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8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那一时期网上都是老婆爱上谁一类的小说,起点网站里推荐的书最少有一半都和老婆有关。
    不过不好意思,万峰看的是盗版,原因很简单:省钱。
    第二本书是极品家丁然后是史上第一混乱。
    这基本书他想的很清楚,因为是最早接触并且为之入迷的书。
    在后来他看的书就多了仙逆、绝世武神、最强弃少…还有一些忘记名字的书。
    到二零一五年后他就算是看盗版也到起点去给作者打赏个十块八块的,不能算是一分钱没花。
    而到一八年夏天他重生前正在追一本叫大王饶命的书,这回他可是花钱订阅了的,还是全订,可惜还没看完他就嗝屁重生了。
    万峰就开始给张璇灌输穿越重生异世界、系统升级打怪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张璇起先并没当回事儿,但是听着听着就迷了。
    “按照你这个说法,这一本书要写多少字呀?”张璇发现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
    “百十万字是短篇,五百万以下是中篇,过千万字才是长篇。”
    张璇并没出过书,她的脑子里根本对多少万字的书没啥概念。
    万峰就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叫大巴山下的书。
    这是一本描写改革初期开放的书,大概有二十多万左右。
    “这本书大概有二十万字。”
    张璇眨巴了半天眼睛,然后呕一声晕过去了。
    真麻烦,这还得做人工呼吸。
    一听做人工呼吸,张璇赶紧又醒了,现在还没到做人工呼吸的时候,早了点。
    为了启迪张璇的创作热情,万峰从这天开始给她讲连载故事,第一个故事选的就是极品家丁。
    谁想等将起来万峰才发现这是一件给自己找麻烦的事情,不但张璇听上瘾了,栾凤也听上瘾了。
    最可气的是张璇还拿笔开始记录。
    老子就准备讲个大概,你们这刨根问底的是怎么回事儿?
    他到哪里能想住全部细节?
    两个老婆给他的任务是白天负责构思,晚上负责讲。
    你看这霉倒的!
    他现在白天要想的是关于3g的问题哪有心思去回忆小说呀。
    在2g技术还没实行几天,九八年国际电信联盟就开始公开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也就是3g了。
    移动通信行业历来是跑马圈地,先入为主。
    这主要是因为移动通信对网络前后的一致性和设备间切换的便捷性要求极为苛刻,越到后期维护的成本也就越高,哪个运营商也不愿意承担后期高额的维护成本。
    而且谁制定了标准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第一代技术标准上,华国属于后发国家,欧美七个国家的八大公司几乎控制了整个全球市场,标准都在别人手中,中国的企业没有任何主动权。

第2223章 寒国收米
    到了第二代,标准依然是人家制定的,但幸亏华光吃透了人家的标准和技术,半道里杀出没有让蛋糕被人家吃去。
    因此到了制定3g标准的时候,华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
    九八年的一月份,时任邮电部科技委主任的宋之元坚决地拍了板儿,华国要做出自己的标准。
    到二零零零年五月的时候,华国申请的td…scda终于被正式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
    当初提出td…scda标准的是大塘。
    有了白纸黑字的标准,还必须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并将其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成生产力。
    大唐因为是第一个提出的,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大塘的身上。
    大塘起初是和西门子联合搞这个技术,并没有和国内的厂商联合。
    说起来,不管是当时做基站的华威还是中星,他们相互之间因为挖角的缘故并不怎么对付,因此大塘没找国内厂商研发也情有可原。
    大塘现在就应该在和西门子瞎鼓捣呢。
    大概是到了二零零一年左右,大塘发现整个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产品和企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每一个环节都要自己来开发,仅凭他们和西门子,这肯定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使命。
    而此时,同为国际标准的另外两个标准cda2000、wcda已经先于td…scda一步,大塘才想到国内的厂商。
    可惜社会各界对td…scda标准缺乏信心,鲜有支持者,多数企业站在一边静静观望,大塘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
    别人没信心但是万峰有呀,他可是清楚到二零一零年左右,td…scda标准在国内占据了一半的份额,国内厂商的产品也占据了市场百分之八十的份额。
    万峰就打了电话给殷振飞,标准和基站的建设还是交给华威去干吧。
    “你是说大塘研究的那个标准?”殷振飞在电话那端反问。
    “啊?你都知道了?”
