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货这是打算拼命了?
    “用不着这么急眼吧,活又不是一天干完的,慢慢干。”
    “慢慢干?那欠你的钱什么时候能还上?”
    “我都没着急,你急什么?”
    “不行,欠人家的钱还是尽快换上的好。”
    多么单纯的人呀,万峰打算给肖军讲讲后世老赖的故事,但经过酝酿后还是选择不讲。
    万一给他讲了老赖的故事,这货受自己启发去当老赖赖老子帐怎么办?
    还是不说吧,不过这货有点压力也是好事儿,不是说人只有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吗。
    看看这小子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
    万峰拭目以待。
    拖拉机回到将威,在转过小南山那个尖角两人一眼就看到机械厂门口停着几辆带拖车的解放。
    一看到带拖车的解放,万峰的心里一亮,萧亮又来了?
    这么说那三台拖拉机他们卖了?
    到了机械厂门前,万峰才发现机械厂外面停着两台解放外,院里竟然还停着两台。
    这些家伙来得还真及时,第二批五台拖拉机昨天才装配完。
    第一批五台拖拉机被萧亮拉走了三台,其余两台卖给了肖军和郑老三。
    万峰从拖拉机上跳下来,进了机械厂的院子。
    张海和萧亮以及肖德祥等人站在一起看着工人往汽车上推拖拉机。
    见到万峰回来了,萧亮和万峰握手。
    “萧哥,来了!来得好快呀。”
    “没货了就得来了呗。”
    “这么说那三台拖拉机卖了?”
    “当然卖了,不卖能来吗,那三台拖拉机早就卖了,一拉回去就有无数的人围着看,要不是有文件限制不允许个人买,用不了三天就能卖出去。”
    “都是集体买走的?”
    萧亮点头:“都是被集体单位买走了,我们还接了一些订单,估计到明年春耕期间够你们忙活的了。”
    对工厂来说,订单是好东西,越多越好。
    “这次我们除了拉拖拉机外,还要看看你们的农具,领导说拉几样回去当样品,总不能专门带拖车吧。”
    “农具我们这段时间做了几样,我们现在可以去看看。”
    万峰带着萧亮来到大院专门放农具的地方。
    农具不算是太多,大概六七样的样子。
    “这是两骅犁,最大翻深可以达到二十五公分深,但这是指土质松软的地层,如果地层较硬的话可以摘下一片犁片;这是镇压器,不过我估计这玩意销量不会太大,毕竟农村自己用木头做个木头滚子就可以用了;这是缺口耙,翻后耙平用的,这是大豆玉米播种机…,这些东西我们都做过实验,质量绝对没有问题。”
    “挺全合呀,看不出你们这小地方有人才呀。”
    这算什么人才,这些东西万峰都见过都修过,现在只不过把几十年后的一些东西还原一下而已。
    因为没解决液压问题,这些机器还都是机械式的,根本算不上先进,只是说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如果能解决液压系统,这些机械还会有更大的改进空间。
    萧亮叫来一台解放,把这些农具一样一套装上了车。
    到中午时分,机械厂刚造出的五台拖拉机全部装上卡车。
    萧亮背了一挎包钱到去结账,五台拖拉机加五台拖车,一万九加上几套农具一共是两万两千元。
    结账完毕,萧亮把发票收据收拾好,连午饭都不吃就带着车队离去。
    他的意思是晚上争取赶回申阳,临走时叮嘱机械厂加紧生产,毕竟他们手里还有二三十台拖拉机的订单。
    说不定过两天他们还会来。
    张海很兴奋,拖拉机只要打开了市场,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这玩意来钱来一次当一次,那像卖鞋,几十双些也赚不了几个钱。
    “我还带回了十台一吨翻的订单,和拖拉机的售价一样。”
    “好啊,这算是双喜临门了。”
    有这三十四十台车订单,就有了三四万多的利润,什么困难都不叫困难了。
    “看来我们得分两帮人加工了,幸亏我们人多,否则现在还真抓瞎。”万峰建议。
    “发工资的时候就觉得人多了,现在才发现人多还是有好处的。”张海也揶揄了一句。
    孤山机械厂黄了后,几乎所有员工都被划拉到这里了,那也是百十号人呢,一个月工资钱就两千多,现在该是他们发挥潜力的时候了。
    “我马上安排肖德祥布置生产任务。”
    机械厂开始满负荷的工作了,张海也忙活的焦头烂额了。
    大棚果园子鱼塘都是他该操心的,他忙活一点也是应该的。
    在其它的人也忙活的脚打脑后勺的时候,万峰也在忙着,他当然也要忙。
    不过他在忙着吃饭,忙的一头大汗。
    吃完了饭就忙着溜达,不是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吗。
    从家里出来走到胶鞋厂时,意外地发现胶鞋厂门口竟然聚集了比平时多好几倍的人,怕是有三四十人了。
    有这么多鞋贩子来拿鞋卖吗?
