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摩萨德秘史-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教训是:美国的犹太人救不了以色列!当以色列人看到,昔日的老朋友、法国总
统戴高乐出于经济原因而转向阿拉伯人时,当他们几年后看到阿拉伯石油武器对西
方国家的对以政策产生了何等影响时,这种恐惧心理日益加深了。由于得不到美国
核保护伞的保护,以色列决定走出一条自己保护自己的道路。一旦确定了目标,本
—古里安总理——尽管没有魏茨曼那么专深的核专业知识——但是却坚定地加以推
行。“我们应当自己制造原子弹,”以色列总理说,“哪怕为此需要许多年的时间
也在所不惜。另外还有一点:我们的计划将不向美国人透露。”本—古里安一直认
为,研制与发展原子弹对于以色列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其三,以色列极不信任任何形式的国际保证。1957年,当埃及总统纳赛尔封锁
了以色列通往埃拉特港的海上通道时,20个曾经向以色列信誓旦旦作出保证的国家,
却袖手旁观。

    所有这些原因都很重要。但是,以色列渴求原子弹的关键缘由却是心理上的。
第二次大战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悲剧,导致了以色列人的“大屠杀综合症”。
他们的反抗精神越来越强,反抗手段越来越高明;他们的耳中时刻回响着巴勒斯坦
激进派头子们那句咄咄逼人的话:“我们要毁灭犹太人,我们要把他们抛进大海!”

    反之,如果拥有了能够顺利运行的核工程,不仅可以和平利用以弥补以色列因
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稀少而造成的先天不足,同时核力量还代表着一个国家
在现代世界中的真正独立。他认为,以色列只有拥有了原子弹这张最具威慑力的
“王牌”,才有可能在阿拉伯国家军事力量的包围之中,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怎样,以色列的领导人正把他们的核计划积极地推入了进程。

    1953年,以色列内阁成立了由8 名成员组成的原子能委员会,核委员会主席由
厄恩斯特·戴维·伯格曼担任。伯格曼是一位出色的化学家,30年代移居巴勒斯坦。
伯格曼在研究癌症和其他课题的同时,还兼任着国防部科学机构的负责人,同时又
是发展核武器计划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就这样,当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和英国三个国家拥有原子弹,而法国也只是
在1952年底才刚刚提出发展核武器之时,建国才5 年、又是世界最小国家之一的以
色列却也瞄准了这一崭新领域,并且雄心勃勃地准备跨进世界少数核国家之列了。

    只要有机会,本—古里安及其科学、军事和政治顾问就会考虑购买核反应堆的
可能性。1955年,机会终于来了。以色列政府在和平使用原子能协议上签字后,便
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原子能和平利用”工程手中,得到了一座5 兆瓦的用于研究
的小型核反应堆。反应堆被安装在特拉维夫以南10英里处的索雷克河畔。不过,该
反应堆一直受到美国人的监管且规模太小,因此根本不可能被派上军事用场。

    从那以后,本—古里安就一直在考虑购买一座大功率核反应堆的可能性,当然,
这在当时美、苏、英三国实行核垄断的情况下决非易事。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有
一个国家可以帮助以色列实现核计划,它就是也正在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的法国人。
法国人当时在成为核大国的道路上疾步前进,但得不到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支持。

    以色列同法国早在美国人提供第一座核反应堆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了核合作关
系。当时,法国人想尽快成为核国家,但却苦于得不到美、英两国的支持和帮助,
而在核研究领域人才济济的以色列,则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以色列向法国人提
供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研究成果,譬如从磷酸盐(以色列内格夫荒漠中蕴藏着大量
的磷酸盐矿)中提炼铀的公式,以及生产不带电重水的公式。这些公式对于核研究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法国人没有料到以色列竟然拥有如此之高的核研究水平,并且又表现得如此慷
慨,作为回报,法国人破例允许以色列科学家以秘密观察员的身份,了解法国的核
研究过程。在法国人看来,以色列人的兴趣不过仅限于核物理的理论研究而已。

