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2年1月的讲话就可以了。在那篇讲话中,毛泽东在提出民主集中制必须“既在党内又
在党外”贯彻之后,就像在延安时期那样,他又一次强调说,集中甚至比民主更重要。他
接着说,真正的集中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如果不允许
人民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就会“生气”,就会灰心丧气,因而也就不会自愿地和有效地
参与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另一方面:  
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便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
好的路线、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来说,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大家知道,工厂如果没有原料,
就不可能进行加工……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那就难避免不是主观主
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①  
在这里,“民主集中制”一词的使用,既包括有效的“集中统一”与来自下面的积极支持
与首创精神相结合的两难困境,又包括了“群众路线”所提倡的上下意见交流的问题。毛
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观点清楚地反映在他的加工工厂的比喻当中。的确,如果没有不
断的信息和建议反馈,这个工厂就生产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但归根结底,正确的路线
也只能从中央领导人的头脑中产生。“加工工厂”一词前面的反义副词“仅仅”并没有改
变这样一个事实,即决策从这里产生。  
广义说来,这就是从延安时期到60年代早期毛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观点。与此同时,正像这
一部分开头所说的,虽然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总的来说基本一致,但是也不可否认,他在
1957—1958年间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这一变化与毛在经济问题和阶级斗争领域逐渐增长
的激进主义密切相关,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个问题。然而,它对于我们这里所考虑的权力
结构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们已经看到,在毛泽东由他最终所追求的一个“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理想所局限的范围
内,虽然他努力使人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但在这些实践中所涉及的政治选择范围是狭小
的。尤其是,毛很少考虑去建立一个具有民主的结构与功能的政治制度,而不只是在代表
“人民”的意义上搪塞。  
当然,这只是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对他的批评之一,我们在本章的结论部分将重新回到这
个问题上。然而,重要的是要说明,从大跃进时期开始,毛泽东比过去更少关注制度的重
要性。一言以蔽之,直到1956年或1957年,在从国家的阶级特性意义上,而不是从政治
功能意义上去界定民主时,他仍然认为国家结构是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例如,1956年4月,毛在讨论集权与分权问题时指出:  
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
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①  
1957年2月27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毛强调说,民主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而且他还嘲笑西方议会民主和两党制这样的民主思想和实践。②他异想天
开而且自豪地对待中国自己的政治制度,但是,他至少是注意到了
它的存在。中国仍然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反革命分子,他们在宪法里
被作为专政对象,即使这样,在讨论到他们是否应该得到大赦的问
题时,毛泽东用形象化的语言说道:“这是宪法已经规定了的。你
是主席,你是不是要去看看宪法?”他对这一难题很有特点的回答
是提出建议,虽然并非全部,但这种人的大多数都应该释放,不过
这个建议当然不能作为政策公开宣布。③  
到大跃进时期,毛确实已很少注意这些制度的完善了。但是,因为毛泽东思想的这种演变
是在经济与社会领域进行着的革命所引起的激进气候的直接结果,在考察毛晚年对待政治
权力的问题以前,让我们转入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讨论。  
   
发展模式  
   
在研究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思想时,我们有必要介绍性地强调一下,他对于现代化
与工业化的态度一贯是积极的。近些年有一种倾向,认为毛是某种田园诗式的乌托邦信徒,
是与我们所谓的先进工业社会不同的“稳定状态”经济的坚决支持者。实际上,在他主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命运的整个27年间,毛从未停止过提倡快速的经济进步,而且是以数字形
式来规定:多少吨钢、多少吨粮食,诸如此类。  
在近些年,“现代化”一词常被用来作为西方文化的自豪感的表现,因为似乎它表示加入
了“现代”世界,亚、非各民族就必须走美国或欧洲人的道路。事实上,毛自己丝毫没有
这种考虑,而且从40年代到60年代,他一直用这些术语来确定中国的经济目标。譬如,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报告中,他就说,中国的农业必须有所进步,从其“古老的
落后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以便为工业提供市场,“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的可能性”。①  
以毛的观点,工业由于在保证中国富强方面扮演和可以扮演的角色,它是头等重要的。他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醒人们注意,“我们还有帝国主义在旁边,这个敌人是很
凶恶的”。毛又说(需要说明的是,这在选集版本中已删去):“中国取得真正的经济独
立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当中国的工业已经发展了,于是中国在经济上再也不依靠