    到了跟前一问,才知道这些人不是鞋贩子而是周围村子来买鞋穿的,以年轻人居多。
    洼后胶鞋厂生产的飞马运动鞋已经开始成为流行时尚,不管是结婚的还是没结婚的脚上若是没有一款飞马胶鞋都不好意思出门。
    但是集市上卖鞋的人还不多,有时候就卖脱销了,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鞋号,这些人在知道胶鞋是勇士公社洼后生产的后,就跑这里来买了。
    起码各个样式各种号码齐全。
    因此这里弄得像集市一样。
    万峰突然觉得洼后这里可以开一个集市了。
    十几年后,集市遍地都是,几乎每个大队…那时已经不叫大队改叫村了,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集市。
    不过万峰觉得现在洼后就可以开一个集市,他们有服装厂胶鞋厂,还有鱼塘大棚,将来还有养鸡场,本身这些商品就需要交易,跑到外面交易哪里如在家门口交易方便。
    慢慢发展,说不定将来就能发展成义乌和西柳那样的大集市。
    谁说洼后就不能形成一个全国有名的大集?

第五百七十一章 要不要再盖一栋房子
    虽然洼后这地方比较偏僻,但义乌那地方不也交通不方便吗。
    那里也不通火车也没有工厂,资源匮乏、知识素质也不高,但这些不利因素并不耽误它成为闻名中外的商品集散地,甚至在国际上都有极大的名声。
    其实不止义乌,就连闻名全国的汶州十大市场也都没有在繁华闹事,都是在一些偏远的犄角旮旯。
    还有全国一个有名的纺织品集散地宜山,所在的环境更是只能用崎岖来形容,那可是真的爬山涉水。
    因为这些偏僻地区,政府的干预力度才会相对较小,利于当时环境下的发展,不容易被取缔。
    待政府发现这些隐藏的集市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要取缔已经不容易了。
    国内一些专家管这种情况叫边区效应。
    可见集散地这东西还真不能放到地带繁华的地区。
    既然这样别的地方行,洼后为什么就不行?
    就算做不到全国性质的,做北三省性质的完全可以吧!
    对,说干就干,让张海向公社打个报告,开集市。
    许是作证万峰开集市想法的正确性,除了这些卖鞋的人外,万峰竟然还看到一个摆摊卖瓜的。
    这不老梁头吗。
    老梁头在地上铺一条麻袋,上边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小堆香瓜,他则在一个小马扎上正襟危坐,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架势。
    这个时候他竟然还有瓜卖?
    万峰凑过去:“梁大爷,好久不见您老这身体好像越发结实了。”
    老梁头哈哈一笑,随手扔个瓜给万峰。
    万峰也不客气两手一拍把瓜拍碎就咔咔地吃起来,汁水糊了一脸。
    “好像好久没吃到您老的瓜了,还是您老的瓜是味儿,今年的瓜卖得怎么样?”
    “你小子今年也不给我卖瓜了,瓜都烂地里了呗。”
    万峰一愣:“不对呀,我以后是没功夫去卖你的瓜了,但我不是安排人卖你的瓜了吗?。”
    他知道自己今年不能卖瓜了,所以就把这门生意转给了梁万,今年联产承包后,队里的马车被梁万买去了,对卖瓜他也是轻车熟路,去年万峰的瓜可都是他拉到县城的。
    香瓜下来的时候正是农活大概除了趟地也没什么了,难道梁万没去卖瓜?