    之后,以色列又试深着向法国人提出了帮助建立大功率核反应堆的请求,但却
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拒绝。但以色列人却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寻找着机会。

    1956年2 月,法国社会党政府开始执政,总理居伊·摩勒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
态度非常强硬,这样便与同样坚决反纳赛尔主义者的以色列有了许多共同的语言。
本—古里安的主要助手、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西蒙·佩雷斯看准了这是一个机会,便
开始频繁往返于特拉维夫与巴黎之间。而他的每次巴黎之行,都要谈起购买核反应
堆的可能性。

    9 月21日,在巴黎以北100 英里处的一幢乡间别墅里,佩雷斯会见了正忙于策
划进攻埃及的法国国防部长莫里斯·布歇一莫努里。会谈中,法国人希望以色列军
队能为英、法两国入侵埃及打头阵,而以色列人则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要求帮助建立
一个大型核反应堆的条件。法国人被以色列将会助战的许诺哄住了,布歇一莫努里
在不提出任何保护条件和核查要求的情况下,就代表法国政府将核反应堆作为“蜜
糖块”交给了以色列人。以色列投桃报李,在那年的西奈战争中同英法站在同一条
战壕里。这场战争进一步改善了巴黎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关系。1957年贝月二日,法
国总理居伊·摩勒向以色列人发去一封非常亲切的新年贺信,信中写道:“法国对
英勇的以色列人民的敬佩之情难以尽书。以色列完全有权得到法国对其和平努力的
全力支持。”

    1957年5 月下旬,居伊·摩勒政府垮台,伯格曼·莫努里当上了法国新总理。
苏伊士运河事件后,法国的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内阁频繁换届,使以色列人感到庆
幸的是,莫努里决心要在退出政治舞台之前实现他的承诺。在莫努里的干预下,法
国内阁会议最终于1957年10月2 日以投票方式就此问题作出了决定。10月3 日,即
莫努里执政的最后一天,他与皮诺外长代表法国政府,与佩雷斯和本—纳坦签署了
两份绝密文件:一份是概述法、以两国间科技合作的政治条约;另一份则是关于法
国向以色列提供一座24兆瓦大型反应堆所需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协议。

    24兆瓦的功率仍不足以用于军事目的,用美国核专家的话来说,只属于“袖珍
型”核反应堆。但按照法、以协议,这只是第一期工程的目标,之后该反应堆的功
率还要再增加一倍。佩雷斯通过以色列大使馆将这一喜讯用密电发回国内后,本—
古里安很快复电:“祝贺你们取得的重要成果。”

    遵照上述协议,30多名法国原子能专家和几百名法国技术人员和施工顾问陆续
来到了以色列,工程工地被选在了内格夫沙漠之中,据《圣经》故事记载,犹太人
的始祖亚伯拉罕曾享受过这块沙漠中的绿洲。

    法国专家们在建造核反应堆工程中很卖力气,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有犹太血统,
不少人还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同情者。很快,在迪莫纳郊外的内格夫荒漠的深处,出
现了一座半球形拱顶的圆形建筑。而以色列则在其不远处,建立了本国的核研究中
心。

    迪莫纳核中心从一开始就被定为以色列国家的最高机密,并得到了空前绝后的
安全保卫。1958年,在迪莫纳的郊外,出现了一座半球状拱顶的圆形建筑。远远望
去,不禁使人联想起一只巨大的足球。每当旅游者们问起这座像一只巨大足球的建
筑是个什么设施时,以色列人总是搪塞说,那不过是我们新建起的一座“纺织厂”。
不过,来贝尔谢巴访问的细心人一眼便可看出,对这座“纺织厂”的戒备比对军火
库还要严密,武装警卫日夜不停地巡逻;在离建筑物还有几公里远的地带,就架设
着铁丝网。此外,甚至连场区上空都被划为绝对禁区。一次,一名以色列空军飞行
员在训练飞行中迷航,误入迪莫纳上空。他驾驶的幻影式战斗机在未受到警告的情
况下,立即被布防的导弹击落。


 
         
            




