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震动-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过一个不长的隧道,就进入了岚山绵延的群山腹地,有环山公路连接着山里山外,半山村就在隧道出口不远的地方,车队直接就开到了村口。
    村干部接到了通知,早早地就带着群众在村口迎接着,看到车队到来不仅燃放起了鞭炮,而且奏起了唢呐等乐器,一时间热闹异常。
    这种出乎意料的迎客方式,使得中型客车里的所有人都觉得好奇,可也很快就理解并释然了。山区的村庄,很少能有领导到来,而且除了婚丧嫁娶,也很少有热闹的时候。齐省长来小村视察,这在村里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能够想到的最隆重热烈的方式,也就是鼓乐和鞭炮齐鸣了。
    小村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利用山地的自然形态建起了房子,显得凌乱,集中的地方还显得拥挤,也可以看出整个村子不是一个时期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的拓展而成。
    与岚山另一面的繁华和喧闹不同,这里的山坳显得静谧,整个群山都被绿色掩映着。在群山的皱褶里,还有着许多这种依山而建的小村庄,点缀着群山,也显示出了生气。
    齐天翔等人下车,与迎候的村干部和村民们见面交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及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往往是齐天翔问,村干部回答,场面并不是很融洽,相反倒有些紧张和拘谨,这也是难免的情况。村干部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时不知道给怎么回答合适,也只能是问一句答一句,有板有眼却不失紧张。
    随着村干部进村里走了一圈,特意观看了村里建立的菌菇温室,其实也就是一处房子建成的。村里大多都是砖泥混合而成的砖瓦房,地基是青砖垒砌的,青砖之上是土坯,然后是木梁和红瓦,基本上都是三间一排的规格,每家都有一个不大的院子,搭有窝棚、厨房等必要的生活设施。
    由于村里的很多人家都出外打工了,或者在外面做些小生意,有些家庭的房子就有了空余,也就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些空余的房屋种植着菌菇。有些是自己家在种,有些却是借助邻家的房子在种,全村二十多户人家,种有菌菇的大概有十六七家。
    齐天翔听着村干部的介绍,走进了几个菌室亲自察看。由于房间不大,每次进去的人不能多,也就是齐天翔等几位主要领导进去观看,其他人就站在院子里,或干脆站到院子外面等候。
    菌室很闷热,也很潮湿,这是种植菌菇必须要有的温湿度条件,几个菌室看下来,齐天翔已经觉得闷热的喘不上气了,而且后背也被汗水沁湿了,可却兴致很高。
    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全村菌菇种植的情况,由于都是在室内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且平均二个月就能更换一茬。全村的产量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供应山阴市本地,很少有销往外地的,而且都是鲜菇销售,干菇不多。平均每户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纯收入。
    说到这些村干部很是满足,也很是兴奋,不住地夸奖多亏了隧道的修通,使得村里人出行便捷了不少。以往都是要翻过岚山,走十几公里山路才能到山外,现在只需要走上几公里,而且隧道通了之后,很多人家也都买了农用车,进城方便多了。
    听了村干部兴奋的述说,齐天翔又进到村民家中,观看了村民家中的设施和生活情况,嘴里虽然是满意的夸赞,还有就是不住的鼓励,可心里却是十分的沉重。
    没有了过多土地资源的山民,以往靠山吃山,甚至可以毁林开荒种粮食,林地管理严格之后,这条路渐渐走不通了,只能是出外打工,或者利用边角地块种植粮食维持生计,像半山村这样的以种植菌菇增加收入的村子,毕竟还是少数,农民空有着名义上的自留山和承包林,却没有任何致富的途径。每年一万多元的纯收入,村干部和村民就很满足了,而由于交通和条件的制约,也不是村村都能做到这些。
    走出了村子,齐天翔执意要到山林里走一走,可也就是走了不远也就走不动了,一样的杂树丛生的山地,不但难走,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都是属于自然生长的状况。这也是林地目前常有的情况,林木生长周期长,收益不明显,农民不愿投入精力管理,林业部门没有能力管理,属于自然无序的半荒芜状态。
    认真地看了很久,齐天翔才缓缓地走回村子,与村干部热情话别后,乘车离开了半山村。
    整个视察阶段,齐天翔除了必要的问话,很少讲话,只是耐心地听,认真地看,似乎很满意,又仿佛很不满意,神情很复杂,也很让人琢磨不透。

第三百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24)
    齐天翔一行回到山阴市宾馆,也就到了午饭的时间。
    当陶然小心翼翼地征求他先吃点什么的时候,齐天翔一反视察时的沉重,微笑着说:“如果可能的话,简简单单地给我来碗手擀面就行了,你们吃什么就随便吧!”