    “这个圈子就这么大,谁家有个风吹草动全国都知道。”
    “如果你们有时间有精力就研究一下吧,这个将来就是我们的标准,会占据老大的市场份额。下手早将来占的便宜就大。”
    “小万!你说大塘的那个什么td…scda标准会是将来我们用的标准?”
    “老殷,你可别瞧不起大塘捅咕出的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可是很厉害的,如果不是我们在世界上不掌握话语权,全世界都会以这个标准为准的,因为它是最先进的。正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没有话语权,欧洲和美国才各自鼓捣出了cda2000、wcda两个标准,而且还是以人家的标准为主。不过别急,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就会以我们为主了。”
    “小万!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和公司的技术人员商量商量。”
    放下电话,万峰拿起一张报纸打算了解一下湘港的金融保卫战,可惜报纸上的新闻寥寥。
    从八月五日开始的金融保卫战到现在已经算是彻底的落下帷幕了。
    在东南亚所向披靡的锁螺丝在湘港踢到了铁板上,他陪了多少钱退出湘港不得而知,反正是赔了。
    如果万峰也参加湘港护盘,赚个几亿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没参与。
    他知道湘港垮不了,根本用不着他这样的虾米出手,他也懒得参与。
    锁螺丝这个人别听他咋咋呼呼的,其实他没多大的武术。
    也就利用美国的国力威胁弱小的国家必须按他的游戏规则玩,就像八十年代末期的湘港黑涩会用枪指着那些明星拍电影一样,他岂有不赢的道理。
    怎么到了湘港瘪茄子了?不但是现在就是将来那些和华国签了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他一个也没啃动,在湘港他就不止踩了几次雷了。
    所以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话真不是白给的,不打过怎么知道。
    其实在八月份的护盘大战中锁螺丝并没有赔多少钱,他真正赔钱是在九月七号,湘港金管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当日恒生指数大涨588点,报收8076点。
    这才是锁螺丝真正赔钱的时候,他在东南亚赚的那点钱在湘港堵了窟窿。
    这也是后来多少年来,西方老污蔑华国金融不自由不开放,老想着让华国实行汇率完全自由化的原因。
    因为汇率不开放他们就割不了韭菜了,割不了韭菜它们就补充不了血就会慢慢的枯萎直到死去。
    原子弹出现后,船坚炮利的抢劫不行了,韭菜现在也割不成了,它们想不死都难。
    湘港这边的战场告一段落了,寒国那边也可以收手了,既然控股三牲不可能那就清仓离场。
    万峰又打了个电话告诉寒国那边,看看差不多就离场。
    寒国股市里现在正是花儿姐那些资本家抄底的时候,很多的股票都开始上涨,看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其实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等股市尘埃落定,寒国人会发现它们的众多支柱企业背后站着的都是花儿姐的银行资本家。
    于是在三牲的股票上涨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华光金融开始抛售手里的三牲股票,到十一月中旬已经全部清仓。
    这次寒国抄底虽然没有达到控股三牲的目的,但是带回了十四亿米元的收入也是可以接受的。
    管草原虽然才大学毕业,但在寒国待的这几个月收获的经验等于她在金融市场里混很多年。
    也就是这几个月的实战让她迅速地成长起来。
    当然她也得到了她的第一笔报酬,三百万的奖金。
    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现金,而且这些钱还是她的。
    这个团队给他赚了十几亿的美金,万峰给人家发了三百万华国币的奖金,怎么看这都是小抠的精神。
    这不能说万峰抠搜,他要照顾到整个集团的财政平衡,不能肥了这个部门寒了其它部门。
    所以各个部门的奖励都是在一个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
    李明泽也得到了三百万的奖金,这确实快等于他干三年驾校的收入了。
    这货在回到将威后,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带着老婆孩子以侨胞的身份还回了一趟老家。
    九十年代末期,华国的巢县的关系并不美妙,万峰不清楚这货回巢县是要做什么。

第2224章 九八年的冬天
    在一个夜晚,大雪无声地来到了将威,宣告冬天正式的到来。
    早晨一开门,田野山川满眼洁白。
    万水长拿着一把推雪的木锹正在院子里推雪。
    万重洋一声欢呼,就准备和家里那只头摇腚晃的田园犬一道往没膝的雪地里冲,被栾凤眼疾手快一把捞了回去。
    “戴帽子手套,冻坏了手将来娶不着媳妇。”
    栾凤教育孩子的方式永远都是别具一格,万重洋现在哪里知道媳妇有什么用。
    万峰也拿起一把木锹和老子一起推雪。
    先用木锹把有近十公分的雪推到院子里的犄角旮旯堆着,然后再用扫帚扫一遍就行了。
    他家的院子有千平,推到院子外面根本不现实,只能分几堆堆在院子里等它自己化。
    这算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了,让他自然就想起了那首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场雪的歌手。
    再有三年刀郎也该出来混世界了。
    如果他现在开影音公司,把这货现在就签下来是不是就发财了?