外国了,她才能享受真正的独立。”②  
本章导言部分讲述了农民在中国社会长期的重要性,以及这一事实和农民意识形态对毛泽
东自身的影响。这个因素确实存在,而且至关重要,但从1955年,尤其是从1958年开始,
这一因素才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相比之下,在取得胜利的前夕,毛闭口不提,或者说,
他无论如何是贬低党的农村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他在1949年3月指出: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
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
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①  
换言之,迄今为止我们所走的都是一条非正统的道路,因为这是我们能取得胜利的唯一道
路,但是从今以后,我们将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或列宁主义方式去行动,从城市的工业环
境出发,去引导和启发农村落后的农民。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
的这一看法已非常明显。那篇文章宣称,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仍然存在,所以国
家权力不能废除,恰恰相反,目前的任务是要加强人民的国家机器。毛继续说,“以此作
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毛认为,在引导
中国“从农业国进到工业国”发展的任务方面,教育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是相对容易的。
他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
时间和细致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主义化”。②  
毛强调教育农民,强调工人阶级在“人民专政”中的领导权,以负起教育的责任,清楚地
表明了他在1949年3月所宣布的城乡之间的重心转移。  
另一个饶有兴趣的事实也表明了这一点。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农村的“半工人阶级”也
像城市的工人阶级一样,是革命的领导阶级。这种提法1950年春天由刘少奇提议,而后被
中央委员会通过,毛于1951年12月放弃了这种提法。虽然在此之前毛自己也曾把“半无
产阶级(贫农)”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但现在他发现,把领导权给城市工人
以外的任何阶级都是“错误的”。这明显地标志着他向更加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转变。①  
此外,在50年代早期,为了改变党的阶级成分,中共曾力图吸收大量工人,输入新鲜血液,
通过这一措施,上述思想倾向转变为实际的行动(见本书第二章)。  
虽然毛在1962年曾经声明,在建国初期除去“照搬苏联”②别无选择,但他并不像苏联那
样,把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虽然在毛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中,科学技术现
代化是核心的和关键的组成部分,但人们也有理由提出疑问,他在1949年所怀有的关于中
国革命的宏大蓝图,是否将最终证明与这种技术现代化思想相一致。  
由毛明确制定的经济政策一开始是稳健的。比如在1950年6月,他要求“保存富农经济以
利于早日恢复农村生产”,而且在总结总目标时说:  
合理地调整现在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份,
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
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③  
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后,毛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1953年
8月,他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
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  
1954年9月,他指出:  
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
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
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的国家。①  
1954年11月,毛泽东提醒刘少奇和周恩来注意,他认为刚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苏联政
治经济学教科书摘要中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在社会主义全部或大部建成以前不可
能有社会主义经济法则。”②在批判这一观点之后,毛相当明确地表示,中
国宣布在一定程度上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有理论基础的。  
不过,毛直到1955年3月还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并
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
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50年的时间,即
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③  
但到1955年中期,毛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而且(像《剑桥中国史》第14卷第2章阐
述的)他还在农村发动了一场更快速的合作化运动,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改变了整个中国
社会的气氛。毛的新思想,还有他新的分析框架,鲜明地体现在他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
义高潮》一书所写的按语中,这些按语和序言是在1955年底写出来的,他在7月31日号
召加速合作化,到这时,正在展开的合作化进程比他自己预想的还要快。①  
从这些论题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跃进、甚至是文化大革命某些基本思想的萌芽,
比如毛相信动员起来的群众,通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具有改变他们自己及其环境的无限性。