    “嘿嘿,我就是说说,放心!梁万都给我卖了,现在就剩些晚瓜了,我寻思着你们洼后现在比较有钱就跑这里来卖了。”
    洼后也就去年拉了点小钱,这就变成有钱了?
    “那您来的可不是时候了,你上午来呀,上午有外地人采购员,那些家伙才是有钱人。”
    “嘿嘿,我上午都来卖完一趟了。”
    原来人家才是有先见之明的。
    “梁大爷,如果洼后有个集市,您再卖东西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老梁头立刻笑了:“那敢情好了,不过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咱们公社集市才开了几天,哪里轮到咱们开集市。”
    “那可不一定,谁说咱们不可以开集市的?”
    “要是洼后有集市还真方便多了。”
    这时张海从机械厂晃晃荡荡地走了出来。
    万峰和老梁头告别,几乎和张海同时走到队部的大楼下,两个人就坐在大楼前的台阶上。
    万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开集市?”张海吓了一跳,这货脑袋进水了?前两天刚说要低调,今天就特么张罗开集市。
    开集市怎么看都和低调没一点关系呀。
    “说说,你是怎么想到开集市的?”
    “我寻思等都联产承包后,社员们会在自己家的地里种出各种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东西自己消化不了的情况下必然要拿出来卖的,咱们提供一个场地,收点管理费,何乐而不为?”
    “给我说人话,少扯这些没用的。”
    又把我的话学去了,交专利了没有?
    万峰就把自己的设想不拉不拉不拉地说了一遍,共耗时三十五分钟。
    张海听往像木乃伊一样沉默了好几分钟。
    这回他是真的被吓得不轻,这家伙这都开始放眼全国了?
    这牛好像吹大发了。
    “你前两天可是说低调,这怎么两天没到黑就变了。”
    “我想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不了被抓起来蹲两年,最多也就蹲两年了不起了。我们现在就开始发展就占得了先机,用两年时间换发展怎么算都不亏,现在是谁走在前面谁发财,话又说回来,万一什么事儿没有岂不是赚了。”
    张海不懂了,这货也不赌钱呀,怎么有一副赌鬼的心肝?
    “能发展起来吗?咱们这地方可不是什么交通便利的地方,离最近的国家公路也有五里地呢?”
    “这个和交通便利没什么联系,就咱们这样偏僻的地方才好发展,到时候咱们就是收管理费,一年也是笔很可观的收入。”
    一说到钱张海的眼睛就亮了:“你说好咱们就干,没什么可怕的,再坏有回到以前够了,也坏不到那里去了,我这就去公社打报告。”
    张海说走就走。
    “你骑我摩托去吧,那玩意快。”
    “对,以后你那玩意经常给我骑骑。”
    “骑没问题,你别骑沟里去就行。”
    “呸!没一句好话。”
    张海走了,万峰就独自坐在台阶上打量队部面前这趟沟。
    西沟里就以这条沟而得名。
    这是一条宽有一百米,长度在六百米左右的山沟,山沟的东边是东岭,栾凤家就住在东岭下的沟头处。
    西面有一条小溪,过了小溪就是洼后西沟里的居民区,居民区后就是西岭,西岭那边就是山后队了。
    这条沟尽头就是南坡也叫南岭,砖瓦厂就在这山沟的尽头南坡下。
    这条山沟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所在,沟里现在种着大豆和玉米,叶子已经枯黄,过不了几天就会被放倒。
    这条沟将来就是集市所在地,一但集市形成,那么东岭下估计就得店铺林立了。
    自己要不要在东岭先弄几块地皮?
    若真发展起来,这地皮将来可是值老鼻银子了。
    这么一看自己这房子好像盖亏了。
    那么要不要在东岭再盖一座厂房?
    万峰陷入了纠结之中。

第五百七十二章 二手进口机器(万更求订阅)
    房地产这个东西万峰是不想涉足的。
    重生以后他给自己设置了两个禁区,房地产和金融业。
    因为这是两个潜在风险极大的行业,不是商业上的风险,有些还是出自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小打小闹倒是无所谓,但一但做大就有成为白手套的可能。
    尤其金融方面,不排除某天他想起某支爆棚的股票入市捞一把就走的可能,但是常年在里面待着他是坚决不干的。
    说不定某些境外的一些有目的的组织就会找到你的名下。
    抓住你的短处威胁你给他们卖命,你是干还是不干?