              二、第一次偷铀

    1 .法国的出尔反尔。

    1958年10月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为获得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法国的中东政
策来了个180 度的大转弯,以色列人被昔日的盟友疏远了。

    1960年5 月,戴高乐命令外交部长通知以色列驻法大使:法国将不再向迪莫纳
反应堆提供铀。

    6 月13日,本—古里安接到临时通知后飞往巴黎,与戴高乐总统见面。法国总
统直言不讳地问道:“以色列究竟为什么需要核反应堆?”本—古里安许诺,反应
堆将仅用于和平项目,迪莫纳将不再增加提取武器型钚元素的设施。

    回国之后,本—古里安发现来自法国、美国及新闻界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迫莫
纳核反应堆本身也已无密可保,决定公开宣布以色列已经进入核时代。1960年12月
21日,本—古里安在议会的讲坛上宣布,以色列正在建造第二个研究型核反应堆。
随后又向议会保证,反应堆将仅仅用于和平目的。这种承诺正是戴高乐所需要得到
的。

    为维持脆弱的以法关系,以色列人又做出了任何国家的情报机关都不肯做的事
情:摩萨德忍痛交出了法国的重要情报提供人、素以“千面人”著称的克劳德·阿
诺上校。阿诺曾向以色列驻巴黎大使馆武官纳基斯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其中
包括他所参加的一个天主教派组织阴谋派人谋杀戴高乐总统的重要情报。法国人终
于同意提供为完成迪莫纳反应堆工程所需要的最后一部分材料。以色列为实现核梦
想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摩萨德不仅从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告密者,并因此
背上了出卖朋友的丑名。

    然而好景不长,1962年,以色列的法国伙伴公司在政府的压力下,最终中止了
向以色列的核原料供应。

    1962年10月,特拉维夫,摩萨德总部。

    如果仅从建筑物外观看,人们决不会想到这里隐藏着世界最著名情报机构的总
部。这是一座完全不显眼的普通高楼,门口挂着一家大投资公司驻特拉维夫子公司
的牌子。摩萨德总部设在建筑物的最高层,而其公开名称则是“XX进出口公司”。
总部人员都是从停车场经过一个专门通道来到一部秘密电梯口,随后直达顶层。通
道口守卫极其严密,身份不明者根本不可能进入通道,更不可能知道里面的直通顶
层的电梯了。

    摩萨德局长办公室里的气氛显得异常紧张——以色列刚刚起步的核计划正面临
着中途夭折的危险。

    在制造原子弹工程上,以色列人所发愁的不是技术。被世界公认为智商最高的
犹太民族,决不缺少攻克技术难关的科学家,美。苏、英。法等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哪个没有犹太人科学家参与研制?

    眼下,以色列人最发愁的是制造原子弹的原料——浓缩铀。自从美、苏、英三
大国决定垄断核武器后,一个权威性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原子能管理委员会及
其核物质安全监督体系,根据联合国关于《防止核扩散协议》的精神宣布:制造原
子弹的铀为世界第一战略物资,对世界各地商业性铀矿石原料的生产和销售必须实
行最严密的管理和控制。

    “至今为止,我们都一直是从哪里搞到铀的!”发问者是当时任农业部长的摩
西·达扬。他是知道这项绝密核计划的少数以色列领导人之一。

    “主要是从法国、加蓬和乍得。”一名负责核研究的专家回答说,“现在法国
人已经指望不上了。而自从美国人进一步严格了国际规定后,从第三世界国家搞铀
也很困难了。”

    “照此看来,我们的核计划就只好因此而中断了?”达扬反问道。



    专家回答道:“迪莫纳每年需要大量的浓缩铀,如果没有办法搞到,我们也只
好就此罢休。”

    达扬站起身,用他那军人特有的果断口气说道:“我们必须寻找到其他渠道。
如果还搞不到,那就去偷!”