    九八年底这货是在海南岛还是在新江了?
    万峰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儿子戴着帽子手套拎着煤铲子出来帮倒忙了,他家的田园犬围着儿子转来转去,一派祥和的气象。
    今天是凤凰山的发动机生产基地正式生产的日子,这么大的雪他怎么去?
    虽然下半年到凤凰山的修了一条板油路出来,但这十公分的雪推土机估计都能误车。
    万峰和老子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把院子里的雪清扫干净,在大门外堆了一大堆。
    这些雪若是有功夫,堆个绿巨人都够了。
    回到屋里吃了一块咸鱼喝了一碗小米粥,万峰从车库里开了一辆皮卡出来。
    这种天气还是底盘较高的皮卡能安全点,而且皮卡是后驱,路滑的时候还是后驱的保险系数大一些。
    栾凤也坐上了皮卡,她也聪明地选择了坐蹭车。
    如果她自己开车你都不用问,保证能在某个路段的沟里看到她靓丽的身影。
    事实证明这是个多虑的决定,大道上不是没有雪,但是可能因为晚间也经常有车通过,大道上并没有多么厚的雪,都被压扁了。
    虽然没有厚雪但是因为雪被压在路面上减少了摩擦系数,导致车轮经常打滑,如果油门稍微加的猛一下车车屁股就想横着走。
    四个轱辘的车还好一点,两轮的摩托经常人仰马翻的,用两只脚在地面拖着也没多大作用,该摔跤一样摔跤。
    车跑的慢人穿的厚就是摔倒了也没什么事儿,顶多就是增加一些笑料,大道上的人动不动就发出笑声。
    “这些人你说真是的,人家骑摩托滑到了,他们还笑?三岔口这里应该有个交警就好了。”栾凤发表议论。
    “要不你下去指挥一下?丹平就好乐意干这事儿。”
    “滚蛋!你才丹平子呢。”
    “真的!不是我埋汰你,我发现你说不定真是丹平丢失的妹妹,你身上和丹平子有太多…”
    栾凤挥起左手就往万峰的身上拍。
    “你看我说你和丹平是亲戚吗,麻痹的我在开车,你是不是想到沟里躺会儿?”