    如果仅仅是在金融方面俯首听命倒也罢了,但有些境外势力可是会威胁去干一些政治上的东西。
    干就是推墙翻船党去颠覆社会和制度,最后背负汉奸的罪名,不干你有把柄在人家手里弄得你身败名裂。
    虽然上一世万峰没有生活在那么高的层次,但互联网化后这些东西他也是有很多了解的。
    金融领域这种人可是非常多的,挂着什么经济学家的头衔天天的胡说八道。
    万峰可不准备成为这样的人。
    不过小来小去抓几把就跑也未尝不可,毕竟房地产领域和金融领域来钱可是非常快的非常猛的。
    他在小地方小来小去的玩玩没什么问题,大地方他是坚决不准备去的。
    勇士中学开学的日子里,一切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是七年级五班的课堂里却少了两个学生。
    这两个学生都来自将威大队,一个是江军一个是万峰。
    江军是辍学不念回家做生意去了。
    万峰是泡病号休学在家里也做生意。
    学校不会因为少两个学生而停课,七年五班学生依然坐得满满当当的,仿佛上学期在这个的两个人根本不存在一般。
    也是在一天的下午,张海脸色平静地从公社回来,他发现摩托这玩意是个好东西,跑得快还不用出力,他在想自己什么时候会拥有一辆摩托呢?
    摩托是好东西,但是张海并没有感到有什么高兴的,因为集市的事情公社没有批准。
    万峰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平静。
    政策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梁书记现在大概也左右为难了。
    “公社不批,你说我们自己开集市会有什么后果?”
    “咱们自己开?”
    “你说派出所会来把人轰走吗?”
    “咱先别想派出所,你怎么能聚集到人到这地方来?”
    万峰想了一下:“会有办法的,有货不愁客。”
    “你要是能让到人这里来赶集,就是公社来了我和他们对着干,我就不信还没有咱们的活路了。”
    “呵呵,没那么严重,我们想一些措施,让人们自发地前来,人不是咱们请来的叫来的,公社就说不出什么了吧?”
    “但是怎么要让周围的人自发地到这里来呢?”
    “办法我来想。”
    第二天,到洼后胶鞋厂来买鞋的人惊讶地发现,在胶鞋厂买鞋竟然比集市上便宜两毛钱,集市上两块钱的鞋这么卖一块八,两块五的卖两块三。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十里八乡,短短几天到胶鞋厂来买鞋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万峰已经不在洼后,他和张海已经来到了申阳,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北交会。
    当然他们不是来展览商品的,他们是来买设备的。
    展览会在申阳什么地方万峰说不出名字,他对申阳可是不怎么熟悉,别说现在就是后世他也仅仅来过几次,还局限在五爱市场。
    虽然不知道北交会在什么地方召开的,但这不耽误他们在展览会上闲逛。
    交易会上的商品说不上琳琅满目,品种齐全,但参展的大部分都是国营和集体企业,私营的企业几乎没有。
    万峰和张海主要是来买制鞋设备的,家里那套产品还是七八年左右的产品,已经有些落后了,就算不落后产量也是个制约。
    今年耐克已经进入大陆市场,原先设在寒国和弯弯的设备都搬迁到了大陆,当然其中一些被淘汰的设备会进入市场。
    万峰就寄希望能在这里淘到这样的商品。
    那时的耐克在大陆还不叫耐克,好像叫那基还是耐吉的万峰没想住,这些是他上一世看书时知道的。
    当时耐克的产品并不进入大陆市场,而是全部出口,等他们的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已经是六七年以后的事情了。
    其它的展区两个看得走马观花,只在农业展区驻足了很长时间,主要就是看拖拉机和农机具。
    不过也没看到什么新奇的玩意。
    大概对张海来说一些机具有新鲜感,但对万峰就没有任何看头。
    最后两人转悠到了专门展示生活用品的展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