    齐天翔友善的态度,以及情绪巨大的转变,使陶然很是有些受宠若惊了,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好久没有回过神来。
    上午的视察明显感觉到了齐天翔的不满,可回到宾馆却是一反常态的温和,甚至可以说是平易了,这里面的原因陶然怎么也想不明白。没有时间品味齐天翔变化的由来,就忙不迭地去安排了。
    说是简简单单,可陶然吩咐准备的手擀面,与齐天翔所说的简简单单,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手擀面过水之后端上来,自然是筋道爽滑,拌面的菜码中黄瓜丝、胡萝卜丝、葱丝、绿豆芽、小青菜俱全,卤也是杂酱和西红柿鸡蛋,还有蒜汁麻酱多种选择,而且仍然上了几道精致的热菜,只是没有上酒。
    这打折扣的简简单单,若是放在平日,定会招来齐天翔的不满,可这次不但齐天翔坦然接受,没有任何不满的神色,反而吃的赞不绝口,使得包括周通在内的所有陪同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齐天翔没有解释,也没有说太多的话,满意地吃完了午饭,温和地问了下午要看的内容,就心满意足地接受陶然等人的劝说,回房间休息去了,留下一堆的疑问和不解,让陶然等人慢慢地品味和思索了。
    下午按照计划,齐天翔一行视察了同样是城区的一个编织专业村,所不同的是与半山村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东,而且这个编织村处在城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编织的中国结不但畅销大江南北,而且精美的大型壁毯还是出口创汇产品。
    齐天翔一行赶到时,受到了村民的夹道欢迎。看来这里是提前得到了通知,也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欢迎仪式显得正轨了很多,没有鞭炮齐鸣的场面,可也不失隆重和热烈。
    齐天翔首先参观了原料加工车间,以及成品整形包装车间,这是所有编织加工的首尾两个重要环节,其他的工序都交由村民在家中完成。
    听了工厂负责人的介绍,齐天翔又来到了村民家中,不但与忙碌工作的村民交谈,而且饶有兴趣地上场尝试,引发了热烈的掌声和村民的赞赏,气氛欢快,其乐融融。
    这是一个由几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发起成立的企业,在南方打工的过程中,敏锐地看到了商机,通过学习和摸索,利用家乡富足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果断地回乡创业。初期只是编织一些简单的中国结,在国内销售。后来经过钻研和技术升级,增加了壁毯和摆件等技术含量高,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美观大方的新型品种,不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不但带来了自己富足的生活,也带动了全村和周边村子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齐天翔对几个年轻人的想法和作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的行为不但改变了自己,也造福了乡里,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而且他们回乡创业的实践和成功作法,也是进城务工人员发展自我的最好途径,必将产生示范意义,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回乡创业,造福乡里。
    齐天翔不但勉励青年人不断创新,还嘱咐随行的陶然等人,要总结和宣传这样的典型,好好总结经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使得中心城市能够留住人才,留住发展活力。
    下午的视察,齐天翔是真正的兴奋和激动了,情绪明显地高涨了起来,晚饭时不但喝了很多酒,而且喝的很尽兴,很开心,还主动与陶然碰了几杯酒,一副想见合欢的融融气氛。
    就这样,在下来的两天,齐天翔不但看了林迪县的果园,也看了富民市的养鸡场和饲料厂,而且也看了陶然想要让他看到工业园区。不紧不慢地走了两天,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召开了全市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将近三天的时间,在山阴市的县市区走了走,看了看,一则是深入了解山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也是弥补这么多年省政府对山阴市重视不够的缺憾,给这里工作的同志以鼓励和关心。”
    齐天翔的开场白平和朴实,引发了所有与会人员由衷的掌声,并且经久不息,使得齐天翔只能一再地摆手示意,良久才使得掌声渐渐平息了下来,讲话才得以继续。
    “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如何均衡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进步?这是我近一段时间始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齐天翔脸上的神情渐渐变得庄重起来,略带严肃地环视着会议室内的众人说:“经过这几天的调研,通过与群众的交流,我的感触很深,也愿意将这些感触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效果。”
    齐天翔话语说得很谦虚,可表情却没有丝毫的轻松,而是接着自己的话题说:“我到山阴市来,是为什么而来的,在座各位都很清楚。贵水县发现了矿产资源,而且还有比黄金更珍贵的稀有金属,这应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是大自然对我们生活在深山区的老百姓的眷顾,是应该庆幸和高兴的事情。”
    “合理的开发应用,不但可以造福乡里,改变贵水县经济贫困的局面,更可以为国家提供珍贵的资源,是一件国家、地方和个人都能获得实际利益的好事。”齐天翔语调变得严峻,声音低沉地说:“可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国家战略资源的开发假手他人,没有有效的监管和制约,甚至官商勾结内外一致,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置国家的战略安全于不顾,置万千百姓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而不顾,野蛮开采,粗暴生产,直至造成环境和生态的严重破坏,发生了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和环境污染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不该引起我们各级政府和决策者的警惕吗?”

