李儇呈上弹劾董禹的奏章,田令孜一派官员则摇唇鼓舌,一致要求将董禹外贬彬州,非要李儇依了不可。李儇无奈,只得准奏,这出驱逐董禹的闹剧总算告一段落。
郑畋、于琮等另一派官员回到自己府第,均气愤不已,但事已至此,也只好任董禹被田令孜、杨复恭等人欺凌出京了。郑畋在自家院子里吟诗道:蕊宫裁诏与宵分,虽在青云忆白云。待报君恩了归去,山翁何急草移文。赋毕,郑畋二手指天,清泪直淌。
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在安北府知道了李克用瞒着他进兵云州,还协助云州李尽忠、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等人诛杀了云州防御使段文楚,不由得勃然大怒:“克用逆儿,胆大包天,竟敢协助大唐叛将,诛杀地方大员,我要亲自上奏朝廷,拿逆儿是问!”
李国昌奋笔疾书,草拟奏章,大意就是请朝廷早日委任新的云州防御使,如果李克用拒绝接受,他愿意领兵前往云州讨伐逆儿李克用。他不会为了一个儿子,而辜负圣恩。写毕,就派亲信骑快马速赴长安,送到郑畋相府。
郑畋看了李国昌的奏章,觉得事关重大,在早朝时呈给李儇御览。李儇拿过一看,皱着眉头说:“郑爱卿,该不是这父子俩演双簧吧?”
郑畋答道:“我看李国昌没这个胆,从李国昌以往的一贯表现看,他对大唐还是忠心耿耿的。”
很多文武大臣也附和郑畋的观点,李儇想了一下,说道:“既然众爱卿认为李国昌没有撒谎,我看这样,朕任命太仆卿卢简方担任振武节度使,李国昌调任云州防御使,司农卿支详作为云州宣慰使,前往云州抚慰将士,即日起程。”
众文武齐呼:“陛下圣明!”
李国昌接到圣旨后,召来族弟朱邪沙剌相商,朱邪沙剌足智多谋,经常为李国昌出点子,筹划军机。李国昌将圣旨拿给朱邪沙剌看了,朱邪沙剌仔细看了一遍,说道:“赤心大哥,圣旨的意思,就是让卢简方到安北府上任,我认为如果我们照这旨意做了,将来在代北,肯定没有我们的地盘。”
李国昌一脸狐疑;“此话怎讲?”
朱邪沙剌手拈胡须:“赤心大哥,骨肉不可相残!你年事已高,朱邪家族里,我看只有克用堪当大任,能够将我们朱邪家族事业发扬广大。如今的李唐,不也是太原李氏做起来的吗?天下分崩离析久矣,这几十年,内乱不停,乱民蜂起,我估计不久的将来,李唐江山必然难保。为了我们朱邪家族的繁荣昌盛,我建议拒绝这个旨意,应该和克用和好,你们父子要团结一致,割据代北,成为一方诸侯,然后徐图天下!”
“那不成了乱臣贼子了吗?”李国昌犹豫不决。
“乱臣贼子?哈哈哈哈,古往今来,能成帝王将相的,哪个不是拥兵自重?错过这村,没有那店。赤心大哥,不要犹豫了,马上和克用联系,凡是忠于李唐的官员,只要在代北的区域,一律驱逐,不愿离开的,杀无赦!”朱邪沙剌眼露杀机。
李国昌痛苦地闭上了双眼,老泪纵横:“苍天哪,为什么要让朱邪家族走到这一步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