    两口子一路扯蛋,用了十几分钟才把车开到峰凤服装厂门口。
    栾凤下车冲万峰挥了挥手进了峰凤服装厂。
    峰凤服装厂这几年没有再发生什么变化。
    万峰精力不在此,栾凤大概也是因为年过三十的原因已经没了什么野心,因此最近几年峰凤服装厂和鞋厂没有再扩张,只是维持住了原状。
    在国内火凤和旋风系列已经是名牌,但是影响力仅限于国内和周边一些国家。
    这周边的国家又以俄罗斯和蒙古国为主。
    它们自己出口的服装几乎都是这两个国家,不过俄螺丝远东和蒙古国加在一起也才一千万人口,这规模还没有北辽省的三分之一多呢。
    再就是被巨创贸易分流到湘港太弯乃至南美洲的一些国家,这倒是一个很大的份额,每年的营业额都是上亿。
    现在说巨创贸易就是为万峰活着一点也不冤枉,巨创贸易现在也不干别的,专门就是倒腾和万峰有关的企业产品,反正只要是南湾和华光以及峰凤服装出产的产品它都倒腾,越倒腾规模越大。
    巨创贸易已经从巨创集团里独立出来了,现在是林来嵘个人的公司。
    这女人还是有些手腕的,她能把巨创贸易抓在手里也是很有两下子的。
    巨创的贸易的渠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东亚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中南美洲和部分欧洲乃至澳洲遍布。
    大概也就是非洲和北美洲没去开拓了。
    不过非洲现在也成立了正经的销售部门,她准备先从和华国关系比较好的东非南非入手,再向西非和北非扩展。
    林来嵘身家现在几十亿,在湘港女富豪里已经是站在山巅的存在,就是在男富豪里也是前二十的存在。
    都快追上她老子林巨创了。
    栾凤下车后,万峰把车开到了詹红贵的加油站加油。
    这辆皮卡有些日子没开了,油箱里没有多少油。
    经过大半年的发展,这里再也不是詹红贵加油站刚开时的荒山野岭了。
    加油站对面和右边已经铺开了二三间铺子,食杂烟酒,吃饭住宿,蔬菜水果,竟然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商业中心。
    詹红贵也有了变化,除了精神面貌外最大的变化出现在肚子上,就算是穿着棉袄也能看出他肚子部位已经有点超标了。
    这说明詹红贵现在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
    万峰每次来加油詹红贵只要在家是一定要亲自出马的。
    “詹大哥,你得多加强锻炼呀!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明年你这肚子就没法看了。”
    詹红贵也犯愁:“谁说不是呢,兄弟!哥做梦都没想到就哥这小体格竟然一百六了,以前最多的时候才一百二十来斤。”
    “呵呵!少喝酒少吃肉,多锻炼!否则这一个冬天你就奔着二百斤去了。”
    “明天开始我就多锻炼,跑跑步做做体操什么的。”
    “玲子今年也二十三了吧,有对象没有?”
    詹玲小脸立刻红扑扑的,做害羞状。
    “兄弟!你看着有靠谱的差不多的给介绍一个呗。”
    万峰打包票:“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
    加完油万峰开车到卧虎屯村口准备经华光科技门前的道去凤凰山。
    韩广家从酒店里跑出来接过了方向盘。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2225章 发动机基地量产
    韩广家一进皮卡车里首先打了个哆嗦:“握草!现在才发现这皮卡车被划到卡车里还是有些道理的,就这保温也不如轿车呀!”
    “净扯!我这辆皮卡是早期的低配版型号,当然不行了,现在的新型号和高配版可是比它强多了。”
    这辆皮卡还是当初的第一批型号车,这都多少年以前的车了。
    那个时候这批车出来是解决有无问题的,根本就在装饰上没怎么下功夫,漏点风算什么。
    万峰不开了就放在家里搁着也没打算处理,将来是准备当纪念品的。
    南湾集团每出一辆车他都留了一台,都在车库里放着。
    好在他家地盘大车库多,放了十辆八辆车没问题。
    在这方面他和栾凤就不一样了,栾凤也是几乎开过南湾集团出的所有的车,但是现在就一辆雄风。
    她是换一辆就处理一辆,峰凤服装厂专门有人接她的货底子。
    现在已经有人蛊惑栾凤换飓风了,这样雄风她们就好接手了。
    没其他原因,便宜呀!
    栾凤这败家娘们人家哄几句好话三万两万就卖了。
    栾凤的车就是跑家到服装厂这段距离,根本就没出过力,顶多外皮有时候挂一下什么的,大的毛病没有。
    便宜一半多呢,因此才你争我抢的,据说她们是靠石头剪子布决定幸运者的。
    所以栾凤这么多年开了那么多车,除了现在的座驾外连个毛都没剩。
    张璇和她又是一种风格,张璇到现在还在开她那辆熊猫。
    万峰让她换她也不换。
    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