第三百八十二章 水落石出(25)
    齐天翔说着话,目光转向了坐在身旁的陶然,深深地看了一眼,然后从转向众人,缓和了一下语气说:“发展地方经济,繁荣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做着的事情。但发展经济、繁荣市场,着眼点在哪里?侧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似乎是首先应该搞清楚、想明白的事情,不然不是盲目,就是不切合实际,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齐天翔明白自己的讲话产生的效果,也清楚这些话会引起陶然等人的不同反应,可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道:“我认为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吃透和做到却是不容易的。需要作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谨慎小心地布局实施调研,要符合百姓的意愿,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大原则的话引起了会议室里一片热烈的掌声,齐天翔停顿了一下,眼睛望着陶然,似乎是征询他的意见一般温和地说:“这几天看了这么多,无论是半山村的菌菇种植,还是编织村的一枝独秀,还有果园基地,加工园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觉得老百姓现今的迫切需求,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靓丽图景,而是生活的温饱和实实在在的条件改善。”
    看到陶然欣然地点头应承,齐天翔清楚陶然并不一定认同自己的观点,甚至或不舒服,可还是接着说:“这不是在作指示,也不是搞行政命令,而是座谈,是交流,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好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鉴,这就是这次会议的目的。作为旁观者的角度,虽然是走马观花,可我愿意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与大家交流,集思广益为山阴市找出发展的思路。”
    齐天翔说着话,也不在兜圈子,直截了当地说:“山阴市作为全省欠发达地区,地处山区,条件薄弱是客观存在,而生活条件的艰苦导致的农民出外打工和流动,造成的村子空心化,劳动力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级政府,就要承担起农村发展和稳定的责任,就要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集体经济的领头羊出来。只要农村富足了,集体经济壮大和稳定发展了,才会吸引更多的有生力量回乡创业,才能增加农村的吸引力和家乡认同感,也才能最终使山村真正变成家园。”
    “发展集体经济,是稳定农村的最终出路,承包责任制和集约经济并不矛盾,只要合理的引导,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毕竟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地方政府必要解决的矛盾。”齐天翔似乎觉得自己的说法容易产生歧义,就收住话头对陶然缓慢地说:“这样的答案我现在给不出你们,需要你们去找,但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几个现成的例子供你们借鉴。一个是河州市河阳县的郭村,与你们的山区县市有着相同的条件,可他们村集体将分散到各家各户的山林集中起来,搞坚果种植,使得平时难见效益的山林变成了摇钱树。另一个是离你们更近,条件更为相似的华沂市费县小岭村,搞集体茶叶种植,并利用温棚和矮化茶树技术,生产出来的冬芽,不但质优珍稀,而且价值不菲。一个村的茶叶产值不亚于一个上市公司。这样的山村吸引力自不必说,村两委的威信和话语权,也是不可等闲视之的。这就是基层组织的力量,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齐天翔的讲话再次引发热烈的掌声,而且这掌声是陶然率先发起了,不敢说是由衷的,起码是有所触动所致。
    随后的表态发言,陶然的感触就更多了一些,既诚恳接受齐省长对山阴市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批评,也感谢齐省长及时的指导和鞭策,决心认真组织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认真领会精神,并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吃透山阴市的基本情况,重新制订切合山阴市发展实际,符合百姓意愿的政策措施,加大集体经济的发展力度,从保护环境和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群策群力,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改变山阴市的基本面貌,使山阴市成为宜居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山城。
    陶然的表态之后,齐天翔满意地夸奖道:“有这样的思路和决心当然是可贵的,山阴市现在虽然经济欠发达,可正因为欠发达,也就有效避免了许多平原城市摊大饼的发展困境,以及环境保护和发展的矛盾。自然优美的生态,将是未来难得的资源优势,这就像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案。山阴市就处在这样的时期,借助国家高速公路路网的建设,自然的生态必将带动旅游市场的繁荣,规范有序的集体经济发展,也将会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对此我充满信心!”
    不管陶然的表态是否发自真心,齐天翔的鼓动却是真切的,也是他对山阴市和深山区县市发展的真实想法,经过几天的调研,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下来。利用村两委的优势,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使得山区经济发展更加有序,也更加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维系的高度,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尽管齐天翔也清楚,要真正实现这样的远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可他却坚定地认为应该坚持下去,并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子去坚持。
    这也算是调研得来的成果,既是对山阴市的关怀,也是对自己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是对贵水县问题处理的旁敲侧击,有着一石二鸟的功效。对此齐天翔深信不疑,也暗暗地欣喜起来。

第三百八十三章 水落石出(26)
    齐天翔的调研,在姚秉新一行从北京回到山阴市之后,也就自然结束了。送行又变成了迎接,看似时间和地点的重合,有着很多巧合的成分,但明眼人都能从这些巧合中,看出必然的真实意图。
    齐天翔尽管心里不愿认可躲避的说法,可却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离开贵水县,送姚秉新是借口,在山阴市调研同样也是借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