举个例子,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
年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在赞扬王国藩合作社的一段按语中,毛评论道:“难
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
吗?”在另一段按语中,注意到在195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几千万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并因
此完全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毛评论说:“这是大海的怒涛,一切妖魔鬼怪都被冲走了。”
②  
在农民热情和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毛在1955年写道:  
对比一下我们国家与苏联:(1)我们有根据地 20年的经历,又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锻
炼;我们(取得权力的)经历异常丰富……因此,我们能够很快地建立一个国家,并完成
革命任务。(苏联是一个新建立的国家;在十月革命时期,他们既没有军队又没有政府机
器,而且党员数量很少。)(2)我们享有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帮助。(3)我们的人口
众多,而且位置优越。〔我们的人民〕工作勤奋、吃苦耐劳,如果没有合作化,要想得到
农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农民甚至比英国与美国的工人都好。我们必然能够更好更快地实
现社会主义。③  
因此,早在1955年毛就表示,因为他们是在农村进行了20年的斗争之后获得政权的,而
不是在大城市突然取得统治,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在1949年时比列宁及其同志们在1917年
更懂得在基层群众中行使权力,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另外,以毛之见,中国的农民为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然而,这决不是一种毛当时努力推动的片面的“乡村”革命。虽然他1955年7月31日关
于合作化讲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在中国,集体化应先于机械化,但也不是要走得过
早,因为对拖拉机、水泵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准备是很紧迫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毛继
续坚持他在1949年提出的观点,按照这一观点,“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里的
含义很明确,那就是,通过使他们学习城市所创造的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必须把这些
乡村居民引入现代世界。在这一过程当中,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将起关键作
用。的确,1956年1月,在他宣布关于农业发展十二年纲要时已认识到这一点。他指出,
中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中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
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水平”。他还说,“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决定
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①因此,在1956年1月,
毛要求用说服和理解的方式对待从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
题的会议上,毛强调中国是一个工业和技术的各个方面都落后的国家,而且一些方面处于
依赖的地位,因为它还不能生产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关键产品。他还评论说:  
有的同志说些不聪明的话,说什么“不要他们也行”(指知识分子)!“老子是革命的”!
这话不对。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他们是不行的,单靠我们
老粗是不行的。②  
50年代中期,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看法,最恰当地总结在他1956年4月25日在政
治局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中,此文有令人信服的总结。这篇著名讲话的各个
方面都讲了同样的意思:要懂得事物的内在联系,不要顾此失彼。因此,正像我们所看到
的,他要求在政治领域扩大地方的权力和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性,以利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他提出减少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对重工业过多的优先
权。(但并不是把关系颠倒过来,虽然他有时也这么说。)他认为一味重视重工业会拆自
己的台。但与此同时(这表明了他当时的平衡与公平思想),他提出应适当注意进一步发
展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现存的工业基础,而不是把所有能得到的资源都投入到整个内地去
扩大工业。①  
如前所述,在起草这篇讲话时,毛仔细考虑了陈云以及其他经济工作方面的专家的意见。
《论十大关系》从总体上讲无疑代表了他自己妥协的立场,企图以此来获得党内广泛的赞
同。然而,毛因此而在个别问题上采取温和与妥协态度,丝毫也不能表明他准备在所有方
面向其领导集团中大多数人的意志低头。  
1955年,在他发动加速农业合作化进程的运动中,毛泽东已经表示出对所有与他的意见相
左的反对派进行粗暴打击的意向。②1956年年中,他又以一种更隐蔽、但却
是更可怕的态度再次表露了同样的偏狭。1956年早期毛曾经相信,
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成果,将能促进所有的经济工作的发展。面
对着出现的矛盾与不平衡,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
恩来负责起草的关于“反对冒险主义”的重要社论,事先,毛曾经
审阅了社论,但他并没有表示任何意见。给他的同事们的印象是他
已赞同了这一讨论,然而在实际上,他对此是有所保留的。当他承
认不能要求经济发展过快时,他仍相信中国经济可以飞速发展。在
大跃进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