    就在这次会议上,摩萨德领受了“偷”铀的任务。而实际上领受这一任务的不
仅是摩萨德,拉卡姆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搞铀任务,只是不为人知罢了。

    会后,摩萨德成立了一个班子,专门研究这个课题。

    三个月后,几个不同的方案呈到了摩萨德局长伊塞·哈雷尔的办公桌上。第一
个方案:闯进美国某个生产浓缩铀的特别实验室行窃。虽然需冒极大的风险,但有
可能得手。第二个方案:袭击运铀车辆。行动地点最好在美国,虽因防范极严而风
险很大,但有可能成功。第三个方案:对某个特殊实验室主任进行“策反”,劝他
为以色列“挪用”部分浓缩铀。此案风险最小,但“挪用者”则须为此承担较大的
风险。

    方案出笼时,梅厄·阿米特已经接替哈雷尔出任摩萨德局长。他仔细审阅了上
述建议后,大笔一挥,批示道:“拟择第三方案,集中全力物色对象。”

    摩萨德驻美国特工很快物色到了几个策反对象,其中“纽梅克”公司(即核原
料及核设备公司,简称NLJME 。)的总经理扎尔曼·莫德凯·夏皮罗最为理想。因
此,夏皮罗很快就被确定为重点策反对象。

    2 .扎尔曼·莫德凯·真皮罗。

    扎尔曼·莫德凯·夏皮罗,1922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坎顿市,父亲是来自立
陶宛的一名正统犹太教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夏皮罗在德国的很多亲戚在纳粹
的大屠杀中丧了命,即使在美国,夏皮罗也遭到了反犹太分子的侮辱。这一切都造
成了他强烈的复仇心理,从此夏皮罗成为了一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抱着坚
定的信念:一定要建立一个自由的犹太国。1948年,夏皮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约翰
·霍金斯大学化学专业。获得了化学博士头衔的他仍没有忘记为犹太事业而战,他
成了“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和“美国技术学会”中的积极成员。“美国技术
学会”同以色列海法技术研究所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

    1949年,这位满头乌发、仪表堂堂的年轻人应聘到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工作。
他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为美国第一艘、也是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号”研制艇
用核反应堆。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工程结束后他从公司老板手中得到了一笔数目不
小的奖金。但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却并不想一辈子局限在技术领域,而想在商
界闯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1957年12月,夏皮罗在宾夕法尼亚的阿波罗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纽梅克”公司,
也就是“核原料和核装备公司”,简称“NUME。”。该公司将为美国日益增多的商
业性核反应堆提供氧化钠。公司自开张伊始便门庭若市,不仅与许多私人企业签订
了盈利丰厚的合同,而且争得了大宗政府订货。

    很快,“纽梅克”公司的主顾已不限于美国,它似乎还有一些数目不定的国外
来客,主要来自法国和以色列。这些外国人的“纽梅克”之行,也没能躲过美国原
子能委员会的眼睛。委员会的一份秘密文件表明,该公司早在1961年就被监督官员
视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它在经营这种高度危险的物资时“没有十分严格
地遵守”规章。

    1958年,夏皮罗又将其公司对外贸易拓展到了以色列,从此,“纽梅克”公司
便成为以色列一个国营康采恩的“技术顾问”。两年后,“纽梅克”又成立了一个
名叫ISORAD的子公司,而ISORAD公司的一半股份掌握在以色列人手中。据该公司的
营业报告称,其经营项目是“研究使草莓和柠檬果经辐射处理后利于贮存的设备”。
从那以后,在夏皮罗的公司和住宅里,以色列的客人就没间断过,其中有一位名叫
巴鲁克·西奈的原子能专家,还有一位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馆负责科技事务的官员,
名叫埃夫赖姆·拉哈夫。他们实际上都是摩萨德特工人员。

    夏皮罗还根本无视官方的禁令,擅自把根据政府合同存放在公司里的浓缩铀,
同其他品种的铀“掺在一起”,使监督官员们也一时无法判断出铀235 是否丢失。
22磅铀235 就足以制造一枚小型原子弹。而22磅铀的体积并不大,只需一个购物袋
即可装下。

    又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摩萨德总部正在举行每周例行的“情报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